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民间神庙临时戏台考述——以清至民国时期碑刻文献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唐霞 程峰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作为戏曲的演出场所,戏台有固定戏台和临时戏台之分,两者长期并存。由于缺少实物证明和文献记载,目前学界对于临时戏台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清至民国时期碑刻文献为考察中心,洛阳民间神庙搭建临时戏台之风持续存在,其因循民间... 作为戏曲的演出场所,戏台有固定戏台和临时戏台之分,两者长期并存。由于缺少实物证明和文献记载,目前学界对于临时戏台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清至民国时期碑刻文献为考察中心,洛阳民间神庙搭建临时戏台之风持续存在,其因循民间神庙不同的地形地势需求而搭建以降低成本,其作为固定戏台的有益补充,临时戏台发挥着娱乐、社会教化以及文化传承的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神庙 临时戏台 清至民国 碑刻资料
下载PDF
李世民抑佛教政策演变及其渊源
2
作者 李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36,共14页
武德四年平洛后,李世民奏请二百洛阳大德配住同、华两州,这些大德因此得以免于还俗。他还将“五大德”安置在胜光寺,并以胜光寺、弘义宫为中心,在武德中后期,与李建成、李元吉积极争夺长安僧团及其信众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后,他下令停李... 武德四年平洛后,李世民奏请二百洛阳大德配住同、华两州,这些大德因此得以免于还俗。他还将“五大德”安置在胜光寺,并以胜光寺、弘义宫为中心,在武德中后期,与李建成、李元吉积极争夺长安僧团及其信众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后,他下令停李渊武德九年所下废省敕,赢得僧团“佛日重朗于唐世”之誉。即位后,李世民一方面下诏在七个战场各立一寺,一方面沙汰伪滥与严处私度。贞观九年、十年长孙皇后重病期间,他还在全国范围内修复三百多所废寺与部分废观,为之祈福。此后废寺重修未能持续,并于贞观十一年下诏强令道前佛后。这种从护持趋于抑制的过程,与李渊颇为相似,所不同的是他的抑佛政策相对平实、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 洛阳大德 贞观 七寺 废寺重修
下载PDF
北魏洛阳时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7
3
作者 倪润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
"北魏洛阳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反映北魏社会信息载体的已发掘的墓葬资料,多分布在豫、晋、蒙、冀、鲁、陕、甘地区。中外学者从其墓地制度、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 "北魏洛阳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反映北魏社会信息载体的已发掘的墓葬资料,多分布在豫、晋、蒙、冀、鲁、陕、甘地区。中外学者从其墓地制度、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为探索洛阳时代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但在一些主要问题的认识上,也还存在着视点相同、思考模式同一化等问题,变换视角,重视细节,应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强化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洛阳时代 墓葬考古 研究特点
下载PDF
洛阳汉墓出土的纪次第花钱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余力 徐柏年 《洛阳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洛阳汉墓出土的纪次第花钱,结合以往所见,初步可分为二期:秦代西汉早期和西汉中晚期,纠正了将花钱视为权钱的错误观点,认为是“宫中行乐钱”。
关键词 洛阳 花钱 分期 权钱 行乐钱
下载PDF
论北宋熙丰时期洛阳诗人的诗学观念
5
作者 马东瑶 马学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北宋熙丰时期以司马光为首的洛阳诗坛以其文化特性而为人瞩目,承载了政治、思想学术等文化意义的洛阳诗歌的形成,与司马光、邵雍等洛阳诗人的政治家、道学家身份和他们的并非纯文学意义的诗歌观念有关。本文对洛阳诗人的诗学观念进行了... 北宋熙丰时期以司马光为首的洛阳诗坛以其文化特性而为人瞩目,承载了政治、思想学术等文化意义的洛阳诗歌的形成,与司马光、邵雍等洛阳诗人的政治家、道学家身份和他们的并非纯文学意义的诗歌观念有关。本文对洛阳诗人的诗学观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认为他们总的倾向虽然是重道轻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熙丰 洛阳 诗学观念 司马光
