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Network Based on MSPA-MCR Model: A Case Study of Jingzhou City
1
作者 LI Shusheng ZENG Junf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As a key carrier supporting urban ecological health and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urban ecological network is a key focus of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research.Jingzhou City of Hubei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As a key carrier supporting urban ecological health and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urban ecological network is a key focus of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research.Jingzhou City of Hubei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Relying on GIS technology platform,MSPA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Jingzhou City.On this basis,the landscape conne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accurately identify and extract the source areas with important ecological value in Jingzhou City.Then,the normalization method and weighting method are combined to create a resistance factor evaluation system to construct the resistance surface.Based on the MCR model,the ecological network of Jingzhou City i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and targeted spatial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network MSPA Landscape connectivity evaluation Normalization method mcr model Ecological source area Jingzhou City
下载PD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optimiz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ed on ERI+MCR model 被引量:3
2
作者 YANG Lian'an LI Yali +2 位作者 JIA Lujing JI Yongfan HU Guigu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823-844,共22页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represent an important area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Most of the area of the river basin is within the Loess Plateau,which establishes it as a...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represent an important area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Most of the area of the river basin is within the Loess Plateau,which establishes it as a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Firstly,using high-resolution data of land use in the watershed from the past 30 years,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LER)sample units are defined and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ERI)model is constructed.Kriging interpolation is used to display the LER spatial patterns,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risk is examined.Secondly,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landscape change(LULC)is analyz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and use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risk is discussed.Finally,Based on the LER model,a risk-based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model is established,and a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network system for the ecological source-corridor-node system designed.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past 30 years,LER has a high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areas with extremely high ecological risks are concentrated in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areas of the region,of which the northwest area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Risk intens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landscape.ERI values of forestland,grasslands,and unused land and farmland are low,medium,and high,respectively.The trend of risk evolution is“overall improvement and partial deterioration”.Man-made construction and exploitation is the most direct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of local ecological risks.The high ecological-risk areas in the northwest are dominated by deserts which reduce excessive interference by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natural landscape.Recommendations are:high-quality farmland should be protected;forestland should be restored and rebuilt;repair and adjust the existing ecosystem to assist in landscape regene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utilize the overall planning vision of“mountain,water,forest,field,lake,grass,sand”to design a management project at the basin scale;adhere to problem-oriented and precise policy imple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mcr mode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原文传递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庐山市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华 郑育桃 +1 位作者 黄荷 陈飞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态源地;其次采用AHP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阻力因子评价体系构建阻力面,再基于MCR模型完成庐山市生态网络的构建,运用重力模型选取重要潜在生态廊道,给出生态网络的优化对策,最后应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对出生态网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1)庐山市10处重要生态源地的面积为37 946.52 hm^(2),庐山和鄱阳湖为两处大型生态源地;2)遴选出19条重要生态廊道长为297.05 km,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3)构成生态廊道的景观三要素分别为林地、水系和耕地,廊道宽度设置为300 m;4)构建形成“两区两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结论】研究区内中心城区及中南部地区斑块分布零碎,景观连通性差,缺少生物栖息活动的绿色空间,应大力改善两地的生态环境,生态绿廊由两地内部向外部空间延伸构建,最终绿廊绿道交织成网覆盖全域,新增3个生态核心节点和9条重要生态廊道后的网络连接指数明显提高,表明构建的庐山市生态网络可行性较强。研究结果对于庐山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生态网络 mcr模型 庐山市 重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ERA和MCR模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陕西沿黄地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瑞宽 杨林朋 +2 位作者 李同昇 朱炳臣 李炬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3-1063,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2)研究区近20a生态核心区面积明显增多,但仍然较为破碎,支线占比减少,连通度较低;(3)现有22个重要生态源地,总面积4655.73km^(2),共提取53条重要生态廊道,整体构成“一带三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43个生态节点和98个生态断裂点.其中研究区北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较为密集.(4)研究区生态网络闭合度低,南北连通性差.未来需要结合区域生态风险等级,通过规划踏脚石斑块、修复生态断裂点、提升9条潜在廊道等方式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本研究可为陕西沿黄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MSPA模型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陕西沿黄地区
