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CK-MDR1细胞药物体外吸收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1
作者 韩帅 张洁 +3 位作者 金婷婷 闫茹冰 褚海辰 梁永新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构建MDCK-MDR1细胞体外吸收模型并进行验证,以用于口服药物吸收和转运机制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浓度组(1.0×10^(8)/L的L组、2.5×10^(8)/L的M组、5.0×10^(8)/L的H组)MDCK-MDR1细胞接种于24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培养1~7... 目的构建MDCK-MDR1细胞体外吸收模型并进行验证,以用于口服药物吸收和转运机制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浓度组(1.0×10^(8)/L的L组、2.5×10^(8)/L的M组、5.0×10^(8)/L的H组)MDCK-MDR1细胞接种于24孔Transwell培养板上,培养1~7 d,通过吸光度值绘制MDCK-MDR1细胞生长曲线,观察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的形态,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跨膜电阻(TEER)值,确定形成单层膜结构的最佳细胞接种浓度和培养时间。通过荧光黄转运实验对不同浓度和时间点形成的单细胞膜结构进行验证。结果L组、M组和H组分别在接种后第5、3、1天形成单层膜结构,分别在第5、4、3天时吸光度值达到峰值。L组在接种第5天时TEER值达到300Ω·cm^(2),第5~7天趋于稳定,故确定形成单层膜结构的最佳细胞接种浓度为1.0×10^(8)/L,最佳培养时间为5 d。荧光黄转运实验验证显示,该单层膜结构的荧光黄表观渗透系数为4.27×10^(-7)cm/s,低于通透性试验规定的5.0×10^(-7)cm/s。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DCK-MDR1细胞模型单层膜结构完整性和通透性均通过验证,可作为模拟口服药物吸收和转运机制研究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mdr1细胞 电阻抗 细胞膜通透性 模型 生物学 生物转运 肠吸收 体外培养技术
下载PDF
MDCK-MDR1细胞模型及其在药物透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瑶 曾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9-564,共6页
本文介绍了MDCK-MDR1细胞系的特点、模型的建立,药物在其细胞模型上吸收转运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利用MDCK-MDR1细胞系作为模型进行药物筛选、药物相互作用和研究药物吸收转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MDCK-MDR1细胞系高表达P-糖蛋白(... 本文介绍了MDCK-MDR1细胞系的特点、模型的建立,药物在其细胞模型上吸收转运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利用MDCK-MDR1细胞系作为模型进行药物筛选、药物相互作用和研究药物吸收转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MDCK-MDR1细胞系高表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且P-gp呈极性分布,因而它可以作为药物转运模型快速筛选P-gp底物和抑制剂,以及肠道、血脑屏障、肾脏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mdr1细胞 P-糖蛋白 药物转运 细胞模型
下载PDF
立方液晶纳米粒在MDCK-MDR1细胞模型中的摄取及摄取机制研究
3
作者 谭宁 杜守颖 +3 位作者 薛宇涛 谭丽 陆洋 李鹏跃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考察MDCK-MDR1细胞对立方液晶纳米粒的摄取及摄取机制。[方法]以钙黄绿素为标准荧光物质制备液晶纳米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MDCK-MDR1细胞内荧光强度,比较细胞对钙黄绿素、钙黄绿素液晶纳米粒摄取的差异;采用不同抑制... [目的]考察MDCK-MDR1细胞对立方液晶纳米粒的摄取及摄取机制。[方法]以钙黄绿素为标准荧光物质制备液晶纳米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MDCK-MDR1细胞内荧光强度,比较细胞对钙黄绿素、钙黄绿素液晶纳米粒摄取的差异;采用不同抑制剂(非律平、细胞松弛素D、氯丙嗪、2-D-去氧葡萄糖)与钙黄绿素液晶纳米粒共同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测定胞内荧光强度,判断MDCK-MDR1细胞摄取液晶纳米粒的通路。[结果]摄取2 h内,立方液晶纳米粒不仅可以增加MDCK-MDR1细胞对钙黄绿素的摄取也可改变细胞的摄取行为。经氯丙嗪、2-D-去氧葡萄糖孵育的细胞胞内荧光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方液晶纳米粒可增加MDCK-MDR1对钙黄绿素的摄取,摄取途径为能量依赖网格蛋白介导的主动内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mdr1 立方液晶纳米粒 摄取 机制 通路抑制剂
下载PDF
四氢帕马丁在MDCK-MDR1细胞系中的跨膜转运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强 高小玲 +3 位作者 柴逸峰 范国荣 陈钧 洪战英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四氢帕马丁(tetrahydropalmatine,THP)在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利用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研究在有或无P-糖蛋白(P-gp)专属抑制剂维拉帕米时,THP双向转运特性,同时考察了温度、浓度对THP吸收的影响。采... 目的:研究四氢帕马丁(tetrahydropalmatine,THP)在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方法:利用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研究在有或无P-糖蛋白(P-gp)专属抑制剂维拉帕米时,THP双向转运特性,同时考察了温度、浓度对THP吸收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THP的含量,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当加入100μg/ml维拉帕米时,细胞单层顶端(apical,A)→基底端(basolateral,B)的Papp(A→B)增加,而B→A的Papp(B→A)显著降低。不加维拉帕米时外排率值为5.5,添加维拉帕米时外排率值为3.9。结论:THP在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转运受到P-gp的外排作用,THP可能是P-gp的作用底物。THP跨MDCK-MDR1单层细胞转运具有温度依赖性和浓度饱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帕马丁 跨膜转运 P-糖蛋白 mdck-mdr1细胞模型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岩白菜素在MDCK-MDR1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秀稳 温然 +2 位作者 王娜 李丽 王苑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98-1704,共7页