下载PDF
唐大和初至会昌年间洛阳闲适文人群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建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0,共6页
唐大和初至会昌年间,在东都洛阳形成一个以白居易为核心的文人群体,他们交游频繁,诗酒狂放,追步中隐,在生活情趣与创作方面,都表现出闲适的特点。论文试从当时官僚文人普遍的社会心理、职官、园林、洛阳地域个性几方面,分析这一文坛现... 唐大和初至会昌年间,在东都洛阳形成一个以白居易为核心的文人群体,他们交游频繁,诗酒狂放,追步中隐,在生活情趣与创作方面,都表现出闲适的特点。论文试从当时官僚文人普遍的社会心理、职官、园林、洛阳地域个性几方面,分析这一文坛现象之所以在洛阳出现,主要是时代、政治、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和初至会昌 洛阳 闲适 文人群
下载PDF
新形势 新观念 新模式——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特色资源建设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学荣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7年第6期77-79,共3页
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建设为案例,从目标与定位、资源整合、业务流程重组与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的特色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洛阳师院图书馆 特色化
下载PDF
洛阳地区隋唐离宫遗址调查与考证 被引量:5
8
作者 严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6-29,共4页
洛阳是隋唐王朝的东都 ,隋唐两代在洛阳城周围修建了许多离宫。通过文献考证和考古调查确定了这些离宫的位置和性质 。
关键词 洛阳 离宫遗址 隋唐
下载PDF
北魏洛阳时期文学风气的外在表现
9
作者 宋燕鹏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1-65,共5页
迁都洛阳后,北魏文学有较为快速的发展,文学风气得到重建,外在表现就是社会上文学活动的相对兴盛有密切关系。文人在相互切磋交流中提高了写作技巧,南北文风在这样的活动中也得到了初步融合。北朝后期唯有东魏北齐继承了北魏多数的文化... 迁都洛阳后,北魏文学有较为快速的发展,文学风气得到重建,外在表现就是社会上文学活动的相对兴盛有密切关系。文人在相互切磋交流中提高了写作技巧,南北文风在这样的活动中也得到了初步融合。北朝后期唯有东魏北齐继承了北魏多数的文化遗产,这就为北齐文学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洛阳时期 文学风气 文学活动
下载PDF
论刘禹锡之东都名士风度与魏晋风度的关系
10
作者 彭曙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13,共5页
刘禹锡晚年对魏晋名士的生存方式和处世风度,表现出一种效仿的心态,他的晚年生活和居洛诗作形成了一种东都名士风度。这种风度与魏晋风度不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中唐时代更具有通过疏离政治斗争而曲折反抗并关怀现实的特殊内涵,对文人... 刘禹锡晚年对魏晋名士的生存方式和处世风度,表现出一种效仿的心态,他的晚年生活和居洛诗作形成了一种东都名士风度。这种风度与魏晋风度不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中唐时代更具有通过疏离政治斗争而曲折反抗并关怀现实的特殊内涵,对文人词的兴起也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东都名士 魏晋风度
下载PDF
洛阳樱桃设施与露地栽培品质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慧欣 陈迪新 +2 位作者 吴昊 付寒珺 杨英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93-95,115,共4页
对洛阳市塑料大棚和露地栽培樱桃的物候期、果实品质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塑料大棚栽培的红灯、早大果、早红宝石、美早品种休眠结束时间为1月5日,萌芽期、成熟期分别提早65 d、15~35 d,单果重增大明显,单价为120元/kg... 对洛阳市塑料大棚和露地栽培樱桃的物候期、果实品质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塑料大棚栽培的红灯、早大果、早红宝石、美早品种休眠结束时间为1月5日,萌芽期、成熟期分别提早65 d、15~35 d,单果重增大明显,单价为120元/kg,单株产量为5~10 kg,收益是露地栽培的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栽培方式 物候期 品质 洛阳