下载PDF
Ecological Land Suitability for Arid Region at River Basin Scale:Framework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Min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 Model 被引量:3
5
作者 WEI Wei LIU Congying +2 位作者 MA Libang ZHANG Xueyuan XIE Binb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312-323,共12页
As an important and typical arid inland region in China,Shiyang River Bas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environment,whose ecological land suitability restricts the develop... As an important and typical arid inland region in China,Shiyang River Bas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environment,whose ecological land suitabilit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human activities.Therefore,Shiyang River Basin was selected as the case study,the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model and GIS technique were integrated to create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ap.We calculated the MCR value of ecological source and living source,and divided the whole basin into five parti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cological source and living source,and analyzed the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ELSE)region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suitable ecological land includes prohibited development region and restricted development region,which accounts for 15.45%and 23.35%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respectively.These two regions mainly distributed high altitude region in the southern Qilian Mountain and low altitude region where had high density of rivers.2)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land requires not only conserving existing ecological land but also focusing on ecological buffer belts around ecological sources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land service ability.3)Ecological networks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rough artificial planting trees around the boundary of oasi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gion.Buffer greenbelts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 between optimized development reg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model arid inland region ecological management Shiy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辉河湿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子君 张玉红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完成对辉河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构建;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结果,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重要湿地生态源地共13块,总面积为790.76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北部和中南部;廊道共78条,其中重要廊道20条,一般廊道58条,呈现为北部和东部呈链条状而中南部呈较为密集的网状。该评价结果可为辉河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辉河湿地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一诚 周怡宁 郑景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6,共11页
【目的】识别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能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要素,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利用InVEST模型,测算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碳固持、生境质量、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4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生态... 【目的】识别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能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要素,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利用InVEST模型,测算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碳固持、生境质量、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4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该区域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全域共识别14个生态源地,构建34条生态廊道,其中19条廊道重要性较高。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南、中、北部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南部低山区森林面积较大,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生态廊道网络较为密集。中部农牧区的人为干扰较严重,对南、北部间生态过程造成阻碍。北部邻近塞罕坝林场区域4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存在一些面积较大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重要性较高。小滦河流域整体生态连通性不高,除河流本身外,沟通南、北部的唯一生态廊道位于流域东部边缘,对区域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南部、中部和北部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较大差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能为制定相应区域适宜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InVEST模型 mcr模型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村域土地整治分区研究--以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南国新 吕春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9,共14页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分区 空间适宜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南辛窑村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GRA和MCR的西双版纳州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9
作者 蒋艳玲 付黎涅 +2 位作者 夏既胜 刘丹莹 何士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8,共13页
构建基于现状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敏感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M... 构建基于现状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敏感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划分生态安全等级,识别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571,处于一般安全水平.其中,安全等级面积占比为7.43%,较安全为39.23%,一般安全为13.23%,预警为23.64%,危险为16.47%;空间分布上,三县(市)生态安全水平均处于一般安全,且景洪市(0.573)>勐腊县(0.571)>勐海县(0.568),预警等级在景洪市和勐腊县的占比均超过27%.(2)研究区共识别出生态源地7934.91 km^(2);生态廊道132条,长度2188.82 km;生态节点53个.(3)研究区划分出3类生态保护分区.其中,生态保护区需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控制区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供生态产品;生产活动区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内开展生态安全保护提供依据,研究探索的基于GRA和MCR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方法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灰色关联法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井冈山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10
