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DOVICIAN NAUTILOID FAUNA FROM LUNSHAN, JURONG, JIANGSU 被引量:4
1
《古生物学报》 1988年第3期324-329,411-416,共12页
The fossil nautiloid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ere collected in 1984 and 1985 from Lunshan, Jurong in Jiangsu; there the Ordovician strata are well developed and may be divided in descending order into seven formation... The fossil nautiloid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ere collected in 1984 and 1985 from Lunshan, Jurong in Jiangsu; there the Ordovician strata are well developed and may be divided in descending order into seven formations as follows: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Tangtou FormationMiddle Ordovician Pagoda Formation Lower OrdovicianKuniutan FormationDawan FormationHunghuayuan FormationLunshan FormationThese nautiloids comprise 36 species belonging to 13 genera (including one new genus and 11 new species), namely,Middle OrdovicianPagoda FormationSinoceras chinense (Foord), Michelinoceras changjiangense Chen, densn (Y), M. paraelongatum Chang.Lower OrdovicianKuniutan FormationRhynchorthoceras jurongense sp. nov., R. lunshanense sp. nov., Dideroceras wahlenbergi (Foord), D. holmi Flower, Michlinoceras irregulare sp. nov., Kotoceras gaoluncunense sp. nov.Dawan Formation.Cochlioceras yantzeense Chang, Chisiloceras ichangense Wang, C. yaoshanense Qi, C. changyangense (Chang), Protocycloceras deprati Reed, P. hupehcnse (Shimizu and Obata), P. sichuanense Wang, P. remotum Lai, P. gangshanense sp. nov., P. siphosedimentum Pan, P. chaoi sp. nov., P.shishantouense sp. nov., P. gaojiabianense sp. nov., Changyangoceras gaojiabianense sp. nov., Gangshanoceras jurongense gen. et sp. nov., G. densum gen. et sp. nov., Michelinoceras cf. dayongense Lai, Troedssonella lunshanensis sp. nov., Mesosendoceras leei (Y), Vaginoceras peiyangense malukonense Chen, Dideroceras mui (Chang), D. gaoluncunense sp. 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山 江苏句容 奥陶纪 LENGTH JURONG ORDOVICIAN NAUTILOID FAUNA FROM lunshan JIANGSU 鹦鹉螺
下载PDF
池州地区奥陶系仑山组化工用灰岩矿层特征
2
作者 朱永胜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10期44-47,共4页
池州地区化工用石灰岩矿产蕴藏量丰富,主要含矿地层为早古生代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上段。系统梳理了池州地区化工用石灰岩矿产地、早古生代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上段含矿地层的区域分布和基本层序特征。池州地区仑山组上段含矿地层主要分布于... 池州地区化工用石灰岩矿产蕴藏量丰富,主要含矿地层为早古生代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上段。系统梳理了池州地区化工用石灰岩矿产地、早古生代奥陶系下统仑山组上段含矿地层的区域分布和基本层序特征。池州地区仑山组上段含矿地层主要分布于下扬子前陆带的东至-泾县断褶带北部和沿江褶断带南侧,化工用石灰岩矿产地主要分布于高坦深断裂带以南的东至县洋湖地区、石台县小河—丁香—七井地区、贵池区棠溪地区、青阳县酉华地区。含矿地层基本层序总体由3个部分组成,其中上部灰岩和下部灰岩为化工石灰岩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用灰岩矿 奥陶系仑山组上段 矿层特征
下载PDF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江苏仑山金矿找矿预测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闫伟 罗先熔 +3 位作者 张友军 郑会俊 王忠华 李海洋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615-622,共8页
