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郭震 唐有彩 +3 位作者 陈永顺 宁杰远 冯永革 岳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91-3600,共10页
利用北京大学和早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布设的共34台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远震体波资料,获取P波接收函数和S波接收函数,再分别通过偏移成像和共转换点叠加(CCP)和倾斜叠加得到了华北克拉通东部横跨郯庐... 利用北京大学和早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布设的共34台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远震体波资料,获取P波接收函数和S波接收函数,再分别通过偏移成像和共转换点叠加(CCP)和倾斜叠加得到了华北克拉通东部横跨郯庐断裂带地区沿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间断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鲁西隆起下方的莫霍面的深度要比华北盆地和青岛地区浅约5km,形成类似屋顶状的莫霍面隆起.郯庐断裂带和聊考断裂带下方的莫霍面有明显的错断.岩石圈与软流圈的分界面(以下简称LAB)的深度从太行山山前的约100km深度上升到鲁西隆起下方约60km深,向东在青岛地区下方LAB深度进一步变浅.我们利用倾斜叠加计算台站下方波速比得到地壳内的泊松比变化,结果显示鲁西隆起泊松比值分布相对均匀,而青岛地区内泊松比变化剧烈,可能反应了该地区作为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北缘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地壳和上地幔间断面 S波接收函数 LAB 泊松比 鲁西隆起 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箕状断陷形成时代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振兰 王金铎 +3 位作者 季建清 韩文功 于建国 张新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箕状断陷是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最主要的构造样式。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西隆起的箕状断陷发育在本区沉积的最新... 箕状断陷是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最主要的构造样式。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西隆起的箕状断陷发育在本区沉积的最新地层官庄组沉积之后(即始新世以来),与距今42~38 Ma发生的蒙山抬升事件有关。济阳坳陷的箕状断陷形成时代为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大约为距今42~24.6Ma。由此可见,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一致,均为距今42~24.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济阳坳陷 箕状断陷 形成时代 地震剖面分析 裂变径迹年代学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及鲁西隆起区中、新生代伸展与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丁增勇 王良书 +2 位作者 张鹏 钟锴 刘绍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2,140,共7页
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晶基底。选取这两个地区近年来3条有代表性的大跨度深层反射地震剖面,重建盆地沉积岩层埋藏史,通过反复拟合盆地内部构造形态,定量计算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学参数,详细解析了基底伸展变形... 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晶基底。选取这两个地区近年来3条有代表性的大跨度深层反射地震剖面,重建盆地沉积岩层埋藏史,通过反复拟合盆地内部构造形态,定量计算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学参数,详细解析了基底伸展变形过程。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区基底伸展及断裂活动在时空上很不均衡,两个地区古近纪伸展变形强度均显著大于中生代;古近纪济阳坳陷南北向地壳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均为东西向的两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伸展 断裂活动 济阳坳陷 鲁西隆起
下载PDF
济阳盆地南缘古近系碎屑高压变质矿物的发现及其构造古地理含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忠 许承武 +1 位作者 石永红 李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30-3140,共11页
针对华北济阳盆地南缘、鲁西隆起北麓的博兴洼陷新生代沉积,通过矿物分离、显微鉴定、探针分析与计算,发现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中存在确凿的碎屑蓝闪石、冻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结合同层位碎屑重矿物组合与区域碰撞... 针对华北济阳盆地南缘、鲁西隆起北麓的博兴洼陷新生代沉积,通过矿物分离、显微鉴定、探针分析与计算,发现古近系孔店组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中存在确凿的碎屑蓝闪石、冻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结合同层位碎屑重矿物组合与区域碰撞造山带物源的时比分析,说明上述高压矿物源于胶东地区的苏鲁造山带,而其源岩是否与俯冲洋壳的折返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对碎屑蓝闪石等高压矿物物源进一步的讨论说明,它们极可能直接来源于苏鲁造山带,但不排除博兴洼陷同时期也接受了来自鲁西地区的剥露物质(含再旋回物源)。因此,鲁西隆起-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古近纪早期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古地理特点,而自古近纪始新世中期45Ma左右(相当于沙河街组四段顶界年龄)古地势开始逆转。换句话说,45Ma以后鲁西隆起基本阻隔了直接来自苏鲁造山带的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 盆地南缘 古近系 碎屑 高压变质矿物 构造古地理 含义 Sulu orogenic belt 苏鲁造山带 heavy mineral 鲁西隆起 高压矿物 物源 high correlation analysis 蓝闪石 metamorphic rocks 沙河街组四段 博兴洼陷 data analysis
