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联合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庄焱 林兰意 《肝脏》 2023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23...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234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分析血浆vWF:Ag水平与MELD和MELD-Na评分的相关性,评估血浆vWF:Ag水平对肝硬化患者未来1个月和3个月发生死亡/肝移植的预测作用,构建vWF:Ag联合MELD改良评分,以期提高诊断价值。结果血浆vWF:Ag水平与MELD和MELD-Na评分均呈正相关,随两者的升高而升高(r=0.576和r=0.579,P均<0.01)。分别有16.7%(29/174)和24.8%(38/153)的患者在其后1个月和3个月时发生死亡/肝移植。各时间点死亡/肝移植组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死亡/肝移植组(1个月非死亡/肝移植组vs死亡/肝移植组:(224.4±42.7)%vs(260.7±34.5)%,P<0.01;3个月非死亡/肝移植组vs死亡/肝移植组:(219.0±40.3)%vs(262.5±34.2)%,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vWF:Ag水平是3个月死亡/肝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26,95%CI:1.006~1.046,P<0.01),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略低于MELD评分的0.835和MELD-Na评分的0.851。构建vWF:Ag联合MELD-Na改良评分可将诊断的AUC提高至0.88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随肝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血浆vWF:Ag水平是3个月死亡/肝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vWF:Ag联合MELD-Na改良评分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基于COSSH-ACLFs模型和MELD模型回顾性调查解毒化瘀颗粒对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颜耿杰 林镛 +6 位作者 苏会吉 陈含笑 班少群 陈炳东 毛德文 王明刚 龙富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COSSH-ACLF模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并服用解毒化瘀颗粒的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价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收治入院的196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COSSH-ACLF模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并服用解毒化瘀颗粒的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价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收治入院的196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WBC、RBC、Hb、Plt、ALT、AST、Alb、TBil、肌酐(Cr)、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A、血氧饱和度(SPO_(2))及吸氧流量(FiO_(2))、平均动脉压;收集患者相关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HE)、腹膜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2种评分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同时根据ROC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取每个评分预测死亡危险性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中药组患者外周血ALT、TBil水平较西药组明显降低(P<0.05);死亡组患者外周血WBC、TBil、PT、INR明显高于生存组(P<0.001),PTA、Hb、Alb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患者并发症肝性脑病、腹膜炎发生率高于生存组(P<0.05)。评分模型COSSH-ACLFs和MELD的AUC分别为0.818和0.797,COSSH-ACLFs的AUC大于MELD(P<0.001)。结论:COSSH-ACLFs评分模型对解毒化瘀颗粒治疗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M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颗粒 慢加急性肝衰竭 COSSH-ACLF模型 meld模型 回顾性调查
下载PDF
Test of Strain Behavior Model with Radon Anomaly in Seismogenic Area: A Bayesian Melding Approach
3
作者 Pushan Kumar Dutta Mrinal Kanti Naskar O. P. Mish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Mathematical models in seismo-geochemical monitoring offer powerful tools for the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complex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discharge of radon as the indicator of change of intense-deformed conditions ... Mathematical models in seismo-geochemical monitoring offer powerful tools for the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complex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discharge of radon as the indicator of change of intense-deformed conditions of seismogenic layers or blocks within the lithosphere. Seismic precursory model of radon gas ema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aims to find out the distinct anomaly variation necessary to correlate radon gas with processes of prepar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ectonic earthquakes in long-term and short-term forecasts tectonic earthquakes. The study involves a radon gas volume analytic model to find the correlation of radon fluctuations to stress drop under compression and dilatation strain condition. Here, we present a mathematical inference by observing radon gas emanation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 that may reduce the uncertainties in models and updating thei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in a Bayesian deterministic model. Using Bayesian melding theorem, we implement an inferential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of tectonic earthquake and concurrent occurrence of radon discharge during a tectonic earthquake phenomena. Bayesian melding for deterministic simulation models was augmented to make use of prior knowledge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model inputs. The background porosity is used as a priori information for analyzing the block subjected to inelastic strain.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use of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involving exhalation of radon may provide a scenario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s on recession of the curve that represents a qualitative pattern of radon activity concentration drop, indicating associated stress change within the causative seismogenic fault. Using evidence analysis, we propose a joint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framework model simulation to understand how a single fracture may be affected in response to an external load and radon anomaly change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slip, a predictable nature of the causative fault in the subsurface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N DETERMINISTIC mode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Strain BAYESIAN melding SEISMOGENIC Layer EARTHQUAKE Prediction
