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lacier VMY22, a novel lytic cold-active bacteriophage of Bacillus cereus 被引量:6
1
作者 Xiuling Ji Chunjing Zhang +4 位作者 Yuan Fang Qi Zhang Lianbing Lin Bing Tang Yunlin We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2-58,共7页
As a unique ecological system with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nutrient levels, glaciers are considered a "living fossil" for the research of evolution. In this work, a lytic cold-active bacteriophage designated... As a unique ecological system with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nutrient levels, glaciers are considered a "living fossil" for the research of evolution. In this work, a lytic cold-active bacteriophage designated VMY22 against Bacillus cereus MYB41-22 was isolated from Mingyong Glacier in China,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VMY22 has an icosahedral head(59.2 nm in length, 31.9 nm in width) and a tail(43.2 nm in length). Bacteriophage VMY22 was classified as a Podoviridae with an approximate genome size of 18 to 20 kb. A one-step growth curve revealed that the latent and the burst periods were 70 and 70 min,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burst size of 78 bacteriophage particles per infected cell. The pH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bacteriophage VMY22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maximum stability of the bacteriophage was observed to be at pH 8.0 and it was comparatively stable at p H 5.0–9.0. As VMY22 is a cold-active bacteriophage with low production temperature, it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B41-22 and Bacillus cereus bacteriophage deserve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CEREUS characterization COLD-ACTIVE phage lytic Podoviridae
下载PDF
Phage lytic enzymes: a history 被引量:3
2
作者 David Trudil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6-32,共7页
There are many recent studies regarding the efficacy of bacteriophage-related lytic enzymes: the enzymes of ‘bacteria-eaters' or viruses that infect bacteria. By degrading the cell wall of the targeted bacteria, ... There are many recent studies regarding the efficacy of bacteriophage-related lytic enzymes: the enzymes of ‘bacteria-eaters' or viruses that infect bacteria. By degrading the cell wall of the targeted bacteria, these lytic enzymes have been shown to efficiently lyse Gram-positive bacteria without affecting normal flora and non-related bacteria.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approaches for lysing Gram-negative bacteria as well(Briersa Y, et al., 2014). These enzymes include: phage-lysozyme, endolysin, lysozyme, lysin, phage lysin, phage lytic enzymes, phageassociated enzymes, enzybiotics, muralysin, muramidase, virolysin and designations such as Ply, PAE and others. Bacteriophages are viruses that kill bacteria, do not contribute to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re easy to develop, inexpensive to manufacture and safe for humans,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current focus on lytic enzymes has been on their use as anti-infectives in humans and more recently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models. The initial 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 of lytic enzymes, however,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reating or preventing a specifi c disease but rather as an extraction method to be incorporated in a rapid bacterial detection assay(Bernstein D, 1997).The current review traces the translational history of phage lytic enzymes–from their initial discovery in 1986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group A streptococcus in clinical specimens to evolving applications in the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 humans and in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Ophage phage lytic ENZYMES 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 LYSIN
