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an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Zn1-xMx)13Sb10 (M = Cu, Ag, Au and Ga)
1
作者 Go Nakamoto Yasuhiro Tajima Makio Kurisu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5年第3期159-164,共6页
关键词 热电性能 结构特性 ag au cu GA 遗传算法 功率因数
下载PDF
(Au,Ag,Cu)/SiO_2二元合金分散复合薄膜非线性光吸收的Mie理论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严丽平 张波萍 +2 位作者 赵翠华 李顺 王士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论吸收光谱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理论 (ag cu)/SiO2 (au cu)/SiO2和(ag au)/SiO2二元合金复合薄膜 光吸收谱
下载PDF
MTl(M=Cu,Au,Ag)分子的势能函数与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凤丽 赵永芳 +1 位作者 李新营 蒿凤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157-2160,共4页
根据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导出了MTl(M=Cu,Ag,Au)分子基态电子状态及其离解极限,并在B3LYP/LANL2DZ水平上计算了平衡几何、振动频率和解离能.利用Murrell-Sorbie函数拟合出了解析势能函数,并计算出光谱参数和力常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分... 根据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导出了MTl(M=Cu,Ag,Au)分子基态电子状态及其离解极限,并在B3LYP/LANL2DZ水平上计算了平衡几何、振动频率和解离能.利用Murrell-Sorbie函数拟合出了解析势能函数,并计算出光谱参数和力常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分子体系是稳定存在的,其中AuTl分子具有强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l(m=cu ag au)分子 势能函数 稳定性 密度泛函(B3LYP)
下载PDF
M_2Al_2(M=Au,Ag,Cu)混合小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凤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利用小核实赝势LANL2DZ,优化了含重金属二元混合团簇M2Al2(M=Au,Ag,Cu)的稳定结构,并得出具有C2v(1A1)对称性的蝴蝶结构比平面构型更加稳定,其中团簇Au2Al2最稳定.计算了稳定结构的结合能、电离势、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利用小核实赝势LANL2DZ,优化了含重金属二元混合团簇M2Al2(M=Au,Ag,Cu)的稳定结构,并得出具有C2v(1A1)对称性的蝴蝶结构比平面构型更加稳定,其中团簇Au2Al2最稳定.计算了稳定结构的结合能、电离势、电子亲和能、最高占据轨道能级和最低空轨道能级及二者间的能隙,得出参杂团簇M2Al2比非参杂团簇M4(M=Au,Ag,Cu)更稳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Al2(m=cu ag and au)团簇 蝴蝶结构 结合能 能隙
下载PDF
M_nAr(n=1,2;M=Cu、Ag、Au)分子的从头算研究
5
作者 刘凤敏 胡纪平 +1 位作者 刘凤丽 其木苏荣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使用相对论赝式及相应的基组,在从头算(Ab initio)方法中Hartree-Fock(HF)、Mller-Plesset(MP2)理论水平上研究贵金属与稀有气体氩掺杂所组成的MnAr(n=1,2;M=Cu、Ag、Au)分子体系的几何结构与稳定性。结果显示,贵金属与Ar原子之间相... 使用相对论赝式及相应的基组,在从头算(Ab initio)方法中Hartree-Fock(HF)、Mller-Plesset(MP2)理论水平上研究贵金属与稀有气体氩掺杂所组成的MnAr(n=1,2;M=Cu、Ag、Au)分子体系的几何结构与稳定性。结果显示,贵金属与Ar原子之间相互作用较小,必须进行基组重叠误差修正EBSSE计算其结合能。含Au的分子体系的结合能最大,稳定性较强,能隙Egap最大,化学活性弱。含Ag的分子体系能隙最小,化学活性最强。电子相关效应对M-Ar的键长修正非常显著,而对M-M键长和M-M-Ar键角的修正很小,电子相关效应使键长缩短、振动频率提高、能量降低、使分子的结构更加紧密,使体系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Ar(n=1 2 m=cu ag au) 电子相关效应 稳定性
下载PDF
重金属钋化物分子MPo(~2∏),(M=Cu,Ag,Au)的结构和势能函数(英文)
6
作者 刘凤敏 其木苏荣 +1 位作者 赵永芳 井孝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7-553,共7页
利用相对论小核赝势研究了重金属钋化物分子MPo(X2∏),(M=Cu,Ag,Au).用群论方法结合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导出了分子的基电子状态和相应的离解极限,并在各种电子相关理论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平衡几何和振动频率.在此基础上用Murrell-So... 利用相对论小核赝势研究了重金属钋化物分子MPo(X2∏),(M=Cu,Ag,Au).用群论方法结合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导出了分子的基电子状态和相应的离解极限,并在各种电子相关理论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平衡几何和振动频率.在此基础上用Murrell-Sorbie函数形式拟和势能曲线,得到了总的解析势能函数,并计算出了光谱数据和力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o (m=cu ag au) 势能函数 稳定性 电子相关