目的研究岩白菜素透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转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岩白菜素的无毒剂量范围;采用分子对接法预测岩白菜素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相互作用(结合方式及作用力);采用体外MDCK-MDR1细胞模型模... 目的研究岩白菜素透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转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岩白菜素的无毒剂量范围;采用分子对接法预测岩白菜素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相互作用(结合方式及作用力);采用体外MDCK-MDR1细胞模型模拟岩白菜素的透BBB跨膜转运,并分析透过-浓度关系、透过-时间关系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其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在5~40μmol·L^(-1)浓度范围内岩白菜素对MDCK-MDR1细胞无毒性;岩白菜素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P-gp结合,复合物P-gp-岩白菜素的稳定性强于P-gp-维拉帕米;岩白菜素从顶(apical,AP)端到底(basolateral,BL)端转运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 AP→BL))为(1.07±0.27)×10^(-6) cm·s^(-1)(t=90 min,c=20μmol·L^(-1)),外排率(efflux rate,ER)为4.32;岩白菜素与维拉帕米联合给药,岩白菜素的P_(app AP→BL)明显增大(P<0.01),P_(app BL→AP)明显减小(P<0.05),ER值减小至0.98。结论岩白菜素为透BBB中等的化合物,其跨膜转运过程除被动扩散外,还有P-gp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白菜素 透血脑屏障 mdck-mdr1细胞模型 P-糖蛋白 分子对接 转运机制
下载PDF
应用MDCK-MDR1细胞模型研究3-乙酰基-11-羰基-b-乙酰乳香酸经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慈小燕 夏媛媛 +4 位作者 曾勇 伊秀林 高晶 李薇 司端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考察3-乙酰基-11-羰基-b-乙酰乳香酸(AKBA)经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单层模型研究AKBA的双向跨膜转运,采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AKBA的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咖啡因吸收方向Papp为(18.65±1... 目的:考察3-乙酰基-11-羰基-b-乙酰乳香酸(AKBA)经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单层模型研究AKBA的双向跨膜转运,采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AKBA的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咖啡因吸收方向Papp为(18.65±1.94)×10-6cm.s-1,罗丹明123外排率(RE)为19.96,接收室HBSS中可以检测到AKBA,且AKBA的RE<2。结论:MDCK-MDR1模型的形态、通透性、P-糖蛋白功都与血脑屏障相似。AKBA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主要通过被动扩散透过血脑屏障,但透过率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mdr1细胞 血脑屏障 P-糖蛋白 表观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微乳对葛根素在MDCK-MDR1细胞的转运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冰 张紫薇 +4 位作者 赵博 吴娅丽 谭丽 李鹏跃 杜守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90-2896,共7页
目的探讨微乳制剂对葛根素在血脑屏障(BBB)细胞模型MDCK-MDR1的转运影响以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葛根素微乳与溶液的细胞毒性浓度范围,确定适宜给药质量浓度,考察葛根素溶液及微乳在MDCK-MDR1单层的双侧转运特性,通过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微乳制剂对葛根素在血脑屏障(BBB)细胞模型MDCK-MDR1的转运影响以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评价葛根素微乳与溶液的细胞毒性浓度范围,确定适宜给药质量浓度,考察葛根素溶液及微乳在MDCK-MDR1单层的双侧转运特性,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荧光光漂白恢复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以及阴离子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技术研究细胞膜电位的改变,进而阐明微乳对葛根素转运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葛根素溶液质量浓度50~300μg/m L,微乳稀释500倍以上对MDCK-MDR1无显著毒性。溶液中葛根素在MDCK-MDR1单层的吸收方向转运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1.04×10-6 cm/s,外排方向转运Papp值为1.05×10-6 cm/s,微乳中葛根素双侧转运Papp值均较溶液中葛根素显著增加(P<0.05)。微乳作用可以减少MDCK-MDR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F-actin的表达,促进细胞膜流动,降低细胞膜电位。结论微乳制剂可以促进葛根素在BBB细胞模型MDCK-MDR1的双侧转运,其作用机制与打开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加细胞膜流动性,使细胞去极化,降低膜电位进而增大葛根素细胞旁路渗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微乳 mdck-mdr1 表观渗透系数 紧密连接 细胞膜流动性 细胞膜电位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herbal aromatics on the permeability of MDCK-MDR1 monolayers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承悦 赵攀 +1 位作者 施喆 杨晓达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1年第6期584-589,共6页
