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the improved position specific scoring matrix and ensemble learning method to predict drug-binding residues from protein sequences
1
作者 Juan Li Yongqing Zhang +5 位作者 Wenli Qin Yanzhi Guo Lezheng Yu Xuemei Pu Menglong Li Jing Sun 《Natural Science》 2012年第5期304-312,共9页
Identification of the drug-binding residues on the surface of proteins is a vital step in drug discovery and it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protein function. Most previous researches ar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inf... Identification of the drug-binding residues on the surface of proteins is a vital step in drug discovery and it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protein function. Most previous researches ar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proteins, but the structures of most proteins are not available. So in this article, a sequence-based method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based ensemble learning and the improved position specific scoring matrix (PSSM). In order to take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of a drug-binding site into account, an improved PSSM profile scaled by the sliding window and smoothing window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result. In addition, a new SVM-based ensemble learn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imbalanced data classification problem that commonly exists in the binding site predictions. When performed on the dataset of 985 drug-binding residues, the method achieved a very promising prediction result with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of 0.9264. Furthermore, an independent dataset of 349 drug- binding residue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 diction model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84.68%.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ur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predicting the drug-binding sites in proteins. The code and all datasets used in this article are freely available at http://cic.scu.edu.cn/bioinformatics/Ensem_DBS.z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binding SITE prediction Position Specific SCORING Matrix ENSEMBLE Learn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下载PDF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in progres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pancreatic cancer: what is the way forward? 被引量:3
2
作者 Aleksandra Adamska Marco Falasc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9期3222-3238,共17页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 is one of the most aggressive disease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chemoresistance, leading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nd grim prognosis. Despite increas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 is one of the most aggressive disease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chemoresistance, leading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nd grim prognosis. Despite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chemoresistance in cancer and the role of ATPbinding cassette(ABC) transporters in this resistanc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eir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has not been successfully exploited yet. In spite of the discovery of potent pharmacological modulators of ABC transporter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clinical trials have been so far disappointing, with high toxicity levels impairing their successful administration to the patients. Critically, although ABC transporters have been mostly studied for their involvement in develop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ce(MDR),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ribution of ABC transporters to cance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the understanding of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specific and efficient therapies. In this review, we explore the role of ABC transporte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malignancies, with focus on PDAC. Their established involvement in development of MDR will be also presented. Moreover, an emerging role for ABC transporters as prognostic tools for patients' survival will be discussed, demonstrat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BC transporters in cance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MULTIDRUG resistance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Targeted therapie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rognosis predictive markers
下载PDF
联合检测外周血TIRAP、FOXO3a、HBP预测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及意义
3
作者 陈俊 邵俊 马爱闻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TIRAP)、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0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TIRAP)、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FOXO3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0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57例、死亡组48例。统计两组外周血TIRAP、FOXO3a、HBP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分析TIRAP、FOXO3a、HBP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IRAP、FOXO3a、HBP交互作用对脓毒症近期预后的影响。评价TIRAP、FOXO3a、HBP联合预测脓毒症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第1、3、7天外周血TIRAP、HBP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高于生存组,FOXO3a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入院第1天,脓毒症死亡患者TIRAP、HBP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FOXO3a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负相关(P<0.05);TIRAP×FOXO3a×HBP在脓毒症近期预后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入院第1天外周血TIRAP+FOXO3a+HBP联合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TIRAP+FOXO3a、TIRAP+HBP、FOXO3a+HBP,预测效能更佳(P<0.05)。结论脓毒症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TIRAP、HBP水平升高,FOXO3a水平降低,其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近期预后有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可提高近期预后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TOLL/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 叉头蛋白转录因子3a 肝素结合蛋白 预后 预测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总生存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时璐瑶 李玲玲 +5 位作者 李涛 李亚飞 刘延方 姜中兴 王树娟 王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3-701,共9页
