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山6.1级地震山区典型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潘毅 范元青 +3 位作者 任宇 杨兵 侯江荣 熊耀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8,共14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引发了地质灾害,并造成了建筑物的破坏。为掌握此次地震中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情况,对芦山县、宝兴县等地区进行震害调查,分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特征和成...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引发了地质灾害,并造成了建筑物的破坏。为掌握此次地震中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情况,对芦山县、宝兴县等地区进行震害调查,分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和建筑物震害的特征和成因,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地质灾害防治设施的破坏数量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诱发滑坡、崩塌,导致道路中断、河道阻塞和被动柔性防护网损坏,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为143处。各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中,木结构和隔震结构表现良好,无明显震害;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破坏、屋盖破坏、楼面破坏和楼梯间破坏;混凝土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填充墙、门窗和吊顶等非结构构件破坏;其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破坏数量分别占14.2%、23.9%、0%。相比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此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仅为2013年的2.78%,房屋破坏数量显著下降,严重破坏占比仅20.7%,且无房屋倒塌。根据山区震害特征及原因,对地质灾害防治、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隔震结构的构造措施及管理维护提出建议,以期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建筑抗震防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害调查 山区 地质灾害 建筑震害
下载PDF
The age measures and its layer sequence tratigraphy of Late Quaternary sediment in Lushan Dajiaochang of China
2
作者 Hu Dongsheng Hu Rong +5 位作者 Li Xiaoyu Hu Wenxuan Wang Xulong Tian Xingong Liu Weiguo Zhang Guowei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3年第6期48-57,共10页
Through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n Lushan for a long time,detailed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geologic stratum section of Late Quaternary in Dajiaochang. The series age data of complete stratigraphic se... Through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n Lushan for a long time,detailed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geologic stratum section of Late Quaternary in Dajiaochang. The series age data of complete stratigraphic section and full time formation since 400 kaBP we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using the dating methods with various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ancient geomagnetism,electronics spin resonance(ESR),36Cl and luminescence dating,etc. Corresponding to these data,it identified the paleomagnetic polarity events including Biwa-Ⅲ event(320 kaBP),Biwa-Ⅱevent(260 kaBP),Biwa-Ⅰevent(180 kaBP,scarcity due to the disturbance of the iron dish),Blake event(100 kaBP) and Laschamp event(20 kaBP,didn’t grow due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surface), etc. Combined with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layer typ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sediment environment,the stratigraphic can be divided into 4 stages of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Stage Ⅰis the climate period of glacial epoch(200~400 kaBP);stage Ⅱis the climate period of interglacial epoch(100~200 kaBP);stage Ⅲis the climate period of periglacial epoch(10~100 kaBP);stage Ⅳis the climate period of postglacial epoch(0~10 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第四纪沉积物 庐山 古地磁极性 中国 年龄 地层剖面 电子自旋共振
下载PDF
芦山Ms6.1级地震山地灾害异常区灾害成生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昊宸 王运生 +3 位作者 罗永红 刘世成 唐涛 冯卓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探讨2022年6月1日四川省芦山Ms 6.1级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特点及不同活动性断层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规律。通过地表调查并借助无人机、机载雷达等手段对次生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灾害异常区位于宝兴县东河两岸,表现为大量... 探讨2022年6月1日四川省芦山Ms 6.1级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特点及不同活动性断层地震次生灾害的发育规律。通过地表调查并借助无人机、机载雷达等手段对次生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灾害异常区位于宝兴县东河两岸,表现为大量崩塌及少部分滑坡,灾害分布呈短椭圆形,以高位崩塌为主,滑坡发育于斜坡上部的残坡积发育部位。由于背坡效应和斜坡结构的耦合作用,致使此次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集中发育在宝兴县东河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6.1级地震 山地灾害异常区 斜坡动力响应 灾害发育机制