为寻找仑山金矿深部矿藏,开展了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和土壤次生晕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反映已知矿体上方异常很显著,而土壤次生晕方法在此无异常显示。说明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仑山金矿区寻找隐伏金矿的富集部位是有... 为寻找仑山金矿深部矿藏,开展了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和土壤次生晕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反映已知矿体上方异常很显著,而土壤次生晕方法在此无异常显示。说明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仑山金矿区寻找隐伏金矿的富集部位是有效的。运用此技术发现具有找矿前景的异常靶区共5处,为该区的深部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 次生晕 金矿 找矿预测 仑山 江苏
下载PDF
不同基质与生长素对紫薇新品种仑山1号嫩枝扦插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邱国金 韩广发 +4 位作者 孙其松 阚伟 徐炅 戴静 李祖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66-68,共3页
为加快紫薇新品种仑山1号(Lagerstroemia indica Lunshan 1)的繁殖速度,寻找嫩枝扦插最佳方案,采用基质种类(细沙、1/2细沙+1/2苗床土和1/3蛭石+1/3珍珠岩+1/3泥炭)、生长素种类(萘乙酸、吲哚丁酸和1/2萘乙酸+1/2吲哚丁酸)和生长素浓度(... 为加快紫薇新品种仑山1号(Lagerstroemia indica Lunshan 1)的繁殖速度,寻找嫩枝扦插最佳方案,采用基质种类(细沙、1/2细沙+1/2苗床土和1/3蛭石+1/3珍珠岩+1/3泥炭)、生长素种类(萘乙酸、吲哚丁酸和1/2萘乙酸+1/2吲哚丁酸)和生长素浓度(500 mg/L、1 000 mg/L和1 500 mg/L)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对插穗成活率、最长根长、侧根数量及地上部分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仑山1号嫩枝扦插以浓度为1 500 mg/L的生长素(1/2萘乙酸+1/2吲哚丁酸)溶液快速浸泡后扦插在基质(1/3蛭石+1/3珍珠岩+1/3泥炭)的成活率最高,为92%;最长根系达39.6 cm;侧根数最多,为8.5根;地上部分鲜重达1.994 1 g。仑山1号嫩枝扦插最佳方案为:生长素浓度,1 500 mg/L;生长素组合,1/2萘乙酸+1/2吲哚丁酸;基质,1/3蛭石+1/3珍珠岩+1/3泥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山1号 紫薇新品种 嫩枝扦插 基质 生长素 浓度
下载PDF
句容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海平面变化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4
5
作者 许中杰 蓝艺植 +1 位作者 程日辉 李双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58-1470,共13页
句容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开阔台地和深水陆棚组成,仑山组层序1和层序2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构成,反映两次海侵过程。根据δ13 C值、Sr/Ba值、1 000Sr/Ca值和V/Ni值反映的古盐度、古水深曲线,结合沉积环境变迁与... 句容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开阔台地和深水陆棚组成,仑山组层序1和层序2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构成,反映两次海侵过程。根据δ13 C值、Sr/Ba值、1 000Sr/Ca值和V/Ni值反映的古盐度、古水深曲线,结合沉积环境变迁与体系域特征,绘制了仑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一级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反映仑山组时期经历了一次海侵。二级海平面波动曲线显示海平面波动频繁,由两次海平面相对上升和一次海平面相对下降组成。仑山组样品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 C值为-0.8‰~2.3‰,均值为0.45‰;δ18 O值为-14.4‰^-9.3‰,均值为-10.2‰,主要集中在-10.0‰^-9.0‰的范围内。利用δ13 C和δ18 O值计算得到的Z值全部大于120,反映仑山组碳酸盐岩在海相环境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容 下奥陶统 仑山组 元素地球化学 碳氧同位素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彩叶紫薇新品种红火球与仑山1号的叶色及生理变化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崔舜 邱国金 +3 位作者 吴茜 戴静 徐炅 夏爱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16-21,共6页
为紫薇优良彩叶品种选育及其园林栽培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紫薇新品种红火球(Lagerstroemia indica Dynamite)和仑山1号(Lagerstroemia indica Lunshan 1)为材料,观测2个品种叶片颜色变化,并测定叶片内水分、叶绿素、花色素苷、总酚、类... 