下载PDF
Simultaneous Expression of Vitreoscilla Globin Gene and Lytic Genes of Phage A in a Novel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Used for Production of PHB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慧敏 史悦 +2 位作者 尹进 沈忠耀 杨胜利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07-411,共5页
Exogenous Vitreoscilla globin gene (vgb), lytic genes of phage A with S amber mutation (S-RRz) and poly(B-hydroxybutyrate) (PHB) biosynthetic genes (phbCAB) were cloned into a same Escherichia coli cell, simultaneousl... Exogenous Vitreoscilla globin gene (vgb), lytic genes of phage A with S amber mutation (S-RRz) and poly(B-hydroxybutyrate) (PHB) biosynthetic genes (phbCAB) were cloned into a same Escherichia coli cell, simultaneously or respectively. Six novel strains containing phbCAB and vgb with or without lytic genes were constructed. Strain VG1 (pTU14), in which vgb, phbCAB and S-RRz could all be successfully expressed, has superior characteristics in cell growth and PHB accumulation, while the results of strains containing vgb and phbCAB without S- RRz were not better than that of strains harbored ph&CAB only. The simultaneous expression of vgb and S- RRz in the recombinant VG1 (pTU14) showed a great potential for low-cost production of P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reoscilla hemoglobin lytic genes of phage λ poly (β-hydroxybutyrate)
下载PDF
1株李斯特菌噬菌体的分离、保存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凌云 毛盼 +5 位作者 陈晋妮 李玲玲 王艳 宋敬东 陈峥宏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从食品销售环境样本中分离李斯特菌噬菌体,并对分离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宿主谱及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以分离的英诺克李斯特菌Lin08作为宿主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烈性噬菌体LMLPA5,使用... 目的从食品销售环境样本中分离李斯特菌噬菌体,并对分离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宿主谱及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以分离的英诺克李斯特菌Lin08作为宿主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烈性噬菌体LMLPA5,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并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以及理化稳定性,同时探索噬菌体在4℃、-20℃及-80℃下的保存效果。结果分离获得的LMLPA5噬菌体属于肌尾噬菌体科,其形成的噬菌斑清晰透明,周围无晕环。该噬菌体为广谱的李斯特菌烈性噬菌体,能裂解多个李斯特菌种及单增李斯特菌多个血清型菌株。LMLPA5的最佳MOI为0.1,潜伏期为10 min,平均裂解量为95.2 PFU/cell。LMLPA5对高温较敏感,在70℃暴露1 h即完全失活,而在4℃~40℃作用32 h以上噬菌体仍能保持稳定。在pH为4~10 LMLPA5的活性不受影响,经紫外线照射60 min后噬菌体被完全灭活。LMLPA5对氯仿不敏感,为无囊膜型噬菌体。噬菌体在4℃及-80℃的保存效果较好,可稳定保存8个月以上。结论本研究获得的1株广谱李斯特菌肌尾噬菌体LMLPA5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抵抗力和稳定性,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噬菌体 裂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vB_EcoM_JN03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5
作者 李天娇 舒梅 +4 位作者 吴国平 钟婵 潘红 赵远洋 张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3-725,共13页
【目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导致E.coli O157:H7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研究其天然杀菌剂——烈性噬菌体,对于防控多重耐药E.coli O157:H7污染具有理论意义... 【目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导致E.coli O157:H7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研究其天然杀菌剂——烈性噬菌体,对于防控多重耐药E.coli O157:H7污染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方法】以多重耐药E.coli O157:H7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污水中分离烈性噬菌体,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表征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并评价该噬菌体应用于食品中对E.coli O157:H7的抑菌效果。【结果】成功分离纯化了一株可裂解E.coli O157:H7的噬菌体,命名为vB_EcoM_JN03(GenBank登录号:OR885871)。vB_EcoM_JN03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病毒科;其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01,潜伏期为30 min,120 min后到达平稳期,裂解量80 PFU/cell;其在30~60℃和pH 4~12范围内效价稳定。vB_EcoM_JN03的基因组为双链DNA,全长158142 bp,G+C含量44.63%,编码206个开放阅读框(ORF),不含已知编码的毒力、抗生素耐药和溶源性基因。vB_EcoM_JN03在4℃下可显著抑制牛奶和牛肉样品中污染的E.coli O157:H7。【结论】经分离、鉴定的E.coli O157:H7烈性噬菌体vB_EcoM_JN03对宿主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望作为一种天然杀菌剂防控E.coli O157:H7污染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烈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生物杀菌剂