下载PDF
鲁西隆起北缘帚状构造的厘定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杜子图 陈建强 +3 位作者 王训练 田明中 周洪瑞 胡树庭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3期329-333,共5页
鲁西隆起北缘章丘—淄博一带,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发育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大型弧形脆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机制,在平面上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型张扭性帚状断裂... 鲁西隆起北缘章丘—淄博一带,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发育一系列规模不等的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大型弧形脆性断裂构造带,它们均具有相似的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机制,在平面上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型张扭性帚状断裂构造系统。其形成及演化受控于与其相毗邻的北北东向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是沂沭断裂带在燕山晚期发生北北东向左行扭动所派生的低序次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北缘 帚状构造 成因机制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段东西两侧地壳结构差异及构造意义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吉焱 嘉世旭 +1 位作者 段永红 刘保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4,共5页
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东西两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西侧属于华北板块的鲁西隆起区,东侧属于扬子板块的苏鲁块体。从两大板块开始碰撞一直到后期的地壳强烈改造,鲁西隆起与苏鲁地块在地壳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利用反射率方... 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东西两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西侧属于华北板块的鲁西隆起区,东侧属于扬子板块的苏鲁块体。从两大板块开始碰撞一直到后期的地壳强烈改造,鲁西隆起与苏鲁地块在地壳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利用反射率方法对深地震测深宽角折射/反射记录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两个块体的一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通过比较发现,鲁西隆起区的莫霍深度比苏鲁块体的莫霍深度深7 km,而苏鲁块体的平均地壳速度仅有5.94 km/s,比鲁西隆起区的平均速度6.34 km/s要低许多,这与苏鲁块体岩石圈后期经历的强烈改造有较大关系。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相互作用,经历了俯冲、强烈碰撞挤压、再到后期折返、岩浆底侵以及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经历的巨大左行平移等过程,这都是地壳后期改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鲁西隆起 苏鲁隆起 深地震测深 地壳结构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对鲁西隆升过程的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24
7
作者 许立青 李三忠 +5 位作者 郭玲莉 索艳慧 曹现志 戴黎明 王鹏程 惠格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3-1170,共18页
郯庐断裂带(TLFZ)是一条贯穿华北的NNE向巨型断裂带。新生代以来,在郯庐断裂带的两侧及其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伸展构造变形,形成了泰安-莱芜-蒙阴NW向断陷盆地群,并使鲁西块体发生了急剧的陆内伸展隆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鲁... 郯庐断裂带(TLFZ)是一条贯穿华北的NNE向巨型断裂带。新生代以来,在郯庐断裂带的两侧及其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伸展构造变形,形成了泰安-莱芜-蒙阴NW向断陷盆地群,并使鲁西块体发生了急剧的陆内伸展隆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鲁西沂山、徂徕山和蒙山三处进行了大量的样品采集,总计完成了25个样品的测试,获得了一系列新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代学结果。结合前人已发表的裂变径迹结果,对鲁西地区新生代与伸展变形有关的剥露-隆升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隆升剥露模式及隆升幅度进行分析,并揭示郯庐断裂带在鲁西新生代热隆升过程中的影响。主要认识有:1)新生代以来,鲁西主要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和新近纪以来两期快速剥露-隆升阶段。2)始新世-早渐新世主要表现为幕式差异性快速剥露-隆升,鲁西南受NW向断层控制形成向北、向东的掀斜抬升作用,鲁西北受NE向断裂控制,形成向北、向西的掀斜抬升作用。新近纪以来,进入相对低速区域性剥露-隆升阶段。3)AFT模拟显示,与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幕式快速剥露-隆升相比,中新世以来,鲁西剥露-隆升速率相对减小,但剥蚀量剥露-抬升量较大。故鲁西整体抬升于中新世以来。4)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新生代以来,鲁西宏观上受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影响,越靠近郯庐断裂带剥蚀量越大,局部受NW或NE向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新生代 剥露-隆升 鲁西地块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鲁西隆起晚白垩世-新生代差异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理 钟大赉 +2 位作者 杨长春 陈衍 何心月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6-1037,共12页