目的:分析影响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诊断的216例CBF-AML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 目的:分析影响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诊断的216例CBF-AML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OS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建立最优模型,画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年龄≥55岁、外周血原始幼稚≥80%、AML1-ETO、KIT突变被确定为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3年ROC下面积分别为0.772、0.722;校正曲线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一致性。DCA表明此模型性能优于单一因素。结论:该预测模型简便易行,可有效预测CBF-AML的OS,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生存 核心结合因子 临床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膜联蛋白A2和S100钙结合蛋白A1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曾东 李璐 +1 位作者 郑鸿翔 王真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和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12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颅脑术后未感染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和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12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颅脑术后未感染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脑脊液中Annexin A2、S100A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nnexin A2、S100A10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nnexin A2、S100A10水平对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的糖尿病占比、脑脊液渗漏占比、血乳酸脱氢酶(LDH)、脑脊液中Annexin A2及S100A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Annexin A2与S100A10、血LDH水平呈正相关,S100A10水平与LDH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脑脊液渗漏、血LDH、脑脊液中Annexin A2和S100A10均是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脑脊液中Annexin A2、S100A10水平单独预测及二者联合预测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768、0.865,其中联合预测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Annexin A2、S100A10表达水平升高,是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膜联蛋白A2 S100钙结合蛋白A10 临床意义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中ABCC4、miR-125b-5p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贾媛 王洪福 +2 位作者 刘楠 尹凯 齐文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59-1164,1170,共7页
目的 探究前列腺癌(PCa)组织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4(ABCC4)、微小RNA-125b-5p(miR-125b-5p)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3年内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确诊的PCa患者60例,术中收集PCa组织(PCa组)和癌旁组织(对照组... 目的 探究前列腺癌(PCa)组织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4(ABCC4)、微小RNA-125b-5p(miR-125b-5p)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3年内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确诊的PCa患者60例,术中收集PCa组织(PCa组)和癌旁组织(对照组)。检测样本中ABCC4 mRNA、miR-125b-5p表达水平及ABCC4的表达情况;对患者术后随访3年。分析PCa组织中ABCC4 mRNA和miR-125b-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影响PCa患者预后的因素,二者对患者3年内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PCa组ABCC4 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miR-125b-5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Ca组织中ABCC4 mRNA与miR-125b-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PCa组织ABCC4 mRNA、miR-125b-5p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Gleason评分、肿瘤转移有关(P<0.05);ABCC4 mRNA高表达组、miR-125b-5p低表达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ABCC4 mRNA低表达组、miR-125b-5p高表达组(P<0.05);死亡组PCa组织中ABCC4 mRNA表达水平高于生存组,miR-125b-5p表达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ABCC4 mRNA表达偏高、miR-125b-5p表达偏低是PC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较于ABCC4 mRNA、miR-125b-5p各自单独预测PCa患者3年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二者联合检测的AUC更高(P<0.05)。结论 ABCC4在PCa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miR-125b-5p呈低表达,二者联合检测对PCa患者3年内生存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4 微小RNA-125b-5p 相关性 预后 预测效能
下载PDF
UniBind:a nov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prediction model for SARS-CoV-2 infectivity and variant evolution
7
作者 Qihong Yan Jincun Zhao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4-15,共2页
In a recent study published in Nature Medicine,Wang et al.developed an excellent framework called UniBind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which enables accurately predicting infectivity of SARS-CoV-2 variants and... In a recent study published in Nature Medicine,Wang et al.developed an excellent framework called UniBind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which enables accurately predicting infectivity of SARS-CoV-2 variants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of future viral variants.1 This computational method holds the possibility to not only serve as a valuable early-warning tool for monitoring potential pathogenic SARS-CoV-2 variants but also facilitate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bind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急性肾损伤危险评分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汪文文 袁嫄 +4 位作者 汪跃国 王玉兰 孙健 徐军 金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AKI risk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7,TIMP-2×IGFBP-7)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收住的脓毒症患者... 