为紫薇优良彩叶品种选育及其园林栽培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紫薇新品种红火球(Lagerstroemia indica Dynamite)和仑山1号(Lagerstroemia indica Lunshan 1)为材料,观测2个品种叶片颜色变化,并测定叶片内水分、叶绿素、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素、可溶性糖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含量,分析彩叶树种叶色和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4-10月,红火球紫薇叶色变化过程为中等橄榄绿色-灰橄榄绿色-深黄绿色,仑山1号为灰橄榄绿色-暗红色-灰橄榄绿色-中等橄榄绿色-灰橄榄绿色-中等橄榄绿色,2个紫薇品种叶色差异主要由其自身生理差异所致;叶片含水量2个品种均为4月最高,接近75%;叶绿素含量2个品种均为8月最高,在18mg/g左右;类胡萝卜素红火球5月最高(1.85mg/g),仑山1号6月最高(1.52mg/g);红火球与仑山1号花色素苷、类黄酮及总酚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2mg/g、1.18mg/g、1.34mg/g和3.2mg/g、1.09mg/g、1.31 mg/g,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酸活性最高值分别为10.4 mg/g、180.4mg/g和12.2mg/g、179.2mg/g。紫薇叶色深浅与叶片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与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呈正相关;花色素苷含量越高,叶片越红;可溶性糖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其含量(活性)高低与叶片颜色深浅变化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树种 紫薇新品种 红火球紫薇 仑山1号紫薇 叶色变化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江苏句容仑山冬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丁晶晶 仇曙光 +2 位作者 李冬林 季永华 王磊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0-13,共4页
2015年11-12月,利用样线法对江苏句容仑山的冬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冬季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 346只,平均密度19.55只/hm^2,隶属10目25科54种。其中,广布种23种,东洋种11种,古北种20种,含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种。在物种组成... 2015年11-12月,利用样线法对江苏句容仑山的冬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冬季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 346只,平均密度19.55只/hm^2,隶属10目25科54种。其中,广布种23种,东洋种11种,古北种20种,含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种。在物种组成上,冬季鸟类以雀形目为主,占鸟类总种数的74.07%,棕头鸦雀、白头鹎为冬季群落的优势鸟种。在区系组成上,主要以广布种为主,古北界种类要多于东洋界。调查区冬季鸟类多样性2.75,均匀度0.82,优势度0.10,调查结果表明句容仑山的冬季鸟类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鸟类 仑山 句容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句容市仑山典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8
作者 李冬林 仇曙光 +3 位作者 张珺 严瑞昌 张利 顾征洋 《江苏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句容市仑山典型森林植被进行了调查。仑山森林植被发现有维管植物90科200属350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2属17种,被子植物79科180属325种,蕨类植物6科8属8种。该森林为人为干扰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部分地段为人工林,... 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句容市仑山典型森林植被进行了调查。仑山森林植被发现有维管植物90科200属350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2属17种,被子植物79科180属325种,蕨类植物6科8属8种。该森林为人为干扰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部分地段为人工林,依据主要树种组成可划分为6种森林群落类型:马尾松+构树+冬青混交林、落叶栎林、盐肤木林、枫杨林、杉木林和竹林。群落类型不同,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种群竞争以及人为干扰、有害生物入侵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部分森林群落出现退化,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抚育措施对森林进行结构改造,促使仑山森林植被朝着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仑山 句容
下载PDF
江苏仑山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陆邦成 余金杰 +4 位作者 陈春生 王铁柱 车林睿 陆振裕 尹灵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江苏仑山金矿床为新发现的小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白垩系杨冲组地层中,容矿岩石为碳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金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萤石和绢云母等。成矿阶段分为沉积成岩... 江苏仑山金矿床为新发现的小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白垩系杨冲组地层中,容矿岩石为碳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金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萤石和绢云母等。