下载PDF
河南省舞钢—鲁山地区石墨矿碳硫同位素特征及成因分析
4
作者 梁存斌 王伟 +2 位作者 张燕赞 李鹏 朱林杰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4期744-753,共10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晶质石墨矿重要成矿带之一。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舞钢—鲁山地区石墨矿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碳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石墨矿的形成古环境、碳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结果表明,该区太华杂岩... 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晶质石墨矿重要成矿带之一。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舞钢—鲁山地区石墨矿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碳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石墨矿的形成古环境、碳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结果表明,该区太华杂岩中的石墨矿以片麻岩型石墨矿为主,石墨片径大于0.287 mm(50目)平均占比85.50%,为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对比华北克拉通孔兹岩系内片麻岩型石墨的δ^(13)C值中位数,该类型碳同位素由北向南逐步降低。研究区石墨矿床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2.3~2.15 Ga,变质程度为高角闪岩相,古沉积环境为富氧的海陆交互相,古水体盐度主要为咸水。石墨碳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δ^(13)C_(V-PDB)=-20.68‰~-28.41‰),是富含原生生物有机质在沉积富集后,变质过程中脱CH4热解为乙炔和氢,乙炔再裂解为单质碳和氢,有机物经变质结晶为石墨并聚集形成石墨矿床。石墨矿层较大的δ^(34)S波动(δ^(34)S_(V-CDT)=1.64‰~6.47‰)证明当时生物的硫呼吸已经开始,也支持了研究区石墨中碳主要来源于早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型石墨矿 太华杂岩 碳硫同位素 成因分析 舞钢—鲁山地区
下载PDF
河南省鲁山—舞钢地区含石墨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韩长寿 张燕赞 +3 位作者 朱林杰 蒋芹 赵静 许芸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3期562-570,共9页
为研究含石墨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孔兹岩系变质原岩的物源成分和沉积环境,通过研究含石墨岩系岩石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对含石墨岩系的变质原岩、成岩物质来源以及源区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石墨岩系具低铝的特... 为研究含石墨岩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孔兹岩系变质原岩的物源成分和沉积环境,通过研究含石墨岩系岩石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对含石墨岩系的变质原岩、成岩物质来源以及源区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石墨岩系具低铝的特点,Al_(2)O_(3)、K_(2)O、Na_(2)O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1.91%、2.76%、1.67%;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变化相对小,高场强元素含量变化则相对较大;稀土元素呈富轻稀土的分配模式,轻、重稀土有一定分异,(La/Yb)_(N)平均值为11.50,Ce异常不明显,δEu为0.45~1.89。从而认为:区内孔兹岩系为特殊的低铝孔兹岩,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陆壳岩石特征。其变质原岩主要为碎屑沉积岩,为一套陆源海相沉积建造,物源是活动构造环境下的首次沉积,其化学风化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系 含石墨岩系 太华群 地球化学特征 鲁山—舞钢地区
下载PDF
赣北庐山地区新元古代细碧-角斑岩系枕状熔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6
作者 董树文 薛怀民 +1 位作者 项新葵 马立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1-1033,共13页
江西庐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北侧,出露前震旦纪星子群和双桥群变质岩,最近在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了一套枕状构造发育的细碧岩-角斑岩组合。通过对细碧岩-角斑岩组合和与其紧密共生的英安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组合具有洋岛型... 江西庐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东段北侧,出露前震旦纪星子群和双桥群变质岩,最近在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了一套枕状构造发育的细碧岩-角斑岩组合。通过对细碧岩-角斑岩组合和与其紧密共生的英安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组合具有洋岛型玄武岩的特点,形成环境为陆壳基础上的弧后小洋盆;英安岩中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表面年龄介于830~850Ma,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40±7)Ma。因此,皖南(歙县)缝合带有可能呈近东西向一直延伸到赣北的庐山地区,而江南造山带至少在830~850Ma期间仍未关闭;同时也证明双桥山群是中、下扬子地块"一盖多底"中基底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地区 江南造山带 新元古代 双桥山群 细碧-角斑岩系 枕状构造
下载PDF
河南鲁山地区中—新太古代灰色片麻岩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长秀 王世炎 +2 位作者 刘振宏 雷正化 杨长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7-334,共8页
河南鲁山地区原划归太古宇太华群中解体出中—新太古代变形侵入体,由魏庄片麻岩和榆树庄片麻岩组成,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铝质片麻岩特征,原岩为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岩系),从而为... 河南鲁山地区原划归太古宇太华群中解体出中—新太古代变形侵入体,由魏庄片麻岩和榆树庄片麻岩组成,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铝质片麻岩特征,原岩为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岩系),从而为该地区发育中—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太古代 TTG岩系 鲁山地区 河南