下载PDF
三代居洛与先秦都城择址理念的发展
12
作者 李玲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123,共5页
夏商周三代均曾在今洛阳地区建都,但三代选择以洛阳为都的原因却各有不同,这种择都原因的差异直接反映着先秦都城择址理念的发展。夏代选择在洛阳地区建都以族群的生存发展需求为主;商代早期在夏故都附近建立都城则出于确立国家正统地... 夏商周三代均曾在今洛阳地区建都,但三代选择以洛阳为都的原因却各有不同,这种择都原因的差异直接反映着先秦都城择址理念的发展。夏代选择在洛阳地区建都以族群的生存发展需求为主;商代早期在夏故都附近建立都城则出于确立国家正统地位的政治诉求;直到西周时,综合性的都城择址理念才日渐成熟,西周成周和东周王城在洛阳的兴建正是先秦成熟都城择址理念的具体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居洛 先秦 都城择址
下载PDF
北魏平城时期与洛阳时期铭刻书迹书风之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钊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9-92,111,共5页
北魏前期的平城时期铭石书风与后期洛阳时期的造像记、墓志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是二者也存在着明显的承接与延续关系。本文试图从两个时期的碑刻的列举,比较风格的异同,分析其原因,剖析字体书风背后的历史信息与比较深层的书学价值。... 北魏前期的平城时期铭石书风与后期洛阳时期的造像记、墓志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是二者也存在着明显的承接与延续关系。本文试图从两个时期的碑刻的列举,比较风格的异同,分析其原因,剖析字体书风背后的历史信息与比较深层的书学价值。本文认为,平城时期有一些铭刻作品写得相当成熟,甚至可以与洛阳时期相媲美。这对于我们重新界定平城时期书法铭刻的价值与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平城时期 洛阳时期 风格
下载PDF
江南牡丹引种洛阳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占营 王晓晖 +2 位作者 刘红凡 王二强 刘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651-11653,共3页
[目的]掌握江南牡丹在洛阳地区的生长状况.[方法]2012 ~2014年对从安徽宁国引进的6个能够在洛阳地区生长开花的江南牡丹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观察研究.[结果]不同江南牡丹品种在洛阳地区的物候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花期主要集中在... [目的]掌握江南牡丹在洛阳地区的生长状况.[方法]2012 ~2014年对从安徽宁国引进的6个能够在洛阳地区生长开花的江南牡丹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观察研究.[结果]不同江南牡丹品种在洛阳地区的物候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上中旬,整体花期15d左右.不同品种茎叶生长情况和开花情况不一致,花色基本保持品种原有色泽,但花型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江南牡丹在洛阳地区合理的栽培技术方案、花期预测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牡丹 洛阳 生物学特性 物候期
下载PDF
西晋时期孙吴旧地士人入洛原因考察——以二陆为中心
15
作者 翁频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后,针对江南孙吴旧地士人群体,采取了经济上保留、政治上排斥的做法,使得江南士人群体普遍对西晋政权持观望态度。然而,出于保留家族声望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孙吴旧地士人群体于太康末年前后掀起入洛的高潮。这一行...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后,针对江南孙吴旧地士人群体,采取了经济上保留、政治上排斥的做法,使得江南士人群体普遍对西晋政权持观望态度。然而,出于保留家族声望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孙吴旧地士人群体于太康末年前后掀起入洛的高潮。这一行为出现的前提是江南士人群体对儒学的自我反思,与此同时出现的则是南北方不同士人群体及其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时期 孙吴旧地 士人群体 入洛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河洛地区列女形象探析——基于嘉庆《洛阳县志·列女传》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洸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75-81,共7页