下载PDF
对M^-(H_2O)_(1,2)(M=Cu,Ag,Au)的结构和振动频率的理论研究
7
作者 宋秀丹 李晓光 +1 位作者 杨卫卫 张永志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45-50,共6页
采用从头算方法确定了M-(H2O)1,2(M=Cu,Ag,Au)的结构,结合能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M-(H2O)(M=Cu,Ag,Au)的基态结构具有Cs对称性,拥有一个M--H…O氢键。M-(H2O)2(M=Cu,Ag,Au)体系基态几何结构拥有两个不等的M--H…O氢键和一个H2O-H2O... 采用从头算方法确定了M-(H2O)1,2(M=Cu,Ag,Au)的结构,结合能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M-(H2O)(M=Cu,Ag,Au)的基态结构具有Cs对称性,拥有一个M--H…O氢键。M-(H2O)2(M=Cu,Ag,Au)体系基态几何结构拥有两个不等的M--H…O氢键和一个H2O-H2O之间的氢键,形成一个环形结构。M-与H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相应的OH键伸长,与H2O和(H2O)2的OH伸缩频率相比,M-(H2O)1,2(M=Cu,Ag,Au)体系中相应的频率发生红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算 m-(H2O)1 2(m=cu ag au)体系 稳定性 振动频率
下载PDF
M_2Ga(M=Cu,Ag,Au)二元合金小团簇的从头算研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凤云 刘凤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2-998,共7页
根据原子与分子反应静力学和群论理论推导出二元合金小团簇M2Ga(M=Cu,Ag,Au)的离解极限和基态电子态.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及小核实赝势和相应的基组,对二元合金小团簇M2Ga进行几何优化,得到M2Ga基态(2B2)为弯曲平面型结构,并与单元团... 根据原子与分子反应静力学和群论理论推导出二元合金小团簇M2Ga(M=Cu,Ag,Au)的离解极限和基态电子态.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及小核实赝势和相应的基组,对二元合金小团簇M2Ga进行几何优化,得到M2Ga基态(2B2)为弯曲平面型结构,并与单元团簇M3(M=Cu,Ag,Au)相似.计算得到合金团簇比单元团簇稳定,其中Au2Ga体系最稳定.同时给出谐振频率、力常数,并且分析得到电子相关效应使得团簇更加紧凑、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Ga(m=cu ag au)团簇 离解极限 力常数 电子相关效应
下载PDF
THE GEOMETRY AND ORBITAL INTERACTION OF TRIATOMIC CLUSTERS FOR Cu,Ag,Au(Ⅱ)
9
作者 Han Xing LIU(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8期703-706,共4页
In the previous paper,the geometry of the triatomic clusters for Cu, Ag,and An was obtained using the Dy-Xa metho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atomic. orbital interactions of atom Cu, Ag, An in the triatomic clusters a... In the previous paper,the geometry of the triatomic clusters for Cu, Ag,and An was obtained using the Dy-Xa metho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atomic. orbital interactions of atom Cu, Ag, An in the triatomic clusters are analyzed. The magnitudes of the atomic orbital interactions of the atoms in the clusters are measured by the splitting of corresponding atomic orbital.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atomic orbital interactions of Cu triatomic cluster differ greatly from those of Ag and Au triatomic cluster house of the mixture radio of 4s-Orbital with 3d-Orbital in the Cu cluster more than those in the Ag and Au cluster. The values of atomic orbital interactions of Au in the of cluster are larger than corresponding atomic Orbital interactions of Ag in the clus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THE GEOmETRY AND ORBITAL INTERACTION OF TRIATOmIC CLUSTERS FOR cu ag au cu
下载PDF
Cu-Mo-Pb-Zn-Ag-Au成矿系统的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毛德宝 赵更新 +3 位作者 席忠 钟长汀 陈志宏 胡小蝶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年第4期213-220,共8页
