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ity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M_S 6.0 Luxian earthquake on September 16, 2021 被引量:1
1
作者 Kezhen Zuo Cuiping Zhao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4期33-42,共10页
Based on the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CENC) in the Luxian area from January 2009 to October 2021,the 3D V_P,V_S, V_P/V_S structures and seismic locations of the area are obtained b... Based on the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CENC) in the Luxian area from January 2009 to October 2021,the 3D V_P,V_S, V_P/V_S structures and seismic locations of the area are obtained by joint inversion using the V_P/V_S model consistency-constrained double-difference tomography method(tomoDDMC).The earthquak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at a depth of 2-6 km,and the focal depth is generally shallow.The Ms 6.0 Luxian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transition zone of high-and low-velocity anomalies and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was distributed along the edge of the low-V_P zone.A small number of foreshocks occurred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M_S 6.0 Luxian earthquake,while most of the aftershocks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M_S 6.0 Luxian earthquake.The aftershock sequence consisted of three seismic bands with different trends,and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was in a NWW direction,which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active faults nearby.In addition,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and the variation of b-valu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ustrial water injection activities in the study area,reflecting the 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hidden faults under certain tectonic and stress environments leading to seismic activities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 6.0 Luxian earthquake SEISMICITY Velocity structure Seismogenic mechanism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W)6.0地震震源特征与灾害机理
2
作者 华思博 徐晨雨 +4 位作者 周江诚 徐贝贝 冯万鹏 张勇 房立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25-2636,共12页
2023年12月18日发生的甘肃积石山M_(S)6.2(M_(W)6.0)地震是一次导致较大伤亡的小规模逆冲型强震(M≥6)事件.我们在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后,开展了地震矩张量和破裂过程联合反演,比较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参数;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地震的... 2023年12月18日发生的甘肃积石山M_(S)6.2(M_(W)6.0)地震是一次导致较大伤亡的小规模逆冲型强震(M≥6)事件.我们在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后,开展了地震矩张量和破裂过程联合反演,比较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参数;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地震的辐射能,确定了较宽频带范围内的震源特征,据此讨论了与震源过程相关的灾害机理.结果显示,本次地震断层东倾的可能性更大,主要破裂区域位于积石山县与大河家镇之间,空间上与烈度分布显示的极震区位置较为一致.地震的上盘效应,破裂朝西北及浅处扩展的多普勒效应,以及容易在浅土层中放大的高频地震波辐射,可能是此次地震震害严重的主要震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W)6.0地震 断层参数 破裂过程 辐射能 灾害机理
下载PDF
网格搜索定位方法的准确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为例
3
作者 张风雪 胡莉娅 李昱 《四川地震》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地震位置的准确度是开展高精度壳幔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由于地震台站间距的稀疏性,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位置存在较大的水平误差,其深度的不确定性更是其水平不确定性的数倍之多,地震位置准确度还未达到开展高精度结构研究的要求。因此,... 地震位置的准确度是开展高精度壳幔结构研究的重要基础。由于地震台站间距的稀疏性,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位置存在较大的水平误差,其深度的不确定性更是其水平不确定性的数倍之多,地震位置准确度还未达到开展高精度结构研究的要求。因此,研究学者需要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且对地震位置进行合理优化后,才可利用它获得较为可靠的壳幔结构。本研究以2019年长宁M_(S)6.0地震为例,使用基于正演的网格搜索定位方法,定性验证了不完备的方位角和难以准确识别的S震相走时会对震源位置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定量分析了观测数据量和速度模型与震源深度间的制约关系,这些影响因素基本遵循前人已获得的认知准则。另外,该次研究还发现BJT和ZYT地震台站可能存在较大的授时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长宁ms6.0地震 定位准则
下载PDF
云南及邻区M_(S)≥6.0强震中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
4
作者 杨芬 《四川地震》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选取云南1992年1月至2021年8月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的11条地下流体前兆指标及2条地震学指标。利用数学模型对单项异常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了预测阈值,为云南M_(S)≥6.0强危险区预测提供参考。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建立了中期(T≤6个月... 选取云南1992年1月至2021年8月应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的11条地下流体前兆指标及2条地震学指标。利用数学模型对单项异常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了预测阈值,为云南M_(S)≥6.0强危险区预测提供参考。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建立了中期(T≤6个月)和短临(T≤3个月)预测模型。通过研究1992年1月至2021年8月云南M_(S)≥6.0强震前小震空间活动特征,结果显示:M_(S)≥6.0强震危险区与强震前1~3年ML≥4.0地震有序活动区域相关,强震危险区位于或者邻近ML≥4.0地震有序活动区域;ML≥4.0地震有序活动呈现出围空、密集区和条带三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及邻区 M_(S)≥6.0地震 综合预测 中短临预测 危险区预测