作者 王宇腾 陈晓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遗产廊道是集休憩、生态与文化保护为一体的区域遗产保护方式,作为我国自2000年以后兴起的区域综合性遗产保护手段能充分发掘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的遗产廊道将进一步合理优化区域内文旅资源的... 遗产廊道是集休憩、生态与文化保护为一体的区域遗产保护方式,作为我国自2000年以后兴起的区域综合性遗产保护手段能充分发掘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的遗产廊道将进一步合理优化区域内文旅资源的保护开发模式。该文以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为研究基础,结合ArcGis10.8软件平台,尝试探讨井冈山地区潜在的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可能。研究结果从理论层面对井冈山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现状工作给予有力支撑,同时为井冈山地区红色文化遗产未来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江西省全域红色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井冈山 红色文化遗产 遗产廊道
下载PDF
基于MSPA_(P)-MCR_(F)的干旱区层级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宁夏中卫市为例
11
作者 刘园园 马彩虹 +2 位作者 滑雨琪 李聪慧 杨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基于Landsat8 OLI_TIRS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路网、水系等多源数据,修正能量因子模型和重力模型,改进了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基于Landsat8 OLI_TIRS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路网、水系等多源数据,修正能量因子模型和重力模型,改进了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生态网络构建方法,以宁夏中卫市为例,探讨了层级生态网络的构建及其优化。结果表明:①干旱区生态源地识别中,需要将林地、草地和水体作为前景数据,并结合生态红线选择生态源地;②中卫市生态网络呈现出“四核三廊多点”的空间结构模式。识别出生态源地17个,占研究区面积的22.33%,其中1级和2级共计4个源地的能量因子显著高于其他源地,形成“四核”,其他源地形成“多点”,生成潜在生态廊道33条,其中一级生态廊道3条,形成“三廊”;③从生态源地质量提升、廊道加固、断裂点修复等方面提出了生态网络优化策略,除1号、7号、9号源地之间的廊道较为稳定外,其他源地间连通性较低,生态网络稳定性较差,需要建立24个生态踏脚石,并发现38个亟待开展修复的生态断裂点;④优化后生态网络的稳定性有所提升,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分别提升9.5%,3.8%和4.2%,有利于促进生态物质及信息流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层级生态网络 干旱区 黄河上游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中国澳门历史文化遗产空间网络构建研究
12
作者 乐婉怡 闫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69-175,共7页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规模扩张的背景下,“遗产缓冲区”与“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遗产的完整性和遗产点之间的联系遭到破坏。构建遗产空间网络能加强各个遗产点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有效应对遗产破碎化问题。该文以澳门特别行...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规模扩张的背景下,“遗产缓冲区”与“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遗产的完整性和遗产点之间的联系遭到破坏。构建遗产空间网络能加强各个遗产点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有效应对遗产破碎化问题。该文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历史价值文化遗产为对象,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遗产空间网络,并对其空间结构和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城市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策略性建议,旨在为中国澳门遗产走廊网络的构建和城市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新思路,同时为我国小尺度非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文化遗产 适宜性分析 mcr模型 中国澳门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南方稀土矿区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李恒凯 刘玉婷 +1 位作者 李芹 王秀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9-998,共10页
南方稀土矿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基地,对当地乃至中国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但是在追求稀土开采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采矿工艺的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威胁矿区的生态安全。以赣州岭北稀土矿区为例,基于景观生... 南方稀土矿区是世界上主要的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基地,对当地乃至中国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但是在追求稀土开采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采矿工艺的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威胁矿区的生态安全。以赣州岭北稀土矿区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及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MCR)方法,对矿区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进行判别与分析,构建了矿区2009、2013和2018年3个年份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稀土矿区的生态源地的斑块面积较小,主要集中于矿区的东西两侧。②在选取年份期间,稀土矿区的生态源地面积、生态廊道、辐射通道及生态节点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表明在这9a间,稀土矿区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关部门仍需对稀土矿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区 mcr模型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皖江城市带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露露 曹玉红 +1 位作者 刘崇刚 陈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面积大于100 000m^2的城市建设用地斑块作为研究扩展的源地,将评价指标具体到斑块这一微观尺度,探索不同因素对城市扩展的作用,并确定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研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选取地形、生态... 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面积大于100 000m^2的城市建设用地斑块作为研究扩展的源地,将评价指标具体到斑块这一微观尺度,探索不同因素对城市扩展的作用,并确定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研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选取地形、生态敏感性、景观类型、可达性四个阻力因子,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建设用地扩展阻力面,生成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并利用Arc GIS中最佳路径的算法得到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小耗费成本路径网,评价建设用地在空间分布上的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设用进行功能分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以中敏感性区域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扩展适宜性分区中主要是适宜扩展区和较适宜扩展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区域;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小路径网呈树状分布,研究区北部扩展成本较低,且扩展的路径相对较多。根据研究结果提供的参考,对芜湖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于城市的科学布局,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基于改进MCR模型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增长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卢德彬 毛婉柳 +1 位作者 禹真 白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2-326,349,共6页