CuˉMoˉPbˉZnVAgˉ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 CuˉMoˉPbˉZnVAgˉ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同一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演化或不同成矿流体体系在同一空间叠加的产物。该成矿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成矿作用的动力学和矿产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作用 矿产资源评价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nterfacial reaction between molten SnAgCu solder droplet and Au/Ni/Cu pad on IMC evolution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福泉 王春青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 formed at Sn-Ag-Cu solder droplet/pad interface during wetting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IMC evolution during reflow and aging were also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 formed at Sn-Ag-Cu solder droplet/pad interface during wetting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IMC evolution during reflow and aging were also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tting reaction between molten solder droplet and pad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u-Sn compound at interface, but Au element is not fully consumed during wetting reaction. After reflow, all Au layer disappears from the interface, Au element is dissolved into solder and Au-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re precipitated in the bulk. Reaction between Ni layer and Sn-Ag-Cu solder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CuxNi1-x)6Sn5 layer at interface during reflow. According to the thermodynamic-kinetic of interfacial reaction, the wetting reaction at solder droplet/pad interface influences the phase selectivity of IMC evolution during reflow and ag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au/Ni/cu SNagcu 软焊料 界面反应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rmal Cyc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hear Strength of Sn3.5Ag0.75Cu and Sn63Pb37 Solder Joints on Au/Ni Metallization
12
作者 Hongtao CHEN Chunqing WANG +1 位作者 Mingyu LI Dewen TIA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cyc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joint strength of Sn3.5Ag0.75Cu (SAC) and Sn63Pb37 (SnPb) solder joints was investigated. SAC and SnPb solder balls were soldered on 0.1 and 0.9 μm Au fi...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cyc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joint strength of Sn3.5Ag0.75Cu (SAC) and Sn63Pb37 (SnPb) solder joints was investigated. SAC and SnPb solder balls were soldered on 0.1 and 0.9 μm Au finished metallization, respectively. After 1000 thermal cycles between -40℃ and 125℃, a very thi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 containing Au, Sn, Ni, and Cu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AC solder joints and underneath metallization with 0.1 μm Au finish, and (Au, Ni, Cu)Sn4 and a very thin AuSn-Ni-Cu IMC layer formed between SAC solder joints and underneath metallization with 0.9 μm Au finish. For SnPb solder joints with 0.1 μm Au finish, a thin (Ni, Cu, Au)3Sn4 IMC layer and a Pb-rich layer formed below and above the (Au, Ni)Sn4 IMC, respectively. Cu diffused through Ni layer and was involved into the IMC formation process. Similar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was also found for SnPb solder joints with 0.9μm Au finish. The results of shear test show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SAC solder joints is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nPb eutectic solder joints during thermal cyc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5ag0.75cu Solder joint au finish Intermetallic compound