下载PDF
Seismic intensity investigation of the 2001 M=6.0 Yajiang-Kangding earthquake and discussion on its background of seismogenic structures
5
作者 何玉林 张勤 黄伟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1期63-73,共11页
An M=6.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February 23, 2001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macro seismic epicenter situated in the high mountain-narrow valley region between Yajiang and Kangding counties. According... An M=6.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February 23, 2001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macro seismic epicenter situated in the high mountain-narrow valley region between Yajiang and Kangding counties. According to field investigation in the region, the intensity of epicentral area reached VIII and the areas with intensity VIII, VII and VI are 180 km2, 1 472 km2 and 3 998 km2, respectively. The isoseismals are generally in elliptic shape with major axis trending near N-S direction. The earthquake destroyed many buildings and produced some phenomena of ground failure and mountainous disasters in the area with intensity VIII. This event may be resulted from long-term activities of the Litang fault and Yunongxi fault, two main fault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movements between the main faults made the crust stress adjusted and concentrated, and finally the earthquake on a secondary fault in the block released a quite large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intensity isoseismal ground failure seismogenic structure Yajiang-Kangding M=6.0 earthquake
下载PDF
Study on the Genesis of the Yongsheng Earthquake with M_S6.0 on October 27, 2001
6
作者 Zhou Guangquan 1)2), Su Youjin 1) and Wang Shaojin 1) 1)Seismological Bureau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41, China 2)School of Earth & Space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4期364-375,共12页
On October 27, 2001, a large earthquake with M S6.0, named the Yongsheng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of Chenghai fault in Yongshe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It is the largest event to occur alon... On October 27, 2001, a large earthquake with M S6.0, named the Yongsheng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of Chenghai fault in Yongshe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It is the largest event to occur along the Chenghai fault in the last 200 years. The seismo-geological survey shows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which is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of Chenghai fault, takes left-lateral strike-slip as its dominant movement pattern.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motion, motion time, landforms and scales, the Chenhai fault c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segments.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has a vertical dislocation rate of 0.4 mm/a, far lower than the mean rate of the Chenghai fault, about 2.0 mm/a. It’s deduced that the two sides of Jinshajiang segment “stuck" tightly and hindered the strike-slip of the Chenghai fault. The strong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before this event shows that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was in the seismic gap. The Chenghai fault, as a boundary of tectonic sub-blocks, makes the Northwest Yunnan block and the Middle Yunnan block move clockwise, and their margins move oppositely along the Chenghai fault. In the motion process of the Chenghai fault, structural hindrance and the seismic gap of strong earthquakes are propitious to the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tructure stress. As a result, the Yongsheng M S6.0 earthquake occurred. The Sujiazhuang-Shangangfu segment is similar to the Jinshajiang segment with a low vertical motion rate of 0.3 mm/a and in the seismic gap. So it’s postulated that the segment may become a new structure hindrance, and the Yongsheng M S6.0 earthquake may trigger the occurrence of future large earthquakes along this seg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 motion Vertical dislocation rate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Genesis of the earthquakes Yongsheng M S6.0 earthquake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Focal Mechanism and Seismogenic Structures of the Yao’an earthquake with M_S6. 0,20091