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增长进行模拟是了解其增长规律的重要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环梵净山旅游经济区为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了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影响力,并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不同的增长类型,赋予相对的增长因子值K,最后应用改进的MC... 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增长进行模拟是了解其增长规律的重要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环梵净山旅游经济区为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了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影响力,并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不同的增长类型,赋予相对的增长因子值K,最后应用改进的MCR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增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考虑生态障碍约束和农村居民点增长能力差别,能够较好模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增长方向和范围。在土地开发适宜性限制下,适宜程度越高越适宜农村居民点增长。在0.5%,1%,2%和3%增长比例下,该区域分别提供了0.021,0.042,0.084,0.126km2的建设用地,其中增长面积较大的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城镇周边和河谷。受生态障碍的约束,农村居民点遇见生态障碍没有实现增长,模拟结果体现生态政策调控方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但是模型在模拟空间扩展比较有效,在时间增长上的模拟需要结合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改进mcr模型 土地适宜性 生态障碍 梵净山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昆明市中心城区地表径流网络构建与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天 张敬丽 +1 位作者 易娇 吴雅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0-217,共8页
[目的]探索城市雨洪空间格局的新思路,分析地表径流网络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依据。[方法]建立GIS数据库,将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定量分析云南省昆明市中心城区地表径流网络结... [目的]探索城市雨洪空间格局的新思路,分析地表径流网络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依据。[方法]建立GIS数据库,将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定量分析云南省昆明市中心城区地表径流网络结构与空间格局。[结果]①研究区域潜在地表径流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影响呈网状分布,共计1274条,成本率为0.83,网络结构复杂,汇流过程具有显著方向性;②子汇水区径流连通阈值为19.16,重力大于阈值时汇水区间出现断流;③径流路径单元密度随子汇水区间重力增加而降低,6个不同重力条件下区域径流分布都呈显著聚集性,但随重力增加而递减,即汇水区之间重力越大越易产生汇流。[结论]MCR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能直观地反映不同降雨阶段地表径流汇流网络与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mcr模型 空间自相关 分布特征 昆明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与Hydrology扩展模块的建设用地适宜扩张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俊 易洁 +1 位作者 李争 李万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年第4期24-36,共1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不合理的城市扩展模式会干扰区域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引发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利用移动窗口法、MCR模型、Hydrology扩展模块相结合,得到武汉市适宜扩张路径、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不合理的城市扩展模式会干扰区域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引发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利用移动窗口法、MCR模型、Hydrology扩展模块相结合,得到武汉市适宜扩张路径、生态安全路径,为未来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结果表明:(1)适宜建设区(适宜扩张区、优化建设区)所占比例达60.59%,说明目前城市发展格局较为合理;(2)不同的适宜性分区对于建设活动的要求不同,适宜建设区域可引导进行建设开发活动,禁止建设区、生态恢复区应设立相关政策,严禁开发;(3)“山谷线”作为建设用地的适宜扩展路径,“山脊线”作为生态安全路径,可避免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为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4)生态关键点对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应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Hydrology扩展模块 适宜扩张路径 武汉市
下载PDF
基于MCR与Markov-CA模型的城镇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全宝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年第1期83-88,共6页
从城镇用地外部条件对城镇扩张的影响和城镇用地内在发展规律两个方面出发,通过耦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Markov-CA模型,探讨了一种结合阻力分析与动力分析的城镇增长边界划定思路,并以新沂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 从城镇用地外部条件对城镇扩张的影响和城镇用地内在发展规律两个方面出发,通过耦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Markov-CA模型,探讨了一种结合阻力分析与动力分析的城镇增长边界划定思路,并以新沂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相对阻力因子,通过MCR模型对城镇扩张建立最小累积阻力图, 从而获得城镇增长刚性边界;其次,以Markov-CA模型作为动力模拟模型预测2020年的城镇扩张,从而划定城镇增长弹性边界;最后,综合城镇刚性增长边界、2020年城镇用地扩张模拟结果,获得2020年最终的城镇增长边界。结果表明,研究区城镇增长边界内总面积为154.15km^2,占研究区国土总面积的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张 城镇增长边界 mcr模型 Markov-CA模型 新沂 江苏
下载PDF
基于MCR的溧阳全域风景道选线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军 刘嘉晖 吴皓琪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1期56-66,共11页
风景道作为一种拥有多种游憩和观赏价值的景观道路,同时兼具串联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的功能,是当前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溧阳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内各自然风景资源点和人文历史资源点作为源,以交通便捷性、资源点可达性、... 风景道作为一种拥有多种游憩和观赏价值的景观道路,同时兼具串联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的功能,是当前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溧阳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内各自然风景资源点和人文历史资源点作为源,以交通便捷性、资源点可达性、生态适宜性作为阻力面,并选取多个评价因子构建基于MCR的溧阳全域风景道选线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出最低成本路径,结合实际对选线进行优化,最终得到覆盖面广、可达性强的溧阳全域风景道网络,并与现有的溧阳“一号旅游公路”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到的风景道是一条结构更完善、布局更合理、生态可持续的全域风景道,此结果可作为溧阳全域风景道实际建设的依据,为溧阳未来旅游风景道的更新发展提供合理的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全域旅游 风景道选线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和MCR的哈尔滨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玉娟 宋阳 +1 位作者 赵梓涵 赵邦捷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域,在提取区域1998、2008和2018年景观类型分布基础上,通过“源-汇”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统计不同年份生态风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面积、分布范围,结合阻力面因子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时空变化...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域,在提取区域1998、2008和2018年景观类型分布基础上,通过“源-汇”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统计不同年份生态风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面积、分布范围,结合阻力面因子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区为哈尔滨市主要区域,研究区域整体表现为生态安全状态;2)三期生态风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所处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风险区主要位于区域西部,生态安全区位于区域中部及东部地区,生态缓冲区主要分布在安全区与风险区过渡区域及中部耕地为主的区域,符合生态由高到低的缓冲特征;3)1998—2018年间,哈尔滨市生态安全区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生态缓冲区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生态风险区的面积一直在小幅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源-汇”理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