下载PDF
贵金属Cu、Ag、Au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辉锦 谢佑卿 +4 位作者 彭红建 余方新 李晓波 聂耀庄 刘锐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957,共7页
由纯金属单原子理论(OA)确定了面心立方结构(FCC)贵金属Cu、Ag、Au的电子结构依次为[Ar](3dn)5.58(3dc)4.21(4sc)0.23(4sf)0.98、[Kr](4dn)4.87(4dc)4.56(5sc)0.66(5sf)0.91、[Xe](5dn)4.20(5dc)4.90(6sc)1.57(6sf)0.33,并确定了Cu、Ag... 由纯金属单原子理论(OA)确定了面心立方结构(FCC)贵金属Cu、Ag、Au的电子结构依次为[Ar](3dn)5.58(3dc)4.21(4sc)0.23(4sf)0.98、[Kr](4dn)4.87(4dc)4.56(5sc)0.66(5sf)0.91、[Xe](5dn)4.20(5dc)4.90(6sc)1.57(6sf)0.33,并确定了Cu、Ag、Au的密排六方结构(HCP)和体心立方结构(BCC)两种初态特征晶体和初态液体的电子结构。根据自然态的电子结构定性解释了熔点、拉伸强度、维氏硬度、体弹性模量、电导和热导率物理性质差异与电子结构的关系,定量计算了晶格常数、结合能、势能曲线及线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根据非自然态的电子结构,定性解释了晶体结构BCC和HCP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g au 电子结构 晶体结构 晶格常数 结合能 物理性质
下载PDF
用第一性原理研究贵金属(Cu、Ag、Au)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志华 欧阳企振 +3 位作者 周珏 刘国栋 叶志清 雷敏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5-448,共4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法,首先计算了贵金属(Cu Ag Au)晶格常数及内聚能,在此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贵金属(Cu Ag Au)的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贵金属GGA给出的计算结果精度要高于LDA,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吻合.
关键词 贵金属(cu ag au) 晶格常数 内聚能 态密度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Cu、Ag、Au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及熔点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飞 赵侠 李志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分析了Cu、Ag、Au的价电子结构,计算了一组表征金属单质性质的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E′_A,T′_m,利用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讨论了Cu、Ag、Au的熔点问题。计算结果表明,E′_A值越大,其对应...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分析了Cu、Ag、Au的价电子结构,计算了一组表征金属单质性质的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E′_A,T′_m,利用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讨论了Cu、Ag、Au的熔点问题。计算结果表明,E′_A值越大,其对应金属的熔点越高,且E′_A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相吻合;Cu、Ag、Au熔点的统计值分别为T′_m^(Cu)=1 351.0 K、T′_m^(Ag)=1 126.2 K、T′_m^(Au)=1 305.0 K,相应的实验值偏差依次为0.41%、8.82%、2.33%,研究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g au 价电子结构 统计值 熔点
下载PDF
HCOO在Cu(110)、Ag(110)和Au(110)表面的吸附(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庞先勇 邢斌 +2 位作者 王贵昌 YOSHITADA Morikawa JUNJI Nakamura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2-1356,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以及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计算了甲酸根(HCOO)在Cu(110)、Ag(110)和Au(110)表面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短桥位是最稳定的吸附位置,计算的几何参数与以前的实验和计算结果吻合.吸附热顺序为Cu(110)(-116kJ·mol-...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以及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计算了甲酸根(HCOO)在Cu(110)、Ag(110)和Au(110)表面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短桥位是最稳定的吸附位置,计算的几何参数与以前的实验和计算结果吻合.吸附热顺序为Cu(110)(-116kJ·mol-1)>Ag(110)(-57kJ·mol-1)>Au(110)(-27kJ·mol-1),与实验上甲酸根的分解温度相一致.电子态密度分析表明,吸附热顺序可以用吸附分子与金属d-带之间的Pauli排斥来关联,即排斥作用越大,吸附越弱.另外还从计算的吸附热数据以及实验上HCOO的分解温度估算了反应CO2+1/2H2→HCOO的活化能,其大小顺序为Au(110)>Ag(110)>Cu(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 甲酸根 cu(110) ag(110) au(110) DFT-GGA-slab