下载PDF
庐山JL红土剖面的色度气候意义 被引量:33
8
作者 朱丽东 周尚哲 +3 位作者 李凤全 叶玮 王天阳 王佳羽 《热带地理》 2007年第3期193-197,202,共6页
庐山JL红土剖面的Munsell色度体系研究表明,红土色调、明度、彩度等特征值沿剖面呈有规律变化,随深度增加,红度加深、明度降低、彩度增高,总体呈现7次高低值相间的波动。红化率RR作为衡量红化程度的综合指标,随深度增加波动式递增,亦存... 庐山JL红土剖面的Munsell色度体系研究表明,红土色调、明度、彩度等特征值沿剖面呈有规律变化,随深度增加,红度加深、明度降低、彩度增高,总体呈现7次高低值相间的波动。红化率RR作为衡量红化程度的综合指标,随深度增加波动式递增,亦存在7次旋回,与土体中Fe2O3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该结论表明,庐山红土发育过程中存在热中见凉的气候波动,第四纪以来气候渐趋干凉。同时,RR曲线与C IA曲线变化趋势一致,RR高值对应于CIA高值,指示强成土风化时期,可作为反映成土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地区 红土沉积 色度参数 气候意义
下载PDF
豫西鲁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邢智峰 刘云龙 +2 位作者 付玉鑫 齐永安 郑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4,共9页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梦山组隶属于中元古界汝阳群,在构造古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台南缘,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层面发育了大量的MISS,且类型多样。MISS类型的分布特征对精细环境有良好的指示作用;MISS的大量发育表明了当时微生物群落的繁盛,揭示了当时的微生物群落对古环境具有的强大改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 鲁山地区 云梦山组 古环境
下载PDF
河南鲁山地区中元古代兵马沟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元国 陈雷 刘长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16-1720,共5页
简述了鲁山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兵马沟组的特征,分析了地壳演化历程,认为兵马沟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环境,并有向港湾到滨海过渡的迹象。燕山晚期三门峡-鲁山断裂带的向北逆冲推覆,导致兵马沟组呈倒转产状。通过对济源、伊川、鲁山、舞钢分... 简述了鲁山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兵马沟组的特征,分析了地壳演化历程,认为兵马沟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环境,并有向港湾到滨海过渡的迹象。燕山晚期三门峡-鲁山断裂带的向北逆冲推覆,导致兵马沟组呈倒转产状。通过对济源、伊川、鲁山、舞钢分布的兵马沟组进行对比,认为兵马沟组沉积时具陆在北、海在南的古地理格局。兵马沟组与上覆地层汝阳群云梦山组或五佛山群马鞍山组为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期间发生过地壳抬升,兵马沟组不宜归入汝阳群或五佛山群,应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单位,这对完善华北乃至中国地层年代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马沟组 中元古界 三门峡-鲁山断裂 河南鲁山地区
下载PDF
庐山星子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与赣江断裂多期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中兰 崔学军 +5 位作者 王冉 夏斌 徐力峰 杨巍然 曾佐勋 简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9-848,共10页
赣江断裂带是中生代以来华东南大地构造演化所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位于赣江断裂带北段的庐山星子地区受其制约也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庐山星子地区的海会花岗岩体则是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代表。在前人对赣江断裂带的宏观尺... 赣江断裂带是中生代以来华东南大地构造演化所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位于赣江断裂带北段的庐山星子地区受其制约也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庐山星子地区的海会花岗岩体则是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代表。在前人对赣江断裂带的宏观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本次工作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观察和综合研究,发现庐山星子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的海会花岗岩体保存着赣江断裂北段活动的构造形迹和时代证据,并对赣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时代和期次划分补充了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宏观尺度上赣江断裂北段西侧的瑞昌-德安牵引弧形构造和夹持于赣江断裂带两条次级断裂之间的"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等很多构造现象总体上都表明赣江断裂具有左行运动特征,这与"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东侧边部海会花岗岩体中韧性变形带的左行剪切是一致的,是同期活动的不同表现;而Z字型张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脉及该石英脉中发育的破劈理则揭示了赣江断裂带左行平移后经伸展张裂运动向右行平移的转变。SHRIMP锆石U-Pb法测得海会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7.2±1.2Ma(2σ,MSWD=1.17),Rb-Sr法测得赣江断裂北段伸展张裂阶段的Z字型石英脉年龄为89±7.1Ma (1σ),为赣江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结合赣江断裂带已有研究成果,其多期活动性再次被讨论和强调,这有利于深入认识华东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的多阶段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构造年代学 赣江断裂 庐山星子地区
下载PDF
分形方法在庐山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诚 于世永 刘晓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4-69,共6页