inducing resuscitation with herbal aromatics is important to modulate the brain intake of dru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ut limited information has been available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The MDCK-MDRl monol... inducing resuscitation with herbal aromatics is important to modulate the brain intake of dru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ut limited information has been available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The MDCK-MDRl monolayer is an excellent in vitro cell model to use as a tool to study blood brain barrier(BBB) screening.In this study,we established MDCK-MDR1 cell line by stable transfection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everal important herbal aromatics on BBB permeability.The characterization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e MDCK-MDRl used in this study was valid.In a transport study,we found several herbal aromatics increased the permeability of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labeled dextran 4kDa(FD4) and inhibited efflux of Rhodaminel23(Rhol23).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erbal aromatics enhanced the BBB permeation of drugs by both inhibition of P-gp and opening of the BBB tight junction,thus providing new insigh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aromatic compounds' BBB perme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al aromatics mdck-mdr1 Tight junction P-GP
原文传递
不同疏水结构的两亲性聚合物对MDCK-MDR1细胞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吴琪 孙明辉 +4 位作者 赵娟 李根云 黄建耿 李高 斯陆勤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疏水结构的两亲性聚合物单甲醚聚己二醇-聚己内酯聚合物(m PEG-PCL)、单甲醚聚乙二醇-聚D,L-乳酸聚合物(m PEG-PDLLA)、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m PEG-PLGA)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外排功能的影... 目的研究不同疏水结构的两亲性聚合物单甲醚聚己二醇-聚己内酯聚合物(m PEG-PCL)、单甲醚聚乙二醇-聚D,L-乳酸聚合物(m PEG-PDLLA)、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m PEG-PLGA)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外排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动态光散射仪测定胶束粒径,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以P-gp特异性底物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123)为荧光探针,采用摄取和外排实验评价聚合物及其形成的胶束对MDCK-MDR1细胞P-gp功能的影响。结果m PEG-PCL、m PEG-PDLLA、m PEG-PLGA的粒径分别为(55.9±0.2)、(53.7±1.1)和(61.6±0.6)nm;CMC值分别为2.08、5.42和26.4μg·m L^(-1);摄取实验结果显示,当m PEG-PCL质量浓度在250μg·m L^(-1)、m PEG-PDLLA在1~25μg·m L^(-1)、m PEG-PLGA在1~25μg·m L^(-1)时,可显著增加细胞内R123累积量,表明三者对P-gp外排功能均有抑制作用;外排实验中m PEG-PCL、m PEG-PDLLA、m PEG-PLGA分别在CMC以上、CMC附近及以下、CMC以下时会显著降低R123外排率,与摄取实验结果相对应。结论 m PEG-PCL、m PEG-PDLLA、m PEG-PLGA聚合物对P-gp外排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程度与疏水段结构、聚合物浓度及存在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合物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D L-乳酸聚合物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 P-糖蛋白 罗丹明123 mdck-mdr1细胞
原文传递
川芎苯酞类成分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CK-MDR1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姗姗 郑琴 +4 位作者 岳鹏飞 杨明 帅书苑 刘小金 胡鹏翼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58-2966,共9页