成矿阶段分为沉积成岩阶段和热液阶段,后者又细分为Ⅰ和Ⅱ两个亚阶段,沉积成岩阶段和热液Ⅰ亚阶段为主要的成矿阶段。通过典型矿石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矿石矿物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对仑山金矿床金的赋存形式和富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仑山金矿床中金以显微不可见金和显微自然金二种形式存在,显微不可见金以纳米级自然金(Au0)和固溶体金(Au+)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自然金以粒间金和裂隙金的形式赋存于碎屑石英颗粒之间和碎屑石英裂隙中。沉积成岩阶段草莓状黄铁矿、细粒黄铁矿和针状黄铁矿的Co/Ni比值均大于1,暗示其可能受到后期热液作用影响。沉积成岩阶段容矿地层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后期热液成矿阶段流体叠加作用最终导致了仑山金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山金矿床 成矿阶段 赋存形式 富集机理 江苏
下载PDF
华南下扬子区下奥陶统仑山组:岩石学、地层学和古地理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家腾 刘建波 +3 位作者 孙永超 闫振 吴荣昌 詹仁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1-423,共13页
华南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为奥陶系最底部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其以大套白云岩为主要特征,广泛分布于下扬子区。通过对安徽池州洪家剖面仑山组的系统分析,并结合下扬子区多个相关剖面的资料,进一步确定仑山组岩性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 华南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为奥陶系最底部的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其以大套白云岩为主要特征,广泛分布于下扬子区。通过对安徽池州洪家剖面仑山组的系统分析,并结合下扬子区多个相关剖面的资料,进一步确定仑山组岩性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夹有部分亮晶颗粒灰岩和亮泥晶颗粒灰岩。整体上以亮晶生屑灰岩或泥晶生屑灰岩的出现作为仑山组顶界,在下扬子区内部、北部及东南部地区以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出现为其底界,而在下扬子区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则以白云岩化出现为其底界。整个仑山组所含生物化石种类和数量较少,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牙形石带,分别是Monocostatus sevierensis带、Acanthodus lineatus-A.costatus带、Scolopodus?pseudoplanus带、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和Paltodus deltifer-Tripodus proteus带,推测其时代为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早期。仑山组主要形成于浅潮下带至深潮下带环境中,其地层总厚度和其中的白云岩厚度受到古地理因素的控制。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推断仑山组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条件下的多种白云岩化作用叠加中等埋藏条件下的白云岩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古地理学 白云岩 仑山组 下奥陶统 下扬子区
下载PDF
江苏仑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和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邦成 余金杰 +4 位作者 陈春生 王铁柱 车林睿 陆振裕 尹灵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5-690,共16页
仑山金矿床位于宁镇矿集区东端。成矿期分为沉积成矿期和热液成矿期,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热液Ⅰ阶段和热液Ⅱ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Ⅰ阶段石英中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330~366℃之间,盐度w(Na Cl_(eq))变化于4.96... 仑山金矿床位于宁镇矿集区东端。成矿期分为沉积成矿期和热液成矿期,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热液Ⅰ阶段和热液Ⅱ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Ⅰ阶段石英中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330~366℃之间,盐度w(Na Cl_(eq))变化于4.96%~6.74%之间,热液Ⅰ阶段方解石中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50~240℃之间,w(Na Cl_(eq))变化于0.71%~9.80%之间,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流体;热液Ⅱ阶段石英、方解石和萤石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24~260℃,盐度w(Na Cl_(eq))变化于1%~8%之间,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流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热液Ⅰ阶段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热液Ⅱ阶段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占主导,但仍有少量岩浆流体。硫同位素研究表明,仑山金矿床沉积成矿期硫除来源于三叠系青龙群膏盐层外,有机质也参与了沉积成矿期中金矿的形成。热液Ⅰ阶段硫来源于沉积成岩阶段黄铁矿的活化迁移和富集,岩浆硫也提供了成矿物质。萤石Sm-Nd测年分析表明,仑山金矿床热液Ⅱ阶段成矿年龄为(93.7±3.1)Ma,推断主成矿阶段形成于晚白垩世。仑山金矿床的形成代表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晚期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SM-ND定年 矿床成因 仑山金矿床
