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罗甸玉红外光谱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林 林金辉 +2 位作者 王雷 王兵 杜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87-2091,共5页
选取了罗甸玉中一些典型样品,在进行FT-IR测试的基础上,对罗甸玉中透闪石晶体内部结构基团的振动归属进行了探讨。罗甸玉的IR研究结果证实,罗甸玉矿物组成主要为透闪石,这与其他测试结果吻合。但罗甸玉中透辉石840~860cm-1频率的吸收... 选取了罗甸玉中一些典型样品,在进行FT-IR测试的基础上,对罗甸玉中透闪石晶体内部结构基团的振动归属进行了探讨。罗甸玉的IR研究结果证实,罗甸玉矿物组成主要为透闪石,这与其他测试结果吻合。但罗甸玉中透辉石840~860cm-1频率的吸收带的出现,这是在其他天然软玉的IR研究中未见报道的,也是罗甸玉矿物组成与其他软玉矿物组成的最大区别,为罗甸玉在成玉(即由透闪石岩向软玉转变)过程中残留透辉石所致,是揭示罗甸玉变质成因过程的重要矿物学证据,同时也表明罗甸玉的成玉过程与已发现的其他天然软玉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这一差异进一步揭示罗甸玉是一种新成因类型的软玉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罗甸玉 红外光谱 透辉石
下载PDF
贵州罗甸玉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林 王兵 +2 位作者 王雷 谭靖 王亮 《贵州地质》 2011年第4期241-246,共6页
采用岩相学、痕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自贵州黔南罗甸境内的透闪石岩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透闪石岩化学成分特点与软玉平均值接近,但具有高钙低镁的特点;组成矿物中,偏光显微镜、IR、XRD等揭示其为较纯的透闪石,透闪石含量一般大于95%,多在... 采用岩相学、痕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自贵州黔南罗甸境内的透闪石岩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透闪石岩化学成分特点与软玉平均值接近,但具有高钙低镁的特点;组成矿物中,偏光显微镜、IR、XRD等揭示其为较纯的透闪石,透闪石含量一般大于95%,多在98%以上。显微结构研究表明,该透闪石岩中透闪石因普遍发育的交织结构,纤维间的互相穿插绞合使其有着较和田玉和青海白玉高的硬度和韧性,基本具备了优质软玉的特性。初步野外调查显示,透闪石岩产于辉绿岩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变质带,呈条带脉状相间,为一种新成因类型的软玉,具有一定地质储量,可作为软玉矿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罗甸玉 透闪石 特征
下载PDF
贵州罗甸玉的矿物学及矿床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凯旋 姜婷丽 +2 位作者 邢乐才 周明忠 罗泰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罗甸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具有典型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次要矿物为透辉石和滑石,次要矿物的含量及结构是影响玉石质量的主要因素。罗甸玉微量元素中Cr-Ni-Co的含量远低于交代蛇纹岩型软玉,与交代白云岩型软玉相当。球粒陨石均一... 罗甸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具有典型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次要矿物为透辉石和滑石,次要矿物的含量及结构是影响玉石质量的主要因素。罗甸玉微量元素中Cr-Ni-Co的含量远低于交代蛇纹岩型软玉,与交代白云岩型软玉相当。球粒陨石均一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具有强烈的Ce负异常(δCe=0.21~0.34)和弱Eu负异常,与我国典型的新疆和田玉、岫岩玉差别非常明显。罗甸玉、矿区辉绿岩、地层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辉绿岩的侵入主要提供了热源,罗甸玉形成过程中大量的Mg可能来源于海水循环,稀土元素主要继承了地层中二叠系硅质岩的特征,并在蚀变过程中进一步叠加了热循环海水的信息。综合区域地质、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在约255 Ma时黔南辉绿岩岩床侵入,上覆海水通过断裂体系形成大规模的热传导循环,形成厚大的外接触蚀变带,同时不断将海水中的Mg循环输送到下部,通过白云岩化、透辉石化、透闪石化及滑石化等蚀变反应,最终形成罗甸透闪石玉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甸玉 矿物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浅析罗甸变质带中F元素含量变化与罗甸玉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龙胜清 洪万华 +1 位作者 熊兴国 韩颖平 《企业技术开发》 2017年第2期26-27,58,共3页
文章通过对罗甸典型矿床变质带上取样分析(方解石大理岩、石英岩、透闪石岩、辉绿岩及其三者之间的过渡性岩石种类),发现罗甸玉与F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推测在辉绿岩或蚀变碳酸岩类"F"元素含量变化为探找玉石矿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 F元素 辉绿岩 透闪石岩 石英岩 大理岩 罗甸玉
下载PDF
贵州罗甸玉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林 林金辉 +2 位作者 王雷 谭靖 王兵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9,共8页
以XRF、ICP-MS及常规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对贵州罗甸玉的岩石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玉石常量化学特征表明,罗甸玉中透闪石的形成经历了Mg相对饱和及不饱和两个阶段,Mg相饱和的成矿阶段形成了白色罗甸玉中接近理想透闪石晶体化学组... 以XRF、ICP-MS及常规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对贵州罗甸玉的岩石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玉石常量化学特征表明,罗甸玉中透闪石的形成经历了Mg相对饱和及不饱和两个阶段,Mg相饱和的成矿阶段形成了白色罗甸玉中接近理想透闪石晶体化学组成的透闪石,其晶体化学通式为A0.01B2.00C5.34T8O22(OH)2;而在Mg不饱和阶段,则形成了青色系列罗甸玉中具有高Ca低Mg特点的透闪石,相应的晶体化学通式A0.01B2.35C4.13T8O22(OH)2。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罗甸玉中的白色与青色系列,由不同微量元素组合所表征的三个主因子有所差异,同时,罗甸玉中青色主要由其化学组成中微量的V,Cr引起;罗甸玉的稀土元素配分具有δCe和δEu异常的特点,稀土配分模式与围岩辉绿岩及灰岩均较为一致。在罗甸玉岩石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罗甸玉的形成是罗甸玉为岩床状辉绿岩顺层侵入时带来气液流体,与灰岩围岩发生长期的交代蚀变所形成的,灰岩提供成矿所需的Ca,Mg,而气液流体则主要提供了Si,为一种新类型的软玉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罗甸玉 岩石化学特征 成因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