目的探讨AKI risk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7,TIMP-2×IGFBP-7)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收住的脓毒症患者,分别测量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6 h的AKI risk评分并计算其变化值(AKI risk-gap),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Cox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KI risk评分对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亚组分析中根据患者是否罹患AKI进一步分析AKI risk评分与不同亚组(AKI组和非AKI组)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02例,住院期间死亡87例(43%)。ROC曲线显示,6 h AKI risk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最为准确,其AUC为0.71(95%CI 0.63~0.78)。亚组分析中AKI组患者6 h AKI risk评分预测院内死亡的AUC为0.76(95%CI 0.65~0.85),非AKI组AUC为0.63(95%CI 0.52~0.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表明,6 h AKI risk评分和AKI risk-gap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 risk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尤其6 h AKI risk评分在罹患AKI的亚组患者中预测价值最高,可为临床区分高危患者并给予相应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AKI risk评分(TIMP-2×IGFBP-7) 生物标志物 风险预测
下载PDF
基于双模块卷积神经网络的TCR-多肽结合位点预测
9
作者 高媛 鲁曼曼 +1 位作者 林勇 谢鹭 《软件工程》 2024年第5期51-55,共5页
TCR(T细胞受体)-多肽结合位点的准确预测对免疫治疗和相关药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多个文献及数据库整理了一个TCR-多肽结合位点数据集,并引入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Propep-TCR。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输入TCR的序列特征... TCR(T细胞受体)-多肽结合位点的准确预测对免疫治疗和相关药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多个文献及数据库整理了一个TCR-多肽结合位点数据集,并引入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Propep-TCR。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输入TCR的序列特征和结构特征,通过采用残基可变滑动窗口方法提取每个目标残基的特征向量。为解决数据集中正负样本不平衡的问题,还采用了改进的损失函数和过采样技术。实验结果表明,Propep-TCR可以成功预测出TCR序列中的潜在结合位点,取得了优于传统算法的性能,其预测准确度达到0.98,AUROC达到了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结合位点预测 TCR-多肽相互作用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临床相关资料构建早产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发病预测模型
10
作者 王莉娟 韦馨 郑红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 基于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临床相关资料构建早产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AV)发病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BAV早产儿作为研究组,按照1︰1比例选取86例无BAV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临床资料、高频超声... 目的 基于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临床相关资料构建早产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AV)发病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BAV早产儿作为研究组,按照1︰1比例选取86例无BAV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临床资料、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表现,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模型预测早产儿BAV发病的效能。结果 2组早产儿25-羟基维生素D、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家族史、高频超声主动脉瓣正向最大血流速度(V_(max))、高频超声跨瓣压差、高频超声主动脉瓣狭窄、高频超声主动脉瓣反流、高频超声主动脉受累扩张及早产儿母亲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早产儿BAV发病预警模型,根据平均准确度下降程度进行重要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早产儿高频超声V_(max)、高频超声跨瓣压差、高频超声主动脉瓣狭窄、H-FABP、cTnI、家族史,该模型预测早产儿BAV发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敏感度为0.954,特异度为0.9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早产儿高频超声V_(max)、高频超声跨瓣压差、高频超声主动脉狭窄及H-FABP、家族史、cTnI是早产儿BAV发病的影响因素(P<0.01),据此构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模型预测早产儿BAV发病的AUC为0.924,敏感度为0.919,特异度为0.930。结论 基于高频超声定量参数及临床相关资料构建早产儿BAV发病预警模型具有可行性,且预测效能良好,能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疾病 早产儿 高频超声 随机森林模型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I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6~14周血清CTRP3、FGF19及SHBG的变化及预测价值
11
作者 史少文 魏敬艳 +1 位作者 郭丽魁 许红蕊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6~14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分娩的684例单胎...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6~14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分娩的684例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GDM发生率,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病例组(n=266)和对照组(n=418)。比较两组CTRP3、FGF19及SHBG水平,并分析其联合预测GDM的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84例孕妇GDM发生率为38.89%(266/684)。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TRP3、FGF19及SHBG水平更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TRP3、FGF19及SHBG联合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项预测(P<0.05)。两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月经周期紊乱、CTRP3、FGF19、SHB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CTRP3<417.82 ng/L、FGF19<139.23 pg/mL、SHBG<429.59 mmol/L是影响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孕6~14周CTRP3、FGF19及SHBG水平均会下降,通过CTRP3、FGF19及SHBG联合预测GDM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孕6~14周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血清MAP19、OPN、AGR2水平及其预测术后2年内复发价值
12
作者 崔永魁 刘瑶玮 吕玲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MAP19)、骨桥蛋白(OPN)、前梯度蛋白2(AGR2)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250例临床资料,随访术后2年发生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32)...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MAP19)、骨桥蛋白(OPN)、前梯度蛋白2(AGR2)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250例临床资料,随访术后2年发生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32),未复发者为未复发组(n=21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MAP19、OPN、AGR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术后复发价值。结果:两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间质浸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差异,复发组血清MAP19(266.04±80.21μg/L)、OPN(61.25±20.14μg/L)、AGR2(12.44±3.14 ng/ml)水平高于未复发组(138.25±56.73μg/L、19.45±3.56μg/L、12.44±3.14 ng/ml),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高分化、肿瘤间质浸润深肌层、FIGO分期IA1~IA2、淋巴结转移,以及MAP19、OPN、AGR2高水平均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血清MAP19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灵敏度73.2%,特异度80.1%,截断值186.54μg/L;血清OPN的AUC为0.825,灵敏度76.4%,特异度82.5%,截断值34.76μg/L;血清AGR2的AUC为0.727,灵敏度74.6%,特异度79.8%,截断值7.46ng/ml。结论: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术前血清MAP19、OPN、AGR2水平异常升高,是宫颈癌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且对预测宫颈癌术后2年内的复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 骨桥蛋白 前梯度蛋白2 危险因素 术后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核酸结合蛋白多标签预测模型