目的探讨川芎中3个苯酞类成分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R1转染犬肾细胞(MDCK-MDR1)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CK-MDR1细胞损伤模型,给予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进... 目的探讨川芎中3个苯酞类成分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R1转染犬肾细胞(MDCK-MDR1)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CK-MDR1细胞损伤模型,给予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如claudin-5、occludin、ZO-1以及外排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表达情况;以芍药苷为探针药物,研究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对芍药苷在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MDCK-MDR1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洋川芎内酯I(80μg/mL)显著提高MDCK-MDR1细胞存活率(P<0.05);洋川芎内酯I(40、80μg/mL)显著抑制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率(P<0.05、0.01);藁本内酯(20、4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抑制细胞凋亡率(P<0.01);藁本内酯(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上调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藁本内酯(20、40μg/mL)、洋川芎内酯A(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40、80μg/mL)显著上调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40μg/mL)显著上调ZO-1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40、8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下调GLUT-1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20μg/mL)显著下调P-gp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洋川芎内酯A(40、8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促进芍药苷跨膜转运(P<0.05、0.01)。结论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能够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抑制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MDCK-MDR1细胞损伤,促进探针药物的跨膜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内酯 洋川芎内酯A 洋川芎内酯I 氧糖剥夺/再灌注 mdck-mdr1细胞
原文传递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在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亚 刘运锋 +3 位作者 朱卫丰 陈丽华 管咏梅 金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76-2883,共8页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士的宁在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机制。方法 MTT法确定马钱子碱、士的宁对MDCK-MDR1单层细胞毒性范围,以MDCK-MDR1单层细胞为体外研究模型,考察转运时间、药物作用质量浓度、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士的宁在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机制。方法 MTT法确定马钱子碱、士的宁对MDCK-MDR1单层细胞毒性范围,以MDCK-MDR1单层细胞为体外研究模型,考察转运时间、药物作用质量浓度、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马钱子碱、士的宁的累积吸收浓度(Ccum)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的影响。结果马钱子碱和士的宁Papp均> 1×10^-5 cm/s,Papp(BL→AP)/Papp(AP→BL)均<2。马钱子碱、士的宁与维拉帕米合用,显著降低了Papp(BL→AP)/Papp(AP→BL)值。结论马钱子碱、士的宁以被动转运为主,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其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马钱子碱、士的宁可能是P-gp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士的宁 mdck-mdr1单层细胞模型 双向转运 P-糖蛋白
原文传递
Mechanism underlying bergapten-mediated regulation of vincristine transport in MDCK-MDR1 cells 被引量:1
12
作者 Xin-li Liang Tao Tang +4 位作者 Guo-wei Zhao Wei Dong Xue-jing Guan Zheng-gen Liao Ming Ya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8年第3期255-262,共8页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ergapten of 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on the transport of vincristine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 for the transport of vin...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ergapten of 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 on the transport of vincristine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Methods: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 for the transport of vincristine through the membrane of MDCK-MDR1 cells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effect of bergapten on vincristine transport.Molecular docking was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binding force between bergapten and P-glycoprotein(Pgp). The effects of bergapten on P-gp function and P-gp ATPase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by rhodamine123(Rho123) accumulation and activity analysis, respectively. 