下载PDF
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赖曼 王鑫 +4 位作者 姚勤伟 刘海霞 许瀛 何莉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MELD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的生... 目的探讨术后首次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衍生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MELD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肝衰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早期生存组(110例)和早期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MELD评分、MELD-Na评分与MELD-Lac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的最佳截取值,以评价不同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首次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53[95%可信区间(CI)0.515~0.792]、0.648(95%CI0.514~0.781)、0.809(95%CI 0.718~0.900),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8.09、18.09、19.97,约登指数分别为0.398、0.380、0.525,灵敏度分别为0.680、0.680、0.840,特异度分别为0.720、0.700、0.690。MELD-Lac评分预测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的AUC大于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后首次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对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预测能力一般,而术后首次MELD-Lac评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率更为可靠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乳酸(meld-Lac)评分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早期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ALBI、NLR、FIB-4、MELD评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章颖 明芳 +1 位作者 徐立新 薛红 《胃肠病学》 2020年第8期462-466,共5页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准确预测患者预后能指导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有效地利用稀缺肝源。目的:探讨ALBI、NLR、FIB-4、MELD评分预测行血浆置换(PE)治疗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准确预测患者预后能指导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有效地利用稀缺肝源。目的:探讨ALBI、NLR、FIB-4、MELD评分预测行血浆置换(PE)治疗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2019年7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PE治疗的ACLF病例,根据入院后第3个月末的生存状态将入选病例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包括临床恶化、肝移植和死亡病例),采集治疗前实验室指标,计算ALBI、NLR、FIB-4、MELD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单项评分和联合预测模型预测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共147例ACLF患者纳入研究,好转组71例,恶化组76例。恶化组ALBI、NLR、FIB-4、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好转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四项评分均为PE治疗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0.884、0.750和0.860。由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三项联合(ALBI+NLR+FIB-4)和四项联合(ALBI+NLR+FIB-4+MELD)预测模型的AUC可提高至0.918和0.946。结论:ALBI、NLR、FIB-4、MELD评分对预测PE治疗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价值,四项联合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ALBI NLR FIB-4 meld 预后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MELD评分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瑞玲 罗瑞虹 +3 位作者 崇雨田 吴元凯 赵志新 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慢性重型乙型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差异。【结果】①所观察病例的MELD评分均在20分以上(包括20分);其中肝硬化组(46例)的MELD值为31.89±1.07,慢性肝炎组(118例)为34.03±0.81,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间MELD分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起病时有无肝硬化的基础,可能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不大。②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在20≤MELD<30为42.4%(28/66),30≤MELD<40为73.2%(52/71),MELD≥40为96.2%(26/27),MELD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MELD评分系统是一种适用于我国而且比较可靠的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慢性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预后
下载PDF
连续性MELD评分在肝硬化患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振龙 余勇 +3 位作者 罗晓峰 陈博艺 李称才 李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8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连续性MELD评分在肝硬化患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肝硬化且需手术的患者164例,按MELD评分分为A组62例(15≤MELD<20),B组80例(20≤MELD<25),C组22例(MELD≥25)。对比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生... 目的回顾性分析连续性MELD评分在肝硬化患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肝硬化且需手术的患者164例,按MELD评分分为A组62例(15≤MELD<20),B组80例(20≤MELD<25),C组22例(MELD≥25)。对比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生化指标ALT、AST、γ-GGT、TBIL、SCr变化。对三组患者进行连续性MELD评分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各组患者各项血生化指标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三组患者ALT、AST、γ-GG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TBIL、SCr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例数两两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内不同预后MELD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单、客观、连续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外科手术后的预后,对积极预判及诊治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 肝硬化 预后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INR及MELD评分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艳艳 欧阳兵 徐龙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国际标准比率(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肝衰竭患者101例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及死亡组(44例)。