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M_β CS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朱莉 丁治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6-874,共9页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3年6月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表明:产生低纬高原暴雨的水汽在不同的层次来源不同,低层辐合和高层弱辐散是本次MβCS暴雨的触发因子;700~500hPa强相当位温梯度...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3年6月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表明:产生低纬高原暴雨的水汽在不同的层次来源不同,低层辐合和高层弱辐散是本次MβCS暴雨的触发因子;700~500hPa强相当位温梯度产生强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并迅速释放,高层增暖形成暖中心使高层等压面升高和500hPa有口中尺度气旋性扰动生成,从而导致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进一步加强;低纬高原地区MβCS的暖心结构维持时间较高原下游地区短,是MβCS生命史相对短,降水突发性强、强度大、历时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mβcs 数值模拟 β中尺度扰动 地形敏感性试验 暖心结构
下载PDF
低纬高原地区2008年“7.02”特大暴雨M_βCS结构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莉 闵颖 +1 位作者 许美玲 李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65-273,共9页
使用1°×1°NCEP再分析资料、TBB黑体亮温资料和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应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引发2008年7月2日低纬高原地区特大暴雨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本次强降水由MβCS直接引发,在700... 使用1°×1°NCEP再分析资料、TBB黑体亮温资料和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应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引发2008年7月2日低纬高原地区特大暴雨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本次强降水由MβCS直接引发,在700hPa高度上表现为β中尺度低涡;MβCS整个生命史约为5h,MβCS于7月2日03时发展到成熟阶段;MβCS成熟期整层均为正涡度区,中低层辐合,高层强辐散,系统内部为一致的垂直上升运动,系统内部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输送,系统中高层有明显的水汽集中,这些特征均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散度极值比涡度极值提前约2h出现,中低层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出现对本次大暴雨降水系统的发展有先兆性;MβCS整个生命期对流层中高层一直维持暖心结构特征,利于MβCS的发展成熟和强降水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低纬高原 mβcs结构特征
原文传递
云南局地暴雨分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志敏 杨素雨 +3 位作者 王治国 牛法宝 连钰 朱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2011-2015年云南局地暴雨过程,对所选个例进行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局地暴雨可分为副热带高压外围型、两高辐合型、切变线型、热带低压型、孟加拉湾槽型5种类型;副热带高压外围型与两高辐合型暴雨发...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2011-2015年云南局地暴雨过程,对所选个例进行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局地暴雨可分为副热带高压外围型、两高辐合型、切变线型、热带低压型、孟加拉湾槽型5种类型;副热带高压外围型与两高辐合型暴雨发生频率最高,即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有利于产生局地暴雨过程;卫星云图显示,该型暴雨主要由MβCS系统直接产生,MαCS与层状云个例较少,强降雨区位于系统边缘,产生于系统移动发展或移动减弱过程中;强降雨区位于TBB梯度大值带,TBB降低时间提前强降雨开始时间2~3 h,强降雨发展滞后于云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mβcs 副热带高压 降雨强度 云南
下载PDF
2014年“5.8”广东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叶朗明 郑伟杰 徐碧裕 《广东气象》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观测、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4年5月8—9日发生在华南南部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第1阶段暴雨发生变性高压脊后部,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华南典型的回... 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观测、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4年5月8—9日发生在华南南部的一次暖区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第1阶段暴雨发生变性高压脊后部,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华南典型的回流暖区暴雨过程,第2阶段在东路弱冷空气的触发下再次产生暴雨,属于非典型回流暖区暴雨。2)1个中α尺度MCC和1个中β尺度MCS是该次广东大暴雨直接制造者,其中MCS-D在广西境内生成并逐渐东移,多个对流系统的并入延长了MCS-D的生命史,最后形成中α尺度MCC。3)东南气流是该次暴雨的主要水汽来源,中层小股干冷空气侵入,高层强烈辐散、深厚的上升运动的配置条件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和维持。4)区域自动站风场资料分析表明,夜间陆风(偏北风)与加强的东南风在112.5°E附近的汇合,可能触发了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H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暖区暴雨 中尺度辐合线 对流系统mβcs mCC对流系统
下载PDF
两次不同类型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叶朗明 徐碧裕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4期5-10,52,I0001-I0004,共11页
2014年5月8-12日,华南发生了连续暴雨天气过程,为了探究回流暖区暴雨和锋前暖区暴雨的成因,加深这两类不同类型暴雨的认识,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自动站资料等,分析了回流暴雨与... 2014年5月8-12日,华南发生了连续暴雨天气过程,为了探究回流暖区暴雨和锋前暖区暴雨的成因,加深这两类不同类型暴雨的认识,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自动站资料等,分析了回流暴雨与锋前暖区暴雨的特征及主要物理差异。得出:(1)8日暴雨发生在变性高压脊后部,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回流型暖区暴雨过程,10-11日暴雨发生在锋面低槽中,属于锋前型暖区暴雨。(2)两种类型暴雨不仅降水的分布、中尺度云团活动、雷达特征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在天气形势、水汽输送、动力机制、中尺度环境条件以及与暴雨的触发机制存在着不同点,这些差异可能是造成两类暖区暴雨降水落区及量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型暖区暴雨 锋前型暖区暴雨 中尺度环境 中尺度辐合线 mβcs mCC
下载PDF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6
作者 黄元森 李霖 《福建气象》 2007年第3期1-4,13,共5页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06年5B8日发生在闽北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环流作用下,江淮流域的MCC东移加上高空弱冷空气的南下...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06年5B8日发生在闽北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环流作用下,江淮流域的MCC东移加上高空弱冷空气的南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强的垂直风切变、低层的低空急流辐合、近地层的暖式切变和地面的低压环流引起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这次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同时通过对卫星云图扣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具有中气旋特征的超级单体风暴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T-LogP图 mβcs 中气旋 超级单体风暴