下载PDF
Cu_n、Ag_n和Au_n(n≤9)团簇的静电极化率(英文 )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红艳 李喜波 +2 位作者 唐永建 毛华平 朱正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B3LYP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Cun,Agn和Aun(n≤9)团簇的静电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 并与Na原子团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un和Agn团簇的极化率与团簇大小的关系与Na原子团簇类似,而Aun团 簇的极化率有所不同;Au原子的极化率较... 采用B3LYP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Cun,Agn和Aun(n≤9)团簇的静电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 并与Na原子团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un和Agn团簇的极化率与团簇大小的关系与Na原子团簇类似,而Aun团 簇的极化率有所不同;Au原子的极化率较小,而从Au2至Au7,Aun团簇极化率变化趋势与Cun和Agn团簇相似。 重金属元素团簇的极化率小于Na原子团簇的极化率,具有更加紧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团簇 agn团簇 aun团簇 极化率 各向异性
下载PDF
Au-Ag-Cu系开金合金的颜色与色度图 被引量:9
18
作者 宁远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2,共8页
颜色和色度坐标是珠宝饰品设计与制造的重要因素与参数。Au-Ag-Cu系合金是最重要的颜色开金饰品合金。文章评述了Ag、Cu对Au和Au基合金的光反射率和颜色的影响;介绍了Au-Ag-Cu系合金的色度图、金合金色泽标准及某些标准颜色合金成分;讨... 颜色和色度坐标是珠宝饰品设计与制造的重要因素与参数。Au-Ag-Cu系合金是最重要的颜色开金饰品合金。文章评述了Ag、Cu对Au和Au基合金的光反射率和颜色的影响;介绍了Au-Ag-Cu系合金的色度图、金合金色泽标准及某些标准颜色合金成分;讨论了某些合金化元素对Au-Ag-Cu系合金颜色的影响。通过调整Ag、Cu组元含量比例和添加其它合金化元素,Au-Ag-Cu系开金合金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颜色,对于设计与控制珠宝饰品的颜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颜色开金饰品合金 auagcu合金 反射率 色泽标准 色度图
下载PDF
XLu_m(X=Ag,Au;m=1-3)小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凤丽 胡纪平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9年第4期34-38,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BPW91方法研究了XLum(X=Ag,Au;m=1-3)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AgLum(m=1-3)和AuLu2体系的稳定构型,计算出XLu m(X=Ag,Au;m=1-3)体系的平均结合能,含Au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均比对应的含Ag体系的大,稳定性较强。同时计算了体... 采用密度泛函BPW91方法研究了XLum(X=Ag,Au;m=1-3)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AgLum(m=1-3)和AuLu2体系的稳定构型,计算出XLu m(X=Ag,Au;m=1-3)体系的平均结合能,含Au团簇的平均结合能均比对应的含Ag体系的大,稳定性较强。同时计算了体系的能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u m(X=ag au m=1-3) BPW91 平均结合能 HOmO-LUmO能隙
下载PDF
黑龙江省滨东地区Cu-Pb-Zn-W-As-Sb-Bi-Au-Ag地球化学块体矿产资源潜力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希今 胡忠贤 +1 位作者 李永胜 刘桂香 《地质与资源》 CAS 2007年第2期91-94,共4页
黑龙江省滨东地区是著名的铜铅锌钼成矿带.以金属活动态测量法进行的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圈定的滨东地球化学块体为基础,运用成矿可利用金属量定量评价模型与方法对该块体的Au、Ag、Pb、W等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远远大于该... 黑龙江省滨东地区是著名的铜铅锌钼成矿带.以金属活动态测量法进行的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圈定的滨东地球化学块体为基础,运用成矿可利用金属量定量评价模型与方法对该块体的Au、Ag、Pb、W等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远远大于该区已发现矿床的总储量,说明预测结果是合理的.预测结果对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b-Zn-W-As-Sb-Bi-au-ag 资源预测 地球化学块体 黑龙江省滨东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