下载PDF
一株兔源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6
作者 屈平平 王一鸣 +2 位作者 解红梅 温华梅 李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为了筛选高效裂解兔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宽谱噬菌体,用滴定法和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出1株噬菌体vB-EcoS-tE10,用透射电镜观察该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透射电镜下其头部呈20面体,长径约为52.5 nm,横径约为5... 为了筛选高效裂解兔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宽谱噬菌体,用滴定法和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出1株噬菌体vB-EcoS-tE10,用透射电镜观察该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透射电镜下其头部呈20面体,长径约为52.5 nm,横径约为51.6 nm,尾部长约86.9 nm,有明显的颈部。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20 min,暴发期为80 min,裂解量为608 PFU/cell,在30~60℃作用0.5~1 h,其活性不受影响,在pH为6~9可保持很高的效价,能裂解9株兔源大肠埃希氏菌、1株鸡源大肠埃希氏菌和1株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K99,属于高效裂解性宽谱噬菌体,在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及裂解酶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一株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噬菌体P27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7
作者 王辉翔 吴子文 +5 位作者 林津如 梁晏 屈勇刚 易鹏 俞佳辉 梁成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4,共7页
本试验旨在分离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裂解性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比对分析。以实验室保存的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为宿主菌,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场粪便、污水及奶牛饮用水中分离纯化裂解性噬菌体。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裂... 本试验旨在分离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裂解性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比对分析。以实验室保存的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为宿主菌,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场粪便、污水及奶牛饮用水中分离纯化裂解性噬菌体。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裂解能力、最佳MOI、一步生长曲线的变化、热稳定性、酸碱耐受性等,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本试验中分离纯化出了1株裂解性噬菌体。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27其头部长约76.2 nm,尾长约153.1 nm,为常见的肌尾噬菌体,将其命名为vB_SMC_P27(简称P27)。P27最佳MOI为10℃、60℃下50 min活性丧失;在pH4.0~12.0时,噬菌体P27活性未有明显下降;裂解量约为156 PFU/cell,潜伏期约为15 min,爆发期约为140 min。其对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的裂解率为33.33%(6/18)。P27裂解效果较好,增殖迅速,在生产中具有防治奶牛乳房炎源耐药链球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裂解性噬菌体 奶牛乳房炎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裂解性噬菌体内溶酶和穿孔素抗革兰阴性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荣睿璠 曾君 +4 位作者 郭志良 左君豪 赵瑞利 郭海悦 孙旭阳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4期37-40,43,共5页
随着细菌耐药情况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找抗生素的代替物,噬菌体内溶酶(endolysin)和穿孔素(holin)受到了关注。其中内溶酶展现了良好的抑菌潜力,与抗生素和噬菌体制剂相比有着一定的优点。而内溶酶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其在抑制革兰阴性... 随着细菌耐药情况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找抗生素的代替物,噬菌体内溶酶(endolysin)和穿孔素(holin)受到了关注。其中内溶酶展现了良好的抑菌潜力,与抗生素和噬菌体制剂相比有着一定的优点。而内溶酶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其在抑制革兰阴性菌时需要穿孔素的协同,因此有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把内溶酶和穿孔素进行重组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在噬菌体-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已有研究表明噬菌体基因参与调控细菌间的通讯系统,内溶酶和穿孔素正是其中重要的调控因素。本文通过对噬菌体与噬菌体制剂的研究进展、内溶酶和穿孔素抗革兰阴性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未来有关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性噬菌体 革兰阴性菌 内溶酶 穿孔素