1,6-Diphenyl-1,3,5-hexatriene(DPH)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ergapten on membrane fluidity, and Western blotting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ergapten on the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of P-gp, respectively. These experiments clarified the effects of bergapten on the transport of vincristine and allowed exploration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s of bergapten.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rgapten could inhibit the transport of vincristine in MDCK-MDR1 cells,and the binding force between bergapten and P-gp was weaker. Bergapten could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Rh123 in MDCK-MDR1 cells, increase the membrane fluidity, and upregulate P-gp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P-gp ATPase activity.Conclusions: Overall, we concluded that the possibl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bergapten inhibits vincristine transport was related to the bergapten-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P-gp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membrane fluidity or P-gp enzym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GAPTEN mdck-mdr1 TRANSPORT vinvristine
原文传递
艾片与麝香酮芳香开窍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振振 杜守颖 +3 位作者 陆洋 徐攀 杨冰 刘慧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0-464,共5页
目的:研究艾片与麝香酮对血脑屏障体外模型MDCK和MDCK-MDR1细胞膜流动性、膜电位、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中药芳香开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DCK、MDCK-MDR1细胞。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目的:研究艾片与麝香酮对血脑屏障体外模型MDCK和MDCK-MDR1细胞膜流动性、膜电位、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中药芳香开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DCK、MDCK-MDR1细胞。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栀子苷50μg/mL作为对照,与不同浓度艾片与麝香酮配伍干预3 h,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膜流动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试剂盒检测Na+,K+-ATPase活性。结果:与栀子苷50μg/mL比较,配伍艾片(55.6、111.2μg/mL)和麝香酮(8.34、16.68μg/mL)后可以提高MDCK和MDCK-MDR1细胞膜流动性;配伍艾片(27.8、55.6、111.2μg/mL)和麝香酮(4.17、8.34、16.68μg/mL)可以降低MDCK和MDCK-MDR1细胞膜电位;艾片可使MDCK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但可降低MDCK-MDR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麝香酮对MDCK和MDCK-MDR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具有升高作用;配伍艾片和麝香酮能提高MDCK和MDCK-MDR1细胞Na+,K+-ATPase活性。结论:艾片与麝香酮具有芳香开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细胞膜流动性、Na+,K+-ATPase活性、降低细胞膜电位以及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片 麝香酮 细胞膜电位 钙离子 MDCK mdck-mdr1
下载PDF
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不是P-糖蛋白底物或抑制剂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佳 向志雄 刘海燕 《上海医药》 CAS 2013年第13期56-61,共6页
目的:评价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T8)是否是依赖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底物或抑制剂,从而评价T8在临床上和其他药物(P-糖蛋白的底物或抑制剂)合用时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 目的:评价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T8)是否是依赖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底物或抑制剂,从而评价T8在临床上和其他药物(P-糖蛋白的底物或抑制剂)合用时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测定T8(1μmol/L)的校正外排比(corrected efflux ratio,CER)和以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o123)和紫杉醇为底物时1μmol/L和5μmol/L的T8对P-gp的抑制率。结果:T8的校正外排比为1.07,T8对P-gp的抑制率均接近0。结论:T8不是P-gp的潜在底物和抑制剂,因此T8和P-gp的底物和抑制剂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 mdck-mdr1 P-糖蛋白
下载PDF
3-乙酰基-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Caco-2和MDCK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慈小燕 夏媛媛 +2 位作者 曾勇 伊秀林 司端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2-1167,共6页