沉积物中Fe^(3+)/Fe^(2+)的值与形成时的古温度有益指数关系。假定Fe^(3+)/Fe^(2+)的值沿剖面的变化具有自相关性,那么它所反映的古温度变化是一条分形曲线。本文以庐山大校场剖面为例,根据孢粉和Fe^(... 沉积物中Fe^(3+)/Fe^(2+)的值与形成时的古温度有益指数关系。假定Fe^(3+)/Fe^(2+)的值沿剖面的变化具有自相关性,那么它所反映的古温度变化是一条分形曲线。本文以庐山大校场剖面为例,根据孢粉和Fe^(3+)/Fe^(2+)的测试数据,建立了一个推算古温度的非线性公式。据此推算的古温度表明,本区中更新世以来共有3次明显的冷暖波动,最高年均温在22℃左右,最低达3℃左右,出现在末次冰期。未发现有低于0℃者。由粒度分数维的概念,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可作为混杂堆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的度量指标。根据计算,该剖面主要接近于泥石流和石冰川的粒度分数维,而与冰碛物的粒度分数维有较大差别。综上得出,本区沉积物成因主要是间冰期季风气候下的山地泥石流和沟谷流水的洪-冲积及冰期干冷的冰缘环境下的冻融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庐山地区 沉积环境 第四纪
下载PDF
旅游者地方感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研究——以旅游者满意度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春燕 周曼诗 +2 位作者 曾过生 吕佳 毛端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0,F0003,共5页
以庐山风景区为例,实证分析了旅游者地方感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旅游者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风景感知维度、社会人文感知维度及旅游功能感知维度与情感依恋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者对庐山的情感... 以庐山风景区为例,实证分析了旅游者地方感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旅游者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风景感知维度、社会人文感知维度及旅游功能感知维度与情感依恋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者对庐山的情感依恋程度对其满意度和忠诚度产生直接影响,自然风景感知维度、社会人文感知维度、旅游功能感知维度主要通过情感依恋维度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旅游者满意度在情感依恋维度与忠诚度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风景区 旅游者地方感 旅游者忠诚度 旅游者满意度
下载PDF
芦山震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精细结构及地震重定位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小娜 于湘伟 章文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9-1193,共15页
联合芦山地震序列5285个地震的50711条P波初至绝对到时数据及7294691条高质量的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芦山震源区高分辨率的三维P波速度精细结构及5115个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结果表明,芦山主震震中为30.28°... 联合芦山地震序列5285个地震的50711条P波初至绝对到时数据及7294691条高质量的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芦山震源区高分辨率的三维P波速度精细结构及5115个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结果表明,芦山主震震中为30.28°N,103.98°E,震源深度为16.38km,主震南西段余震扩展长度约23km,余震前缘倾角较和缓,主震北东段余震扩展长度约12km,余震前缘呈铲形,倾角较陡.芦山震源区P波三维速度结构表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近地表处的P波速度异常与地形起伏及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宝兴杂岩对应明显的高速异常,此异常由地表延伸到地下15km深度附近,而中新生代岩石表现为低速异常;大兴附近区域亦显示出小范围的大幅度高速异常,宝兴高速异常与大兴高速异常在10km深度附近相连,进而增加了芦山震源区的高低速异常对比幅度.在芦山主震的南西、北东两段速度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芦山主震在水平向位于宝兴及大兴高速异常所包围的低速异常的前缘.主震南西段余震主要发生在倾向北西的高低速异常转换带上并靠近低速一侧,其下盘为低速异常,上盘为高速异常.而芦山主震北东段的余震主要分布在宝兴高速体与大兴高速体之间,主发震层向北西倾斜,主发震层上方的宝兴高速异常下边界出现一条南东倾向的反冲地震带,两地震带呈"y"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三维P波速度结构 震源参数 芦山震源区
下载PDF
四川芦山震区大叶龙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家柱 任光明 +1 位作者 余天斌 高波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地震重灾区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对地震灾区人民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带来严重危害。为进一步查清芦山震区泥石流灾害的一般特征及危害程度,本文以位于雅安市天全县大叶龙沟泥石流作为研究... 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地震重灾区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对地震灾区人民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带来严重危害。为进一步查清芦山震区泥石流灾害的一般特征及危害程度,本文以位于雅安市天全县大叶龙沟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叶龙沟泥石流流域特征、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并对其危险度进行了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大叶龙沟泥石流容重为1.75 t/m3,属于粘性泥石流;危险度为0.37,属于中等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震区 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危险度评价
下载PDF
芦山—康定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及其归一化梯度图像的构造物理涵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玄松柏 申重阳 谈洪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07-4017,共11页