下载PDF
局部大暴雨形成的机理与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喻谦花 郑士林 +1 位作者 吴蓁 吕哲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6-695,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逐6 h的1°×1°的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逐时TBB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河南商丘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机理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逐6 h的1°×1°的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逐时TBB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河南商丘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机理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与低层东西向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形成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中尺度分析显示:多个中尺度雨团的活动形成了4个大暴雨中心,中尺度雨团与MαCS相伴,而MαCS是由多个MγCS和MβCS合并、加强的结果。这些MγCS和MβCS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或辐合中心触发产生并发展,MαCS覆盖区下强降水回波的移动和发展与地面中度辐合系统对应较好,大暴雨出现在地面辐合系统形成后的1~2 h内;而暖平流导致的局地升温,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TBB梯度与降水强度成正比,当▽TBB/0.5°E≥34℃,并且TBB≤-63℃时,将产生30mm·h^(-1)的强降水;当MCS发展成熟时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TBB低值中心附近,当TBB在1 h内降低31℃以上时,1~2 h后该地将出现雨强为50 mm的短时强降水。因此,地面热力不均匀导致的局地升温是此次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生成的主要原因,而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了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导致了局部大暴雨的产生。根据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TBB强度及变幅,可提前1~2 h预报短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雨团 mγcs mβcs 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
下载PDF
MAINTAINABLE MECHANISM OF MESO-β SCALE CONVECTIVE SYSTEM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加毅 伍荣生 王元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2年第4期405-422,共18页
By means of the Penn State-NCAR Mesoscale Model Version 5(MM5)with a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20 km.the maintainable mechanism of Meso-β scale Convective System(Mβ CS)has been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simulation... By means of the Penn State-NCAR Mesoscale Model Version 5(MM5)with a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20 km.the maintainable mechanism of Meso-β scale Convective System(Mβ CS)has been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simulation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thermodynamics structure of the MβCS which occurred in Wuhan and its surroundings on 21 July 1998.The occurrence of the significant warm-core in the center of the MβCS happened in Changjiang River Basin between the Mufu Mountain and the Dabie Mountain.To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MβCS,there exist the southwest low-level jet(LLJ)and the vertical secondary circulation in the low and middle troposphere respectively.In respect to the northern of the MβCS,the northwest jet emerges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accompanied with cold and dry atmosphere downdrafts,resulting in another secondary circulation.The foregoing mentioned vertical wind shear provides a favorable dynam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intensif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βCS.Equally important,the latent heat release associated with the MβCS produces the warm center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nd the pressure falls.The pressure drop then accelerates air parcels toward the low leading to strong convergence as well as the intensified convection,establishing a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the convection and the latent heat release,which is the thermo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β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β scale convective system(mβcs) warm center structure maintainable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一次局地突发性暴雨过程成因及数值试验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志敏 余珂 +2 位作者 杨超 张万诚 赵宁坤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80,共9页
针对昆明1次局地突发性暴雨过程,采用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式进行参数化方案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是本次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暴雨发生前,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 针对昆明1次局地突发性暴雨过程,采用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式进行参数化方案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是本次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暴雨发生前,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机制作用下,水汽不断聚集,不稳定能量增大,最终触发暴雨;卫星云图特征表明,产生暴雨的直接系统为一MβCS,最大小时雨量出现在MβCS移动过程中;数值模拟发现,最优微物理方案为Kessler方案,最优积云参数化方案为Kain-Fritsch方案,二者组合能较好地再现该类暴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突发性暴雨 mβcs 数值模拟 参数化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