目的研究乳香提取物中3-乙酰基-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机制。方法利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研究AKBA由细胞层顶端(AP)→基底端(BL)和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 目的研究乳香提取物中3-乙酰基-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机制。方法利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研究AKBA由细胞层顶端(AP)→基底端(BL)和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采用LC-MS/MS法测定AKBA的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在Caco-2细胞模型中,50μmol/L 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7.9×10 7、1.5×10 7cm/s,在MDCK-MDR1细胞模型中,50μmol/L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2.6×10 7、0.8×10 7cm/s,在MDCK-Wild细胞模型中,50μmol/L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2.4×10 7、0.6×10 7cm/s,3种细胞模型中外排率均小于2。结论 AKBA在肠道中吸收不良,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推测其通过摄入型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机制透过小肠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 3-乙酰基-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 CACO-2细胞 mdck-mdr1 MDCK-Wild 转运机制 吸收特性 P-糖蛋白
原文传递
P-糖蛋白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抑制剂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琴 刘丹 +4 位作者 胡鹏翼 王佳 唐宇 郭园园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840-3847,共8页
目的体外细胞模型法及分子对接法研究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抑制剂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考察天麻素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转染马丁达比犬肾上皮细胞(MDCK-MDR1)细胞的毒性,采用分子... 目的体外细胞模型法及分子对接法研究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抑制剂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考察天麻素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转染马丁达比犬肾上皮细胞(MDCK-MDR1)细胞的毒性,采用分子对接法预测天麻素与P-gP、MRP1结合方式及作用能力的强弱,MDCK-MDR1细胞模型分析天麻素的跨膜转运,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MRP1抑制剂丙磺舒对天麻素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天麻素在100~1000μg/mL的质量浓度内对细胞无毒性;天麻素与P-gp通过氢键及疏水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与MRP1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及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LibDock Score表明P-gp-维拉帕米、MRP1-丙磺舒复合物的稳定性强于P-gp-天麻素和MRP1-天麻素;天麻素基底侧(BL)→顶端侧(AP)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 BL→AP)大于P_app AP→BL,外排率(ER)为1.5左右,提示天麻素在MDCK-MDR1细胞为被动转运,且转运过程可能存在蛋白外排现象;天麻素配伍维拉帕米P_app显著增大(P〈0.05),ER值显著减小(P〈0.05),天麻素配伍丙磺舒后P。有所增大,ER有所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素为P-gp底物,天麻素是否是MRP1的底物有待进一步考证,但维拉帕米及丙磺舒可通过竞争性结合P-gp和MRP1不同程度促进天麻素跨膜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P-糖蛋白 MRP1蛋白 mdck-mdr1细胞模型 分子对接 跨膜转运
原文传递
抗乙肝候选新药替芬泰的体外转运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樊慧蓉 慈小燕 +5 位作者 李薇 曾勇 伊秀林 司端运 刘昌孝 梁光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3-1239,共7页
抗乙肝候选新药替芬泰(Y101)是一类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评价研究中发现灌胃给予大鼠Y101后,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特征可能均与其跨膜转运有关联。本研究应用Caco-2细胞和基因转染细胞模型M... 抗乙肝候选新药替芬泰(Y101)是一类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评价研究中发现灌胃给予大鼠Y101后,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特征可能均与其跨膜转运有关联。本研究应用Caco-2细胞和基因转染细胞模型MDCK-MDR1,通过测定Y101的表观通透系数(P_(app))和外排率(R_E),研究Y101与P-gp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Y101为P-gp的底物。此外,应用基因转染细胞模型HEK293-h OATP1B1、HEK293-h OATP2B1和CHO-PEPT1,探讨Y101与OATP1B1、OATP2B1和PEPT1转运体的亲和性,结果显示Y101对OATP1B1和OATP2B1两种转运体有弱的抑制作用,且Y101可能不是PEPT1、OATP1B1和OATP2B1的底物。上述结果不仅可以用来解释Y101给药后体内出现的吸收、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为Y101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芬泰 体外转运机制 基因转染细胞 mdck-mdr1 HEK293-hOATP1B1 HEK293-hOATP2B1 CHO-PEPT1
原文传递
