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超声及影像组学在绝经期及绝经前期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李静 郭强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超声及影像组学在绝经期及绝经前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绝经期及绝经前期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多模态超声检查结果提取结节病灶的影像特征,通过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目的研究多模态超声及影像组学在绝经期及绝经前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绝经期及绝经前期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多模态超声检查结果提取结节病灶的影像特征,通过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提取多模态影像学特征构建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多灶结节、被膜侵犯、微钙化、结节增强方式是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预测模型预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7.50%,特异性为86.67%,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依次为92.43%、88.57%。结论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绝经期及绝经前期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高于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 影像组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伟 张辉寰 何慧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9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人士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人士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士,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NSCLC患者进行VEGF-C监测,可以为病情进展提供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