下载PDF
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2
9
作者 包红朵 张鹏禹 +4 位作者 周艳 张莉莉 张辉 陶明煊 王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从家禽屠宰场污水中,以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和禽沙门氏菌CVCC2184为宿主菌,分离到两株裂解性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v B_Sen M-PA13076(简称PA13076)和v B_Sen M-PC2184(简称PC2184)。同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系(... 从家禽屠宰场污水中,以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和禽沙门氏菌CVCC2184为宿主菌,分离到两株裂解性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v B_Sen M-PA13076(简称PA13076)和v B_Sen M-PC2184(简称PC2184)。同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系(含耐药菌)、形态学(透射电镜)、遗传物质、酸碱及热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噬菌体的裂解空斑均透亮清晰;除对本身宿主菌产生强裂解作用,还裂解其他沙门氏菌,为宽噬菌谱,其中PA13076能强裂解一株耐氨苄青霉素ATCC13076转化菌株(A+13076),PC2184则能裂解另一株耐氨苄青霉素CVCC2184转化菌株(A+2184);电镜观察这两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遗传物质为ds DNA;p H值和温度耐受能力较好;PA13076、PC2184最佳感染复数分别为0.01、10,潜伏期分别为20、30 min,爆发期分别为70、60 min,平均爆发量分别为2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耐药性
下载PDF
1株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VpJYP2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江艳华 王联珠 +4 位作者 李风铃 曲梦 郭莹莹 翟毓秀 姚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6-152,共7页
对1株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VpJYP2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探讨VpJYP2对生三文鱼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噬菌体VpJYP2的噬菌斑透明,直径为1~2 mm,外有晕圈;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结构,直径约64 nm,尾部... 对1株副溶血性弧菌裂解性噬菌体VpJYP2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探讨VpJYP2对生三文鱼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噬菌体VpJYP2的噬菌斑透明,直径为1~2 mm,外有晕圈;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结构,直径约64 nm,尾部长约70 nm,尾鞘带宽约20 nm,属于肌尾病毒科(Myoviridae);VpJYP2基因组全长25 363 bp,含有45个开放阅读框,推定为已知功能的有13个;VpJYP2在40~50℃稳定,在pH 4~11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5 min,裂解期约为55 min,裂解量约为45。VpJYP2能显著降低生三文鱼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含量。结果表明,VpJYP2具有作为副溶血性弧菌生物杀菌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杀菌作用 生三文鱼
下载PDF
一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鼠的防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影 刘秀侠 +2 位作者 李金敏 徐海燕 谷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241,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双层平板法从鸡粪中分离鼠伤寒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并通过电镜观察、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在小鼠上的防制效果试验对噬菌体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从鸡粪中成功分离出一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 本研究旨在通过双层平板法从鸡粪中分离鼠伤寒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并通过电镜观察、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在小鼠上的防制效果试验对噬菌体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从鸡粪中成功分离出一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ФBLCC8-0050-3),该噬菌体有一个正多面体立体对称的头部,头径直径约65nm,无尾部结构,应属于盖噬菌体科(Tectiviridae)烈性噬菌体;噬菌斑成圆形空斑,周围有晕环,直径为2~3mm;温度耐受范围是30~50℃;pH耐受范围为3~10。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0001时,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按照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潜伏期为20 min左右,爆发时间为180 min左右,爆发量为43 333PFU/cell;从噬菌体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制效果来看,处理14d后,阳性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为0,噬菌体预防组小鼠存活率为90%,噬菌体治疗组小鼠存活率为70%。说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都对小鼠抵抗沙门氏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结果表明,ΦBLCC8-0050-3是一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噬菌体,可作为一种生物抑菌剂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防制效果