7
作者 Qin Shuanglong Zhang Jianguo Liao Lixi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4年第2期219-232,共14页
Using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 with the amplitude ratio of P-wave,SV-wave and SHwaves,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Yaoan earthquake with MS6. 0. According to the spati... Using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 with the amplitude ratio of P-wave,SV-wave and SHwaves,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Yaoan earthquake with MS6. 0.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sequenc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ss field and seismogenic fault.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Yaoan earthquake is a vertical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striking NWW-SEE. The result is reliabl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nodal planes of the Harvard CMT solution and also in accord with the predominant direction of aftershocks.( 2) The predominant dire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NWW-SE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and some aftershock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main shock. The stress field of the main shock is controlled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indicating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in the seismic area.( 3) By comprehensivel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focal mechanism and fault structure in the seismic area,it is found that the Maweijing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Yao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The Yao’an earthquake with ms6.0 Focal mechanism Tectonic stress field Strike-slip fault Seismogenic structure
下载PDF
FG5/240绝对重力仪记录的日本Ms6.0地震同震效应
8
作者 纪立东 张权 +1 位作者 李建国 夏晨 《北京测绘》 2013年第5期92-94,共3页
介绍了FG5/240绝对重力仪在上海基准站观测的同时,记录到的日本Ms6.0地震同震重力变化,并对地震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绝对重力测量 FG5绝对重力仪 Ms6 0地震 同震响应
下载PDF
2023年沙雅M_(S)6.1地震和2012年洛浦M_(S)6.0地震矩张量反演及震源断层确定
9
作者 许英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3-780,共18页
2023年1月30日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疆沙雅发生M_(S)6.1地震,其附近曾发生过2012年3月9日洛浦M_(S)6.0地震,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构造带.通过gCAP方法测定了2023年沙雅M_(S)6.1地震和2012年洛浦M_(S)6.0地震的矩张量解,分... 2023年1月30日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疆沙雅发生M_(S)6.1地震,其附近曾发生过2012年3月9日洛浦M_(S)6.0地震,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构造带.通过gCAP方法测定了2023年沙雅M_(S)6.1地震和2012年洛浦M_(S)6.0地震的矩张量解,分析了沙雅地震和洛浦地震震源机制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其可能的震源断层.结果显示:矩张量反演得到的2023年沙雅M_(S)6.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参数为走向251°、倾角68°、滑动角6°,节面Ⅱ参数为走向159°、倾角84°、滑动角158°,震源机制为走滑型,P轴方位为207°,倾伏角为11°;2012年洛浦M_(S)6.0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参数为走向274°、倾角61°、滑动角67°,节面Ⅱ参数为走向135°、倾角36°、滑动角125°,震源机制为逆冲型,P轴方位为20°,倾伏角为13°;两次地震的P轴方位与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带NNE向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沙雅地震的地震矩M_(0)为7.798×10^(17)N·m,矩张量解M_(rr),M_(tt),M_(pp),M_(rt),M_(rp),M_(tp)分别为-0.081,-0.821,0.342,0.064,-0.358,0.685;洛浦地震的地震矩M_(0)为9.076×10^(17)N·m,矩张量解M_(rr),M_(tt),M_(pp),M_(rt),M_(rp),M_(tp)分别为0.517,-0.910,-0.353,-0.491,-0.180,0.341,且均属于典型天然构造地震事件.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应力体系关系显示,其震源机制解节面的相对剪应力几乎达到了最大,且震源机制解滑动角与剪应力滑动角相差较小,表明两次地震几乎均发生在构造应力场的最优释放节面上,并主要以剪应力作用体现.结合已有研究,初步推测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可能的发震破裂面,2023年沙雅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阿瓦提凹陷中地壳约30 km滑脱构造带上方NW走向的高倾角捩断层,地震错动方式为右旋走滑,该地震是由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整体向南天山深部俯冲导致NW向平移断条之间产生撕裂作用;2012年洛浦地震可能与巴楚隆起上盘相对于阿瓦提凹陷下盘NE方向逆冲运动产生的NW走向且断层面SW向倾的发震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雅M_(S)6.1地震 洛浦M_(S)6.0地震 gCAP方法 矩张量解 相对剪应力
下载PDF
2022年四川3次强震的断层位移协调比短临形变异常
10
作者 张立成 薄万举 +2 位作者 陈长云 占伟 夏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15-118,共4页
1研究背景2022年四川连续发生了3次6级以上强震。分别是6月1日雅安芦山M_(S)6.1、6月10日阿坝州马尔康M_(S)6.0及9月5日甘孜州泸定M_(S)6.8。其中泸定地震造成当地人员较大伤亡和严重的建筑物破坏(徐泰然,2022;罗若帆,2022)。
