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环境Si_(3)N_(4)陶瓷与M50钢材料的球盘配副与润滑油量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潘盈卓 吕宝华 +6 位作者 马楷 刘明辉 程洁 曹辉 白鹏鹏 孟永钢 田煜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3,共14页
针对耐高温轴承的高温润滑问题,采用SRV-Ⅳ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轴承用材料Si_(3)N_(4)陶瓷和M50钢展开了高温控油摩擦磨损试验,之后对不同的配副方式进行了高温足量油、乏油的摩擦磨损对比试验.控油试验结果表明:200℃、足量油润滑条件... 针对耐高温轴承的高温润滑问题,采用SRV-Ⅳ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轴承用材料Si_(3)N_(4)陶瓷和M50钢展开了高温控油摩擦磨损试验,之后对不同的配副方式进行了高温足量油、乏油的摩擦磨损对比试验.控油试验结果表明:200℃、足量油润滑条件下,Si_(3)N_(4)(球)-M50(盘)配副相较于M50钢自配副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盘磨损率.M50钢自配副磨损率更容易受到润滑油量的影响.这是由于Si_(3)N_(4)(球)-M50(盘)配副的M50盘表面在摩擦过程中生成了稳定的含磷摩擦反应膜,而M50钢自配副的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化学反应膜容易被破坏,且磨粒浓度会受到润滑油量的影响.不同配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0℃、3μL油量下,仅M50(球)-Si_(3)N_(4)(盘)配副长摩1 h未发生润滑失效,且能够保持较低的磨损率,除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反应膜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外,M50钢球表面化学反应膜成膜面积更小,成膜不易受乏油条件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轴承 m50 Si_(3)N_(4)陶瓷 高温 乏油
下载PDF
热加工过程中M50轴承钢一次碳化物的形成与演化
2
作者 侯志远 刘威峰 +2 位作者 徐斌 孙明月 时婧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114,共7页
针对M50轴承套圈生产过程中的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锻造、轧制、辗环五个环节,利用OM、SEM、EDS及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分析了一次碳化物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演化。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后粗大的一次碳化物M2C和MC沿晶间呈网状析出... 针对M50轴承套圈生产过程中的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锻造、轧制、辗环五个环节,利用OM、SEM、EDS及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分析了一次碳化物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演化。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后粗大的一次碳化物M2C和MC沿晶间呈网状析出,真空自耗重熔可减少一次碳化物的析出,自耗锭边缘处析出的一次碳化物尺寸较小,体积分数最少,为2.614%。锻造过程中网状一次碳化物被部分破碎,轧制和辗环可进一步破碎一次碳化物并使其沿加工流线分布,但并不能完全改变一次碳化物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热变形在破碎细化碳化物的同时也会在一次碳化物内部及周围形成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轴承钢 一次碳化物 冶炼 热加工
下载PDF
三七渣电渣重熔对M50高温轴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3
作者 高小勇 张立峰 《特殊钢》 2024年第4期89-93,共5页
非金属夹杂物是影响高温轴承钢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M50高温轴承钢的夹杂物控制水平,分析了三七渣电渣重熔精炼技术对夹杂物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夹杂物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了电渣重熔前... 非金属夹杂物是影响高温轴承钢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M50高温轴承钢的夹杂物控制水平,分析了三七渣电渣重熔精炼技术对夹杂物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夹杂物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了电渣重熔前后渣料成分的变化。在自耗电极中,夹杂物为尺寸较小的Al_(2)O_(3)-SiO_(2),其中,w[SiO_(2)]较高(平均值为29.3%),不存在聚集状夹杂物。经过电渣重熔,夹杂物转变为Al_(2)O_(3),而且存在大尺寸的簇状夹杂物;渣料中w[SiO_(2)]从1.73%增加到3.42%,同时Al_(2)O_(3)含量发生降低;钢中w[Al]从<0.0005%显著增加到0.0207%,w[Si]从0.356%降低至0.296%。基于渣-钢反应理论对电渣重熔过程的冶金反应进行了解释。钢液中的溶解Si和熔渣中的Al_(2)O_(3)在钢液和熔渣的界面发生反应,产物为溶解Al和SiO_(2)。随后溶解Al扩散进入钢液并与夹杂物中SiO_(2)发生反应,产物为溶解Si和Al_(2)O_(3)。最终使得钢中夹杂物转变为Al_(2)O_(3)。提出了控制三七渣电渣重熔M50轴承钢中夹杂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渣重熔 高温轴承钢 m50 夹杂物 渣-钢反应 三七渣
下载PDF
High Temperature Behavior of Isothermally Compressed M50 Steel 被引量:7
4
作者 Li-xing SUN Miao-quan L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969-976,共8页
The isothermal compression of M50 steel is carried out on a Gleeble-3500 thermo-mechanical simulator in temperature range of 1 223-1 423 K and strain rates range of 10-70 s^-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ides play ... The isothermal compression of M50 steel is carried out on a Gleeble-3500 thermo-mechanical simulator in temperature range of 1 223-1 423 K and strain rates range of 10-70 s^-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id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low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isothermal compression of M50 steel. The averag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deformation in isothermal compression of M50 steel is (281.1±42.6) kJ·mol^-1 at the strains of 0.4-0.8.