研究对象入院后常...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国际标准比率(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肝衰竭患者101例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及死亡组(44例)。研究对象入院后常规检测血清PA、INR,计算MELD评分。结果血清PA死亡组为(23.5±9.6)mg/L,显著低于存活组(38.8±12.8)mg/L,P<0.05。INR死亡组为3.7±2.0,显著高于存活组(2.3±0.5,P<0.05),MELD评分死亡组为30.5±6.2,显著高于存活组(23.5±2.5,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前白蛋白、INR、MELD评分与预后(死亡)的相关值为-0.879,0.856,0.610。结论血清前白蛋白、INR、MELD评分可作为判断肝衰竭预后的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越低,INR、MELD评分越高,肝衰竭预后越差,反之则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INR meld评分 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MELD相关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坤 李磊 +1 位作者 李宜 高人焘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1期1439-1441,共3页
目的比较MELD、MELD-Na、I-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短期(90 d)生存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计算确诊时MELD、MELD-Na、I-MELD评分,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3种方法... 目的比较MELD、MELD-Na、I-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短期(90 d)生存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计算确诊时MELD、MELD-Na、I-MELD评分,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3种方法对结局的预测能力,获取MELD、MELD-Na、I-MELD判断预后的最佳界值点,根据最佳界值点分组,比较组间的病死率。结果生存组患者MELD、MELD-Na、I-MELD评分分别是(26.16±8.76)分、(27.26±8.81)分和(37.17±8.76)分;死亡组分别是(28.49±12.53)分、(30.67±13.00)分和(50.92±13.28)分。3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595<0.609<0.768;95%的可信区间分别是0.384~0.807、0.381~0.838和0.579~0.957。3种评分系统最好的界值点分别是21.41、21.74和42.56。同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相比较,I-MELD评分同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ELD评分相对于MELD、MELD-Na评分系统,能更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的短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meld meld-NA I-meld 预后 受试者工作曲线
下载PDF
MELD评分联合Th1/Th2细胞因子在预测乙型肝炎肝衰竭短期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敏锋 周惠玲 +3 位作者 郑雪英 林小清 李宗良 叶一农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4,16,共3页
目的:评价MELD评分联合Th1/Th2细胞因子对乙型肝炎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58例乙肝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疾病分期的患者进行MELD评分、检测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评估患者短期死亡风险。结果:肝衰竭早期(1... 目的:评价MELD评分联合Th1/Th2细胞因子对乙型肝炎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58例乙肝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疾病分期的患者进行MELD评分、检测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评估患者短期死亡风险。结果:肝衰竭早期(19例)、中期(22例)以及晚期(17例)患者的MELD评分分别为(16.27±3.38)分、(22.15±3.41)分以及(27.30±3.52)分,3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2,P=0.000);各期患者Th2细胞因子IL-4、IL-6及IL-10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IL-4)=3.912,P_(IL-4)=0.009;F_(IL-6)=6.744,P _(IL-6)=0.000;F_(IL-10)=10.308,P_(IL-10)=0.000);肝衰竭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高死亡风险率分别为15.79%(3/19)、31.82%(7/22)及76.47%(13/17),各组间比较,早期肝衰竭患者低于中期患者(χ~2=3.892,P=0.039),也低于晚期患者(χ~2=13.380,P=0.000),中期肝衰竭患者低于晚期患者(χ~2=7.653,P=0.000)。结论:MELD评分联合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能较好地预测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衰竭 meld评分 TH1/TH2细胞因子 短期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NLR、PCT及MELD评分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岭岭 李谦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降钙素原(PCT)及MELD评分系统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68名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状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并根据入院...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降钙素原(PCT)及MELD评分系统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68名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状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并根据入院后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常规肝脏生化指标、凝血4项、血常规、PCT,以正常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记录体检者查体时的血常规、PCT,分别计算MELD、NLR。结果:肝衰竭组入院时的NLR、PCT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入院时NLR、PCT、MELD值高于生存组,感染组NLR、PCT、MELD值高于非感染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死亡率分别为65.0%和35.71%;通过绘制ROC曲线,肝衰竭组入院时NLR、PCT、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573、0.694;Logistic分析入院时的NLR与MELD评分是影响肝衰竭近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外周血NLR、PCT及MELD评分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有预测价值;入院时NLR、MELD评分是影响肝衰竭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清降钙素原 meld评分 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
12