关键词 断层位移协调比 短临形变前兆 鲜水河断裂 芦山M_(S)6.1地震 马尔康M_(S)6.0地震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和地震活动性统计的混合地震预测: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琪 王辉 +5 位作者 刘杰 王海涛 张微 杨文 赵静 姜祥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62-4175,共14页
地震数值预测是近年来最为前沿的科学研究问题之一,但是大部分地震数值预测的探索都受困于数值模拟步长的问题.本文引入混合预测方法,探索了较短预测时长的地震数值预测方法,并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区中进行应用.该混合预测方法主要建... 地震数值预测是近年来最为前沿的科学研究问题之一,但是大部分地震数值预测的探索都受困于数值模拟步长的问题.本文引入混合预测方法,探索了较短预测时长的地震数值预测方法,并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区中进行应用.该混合预测方法主要建立在活动块体理论和构造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推测未来长时间的应力变化量,并引入上一次7级地震之后数十年间,中等强度地震同震应力的影响,最后通过重分类和加权,在应力变化量上叠加年尺度小地震活动异常的统计,从而实现区域地震危险程度的混合评估.基于该方法,我们将地震数值预测的预测时间尺度缩短到年尺度,以年为单位滚动预测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自2021—2030年或更长时间段内可能出现中强地震的区域.2022年芦山6.1级地震、2021年漾濞6.4级地震、2021年泸州6.0级地震和2022年泸定6.8级地震均发生在危险性较高的区域,而2022年马尔康6.0级地震则不在预测区域内.本文展示的混合预测尝试为地震数值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例证,也为解决数值预测步长控制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探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值预测 混合方法 数值模拟 核密度估计 2022年芦山M_(S)6.1地震 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
下载PDF
四川泸县M_(s)6.0地震极震区无人机影像震害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本夫 张露露 +3 位作者 陈波 毛利 孟凡馨 宴金旭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1-308,共8页
利用无人机平台及倾斜摄影系统对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极震区部分区域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了群体建筑物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典型建筑物震害和遇难人员周边环境进行解析,初步分析了本次房... 利用无人机平台及倾斜摄影系统对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极震区部分区域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了群体建筑物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典型建筑物震害和遇难人员周边环境进行解析,初步分析了本次房屋震害和人员遇难原因,为地震现场震害调查、地震烈度评定及灾情研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 M_(S)6.0 地震 倾斜摄影 震害调查 三维模型
下载PDF
马尔康M_(S)6.0震群地震烈度分布与房屋震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远玲 肖本夫 +3 位作者 毛利 代友林 刘洋 杨璐遥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1期28-35,共8页
通过对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M_(S)6.0地震震群灾区实地调查,确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灾区最高烈度为Ⅷ度,灾区面积5719 km^(2)。灾区内调查的77个房屋建筑点主要为藏式石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各烈度区内不同结构... 通过对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M_(S)6.0地震震群灾区实地调查,确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灾区最高烈度为Ⅷ度,灾区面积5719 km^(2)。灾区内调查的77个房屋建筑点主要为藏式石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各烈度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现象进行了整理,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抗震能力与震害原因。结果显示:①藏式石木结构房屋占比最大且破坏最严重,该结构房屋建造材料、工艺较差,在高烈度区房屋震害主要表现为倒塌或局部垮塌现象;②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较好,在高烈度区房屋震害主要表现为“X”型剪切或贯穿性裂缝,破坏严重的房屋多是无圈梁和构造柱的未设防砖混结构;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较好,在此次地震中主体结构完好,但在高烈度区房屋震害主要表现为填充墙明显裂缝和装饰层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M_(S)6.0地震震群 房屋震害 地震烈度
下载PDF
2021-09-16泸县M_(S)6.0地震前波速比变化研究
14
作者 陈丽娟 陈学忠 李艳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9-533,共5页
基于2017~2022年ML≥1.5地震的初至P、S波走时数据,利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探讨2021-09-16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附近波速比出现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持续时间约... 基于2017~2022年ML≥1.5地震的初至P、S波走时数据,利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探讨2021-09-16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附近波速比出现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持续时间约1.25 a,回升持续时间约0.5 a,波速比低值集中在震中周边区域。2019年泸县M_(S)6.0地震前,震中西北侧约66 km处发生的威远M_(S)5.4地震、资中M_(S)5.2地震周边波速比也出现相似的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时间约2 a, 2次地震发生在波速比回升阶段,地震后波速比继续上升,直至泸县地震的发生,且2次地震震中也位于波速比低值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M_(S)6.0地震 威远M_(S)5.4地震 资中M_(S)5.2地震 单震多台和达法 波速比
下载PDF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周边区域速度与P波各向异性成像研究
15
