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颡鱼MHC classⅡ基因全长的克隆及饲料维生素D3对其组织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冯美惠 陈沛 +2 位作者 雷文 李大鹏 王春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2-999,共8页
为进一步丰富鱼类MHC class Ⅱ基因的研究,同时也为进一步探讨低磷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鱼类免疫功能可能的影响,实验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即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成功克隆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为进一步丰富鱼类MHC class Ⅱ基因的研究,同时也为进一步探讨低磷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鱼类免疫功能可能的影响,实验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即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成功克隆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class Ⅱ抗原基因,全长1074 bp,其中ORF(Open reading frame)708 bp,编码236个氨基酸,5′UTR(5′端非翻译区)78 bp,3′UTR(3′端非翻译区)259 bp。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得到:黄颡鱼MHC class Ⅱ基因ORF氨基酸序列与长吻逘(Leiocassis longirostri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69.5%,与锦鲤(Cyprinus carpio)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低为50.4%。利用q PCR对黄颡鱼MHC class Ⅱ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HC class Ⅱ在小肠、肝脏、鳃中表达较高;在肌肉、鳍条中表达较低;而在肾、脾脏、脑、头肾中表达量极低(几乎检测不到)。在低磷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显著诱导了该基因的上调表达。研究结果展示了黄颡鱼MHC class Ⅱ抗原基因的分子结构、组织表达以及维生素D3的作用,在降低磷排放的同时,为今后黄颡鱼免疫抗病及分子选育等方向的深入研究及免疫型饲料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mhcclassii 饲料维生素D3 基因表达
下载PDF
MHC Ⅱ类基因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小鼠肿瘤的研究
2
作者 隋拥君 唐佩弦 +1 位作者 侯春梅 毛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许多基因治疗方案可以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但是ex vivo的操作方式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MHC Ⅱ类基因的方法来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针对具有弱免疫原性的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和非免疫原性的小鼠黑色素瘤B16... 目的:许多基因治疗方案可以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但是ex vivo的操作方式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MHC Ⅱ类基因的方法来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针对具有弱免疫原性的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和非免疫原性的小鼠黑色素瘤B16,在瘤体的原位注射MHC Ⅱ类基因,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直接注射MHC Ⅱ类基因,使P815肿瘤的致瘤性明显下降,并且对第二次接种P815细胞具有抵抗能力;虽然对B16而言,仅注射MHC Ⅱ类基因无治疗效果,但与B7基因共同注射,却能够显著地抑制B16肿瘤的生长.结论:瘤体内直接注射MHC Ⅱ类基因可以用来进行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基因转移 mhcⅡ类基因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异基因型和同基因型MHCⅡ类基因转染对小鼠肥大细胞瘤免疫原性的影响
3
作者 隋拥君 唐佩弦 +1 位作者 侯春梅 毛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8-130,134,共4页
目的 :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异基因型或同基因型的MHCⅡ类基因转染至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中 ,用此细胞接种同系小鼠 ,1个月后给不成瘤的小鼠再接种野生型P815细胞 ,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 :转同基因型MHCⅡ基因的P815细... 目的 :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异基因型或同基因型的MHCⅡ类基因转染至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中 ,用此细胞接种同系小鼠 ,1个月后给不成瘤的小鼠再接种野生型P815细胞 ,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 :转同基因型MHCⅡ基因的P815细胞接种同系小鼠后 ,4/ 10不成瘤 ,而异基因型MHCⅡ基因转染组 ,10 / 10不成瘤。 1个月后给不成瘤的小鼠再接种野生型的P815细胞 ,同基因型转染组 2 / 4不成瘤 ,异基因型转染组 7/ 10不成瘤。结论 :研究说明MHCⅡ基因转染具有使肿瘤细胞的致瘤性下降、免疫保护能力提高的作用 ;并且异基因型比同基因型MHCⅡ类基因转染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肥大细胞瘤 mhcⅡ类基因 免疫原性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MHC class Ⅱ A genes in Hainan Eld's deer(Cervus eldi hainanus) 被引量:1
4
作者 LIU HongYi YANG HaiQiong GE YunF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7期2148-2153,共6页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genes play pivotal roles in the immune system of vertebrates against antigens.They are also significant indicators of genetic structure,and are vital to species-level populati...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genes play pivotal roles in the immune system of vertebrates against antigens.They are also significant indicators of genetic structure,and are vital to species-level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es and disease risk assessments.In this study,two DRA and two DQA sequences were isolated from Hainan Eld's deer(Cervus eldi hainanus) using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 and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heteroduplex(SSCP-HD) analysis.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QA sequences,especially in their exon 2 regions,but only minim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ariants of the DRA gene.Comparison of the predict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Ceel-MHC class Ⅱ A variants with those from six other species revealed that these molecules share high homology among ruminants.A phylogenetic tree of four class Ⅱ A sequences from Hainan Eld's deer and the other species placed the newly identified DQA and DRA genes on two distinct branches(100%-supportively),and further divided the two DQA sequences into 98%-supportive DQA1 and 99%-supportive DQA2 clusters,respectively.Therefore,this study identified monomorphic Ceel-DQA1 and Ceel-DQA2 genes,and one dimorphic Ceel-DRA gene from Hainan Eld's de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mhc 基因 核苷酸序列分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快速扩增CDNA末端 种群生存力分析 单链构象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中国东北汉族人群变应性鼻炎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玲 张庆瑞 +2 位作者 张平 叶晶 尹璐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变应性鼻炎(alergicrhinitis,AR)患者与HLA(humanleukocyteAsystem)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35例东北汉族... 目的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变应性鼻炎(alergicrhinitis,AR)患者与HLA(humanleukocyteAsystem)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35例东北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对照组为同地区94例健康者。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HLADRB10101.2和0302等位基因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基因频率分别为12.86%(相对危险性为15.92,校正P值<0.0004)和5.71%(相对危险性为12.00,校正P值<0.05),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示HLADRB10101.2和DRB10302等位基因与AR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mhcⅡ类基因 PCR