裂变径迹测年技术用于确定伸展山脉的隆升时间, 进而可以研究伸展构造的演化规律。 对采自鲁西隆起中部莲花山的 9 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 结合已有数据分析鲁西隆起的抬升史。 结果表明莲花山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两期... 裂变径迹测年技术用于确定伸展山脉的隆升时间, 进而可以研究伸展构造的演化规律。 对采自鲁西隆起中部莲花山的 9 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分析, 结合已有数据分析鲁西隆起的抬升史。 结果表明莲花山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抬升剥露过程, 一次是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初期 86~60 Ma, 抬升速率为 0.019 mm/yr, 另一次是在中始新世 44~38 Ma,抬升速率为 0.10 mm/yr。 因此, 莲花山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加速抬升剥露过程。 综合研究认为, 鲁西隆起山脉晚白垩世以来具有自南而北、由东向西的差异抬升规律,且最早可能始于早白垩世。 这种迁移规律受控于早白垩世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和速度, 以及郯庐断裂带的走滑性质和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差异抬升 晚白垩世-新生代 鲁西隆起
下载PDF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时秀朋 李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如正断层)多是由中生代逆断层负反转而形成的,既继承了早期构造特征,又在新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出现了新的活动特点,从而造成构造活动的多期性、方向上的多变性,呈现出复杂的构造样式。运用物理模拟方法...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如正断层)多是由中生代逆断层负反转而形成的,既继承了早期构造特征,又在新的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出现了新的活动特点,从而造成构造活动的多期性、方向上的多变性,呈现出复杂的构造样式。运用物理模拟方法,采用相似理论,对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复合伸展构造和演化史进行了模拟,实验半定量-定量得出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模式主要为一陡一缓断层组成的掀斜断块,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古新世和始新世3个伸展时期,且缓倾斜断层发育时间略晚于陡倾斜断层。这些伸展构造在形成机制上主要受控于北东-南西向的伸展作用和垂向上的岩浆上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晚中生代 伸展构造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再议惠民凹陷区域地质构造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红义 《油气地球物理》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分析了惠民凹陷独特的地质构造演化历程,研究了新生代基底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鲁西隆起断裂构造的对置关系,探讨了鲁西隆起发育演化及对研究区的幕式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惠民凹陷基底构造与新生代构造形迹空间上交合叠覆。重塑了惠民凹... 分析了惠民凹陷独特的地质构造演化历程,研究了新生代基底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鲁西隆起断裂构造的对置关系,探讨了鲁西隆起发育演化及对研究区的幕式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惠民凹陷基底构造与新生代构造形迹空间上交合叠覆。重塑了惠民凹陷的地质构造时空演化,揭示了地质构造变形的内在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迹 演化 叠置 鲁西隆起 惠民凹陷
下载PDF
鲁西淄博盆地的中侏罗系锆石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灵 石永红 +1 位作者 徐旭峰 刘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6-892,共7页
淄博盆地位于鲁西隆起上,文章采自淄博盆地中侏罗系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范围为162~2 603 Ma,反映了淄博盆地物质源区的复杂性。此时期,淄博盆地的物质来源主要为鲁东地块,其次为鲁西隆起,碎屑锆石年龄为250~162 Ma;锆... 淄博盆地位于鲁西隆起上,文章采自淄博盆地中侏罗系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范围为162~2 603 Ma,反映了淄博盆地物质源区的复杂性。此时期,淄博盆地的物质来源主要为鲁东地块,其次为鲁西隆起,碎屑锆石年龄为250~162 Ma;锆石年龄392~269 Ma在鲁西隆起和鲁东地块均未发现相应的年龄,有待进一步研究;年龄为2 603~846 Ma锆石可能为华北克拉通基底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博盆地 碎屑锆石年龄 LA-ICPMSU-Pb 鲁东地块 鲁西隆起 物源