芦山—康定地区是川滇块体、松潘—甘孜块体和华南块体三个块体过渡的"Y"型交汇区,构造变形十分强烈.本文对EGM2008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1~5阶离散小波变换,得到三方向分量平方和的平方根(HVDM)图像;利用实测剖面布格重力异常数据... 芦山—康定地区是川滇块体、松潘—甘孜块体和华南块体三个块体过渡的"Y"型交汇区,构造变形十分强烈.本文对EGM2008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1~5阶离散小波变换,得到三方向分量平方和的平方根(HVDM)图像;利用实测剖面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得到剖面的布格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梯度(NFG)图像.结果分析表明:(1)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剖面的NFG图像显示推覆构造体前端切割较浅、后端逐步变深至中地壳,说明松潘—甘孜块体在深约10~30km之间存在滑脱构造,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出和四川盆地的阻挡作用下,造成深、浅部构造差异性运动,形成逆冲推覆的龙门山构造带;(2)HVDM图像和剖面的NFG图像均显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与中段和东北段不同,松潘—甘孜块体对四川盆地的逆冲推覆作用沿北东方向具有分段性;(3)雅江—洪雅剖面NFG图像显示鲜水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之间存在高梯度变化带,在鲜水河断裂带下方强变形带不仅在20km左右东倾至龙门山断裂带前缘,且逐渐近垂直向下伸入至少到下地壳,反映了两大断裂带交汇区域变形作用较强.川滇块体内部和四川盆地内部则显示低值,说明其变形作用较弱.强烈左旋剪切的鲜水河断裂带对芦山—康定地区构造活动具有主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HVDM 归一化总梯度 地壳结构 芦山—康定地区
下载PDF
庐山冰川活动遗迹的新证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东生 庞西磊 +1 位作者 张华京 徐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67-470,476,共5页
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的冰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也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 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的冰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也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它的运动形式受鄱阳湖断陷盆地内部地堑—地垒构造系统的控制,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与区域构造的升降程式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石 岩石表皮构造 第四纪冰川 中国庐山
下载PDF
芦山地震灾区土壤流失方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斌涛 宋春风 +1 位作者 史展 陶和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芦山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建立土壤流失方程是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估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芦山地震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总结与提炼,介绍了芦山地震灾区土壤流失... 芦山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建立土壤流失方程是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估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芦山地震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总结与提炼,介绍了芦山地震灾区土壤流失方程的基本形式,给出了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坡长坡度因子(LS值)、地表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值)的具体计算方法。本方程对芦山地震灾区水土流失调查与动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芦山地震灾区 土壤流失 水利普查 降雨侵蚀力
下载PDF
庐山风景区碳源、碳汇的测度及均衡 被引量:36
19
作者 周年兴 黄震方 梁艳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34-4145,共12页
旅游目的地系统碳源、碳汇的计算与分析,不仅是旅游业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科学命题。以庐山风景区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10年的碳源及碳汇。结果表明:(1)2010年庐山风景区包括本地居民和旅... 旅游目的地系统碳源、碳汇的计算与分析,不仅是旅游业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科学命题。以庐山风景区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10年的碳源及碳汇。结果表明:(1)2010年庐山风景区包括本地居民和旅游者的总碳排放为108 697 t。其中,本地居民占碳排放总量的19.52%,旅游者占碳排放总量的80.48%。在旅游者碳排放中,旅游交通碳排放占50.24%,旅游住宿碳排放占38.04%,旅游食物消费碳排放占10.65%,旅游活动碳排放仅占1.07%;(2)2010年庐山风景区内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为9 447 t;(3)从碳源、碳汇均衡角度看,庐山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吸收了区内碳排放的23.47%。但由于旅游者的区际流动和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性强,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仅占区内和区外碳排放总量的8.69%,旅游业使庐山成为一个显著的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吸收 风景区 庐山
下载PDF
河南鲁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杨长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7-533,共17页
河南鲁山地区早前寒武系划分为新太古代荡泽河岩组、TTG岩系与古元古代太华岩群铁山岭岩组、水底沟岩组、雪花沟岩组。在水底沟岩组石墨矽线片麻岩中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250~2.310Ga,变质锆石年龄为1.84Ga±0.0... 河南鲁山地区早前寒武系划分为新太古代荡泽河岩组、TTG岩系与古元古代太华岩群铁山岭岩组、水底沟岩组、雪花沟岩组。在水底沟岩组石墨矽线片麻岩中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250~2.310Ga,变质锆石年龄为1.84Ga±0.07Ga;在侵入于雪花沟岩组的石榴钾长花岗片麻岩中获得岩浆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146Ga±0.02Ga,变质锆石年龄为1.87Ga±0.01Ga,从而确定太华岩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荡泽河岩组显示岛弧环境,铁山岭岩组具板内裂谷向浅海演化的特点,水底沟岩组形成于封闭的浅海,雪花沟岩组具初始洋盆的特征。该地区经历了新太古代古陆核俯冲与拼贴,古元古代地壳裂解、拉张成初始洋盆,到地体拼贴、洋盆闭合形成克拉通的漫长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鲁山地区 太华岩群 早前寒武系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