下载PDF
凹耳蛙MHCII类B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方 疏义林 吴海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4-192,共9页
两栖类正经历全球范围内的种群衰退,很多两栖动物集群灭绝事件与环境病原体(如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的侵扰有关。MHC基因的表达产物在有颌脊椎动物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多态性通常与动物对疾病的抗性或易感性密... 两栖类正经历全球范围内的种群衰退,很多两栖动物集群灭绝事件与环境病原体(如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的侵扰有关。MHC基因的表达产物在有颌脊椎动物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多态性通常与动物对疾病的抗性或易感性密切相关,因而被认为是研究动物适应性进化的最佳候选基因之一。本文对中国特有的无尾两栖动物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MHC II类B基因多态性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利用1对通用引物扩增出凹耳蛙MHC II类B基因exon2长约180bp的DNA片段。在此基础上,利用ligation-mediated PCR进一步获取侧翼未知序列,序列拼接后长2,030bp,包含exon2以及intron1和intron2的部分序列。基于上述序列设计出凹耳蛙B基因exon2特异性引物(IIQ1BU/IIQ1BD),对该物种黄山种群32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共获得34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位点的比例分别为16.17%(33/204)和26.87%(18/67),大多数氨基酸变异位点位于推测的抗原结合位点(antigen binding sites,ABS)。每个样品包含2-5个等位基因,结合等位基因序列特征以及cDNA表达分析结果,推测凹耳蛙至少拥有3个可表达的B基因座位。与文献报道的蛙科其他物种比较后发现,尽管凹耳蛙目前的分布区非常狭窄,但其MHC II类B基因多态性明显高于蛙科其他动物。等位基因碱基替换模式提示凹耳蛙MHC II类B基因曾经历过强烈的正选择作用,ABS区的dN值显著大于dS(P<0.05),PAML软件包CODEML程序中不同模型的似然比检测(likelihood rate test)结果同样支持上述推论,贝叶斯经验贝叶斯路径(Bayesian Em-pirical Bayes)共检测出5个显著受正选择作用的氨基酸位点。贝叶斯系统树的拓扑结构显示,无尾两栖类不同科的等位基因分别形成单系群,但蛙科不同属的等位基因未能形成单系群,蛙属绿池蛙(Rana clamitans)的1个等位基因与臭蛙属凹耳蛙的部分等位基因享有共同的谱系关系,提示蛙科不同属间的B基因存在跨种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ORRANA tormota mhc B基因 两栖类 正向选择 跨物种进化
原文传递
MHCII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重组腺病毒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7
作者 龙宪连 管政 +1 位作者 张军 沈茜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2-317,共6页
评估IFN-γ调控型启动子(CIITA-pIV)驱动的MHC II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MHC class II transactivator mu-tant,CIITAm)重组腺病毒Ad-pIV-CIITAm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的治疗效果... 评估IFN-γ调控型启动子(CIITA-pIV)驱动的MHC II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MHC class II transactivator mu-tant,CIITAm)重组腺病毒Ad-pIV-CIITAm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34只健康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成CIITAm治疗组(n=9)、GFP对照组(n=9)、EAT模型组(n=8)和正常对照组(n=8)共四组。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其余三组均以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thyroglobulin,pTg)+弗氏佐剂(complete or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IFA)建立EAT小鼠模型,并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pIV-CIITAm、Ad-GFP及等体积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第29天处死小鼠,进行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甲状腺MHC II类分子表达;分析pTg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CIITAm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指数(0.5±0.5)低于GFP对照组(1.5±0.2)和EAT模型组(1.4±0.4,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FP对照组和EAT模型组甲状腺组织有弥漫性MHC II类分子表达,而CIITAm治疗组未见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表达呈阴性。80μg/ml pTg刺激下,CIITAm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明显低于GFP对照组或EAT模型组(P<0.01);培养上清各组IFN-γ分泌水平结果类似(P<0.01)。CIITAm治疗组血浆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GFP对照组或EAT模型组(P<0.05);CIITAm治疗组外周血和脾脏CD4+T细胞百分率亦显著低于GFP对照组或EAT模型组(P<0.05)。重组腺病毒Ad-pIV-CIITAm能抑制EAT小鼠甲状腺组织MHC II类分子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减轻甲状腺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自身抗体滴度,对EA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ii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 腺病毒科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基因治疗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含I-A^dα和β链cDNA的三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真核表达
8
作者 李煜 钱书兵 +1 位作者 陈诗书 钱关祥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7,153,共5页
为了协同表达MHCII类分子的两个链α和 β ,利用脑心肌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内核糖体进入位点 ,构建了含MHCII类分子α和 β链及选择标记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三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包装细胞包装成重组逆转录病毒后 ,感染NIH... 为了协同表达MHCII类分子的两个链α和 β ,利用脑心肌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内核糖体进入位点 ,构建了含MHCII类分子α和 β链及选择标记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三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包装细胞包装成重组逆转录病毒后 ,感染NIH3T3、MM45T Li、COS7细胞 ,经PCR、RT PCR、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及流式细胞术在多水平上证实了α链和 β链的基因表达和MHCII类分子的正确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Ⅱ类分子 三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 内核糖体进入位点 基因治疗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