下载PDF
一株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纯化与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萌 韩峰 +1 位作者 林洪 王静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1-535,共5页
自水产品市场的污水中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出一株烈性沙门氏菌噬菌体SP3。利用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SDS-PAGE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结构蛋白和核酸成分,并测定其生理特性。包括一步生长曲线、热和pH稳定性、抑菌活性和最适保... 自水产品市场的污水中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出一株烈性沙门氏菌噬菌体SP3。利用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SDS-PAGE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结构蛋白和核酸成分,并测定其生理特性。包括一步生长曲线、热和pH稳定性、抑菌活性和最适保存条件。结果显示该烈性噬菌体SP3为双链DNA,属于长尾噬菌体科,结构蛋白为43.0~66.2ku。该株噬菌体潜伏期5rain,裂解期为75min,最适培养温度和pH分别为30-40℃和7~9,在液体环境中能够高效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不同的保存方法显示,SP3在-20℃低温保存条件下活性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烈性噬菌体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两株副溶血弧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增福 徐华东 +5 位作者 彭孟凡 孙博超 赵政 张也 任建峰 张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3-799,共7页
研究旨在筛选烈性噬菌体,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病害防控增加新的选择。以副溶血弧菌Vp13为宿主菌,通过二层琼脂平板法筛选,分离到了2株烈性噬菌体SX-2和SX-F。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利用DNase I、RNase A... 研究旨在筛选烈性噬菌体,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病害防控增加新的选择。以副溶血弧菌Vp13为宿主菌,通过二层琼脂平板法筛选,分离到了2株烈性噬菌体SX-2和SX-F。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利用DNase I、RNase A、Mung Bean Nuclease和HindШ酶进行噬菌体核酸类型鉴定,并对噬菌体的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X-2核衣壳头部长约110 nm,宽约50 nm,尾部长约150 nm,宽约10 nm,为典型的复合体制;SX-F核衣壳呈正六边形,长约为56.86 nm,宽约50.74 nm,未观察到尾部,推测为正二十面体对称;核酸测定结果显示两者均为线性双链DNA。依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九次报告,SX-2符合肌尾噬菌体科特征,SX-F符合盖噬菌体科特征。噬菌体SX-2和SX-F对85株弧菌裂解结果显示:噬菌体SX-2能够裂解23株副溶血弧菌和1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噬菌体SX-F能够裂解19株副溶血弧菌和1株溶藻弧菌。SX-2和SX-F的最佳感染复数均为0.00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SX-F的潜伏期约10min,裂解期约70min,裂解量为116.2;噬菌体SX-2的潜伏期小于10min,裂解期大约70min,裂解量为209.3。两株噬菌体生物学特性表明SX-2与SX-F均为烈性噬菌体,这为进一步探讨噬菌体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烈性噬菌体 形态结构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一株裂解性奶牛乳房炎源屎肠球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倩 于会举 +6 位作者 孙耀强 张湘莉兰 张培生 刘鸽 屈勇刚 童贻刚 李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6-713,共8页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粪样中分离裂解性屎肠球菌噬菌体,对其进行纯化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为治疗和控制细菌性感染提供基础。利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从奶牛粪样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并观察噬菌斑特征,将纯化后的噬菌体浓缩液用磷钨酸负染,通过... 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粪样中分离裂解性屎肠球菌噬菌体,对其进行纯化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为治疗和控制细菌性感染提供基础。利用双层平板培养法从奶牛粪样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并观察噬菌斑特征,将纯化后的噬菌体浓缩液用磷钨酸负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对该噬菌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用双层平板培养法测定其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结果如下: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屎肠球菌噬菌体,命名为vB_EfaM_XJ3,其噬菌斑圆形透明、无晕环且边缘整齐,直径1.2~1.5mm;电镜观察其头部呈廿面体,头长约53.15nm,尾长约14.42nm×199.62nm;核酸类型为dsDNA,基因组全长为157.189kb,GC含量为50.27%;其基因序列与沙门菌噬菌体SKML-39的相似性高达98%。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vB_EfaM_XJ3目前只裂解其宿主菌;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为15min,爆发期为175min,裂解量约为84;能耐受50℃左右高温,在pH 5.0~11.0范围内效价稳定。分离鉴定出一株裂解性肌尾科屎肠球菌噬菌体,对它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亲缘性分析,为沙门菌和屎肠球菌抑菌剂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屎肠球菌 裂解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进化树分析