下载PDF
江苏仑山金矿区地电化学提取异常特征及成矿远景
12
作者 闫伟 《黄金》 CAS 2021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解决江苏仑山金矿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问题,对矿区地电化学提取元素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并讨论,通过计算各元素的背景值确定异常划分标准,圈定了Au、Ag、As、Sb、Hg、Cu、Pb、Zn等8种元素异常。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矿区内Au成矿与... 为解决江苏仑山金矿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问题,对矿区地电化学提取元素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并讨论,通过计算各元素的背景值确定异常划分标准,圈定了Au、Ag、As、Sb、Hg、Cu、Pb、Zn等8种元素异常。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矿区内Au成矿与多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多以硫络合物形式迁移、沉淀,Ag、Cu元素异常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以地电化学提取Au元素异常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Au与其他元素异常套合情况,并结合地质特征,圈定了3处成矿远景区,1号成矿远景区找矿潜力较大,具有发现隐伏矿体的可能,可作为重点找矿区域;2号、3号成矿远景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提取 异常特征 隐伏矿体 成矿远景 仑山金矿区
下载PDF
江苏仑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玉净 张元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五峰组以盛产笔石动物群著称,时代为凯迪晚期(相当于英国的阿什极尔期),其中也发现了放射虫。该时期的放射虫在全球并不多见。本文首次描述江苏句容仑山地区五峰组的放射虫动物群,该动物群以不具刺的球形放射虫最为发育,并出现少量Inani... 五峰组以盛产笔石动物群著称,时代为凯迪晚期(相当于英国的阿什极尔期),其中也发现了放射虫。该时期的放射虫在全球并不多见。本文首次描述江苏句容仑山地区五峰组的放射虫动物群,该动物群以不具刺的球形放射虫最为发育,并出现少量Inaniguttidae科的分子,化石保存较差,属种单调,分异度很低,这些特点与大西洋沿岸地区陆表海中的古生代放射虫特征一致。所以,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出现支持该组形成于浅海环境的假说,而不支持深海成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浅海成因 五峰组 奥陶纪 仑山 江苏
原文传递
皖南石台下奥陶统仑山组的叠层石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丽平 王建坡 +1 位作者 李越 倪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6,共10页
扬子区东南台缘下奥陶统特马道克阶仑山组上段多见厚层碳酸盐岩,其中的叠层石礁出露厚度23m,穹窿状叠层石密集生长序列厚度20m,往上部的3m叠层石变得稀少。微相特征显示叠层石的纹层多不清晰,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物理及化学营力的干扰... 扬子区东南台缘下奥陶统特马道克阶仑山组上段多见厚层碳酸盐岩,其中的叠层石礁出露厚度23m,穹窿状叠层石密集生长序列厚度20m,往上部的3m叠层石变得稀少。微相特征显示叠层石的纹层多不清晰,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物理及化学营力的干扰现象,可识别数种成因。生物对藻席表面的啃食和内部的栖居钻孔可破坏纹层;高能水流时常带入的生屑、砂屑堆积能点断叠层石纹层的正常生长;部分叠层石中常见压溶缝合线和白云岩化。区域海退过程抑制了叠层石礁的连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仑山组 特马豆克阶 下奥陶统 石台 皖南
原文传递
江苏仑山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照 罗辉 张元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特点,丰度高,但分异度低、属种单调,仑山地区仅有一科、一属、两种,包括Inani-gutta webbyi和Inanigutta jiangsuensis。宜昌地区同样发现空滴虫科放射虫,但难以鉴定到属种。两个地区的化石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根据伴生的笔石化石判断该放射虫动物群时代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动物群特征与凯迪早、中期放射虫动物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在两地五峰组中还新发现一类分类位置待定的锥形疑似放射虫化石,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五峰组 仑山 岗岗山剖面 宜黄-1井 江苏 湖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