作者 王申 范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9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访12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胆固醇等相...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访12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胆固醇等相关以计算MELD评分。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胆固醇浓度与MELD分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MELD分值越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率越高。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率及MELD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胆固醇低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及血清胆固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825;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26,血清CHOL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5μmol/L;当MELD评分≥26分同时血清CHOL值≤1.5μmol/L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21%和88.15%。结论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生存率的较好指标,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可提高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 胆固醇 肝硬化
下载PDF
MELD与CTP评分系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岫平 田江 +1 位作者 剧春香 葛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702-703,706,共3页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MELD计算公式及CTP分级分别对11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不同MELD评分(≤9、10...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系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MELD计算公式及CTP分级分别对11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不同MELD评分(≤9、10~19、20-29、≥30分和〈18、≥18分)组及不同分级患者(A、B、C级)3个月内的病死率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39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ELD分值10~19、20~29、≥30分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15.22%、34.48%、86.96%,明显高于MELD≤9分患者(13.33%)(χ^2=34.24,P〈0.01)。MELD≥18分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为54.24%,明显高于MELD%18分患者(12.96%)(χ^2=21.25,P〈0.01)。Child A、B、C级患者3个月病死率分别为12.82%、40.3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5,P〈0.01)。ROC曲线下面积MELD为0.896(95%CI 0.84-0.95),CTP为0.890(95%CI 0.83~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439,P〉0.05)。结论:MELD能准确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而CTP分级也可准确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
下载PDF
MELD、MESO、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怡 胡乃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6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MESO)、综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MESO、iMELD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MESO)、综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MESO、iMELD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112例患者随访3和6个月的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SO、iMEL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和6个月患者的ROC曲线AUC比较,iMELD评分>MESO评分>MELD评分(P<0.05)。结论 MELD、MESO、iMELD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iMELD评分优于MESO评分,MESO评分优于MELD评分,经改良后的MELD能够提高临床预测能力,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d MESO imeld 肝硬化 预后
下载PDF
MELD-Na评分对逆行灌注法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危国庆 程远 +2 位作者 蔡秋程 杨芳 江艺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行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原位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ELD-Na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MELD-Na评分... 目的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行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原位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ELD-Na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MELD-Na评分≤10分(115例);B组为10分<MELD-Na评分≤20分(118例);C组MELD-Na评分>20分(82例)。比较3组受者术前、术中各项指标。术前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Na^+等;术中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腔静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红细胞量、输血浆量、总补液量等。统计3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及分期情况,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术前MELD-Na评分与AKI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受者术前BUN、Alb、TB、PT-INR、MAP、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的腔静脉阻断时间、出血量、输红细胞量、输血浆量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1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1周内AKI发生率64.8%(204/315),其中A、B、C组术后AKI发生率分别为43%(49/115)、71%(84/118)、87%(71/8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术前MELD-Na评分与AKI分期存在正相关(r=0.442,P=0.000)。结论MELD-Na评分不仅可以作为术前病情评估指标,也是术后发生AKI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逆行灌注法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血清Na^+ meld-Na评分 术后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 预测 血清肌酐 血尿素氮
下载PDF
MELD评分与CTP分级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盖洪鹏 纪民 邹春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TP分级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分别计算治疗前后MELD评分并与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结合CTP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MELD评分≥40分的...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TP分级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2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分别计算治疗前后MELD评分并与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结合CTP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MELD评分≥40分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相同外,其余各组均显示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可降低3个月预期病死率;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而其中的CTP-C级的治疗效果最差。结论MELD评分与CTP分级评价系统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终末期肝病模型 CTP分级