下载PDF
1株宽噬菌谱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祥燕 辛国芹 +2 位作者 董佩佩 刘元香 徐海燕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75-258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现代化肉鸡养殖场采集的粪便、污水和垫料样品中分离宽噬菌谱鸡白痢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谱分析、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对分离纯化的噬菌体进行... 本研究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现代化肉鸡养殖场采集的粪便、污水和垫料样品中分离宽噬菌谱鸡白痢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谱分析、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对分离纯化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纯化出一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命名STP98-a。该噬菌体噬菌斑直径4~5mm,圆形透明,无晕圈,其头部偏椭圆形,长径约61nm,横径约67nm,尾长约112nm,直径约10nm,属于长尾噬菌体科;能裂解不同血清型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肠亚种,噬菌谱宽;在30~60℃保持高活性;在pH 3.0~12.0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感染宿主菌潜伏期为5min,裂解期为135min,裂解量为93。综上所述,STP98-a为一株宽噬菌谱鸡白痢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可用于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制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噬菌体 宽噬菌谱 分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高苗 杨金广 +8 位作者 刘旭 刘伟 孙航军 申莉莉 钱玉梅 杨清林 余广宏 李锡宏 王凤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30-1338,共9页
【目的】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噬菌体,并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新的抗烟草青枯病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取烟草青枯病重病田中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在青枯雷尔氏菌菌... 【目的】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噬菌体,并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新的抗烟草青枯病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取烟草青枯病重病田中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在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加入过滤后的土壤悬浮液富集噬菌体,用双层平板法验证噬菌体的存在后挑取单个最大噬菌斑进行反复纯化,直到得到单一清晰的噬菌斑。纯化后的单个噬菌斑加入对数早期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将增殖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噬菌体颗粒浓缩后,取20μL浓缩液用磷钨酸染色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同时将浓缩液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蛋白条带大小和数量;用λ噬菌体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噬菌体增殖液中的噬菌体核酸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组片段大小;最后用常规方法测定噬菌体的滴度、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并通过比较加入噬菌体液前后青枯雷尔氏菌菌液的OD600值变化测定其对温度、p H、紫外线、氯仿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并纯化出了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命名为∈RS-1,噬菌斑为圆形,清晰透明,边缘光滑,直径1—2 mm,经电镜观察其形态为蝌蚪状,头部为二十面体的立体对称,直径约为94 nm,并有一带伸缩尾鞘的长尾大约为27 nm×100 nm,按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分类标准,其属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的裂解性噬菌体,核酸性质为ds DNA;噬菌体浓缩液经SDS-PAGE分析至少可以观察到25条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在10—100 k D,说明其蛋白外壳至少含有25个结构蛋白;将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其条带大于48 kb,符合肌尾噬菌体科基因组大小范围(31—317 kb);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显示该噬菌体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1;其吸附和感染青枯雷尔氏菌时的潜伏期约为30 min,爆发期约为80 min,裂解量约为156;该噬菌体的裂解活性在28℃时最高,在28—50℃均较强,但在温度超过60℃后活性基本丧失;其对酸碱的耐受力较强,在p H 3—8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裂解活性,当p H值超过9后活性开始降低;其对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经紫外线照射0—9 min后裂解活性依然较强,12 min后活性开始下降,21 min后活性基本丧失;其对氯仿不敏感,5%浓度的氯仿对其活性基本没有影响。【结论】分离到了裂解性的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经过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可知其潜伏期较短,裂解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且其裂解活性持续时间长,并能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性的环境内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开发为抗青枯雷尔氏菌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噬菌体 分离 裂解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VG1(pTU14)产PHB的补料分批培养 被引量:9