丹酚酸B液晶纳米粒在体鼻吸收及体外血脑屏障细胞吸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秋 谭宁 +4 位作者 陆洋 白洁 杨冰 杜守颖 李鹏跃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140-3143,共4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B液晶纳米粒(Sal B-LCN)跨鼻黏膜吸收及跨血脑屏障(BBB)吸收情况。方法:利用在体大鼠鼻灌流模型模拟鼻腔吸收,利用体外MDCK-MDR1细胞模型模拟血脑屏障吸收,两者模拟了Sal BLCN经鼻黏膜吸收并跨血脑屏障吸收入脑的过程,... 目的:研究丹酚酸B液晶纳米粒(Sal B-LCN)跨鼻黏膜吸收及跨血脑屏障(BBB)吸收情况。方法:利用在体大鼠鼻灌流模型模拟鼻腔吸收,利用体外MDCK-MDR1细胞模型模拟血脑屏障吸收,两者模拟了Sal BLCN经鼻黏膜吸收并跨血脑屏障吸收入脑的过程,探究液晶纳米递药系统对丹酚酸B(Sal B)的促吸收作用。结果:Sal B和Sal B-LCN的鼻腔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1.64±0.19)×10-3/min和(3.75±0.26)×10-3/min,转运吸收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0.544±0.035)×10-6cm/s和(0.922±0.059)×10-6cm/s,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晶纳米递药系统能够促进Sal B在大鼠鼻腔及脑部的吸收,为开发Sal B鼻用液晶纳米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液晶纳米粒 在体大鼠鼻灌流 mdck-mdr1细胞 血脑屏障
原文传递
LC-MS/MS考察白芷香豆素成分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祝婧云 管雪静 +3 位作者 蒋且英 赵国巍 廖正根 梁新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共7页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类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考察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的影响。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类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考察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的影响。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研究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成分对硫酸长春新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长春新碱配伍质量浓度为10.80,5.42,1.35 mg·L-1欧前胡素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0.287 2±0.026 6)×10-6,(0.351 5±0.041 6)×10-6,(0.294 9±0.006 8)×10-6cm·s-1,三者与硫酸长春新碱的Papp[(0.227 2±0.014 8)×10-6cm·s-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硫酸长春新碱与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配伍后药时曲线下峰面积(AUC0-t)分别为(343.50±10.29),(348.70±27.99),(235.70±17.56)μg·h·L-1,与硫酸长春新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81.870±8.517),(83.010±9.276),(60.440±6.679)μg·L-1,与硫酸长春新碱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芷香豆素类成分能促进硫酸长春新碱的肠道转运,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mdck-mdr1细胞模型 香豆素 长春新碱 肠道转运 药代动力学 P-糖蛋白
原文传递
酸枣仁含药血清对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艳丽 黄海英 +5 位作者 苏成福 陈庆 崔梦丽 苏梦 朱宝玉 刘雅敏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观察酸枣仁含药血清对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结蛋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酸枣仁组。酸枣仁组给予酸枣仁浸膏,3 mg·(kg·d)-1,连续灌胃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主动脉取血,... 目的:观察酸枣仁含药血清对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结蛋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酸枣仁组。酸枣仁组给予酸枣仁浸膏,3 mg·(kg·d)-1,连续灌胃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培养3 d至融合,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孵育12 h后进行F-actin染色,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酸枣仁含药血清对MDCK-MDR1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并采用Mindray BS-2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含药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酐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F-acti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紧密连接蛋白F-actin形态完整,形成肌动蛋白丝呈环形分布于细胞周围,提示细胞紧密连接完好,酸枣仁含药血清处理后,F-actin荧光无明显变化,细胞周边肌动蛋白丝带无明显异常。血清生化分析结果显示:酸枣仁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蛋白、白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酸枣仁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162.2±3.04)U·L^(-1),高于正常对照组(146.0±4.9)U·L^(-1)(P<0.05);酸枣仁组碱性磷酸酶和肌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结论:酸枣仁含药血清对于细胞紧密联接蛋白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提示酸枣仁可能通过影响体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而发挥抗焦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含药血清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mdck-mdr1细胞 总蛋白 白蛋白 肌酸激酶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肌酐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