下载PDF
以MELD法预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17
作者 盖洪鹏 纪民 +1 位作者 王汝刚 孙勇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6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工肝(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效果的预期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76例已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人工肝治疗前的MELD评分与治... 目的:通过对人工肝(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效果的预期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76例已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人工肝治疗前的MELD评分与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的分析;并结合CTP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MELD评分≥40分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相同外,其余各组均显示人工肝治疗重肝可降低3个月预期病死率等;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而其中的CTP-C级的治疗效果越差。结论: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有肯定疗效,MELD评价系统对判断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效果有预测作用;同时结合CTP分级在临床上有实际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终末期肝病模型 CTP分级
下载PDF
肝静脉压力梯度对肝移植受者术前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鹏飞 陈雅洁 +3 位作者 曹经琳 赵彩彦 王洋 窦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59,共6页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可用于肝硬化的评估,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联合应用能更精准地匹配肝硬化肝移植供受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并为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的桥接治疗提供指导。除此之外,HVPG...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可用于肝硬化的评估,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联合应用能更精准地匹配肝硬化肝移植供受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并为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的桥接治疗提供指导。除此之外,HVPG也能预测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并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早发现、早干预的依据。因此,本文通过对HVPG在肝移植受者术前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肝移植受者术前和术后的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压力梯度 终末期肝病模型 肝移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在评价慢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立文 李谦 +3 位作者 刘欢 李菲 曹武奎 杨积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iMELD模型评分系统预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治疗3个月)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59例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以治疗3个月后患者恢复状态分成存活组(108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2组治疗前的...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iMELD模型评分系统预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治疗3个月)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59例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以治疗3个月后患者恢复状态分成存活组(108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2组治疗前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清钠(Na+)、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值。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来进一步评价MELD模型、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对乙肝后慢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3个月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较存活组的TBIL(μmol/L:330.9±181.9 vs 245.5±127.7)、Cr(μmol/L:84.9±63.8 vs 81.2±49.3)、INR(2.50±1.01 vs 2.09±0.57)、MELD(26.2±6.5 vs 22.0±5.8)、MELD-Na(35.9±31.5 vs 25.3±8.7)及iMELD评分(49.5±17.4 vs 42.4±10.9)增高,血清Na+水平(mmol/L:131.9±24.1 vs 133.8±11.0)降低(P<0.01)。患者病死率随着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升高而增加。MELD、MELD-Na及iMELD评分预测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近期死亡危险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8、31.0和53.5。3种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经过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后的短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评价研究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Na模型 imeld模型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廷旭 李应东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1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获得肝气郁结证为主32例,脾虚湿盛证为主20例,湿热内蕴证为主21例,肝肾阴虚证为主19例,脾肾阳虚证为主15例,血瘀证为主25例。...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获得肝气郁结证为主32例,脾虚湿盛证为主20例,湿热内蕴证为主21例,肝肾阴虚证为主19例,脾肾阳虚证为主15例,血瘀证为主25例。观察不同证型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TAMX)、血流量Q(mL/min);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级,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中医证型由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向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逐渐演变,患者PV的D逐渐增宽,Q逐渐减少,V逐渐减慢;SV的D、Q及V变化不大;门静脉瘀血指数和脾静脉瘀血指数逐渐增加。肝气郁结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A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B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C级为主,且血瘀证MELD评分以30分以上为主。结论:PV血流动力学参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可能作为肝硬化一个客观性量化指标来指导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并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评价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辨证分型 门静脉 血流动力学 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