作者 杨唯佳 周艳杰 +4 位作者 姜恩元 石玉涛 马啸 贺茜君 黄雪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利用基于程函方程求解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2019年长宁M_(s)6.0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该区域高分辨率三维P波、S波速度结构以及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参数分布,并对几个典型剖面的泊松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 利用基于程函方程求解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2019年长宁M_(s)6.0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该区域高分辨率三维P波、S波速度结构以及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参数分布,并对几个典型剖面的泊松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位角各向异性对地震波P波走时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区域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显著的非均匀性,且一些相对低速异常与注水采盐、天然气水力压裂开采及废水回注等工业活动区域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显示人类的工业活动可能已经对上地壳的物质性质产生了影响。长宁地震的发生可能由注水采盐活动直接诱发,而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速度异常结构对区域内地震的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区域内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可能受板块运动和主压应力影响,而长宁地震序列震源区域浅层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以近EW向为主,与该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这些结果为认识四川盆地东南缘精细地壳结构、深部物质运动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 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
下载PDF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分析
16
作者 王玮铭 廖晓峰 +2 位作者 任越霞 何畅 王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93-96,共4页
1研究背景。Hayakawa在1996年提出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获知一次源来自高空电离层的极化值小于1,源自于震源的极化值大于或约等于1(Hayakawa et al,1996),Hayakawa利用该方法对1993年的关岛8级地... 1研究背景。Hayakawa在1996年提出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获知一次源来自高空电离层的极化值小于1,源自于震源的极化值大于或约等于1(Hayakawa et al,1996),Hayakawa利用该方法对1993年的关岛8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前垂直强度极化Yz h值逐渐增大直到发震时达最大值,震后恢复。近年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地震往往发生在台站出现极化值高值异常后的1个月时间内(冯志生等,2010),发震地点在异常空间等值线的阈值线附近(冯丽丽等,2021),这种极化值异常与外空场活动无关(何畅等,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泸县M_(S)6.0地震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前德令哈钻孔应变异常特征
17
作者 孙玺皓 马震 +1 位作者 苏维刚 胡维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_(S)6.9地震,1月23日、3月26日青海德令哈发生M_(S)5.8、M_(S)6.0震群型地震。调查发现,德令哈钻孔应变在多次地震发生前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趋势转折变化,分析认为:德令哈钻孔应变在震前5年出现明显的背景性...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_(S)6.9地震,1月23日、3月26日青海德令哈发生M_(S)5.8、M_(S)6.0震群型地震。调查发现,德令哈钻孔应变在多次地震发生前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趋势转折变化,分析认为:德令哈钻孔应变在震前5年出现明显的背景性转折变化,在此背景下,此次门源M_(S)6.9地震前4个月,钻孔应变S_(2)、S_(3)分量再次出现显著的中短期转折变化,且分量转折变化方向指向震中。通过震例回溯分析,认为德令哈钻孔应变趋势转折变化对青海北部6级及以上强震或5级成组地震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德令哈M_(S)5.8、M_(S)6.0震群 钻孔应变 趋势转折变化
下载PDF
中国大陆M_(S)≥6.0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18
作者 韩盈 于晨 解滔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5期81-94,共14页
我国地震地电阻率观测通过连续监测地下介质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服务于地震中短期预测。自1967年开展观测以来,已积累大量观测数据和中强地震前异常变化资料。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系统梳理了在观测站网及附近区域... 我国地震地电阻率观测通过连续监测地下介质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服务于地震中短期预测。自1967年开展观测以来,已积累大量观测数据和中强地震前异常变化资料。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系统梳理了在观测站网及附近区域发生的M_(S)≥6.0地震的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分析发现:(1)M_(S)≥6.0地震前,具有地电阻率异常的观测站比率随震中距的增加而显著降低;(2)M_(S)6.0—6.9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随震级增加而略微增加,而M_(S)≥7.0地震前未出现异常持续时间随震级增加的现象;(3)M_(S)≥7.0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随震中距增加有所减小,但统计结果的离散度较大,而M_(S)6.0—6.9地震前则无此现象。整体而言,不同震中距范围内,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并未呈现较好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0地震 地电阻率 异常特征 持续时间 震中距
下载PDF
2012年3月9日新疆洛浦6.0级地震前前兆异常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英 史勇军 +3 位作者 徐衍刚 赖爱京 潘振生 蒋志英 《内陆地震》 2012年第4期316-323,共8页
以2012年3月9日新疆洛浦县MS6.0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克苏前兆台网资料,采用常用的形态法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分析表明,震前阿合奇台地倾斜、乌什台水管倾斜、伸缩仪、体应变及辅助测项钻孔水位和静水位、阿克苏台断层仪均出现... 以2012年3月9日新疆洛浦县MS6.0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克苏前兆台网资料,采用常用的形态法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分析表明,震前阿合奇台地倾斜、乌什台水管倾斜、伸缩仪、体应变及辅助测项钻孔水位和静水位、阿克苏台断层仪均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趋势异常表现为年变畸变,短临异常表现在震前加速或减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浦县ms6.0地震 前兆资料 异常分析
下载PDF
云南永胜6.0级地震震害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锡财 王彬 +3 位作者 周光全 非明伦 施伟华 卢永坤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2期56-63,共8页
介绍了云南永胜6.0级地震烈度分布与震害特征;分析了震害原因,计算了各类房屋在不同烈度区的平均震害指数;对典型的钢筋砼框架结构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计算和抗震验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永胜6.0级地震 震害特征 震害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