下载PDF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申金超 张斌 +1 位作者 苏道磊 刘晨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6-254,175,共9页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得到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3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现不均一、变化大的特征,其中泰山地区、沂沭断裂带郯城—莒县段及RZH台下方地壳厚度值...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得到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3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现不均一、变化大的特征,其中泰山地区、沂沭断裂带郯城—莒县段及RZH台下方地壳厚度值小、泊松比值高。经分析认为,鲁西隆起地壳厚度薄、泊松比值高的区域与底部地幔物质上涌及热侵蚀作用相关;沂沭断裂带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具有明显分段的特征,体现在断裂带郯城—莒县段地壳厚度薄、泊松比高;莒县—安丘段与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相近,说明其壳幔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郯城—莒县段;胶南隆起地区仅RZH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值低、泊松比值高,结合该区域重力异常梯度带特征,推测大型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可能是造成RZH台站下方低地壳厚度值和高泊松比值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震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
下载PDF
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金超 李士成 张斌 《地质与资源》 CAS 2018年第5期411-416,共6页
通过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结合二者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化及构造上的相关性,发现同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且相邻的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不同.济阳拗陷表现为地壳均衡的镜像结构特征,不同于地壳呈向上隆... 通过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结合二者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化及构造上的相关性,发现同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且相邻的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不同.济阳拗陷表现为地壳均衡的镜像结构特征,不同于地壳呈向上隆起状的鲁西隆起,说明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存在明显差异.济阳拗陷的伸展过程并非由地幔物质主动上涌造成,应是鲁西隆起在隆升过程对济阳拗陷地壳的拖拽作用,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反映出它们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济阳拗陷 耦合关系 山东省
下载PDF
鲁西隆起重磁异常特征及其构造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磊 张健 +1 位作者 高玲举 董淼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4-707,共14页
通过对鲁西隆起区重磁资料的分析和反演计算,研究了沂沭断裂带、齐河—广饶断裂带、聊城—兰考断裂带、丰沛断裂带以及地块内部断裂的重磁异常、莫霍面和居里面深度特征,并讨论了鲁西隆起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性.结果显示:鲁西隆起... 通过对鲁西隆起区重磁资料的分析和反演计算,研究了沂沭断裂带、齐河—广饶断裂带、聊城—兰考断裂带、丰沛断裂带以及地块内部断裂的重磁异常、莫霍面和居里面深度特征,并讨论了鲁西隆起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性.结果显示:鲁西隆起基底广泛出露,沉积层主要分布在由断裂下降盘控制的凹陷内,区内断裂深度达20km以上,其中蒙山断裂深入至上地幔,控制了蒙山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的产出;鲁西隆起区莫霍面深度为30—35km,整体呈向西开口的箕形,地块中部地壳厚度较厚,除西侧地壳呈阶梯状增厚外隆起地块四周地壳逐渐减薄;居里面深度介于20—33km之间,中部地区较深,为整体稳定的地块,断裂带分布位置对应于居里面梯度带;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断裂带与莫霍面梯度带交会区以及断裂带上的居里面突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重磁反演 构造活动性 地壳结构 莫霍面 居里面
下载PDF
鲁西银山庄地区煌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平艳丽 刘杰 +3 位作者 赵艳 张勇 刘成帅 路晓平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鲁西银山庄地区煌斑岩系统研究程度较低,据此,对其开展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岩石化学组分中SiO_(2)含量为36.91%~47.18%,TiO_(2)含量为0.95%~1.11%,MgO含量为1.13%~4.95%,K_(2)O+Na_(2)O含量为4.37%... 鲁西银山庄地区煌斑岩系统研究程度较低,据此,对其开展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岩石化学组分中SiO_(2)含量为36.91%~47.18%,TiO_(2)含量为0.95%~1.11%,MgO含量为1.13%~4.95%,K_(2)O+Na_(2)O含量为4.37%~6.47%,贫硅富镁,属超基性—基性岩石,为钾玄质碱性煌斑岩,岩石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为特征。煌斑岩应为早白垩世区域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华北板块构造拉张、岩石圈减薄环境下,俯冲的陆壳扬子下地壳形成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银山庄煌斑岩岩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煌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鲁西银山庄