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austenite grains occurs in isothermal compression of M50 steel at 1 363 K and 1 393 K, enhanc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and/or strai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carbid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during isothermal compression of M50 steel and the fine carbides inhibit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austenite grain. With the occurrence of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the austenite grains are refined, leading to a minor increase in the flow stress an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deformation in isothermal compression of M50 steel. The austenite grains begin to coarsen at 1 423 K 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is limited. Hot working of M50 steel should not be performed above 1 393 K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work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steel CARBID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isothermal compression
原文传递
Tempering Behavior of M50 Steel with Different Austenite Proportion Induced by 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
5
作者 G.E.Ozure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75-477,共3页
M50 steel was irradiated by 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with different pulses.The subsequent tempering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500 and 625℃.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 M50 steel was irradiated by 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with different pulses.The subsequent tempering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500 and 625℃.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HCPEB treatment could constrain martainsite transformation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samples.Tempered behavior of HCPEB remelted layer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propor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Austenite saturated more carbon and metallic elements depict higher tempering stability.During tempered process,carbides precipitates among the grain and phase boundaries.The decreased solution of the elements promotes the retained austenite into marten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m50 steel TEMPERING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Exploring the ultrahigh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life of M50 bearing steel by adjusting the cryogenic sequence
6
作者 Xin Cai Xiaoqiang Hu +3 位作者 Xingyu Lu Hongwei Liu Yanfei Cao Dianzhong L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3-250,共8页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ryogenic sequences on the rolling contact fatigue(RCF)life of M50-bearing steel has been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 cryogenic treatment after quen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C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ryogenic sequences on the rolling contact fatigue(RCF)life of M50-bearing steel has been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 cryogenic treatment after quen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CF life.The L_(10)life is strikingly 5 times longer than that with cryogenic treatment after tem-pering.This is caused by the distinct lattice construction of martensit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More secondary nanocarbides and fine twins are formed via cryogenic treatment before tem-pering compared with cryogenic treatment after tempering.The improvement in the RCF life of the steel is attributed to the joint effects of the secondary nanocarbides and twin boundaries with a width of 5-13 nm,which delays significantly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This study highlights a comm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high-carbon and high-alloy steels by adjusting the cryogenic se-q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steel Cryogenic treatment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life CARBIDE TWIN
原文传递
