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宁克 陆欢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和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10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SEPSA法和MGIA法分别检测血小板抗体。结... 目的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和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10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SEPSA法和MGIA法分别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采用SEPSA法在100例血液病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8例,阳性率为8.0%;MGIA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9.0%。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SEPSA:χ2=23.66,P<0.01;χ2=20.02,P<0.01)。结论 SEPSA法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与MGIA法基本一致,但MGIA法具有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等特点,更适合于批量标本的临床初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SEPSA mgia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岚 薛俭成 党鑫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554-2556,共3页
目的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之改良抗原捕获ELISA(MACE)和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数。方法选择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组)及40例... 目的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之改良抗原捕获ELISA(MACE)和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数。方法选择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组)及4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FCM)作为参比方法,采用MACE法和MGI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ACE法特异性比MGIA高,并能区分出血小板抗体类型(HLA或HPA),但MGIA操作时间短,具有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的优点,适合于初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抗原捕获ELISA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的检测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闫芳 苗天红 +2 位作者 孙云 刘素芳 刘长利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691-692,共2页
目的通过对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的比较,探讨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似HDN的1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1580例黄疸患儿试管法直... 目的通过对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的比较,探讨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似HDN的1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1580例黄疸患儿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652例,其中ABO血型不合618例,Rh血型不合34例;微柱凝胶技术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665例,其中ABO血型不合631例,Rh血型不合34例。两组比较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将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结果阳性、试管法阴性的13例做放散试验,阳性12例,阴性1例。结论与传统试管法相比,微柱凝胶技术操作简便、结果易判读,可以提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阳性率,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微柱凝胶技术
下载PDF
候选结核疫苗的评价模型
4
作者 杨淑凤 邓国英 +1 位作者 白璐 孙文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卡介苗作为目前唯一批准使用的预防结核疫苗,由于无法提供充足的保护力,目前结核病依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筛选优质候选疫苗迫在眉睫。所有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评价其安全性、免疫原性以及有效性。评价结果在一定... 卡介苗作为目前唯一批准使用的预防结核疫苗,由于无法提供充足的保护力,目前结核病依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筛选优质候选疫苗迫在眉睫。所有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评价其安全性、免疫原性以及有效性。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候选疫苗在人体的免疫作用,也是目前评价候选疫苗是否优于传统卡介苗的依据。论述候选结核疫苗临床试验前所使用的体内和体外评价模型。对评价模型的充分认识将提高候选疫苗评价数据对人体临床试验的预测意义,也可更具体地执行实验动物的替代、减少和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动物模型 结核菌生长抑制试验 生物信息学 3R原则
下载PDF
新型结核病疫苗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怡田 王秉翔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年第2期68-74,共7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卡介苗对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保护效果较好,但对成人肺结核保护效果却不确定。过去十余年,众多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发,但至今尚未成功。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卡介苗对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保护效果较好,但对成人肺结核保护效果却不确定。过去十余年,众多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发,但至今尚未成功。结核病的致病和免疫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缺乏可以预测临床保护效果的指标和动物模型,动物实验结果常与临床试验结果不符,临床试验耗时漫长、成本昂贵、且需要大量结核病患者,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结核病疫苗的研发。近年来,研究人员研发了一些新方法进行结核病疫苗临床前评价,从而缩短了进入临床试验的时间,加快了结核病疫苗的发展。综述了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保护力评价方法,特别是临床前评价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疫苗 效力评价 动物实验 MTB生长抑制试验 家兔皮肤液化
下载PDF
新型结核病疫苗T-BioVax与Poly(I:C)和DDA配伍后的免疫效果初步评价
6
作者 吴智远 张怡田 +5 位作者 王婷 张婷婷 焦磊 韩少波 胡丽娜 王秉翔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6期9-15,共7页
目的对新型结核病疫苗T-BioVax及其与聚肌胞苷酸Poly(I∶C)、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imo-thylidioctyl ammonium bromide,DDA)佐剂配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并验证体外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mycobacteria growth inhibition assay,MG... 目的对新型结核病疫苗T-BioVax及其与聚肌胞苷酸Poly(I∶C)、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imo-thylidioctyl ammonium bromide,DDA)佐剂配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并验证体外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mycobacteria growth inhibition assay,MGIA)评价结核病疫苗效力的可行性。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1组于腹股沟皮下免疫T-BioVax+Poly(I∶C)+DDA 2针,间隔3周; 3组分别免疫T-BioVax、BCG(Danish 1331)或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为对照,其中BCG(Danish 1331)组经皮内免疫一针,另2组免疫程序与T-BioVax+Poly(I∶C)+DDA组相同。分别在第4、6、7、9周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在第4周通过ELISPOT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17;在第6周和第9周通过MGIA来评价疫苗效力。结果抗体检测结果显示,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G和IgG1抗体水平均高于T-BioVax组和BCG(Danish 13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G2a抗体水平高于T-BioVa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ioVax+Poly(I∶C)+DDA组T-BioVax特异性IgG2a抗体水平在第4周和第7周高于BCG(Danish 13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在2.5μg/孔的T-BioVax抗原刺激时,T-BioVax+Poly(I∶C)+DDA组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数量与BCG(Danish 133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632 8,P=0.969 4)外,T-BioVax+Poly(I∶C)+DDA组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17的SFC数量均高于T-BioVax组、BCG(Danish 1331)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IA结果显示,第6周T-BioVax+Poly(I∶C)+DDA组和BCG(Danish 1331)组共培养的CFU数均低于T-BioVax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oVax+Poly(I∶C)+DDA组共培养的CFU数与BCG(Danish 133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67,P=0.478 9);第9周T-BioVax+Poly(I∶C)+DDA组共培养的CFU数低于T-BioVax组、BCG(Danish 1331)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疫苗T-BioVax与Poly(I∶C)、DDA佐剂配伍后,免疫原性得到了增强,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都得到了提高,MGIA试验结果也显示疫苗对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得到了提高,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结果相一致,初步表明该方法建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疫苗 T—BioVax 聚肌胞苷酸 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 佐剂 分枝杆菌生长抑制试验 免疫效果 效力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