17
作者 于慧敏 张延平 +2 位作者 史悦 杨胜利 沈忠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2-746,共5页
利用已构建的同时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RRz)和PHB合成基因(phbCAB)的产PHB基因工程大肠杆菌VG1(pTU14 ) ,在 5L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 .研究发现 :碳氮比(C/N) ,DO(溶氧 )及碳源和氮源的浓度是影响... 利用已构建的同时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RRz)和PHB合成基因(phbCAB)的产PHB基因工程大肠杆菌VG1(pTU14 ) ,在 5L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 .研究发现 :碳氮比(C/N) ,DO(溶氧 )及碳源和氮源的浓度是影响菌体生长和PHB积累的重要因素 ;补料时间可以通过DO和 pH值两个参数的变化在线综合识别 ;流加策略应使发酵前期菌体大量生长 ,发酵后期PHB大量积累 .在优化条件下 ,对VG1(pTU14 )进行 6 0h的补料分批培养 ,菌体细胞浓度、PHB浓度和PHB占细胞干质的分数分别高达2 15 .9g·L-1、 193.7g·L-1和 8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VG1 PHB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塑料 白色污染 微生物降解 补料 分批培养 λ噬菌体裂解基因 聚Β-羟基丁酸酯
下载PDF
应用肠杆菌科诊断噬菌体检测志贺氏菌的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景学 周国清 +3 位作者 温宪勤 于钦问 孙启华 崔树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9-343,共5页
应用肠杆菌科诊断噬菌体对2280株疑似志贺氏菌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了常规鉴定。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Sh噬菌体10^3RTD对属内裂解率为100%,1RTD为99。9%;65侏与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呈现凝集的非志贺氏菌,1... 应用肠杆菌科诊断噬菌体对2280株疑似志贺氏菌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了常规鉴定。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Sh噬菌体10^3RTD对属内裂解率为100%,1RTD为99。9%;65侏与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呈现凝集的非志贺氏菌,10^3RTD裂解率为12.3%,1RTD为4.6%,裂解模式的测定表明,2215株志贺氏菌分属于7个裂解模式,仅模式3中株鲍氏5型为文献[2,3]所未列入,。余者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志贺氏菌 噬菌体 诊断
下载PDF
利用基因工程菌VG1(pTU14)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慧敏 尹进 +2 位作者 李红旗 杨胜利 沈忠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4-289,共6页
本文对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和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 RRz)在不同宿主大肠杆菌中的外源表达及其在聚β 羟基丁酸酯 (PHB)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同时携带vgb、S RRz和 phbCAB三种基因的产PHB基因工程菌VG1 ( pTU1 4... 本文对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和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 RRz)在不同宿主大肠杆菌中的外源表达及其在聚β 羟基丁酸酯 (PHB)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同时携带vgb、S RRz和 phbCAB三种基因的产PHB基因工程菌VG1 ( pTU1 4) ,经过 82h的摇瓶补料分批培养 ,菌体浓度可以高达 2 5 9g/L ,PHB百分含量则可在 52h时达到 95%以上 ;此外 ,该菌株不仅可以实现摇瓶高密度发酵培养和PHB产品的大量积累 ,还可以同时实现菌体细胞的可诱导裂解破壁 ,因此是一株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多功能PHB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B基因 S-RRZ 聚Β-羟基丁酸酯 高密度发酵
下载PDF
一株宽宿主谱裂解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艳 包红朵 +2 位作者 张辉 张莉莉 王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1-76,共6页
裂解性噬菌体能够特异性裂解细菌,本研究分析了一株从自然界中分离的宽宿主谱裂解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种属和进化关系。前期用Adams双层平板琼脂法从猪场污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裂解性噬菌体v B_Eco M_JS09,裂解谱分析能够裂解禽致病性大... 裂解性噬菌体能够特异性裂解细菌,本研究分析了一株从自然界中分离的宽宿主谱裂解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种属和进化关系。前期用Adams双层平板琼脂法从猪场污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裂解性噬菌体v B_Eco M_JS09,裂解谱分析能够裂解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扩增分析gene18、gene 23序列,并根据gp18和gp23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JS09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噬菌体v B_Eco M_JS09基因组为ds DNA,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T4-like噬菌体、T-evens亚群。其gp18氨基酸序列与大肠杆菌噬菌体RB69同源性最高,为100%;gp23氨基酸序列与大肠杆菌T4噬菌体同源性最高为96%。该结果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防控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宽宿主谱裂解性大肠杆菌噬菌体 T4-like噬菌体 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