纳米M50钢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程起林 赵斌 +1 位作者 古宏晨 张宗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21-22,共2页
纳米M50钢是一种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铁基合金新型材料。阐述了它的主要制备方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m50 制备 铁基合金 液相化学还原
下载PDF
热变形量对M50钢碳化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文东 吴春雷 +2 位作者 唐光泽 马欣新 赵开礼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98-100,共3页
利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M50钢不同热变形量的试验。采用Quanta 200FEG型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研究大块碳化物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20%变形量时,M50钢大块碳化物即发生了破碎的现象;当变形量达40%时,破碎的大块碳化物出现了... 利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M50钢不同热变形量的试验。采用Quanta 200FEG型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研究大块碳化物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20%变形量时,M50钢大块碳化物即发生了破碎的现象;当变形量达40%时,破碎的大块碳化物出现了明显的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热变形 碳化物
下载PDF
M50钢强流脉冲电子束Cr合金化的高温摩擦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闫国斌 周丽娜 +4 位作者 唐光泽 古乐 罗甸 王黎钦 马欣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结合磁控溅射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技术在M50钢表面制备了Cr合金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Cr合金化层的高温摩擦行为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Cr合金化层由表向内... 结合磁控溅射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技术在M50钢表面制备了Cr合金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Cr合金化层的高温摩擦行为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Cr合金化层由表向内依次为Cr含量较高的体心立方(BCC)Fe-Cr固溶体、奥氏体和马氏体. M50钢与Cr合金化层的高温磨损机制均为氧化磨损。Cr合金化层高温摩擦系数在0.2~0.4之间,低于M50钢0.5~0.8,具有一定的自润滑效果. SEM和能谱分析表明:Cr合金化层在高温摩擦过程中优先生成与基体结合良好的低摩擦系数的氧化铬膜是其摩擦系数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强流脉冲电子束 Cr合金化 高温摩擦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M50钢组织及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梦丹 杜三明 +2 位作者 贺甜甜 岳赟 张永振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123,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160、300和540℃)回火处理对淬火态M50钢的微观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90℃淬火后M50钢显微组织由马氏体、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组成,硬...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温度(160、300和540℃)回火处理对淬火态M50钢的微观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90℃淬火后M50钢显微组织由马氏体、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组成,硬度为64.5 HRC,残留奥氏体含量为18%;回火处理使M50钢组织中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硬度先降低再升高,其中,300℃回火时试验钢的硬度较低,540℃回火出现二次硬化现象,硬度值较大,残留奥氏体含量较低约4%。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540℃回火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试验钢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其磨损机制为轻微磨粒磨损伴随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回火温度 干摩擦 磨损性能
下载PDF
冷轧变形对M50轴承钢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姚君 王丰 +1 位作者 苏娇 钱东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09-112,共4页
对M50轴承钢进行40%冷轧变形以及淬回火热处理试验,通过热膨胀(DIL)、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冷轧变形对回火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0%冷变形量试样相较于未变形试样,回火马氏体中固溶有更多的碳原子,同时马氏体基体... 对M50轴承钢进行40%冷轧变形以及淬回火热处理试验,通过热膨胀(DIL)、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冷轧变形对回火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0%冷变形量试样相较于未变形试样,回火马氏体中固溶有更多的碳原子,同时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更多的粒状碳化物,证明试样经过冷变形后,在回火过程中会析出更多的合金碳化物。相较于未变形试样,经过40%冷变形的试样的硬度由63.3 HRC提升至64.8 HRC,冲击吸收功提高了23.2%,抗拉强度提高了4.6%。强度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更多析出的碳化物对位错的阻碍有利于组织保留高位错密度,导致拉伸过程中位错滑移阻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轴承钢 冷轧 回火 碳化物析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温轴承钢M50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毅 张雲飞 +3 位作者 俞峰 赵英利 徐于斌 曹文全 《特殊钢》 2022年第3期85-90,共6页