下载PDF
Thermochronologic Constraints on Uplifting Events since the Early Cretaceous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Luxi Rise, Eastern China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国芝 刘树根 邹灿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79-588,共10页
Two ^40Ar/^39Ar ages and six fission track ages from monzonite and the Jurassic- Cretaceous rocks provide new geochronologic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uplifting events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Luxi (鲁西) rise,... Two ^40Ar/^39Ar ages and six fission track ages from monzonite and the Jurassic- Cretaceous rocks provide new geochronologic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uplifting events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Luxi (鲁西) rise, eastern China. ^40Ar/^39Ar age 111.1±2.4 and 111.2±2.5 Ma of biotite and K-feldspar sampled from the monzonite may record the cooling age at 300 and 150-300 ℃, respectively. Fission track ages of zircon and apatite from the monzonite changing from 75±7 to 40±3 Ma record the cooling age at 250 and 120 ℃, respectively. The apatite from the Jurassic-Cretaceous sandstone and volcanic rocks yielded a different T-t pat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phases 111-46.9 and 13.4 (6.5)-0 Ma of rapid uplifting happened to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Luxi rise; the first one is a tilted uplift from north to south in Zibo (淄博) during 111-46.9 Ma and in the south in Mengshan (蒙山) during 70-40 Ma; the second one is a tilted uplift from south to north in Mengshan during 32-20 Ma, and in turn in Taishan (泰山) and Zibo during 23-20 and 13.4-0 or 6.5-0 Ma, respectively. The aging coincidence between magmatism and tectonic uplifting implies there are two phases of uplifting induced by large scale extension and lithospheric thi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i ris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t path closure temperature uplift.
原文传递
鲁西隆起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道磊 吴时国 +4 位作者 申金超 张斌 刘晨 董晓娜 陈时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51-2557,共7页
鲁西隆起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重要的伸展构造,为分析鲁西隆起地区地壳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选取2010-2013年鲁西隆起及周边地区28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02个远震波形(MS〉6.0、震中距30°~90°),利用远震接受函数方法获得各台站下方的... 鲁西隆起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重要的伸展构造,为分析鲁西隆起地区地壳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选取2010-2013年鲁西隆起及周边地区28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02个远震波形(MS〉6.0、震中距30°~90°),利用远震接受函数方法获得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结果显示:鲁西隆起地区地壳厚度值大致在29.9~36.1km之间,地壳厚度最小的区域位于北部地区,总体表现为南北向的变化特征,向南逐渐增大;相反,鲁西隆起北部地区的地壳平均泊松比值最大,向南逐渐减小.根据地壳厚度、泊松比分布特征,本文认为鲁西隆起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是由地幔的主动上涌及对地壳的热侵蚀作用造成,这在北部地区表现最为典型.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的形成是华北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地壳响应的结果,表明中生代华北岩石圈减薄过程存在明显的热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地壳厚度 泊松比 热侵蚀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