列女是指诸种操守符合封建礼教言行之楷模的女子,嘉庆《洛阳县志·列女传》中的列女形象可分为六类:即: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以死殉道,拒辱自戕;极尽孝道,赡养舅姑;吃苦耐劳,刚强持家;教子有方,扶子有成;乐善好施,扶弱济贫。明清时期... 列女是指诸种操守符合封建礼教言行之楷模的女子,嘉庆《洛阳县志·列女传》中的列女形象可分为六类:即: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以死殉道,拒辱自戕;极尽孝道,赡养舅姑;吃苦耐劳,刚强持家;教子有方,扶子有成;乐善好施,扶弱济贫。明清时期贞节观的发展、贞节旌表制度的盛行、洛学的兴盛以及养老抚孤的考量等因素共同造就了河洛地区列女形象。同时河洛列女形象又呈现出脸谱化的状态,是封建礼教的产物,缺乏独立的人格,但列女身上所体现的重孝、勤劳、勇敢、善良等优秀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河洛地区 列女 嘉庆《洛阳县志·列女传》
下载PDF
北魏洛阳时代晚期墓葬图像试析
17
作者 武俊华 《文物季刊》 2022年第4期58-72,共15页
北魏洛阳时代晚期墓葬中集中出现的四神、升仙、神兽、孝子故事等线刻图像,在组合、内容、布局、雕刻技法等方面都显示出极强的时代特色。研究认为,这些图像是在大量吸收汉晋传统、平城艺术、南朝风格等基础上,创设形成的一种新的丧葬... 北魏洛阳时代晚期墓葬中集中出现的四神、升仙、神兽、孝子故事等线刻图像,在组合、内容、布局、雕刻技法等方面都显示出极强的时代特色。研究认为,这些图像是在大量吸收汉晋传统、平城艺术、南朝风格等基础上,创设形成的一种新的丧葬艺术模式,是北魏洛阳时代丧葬制度汉化改革的成果。随着北魏分裂,胡化势力抬头,这一系统化重构形成的图像组合形式受到破坏,反汉化的多元艺术风格再次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洛阳时代 墓葬图像 汉化改革 丧葬制度 图像重构
下载PDF
文化·礼制·建筑——洛阳潞泽会馆探析
18
作者 肖晓丽 《华中建筑》 2004年第B07期A0033-A0036,共4页
会馆是一类重要的民间建筑。本文通过对洛阳潞泽会馆的调研,探析了它的历史背景,清代的晋商文化与河洛文明的交融,以及它所反映的哲学观及建筑艺术。
关键词 乾嘉 清洛阳城 晋商 会馆
下载PDF
论隋朝营建东都洛阳的原因及意义
19
作者 侯明忠 韩隆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35-139,共5页
为适应经济重心转移、"居天下之中"和杨隋王朝大统一的需要,隋炀帝在河北、山东,特别是江南经济发展和储仓皆满的物质基础上,总结隋文帝建造世界第一大古城大兴城的经验,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宏丽超过大兴城的世界第五大古都洛... 为适应经济重心转移、"居天下之中"和杨隋王朝大统一的需要,隋炀帝在河北、山东,特别是江南经济发展和储仓皆满的物质基础上,总结隋文帝建造世界第一大古城大兴城的经验,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宏丽超过大兴城的世界第五大古都洛阳的建设,从而,以中和理念在"天下之中"的洛阳建成了最美的繁华古都,把全国的中心移向中原,第一次形成长安、洛阳、扬州三都制,加强了统治阶级的高速运转,加强了各民族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大业之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东都洛阳 大业之治
下载PDF
构建汉魏洛阳故城特区的思考
20
作者 潘君喜 刘强 敖思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2,共5页
汉魏洛阳故城是我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是《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洛阳片区的重要遗址之一。对于汉魏洛阳故城的研究,从民国时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将... 汉魏洛阳故城是我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是《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洛阳片区的重要遗址之一。对于汉魏洛阳故城的研究,从民国时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将近百年时间,而随着汉魏洛阳故城被确立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汉魏洛阳故城的研究以及管理变得更加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形势,结合全国大遗址保护的动向,通过对汉魏洛阳故城现状以及价值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汉魏洛阳故城特区的想法和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洛阳故城 大遗址 特区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