利用膨胀法在DIL805A型淬火膨胀仪对高温轴承钢M50(/%:0.82C,4.25Cr,4.17Mo,1.03V)开展了临界点测定及冷却速度0.02~40℃/s的连续冷却转变试验,并绘制了静态CCT曲线,结合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以及维氏硬度分析,系统研究了冷却速率及奥氏体... 利用膨胀法在DIL805A型淬火膨胀仪对高温轴承钢M50(/%:0.82C,4.25Cr,4.17Mo,1.03V)开展了临界点测定及冷却速度0.02~40℃/s的连续冷却转变试验,并绘制了静态CCT曲线,结合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以及维氏硬度分析,系统研究了冷却速率及奥氏体化温度(1 000℃和1 120℃)对高温轴承钢M50组织转变以及静态CCT曲线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轴承钢M50的临界点不受奥氏体化温度影响,Ac_(1)与Accm温度分别为808℃和852℃;珠光体转变的临界冷速为0.05℃/s,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促进了马氏体转变起始温度的降低以及贝氏体转变区间在静态CCT曲线上的右移,并且显著提升了高温轴承钢M50在较低冷却速率条件下的室温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轴承钢m50 连续冷却转变 奥氏体化温度 临界点
下载PDF
M50钢与S8Cr4Mo4V钢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立钧 《哈尔滨轴承》 2012年第2期5-8,共4页
针对M50钢在轴承加工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钢材采购周期长、钢材质量问题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将S8Cr4Mo4V钢与M50钢在材料标准、材料性能及产品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S8Cr4Mo4V钢材可以替代M50钢材加工相同轴承零件的结论。
关键词 m50 s8cr4mo4v钢 材料性能 轴承
下载PDF
第二代航空轴承材料M50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静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9期120-122,共3页
目前,我国航空轴承主要用材是第二代轴承材料,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M50轴承钢。从性能来看,我国第二代轴承钢与国外尚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梳理近期第二代轴承钢M50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提高第二代轴承钢的使用寿命和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m50轴承钢 技术差距 研究现状
下载PDF
M50轴承钢热变形过程中孔洞形成及演化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志远 刘威峰 +3 位作者 徐斌 孙明月 时婧 任少飞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8,共12页
M50轴承钢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制造,轴承钢热加工产生的孔洞极易作为疲劳裂纹的萌生源导致轴承的疲劳破坏。本工作通过热模拟实验和OM、SEM、EBSD、原位扫描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应变速率(0.001~1 s^(-1))、变形温度(1000~1... M50轴承钢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的制造,轴承钢热加工产生的孔洞极易作为疲劳裂纹的萌生源导致轴承的疲劳破坏。本工作通过热模拟实验和OM、SEM、EBSD、原位扫描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应变速率(0.001~1 s^(-1))、变形温度(1000~1150℃)和应变(10%~50%)对M50轴承钢内部孔洞产生行为的影响,以及后续保温处理过程中孔洞的愈合机制。结果表明,轴承钢内部一次碳化物M2C和MC与基体硬度的差异导致非协调变形,从而在碳化物与基体交界处产生孔洞,此外碳化物的破碎也会促使孔洞在其内部形成。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孔洞的产生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在高应变速率(1 s^(-1))、低变形温度(1000℃)、中等变形量(30%)的条件下,M50轴承钢内部产生的孔洞最多。变形后的保温处理可显著促进孔洞的愈合,其中保温处理后孔洞愈合区域富集Cr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轴承钢 一次碳化物 孔洞 热变形 愈合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Primary Carbide Size and Type on the Sliding Wear and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Properties of M50 Bearing Steel 被引量:1
16
作者 Liqi Yang Weihai Xue +5 位作者 Siyang Gao Yanfei Cao Hongwei Liu Deli Duan Dianzhong Li Shu Li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336-1352,共17页
The influences of primary carbide size and type on the sliding wear behavior and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RCF) properties of M50 bearing steel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nder oil lubrication condition. A major ... The influences of primary carbide size and type on the sliding wear behavior and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RCF) properties of M50 bearing steel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nder oil lubrication condition. A major breakthrough was achieved in the influence of primary carbide on tribological behavior. The opposite effect brought by primary carbide size on the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and RCF life of M50 bearing steel was determined. Wear resistance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studied primary carbide size, whereas RCF lif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0 R and R positions with a relatively small carbide size, the wear volume of the 1/2 R position with a large carbide size was the smallest. Compared with the 0 R and R positions, the L10 life of the 1/2 R position decreased by 82.7% and 84.8%,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carbide size and the two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 critical maximum carbide size of 5-10 μm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optimal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equivalent diameter of the primary carbide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be smaller than 10 μm, but further decreasing primary carbide size to less than 5 μm is unnecessary. The influence of primary carbide type in M50 bearing steel on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was also discus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C-type carbides with higher elastic modulus and microhardness exhibit better wear resistance than the M2C-type carb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ide size Carbide type Sliding wear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m50 bearing steel
原文传递
M50钢中M_(2)C一次碳化物高温转变机制
17
作者 马芳 陆星宇 +4 位作者 周丽娜 杜宁宇 类承帅 刘宏伟 李殿中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914,共14页
以双真空冶炼的M5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SEM、EPMA及TEM对铸态及高温扩散后M50钢中的一次碳化物进行了详细表征,系统研究了合金成分及温度对铸态M_(2)C一次碳化物高温转变机制的影响,揭示了在1160~1250℃下M_(2)C一次碳化物的高温分解机制... 以双真空冶炼的M5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SEM、EPMA及TEM对铸态及高温扩散后M50钢中的一次碳化物进行了详细表征,系统研究了合金成分及温度对铸态M_(2)C一次碳化物高温转变机制的影响,揭示了在1160~1250℃下M_(2)C一次碳化物的高温分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50钢中的M_(2)C一次碳化物主要有3种形态,分别是棒状、片层状与块状,成分上表现出Fe元素含量依次降低、Mo元素含量依次升高的分布规律。合金成分的差异导致M_(2)C一次碳化物在1160~1250℃高温扩散处理时表现出不同的热稳定性及不同的组织转变机制。其中,1160~1180℃保温时Fe元素含量较高的M_(2)C碳化物快速回溶到基体中,部分M_(2)C碳化物转变为MC碳化物,MC碳化物长大速度较慢;1210℃保温时M_(2)C碳化物几乎完全溶解,一次碳化物数量明显减少,但部分MC碳化物快速长大,形成球形大尺寸MC碳化物;1250℃保温时,M_(2)C碳化物完全溶解,未发现大尺寸MC碳化物,但存在基体组织熔化现象,此时基体中的Mo、V合金元素向形成的液相中扩散,并在凝固后形成呈球形分布的新生M_(2)C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M_(2)C一次碳化物 高温扩散 转变机制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刻蚀前处理对碳基薄膜结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振东 詹华 +2 位作者 王亦奇 汪瑞军 王伟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通过等离子刻蚀处理使基体表面更洁净,从而提高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方法采用阳极层离子源,通过不同的离子源功率和处理时间对M50轴承钢样品进行处理,并在处理过的样品表面制备钨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等离子刻蚀处... 目的通过等离子刻蚀处理使基体表面更洁净,从而提高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方法采用阳极层离子源,通过不同的离子源功率和处理时间对M50轴承钢样品进行处理,并在处理过的样品表面制备钨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等离子刻蚀处理前后的样品表面形貌进行研究,利用Raman光谱分析薄膜的微观结构,利用划痕仪对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的离子源功率和刻蚀时间,得到了不同的基体微观表面粗糙度;钨掺杂类金钢石薄膜的D峰和G峰分别在1350 cm^(-1)附近和1580 cm^(-1)附近,为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ID/IG值在1.5左右;未经等离子刻蚀前处理样品的膜/基结合力是23 N;而优化等离子刻蚀前处理参数样品的膜/基结合力高达69 N,最佳的离子源功率和刻蚀时间为2 k W、60 min。结论等离子刻蚀前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刻蚀 阳极层离子源 m50轴承钢 钨掺杂类金刚石薄膜 离子源功率
下载PDF
航空轴承断油试验失效件微观损伤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泉江 尹龙承 +2 位作者 张美宏 唐光泽 马欣新 《轴承》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42,46,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射线应力分析仪对断油试验失效的航空轴承进行微观组织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断油试验后,由于断油时沟道表面温度升高,影响区深度可达3 200μm;失效轴承沟道次表层硬度明显下降,且...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X射线应力分析仪对断油试验失效的航空轴承进行微观组织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断油试验后,由于断油时沟道表面温度升高,影响区深度可达3 200μm;失效轴承沟道次表层硬度明显下降,且沟道表面出现变形织构,表明沟道表面出现了塑性流动,其失效形式主要体现为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轴承 断油试验 损伤分析 m50
下载PDF
不同处理工艺轴承套圈的近表层硬度及残余应力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燕 刘义翔 +1 位作者 班君 刘秀莲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7年第7期477-481,共5页
对M50钢轴承套圈、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及M50NiL钢渗碳+渗氮复合化学热处理轴承套圈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并对M50钢轴承套圈和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进行了硬度、应力和寿命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化学热处理... 对M50钢轴承套圈、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及M50NiL钢渗碳+渗氮复合化学热处理轴承套圈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并对M50钢轴承套圈和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进行了硬度、应力和寿命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化学热处理后,M50NiL钢轴承套圈的表面及心部硬度比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的有所提高,其表面应力尤其是次表层应力有了极大提高,因此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也得到极大的改善;M50NiL钢渗碳轴承套圈的抗疲劳性能及使用寿命比M50钢轴承套圈的提高了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 m50NiL钢 轴承套圈 硬度 残余应力 压应力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