13
作者 魏志森 邓城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53,共14页
核酸结合蛋白(nucleic acid-binding protein,NABP)包括DNA结合蛋白(DNA-binding protein,DBP)和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RBP),准确识别NABP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作用机制.为了解决NABP预测中的交叉预测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同时预... 核酸结合蛋白(nucleic acid-binding protein,NABP)包括DNA结合蛋白(DNA-binding protein,DBP)和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RBP),准确识别NABP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作用机制.为了解决NABP预测中的交叉预测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同时预测DBP和RBP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DPRP,并采用多标签学习方法训练模型.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从位置特异性得分矩阵中提取全局蛋白质序列特征,再用卷积神经网络从中捕捉更复杂的特征,同时结合基于结构模式的卷积模块以有效利用已发现的蛋白质结构特征.独立测试实验表明,DeepD‐PRP明显优于现有的核酸结合蛋白预测器,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交叉预测率.广泛的消融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结合蛋白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 多标签学习
下载PDF
基于结构特征的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
14
作者 邵允昶 张媛媛 江明建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5期162-166,共5页
预测药物与其靶向蛋白的结合亲和力是研发新药的关键步骤。传统的湿实验耗时长,成本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药物筛选阶段应用深度学习的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研发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预测药物靶点亲... 预测药物与其靶向蛋白的结合亲和力是研发新药的关键步骤。传统的湿实验耗时长,成本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药物筛选阶段应用深度学习的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研发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预测药物靶点亲和力的方法。将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结构特征分别转换成对应的三维矩阵,送入对应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然后再通过若干层全连接神经网络提取特征值,得到最终的亲和力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地预测药物靶点亲和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蛋白质结构 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
下载PDF
SAA、HBP、CRP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王玲玲 吕磊 +2 位作者 周艳 朱梦 陈巧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C反应蛋白(CRP)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宿州市某三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共计100例肺癌患者,术前1d检测患者SAA、HBP、CRP水平,统计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C反应蛋白(CRP)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宿州市某三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共计100例肺癌患者,术前1d检测患者SAA、HBP、CRP水平,统计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情况,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100例肺癌患者中,共有17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7.00%),感染组SAA、HBP、CRP水平较未感染组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A(OR=2.592)、HBP(OR=3.317)、CRP(OR=4.055)是影响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SAA、HBP、CRP、SAA+HBP、SAA+CRP、HBP+CRP并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710、0.788、0.804、0.830、0.841、0.973。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可能并发肺部感染,SAA、HBP、CRP对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肺癌 肺部感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RBP、CysC及ACR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明 吕岩 +2 位作者 代云峰 张一馨 武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linding protein,RBP)、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及尿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水平三者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linding protein,RBP)、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及尿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水平三者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DN组,同时选择在本院治疗的5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使用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患者的血清RBP、CysC及尿ACR水平。结果DN组患者血清RBP、CysC及尿ACR水平明显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DN组及DM组患者RBP、CysC及ACR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以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切点。结果显示,血清RBP、CysC及尿ACR水平的诊断最佳切点分别为2.9 mg/L、1.8 mg/L及86.2 mg/g,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出现肾损伤时,血清RBP、CysC及尿ACR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尿白蛋白肌酐比 糖尿病肾病 诊断价值 预测
下载PDF
BiodMHC:an online server for the prediction of MHC class Ⅱ-peptide binding affinity
17
作者 Lian Wang Danling Pan +6 位作者 Xihao Hu Jinyu Xiao Yangyang Gao Huifang Zhang Yan Zhang Juan Liu Shanfeng Zhu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89-296,共8页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molecules restricted peptides is a critical step in discovering immune epitopes. Although many online servers have been built to predict class Ⅱ MH...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molecules restricted peptides is a critical step in discovering immune epitopes. Although many online servers have been built to predict class Ⅱ MHC-peptide binding affinity, they have been trained on different datasets, and thus fail in providing a unified comparison of various 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our implementation of seven popular predictive methods, namely SMM-align, ARB, SVR-pairwise, Gibbs sampler. ProPred, LP-top2, and MHCPred, on a single web server named BiodMHC (http://biod.whu.edu.cn/BiodMHC/index.html, the software is available upon request). Using a standard measure of AUC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we compare these methods by means of not only cross validation but also prediction on independent test datasets. We find that SMM-align, ProPred, SVR-pairwise, ARB, and Gibbs sampler are the five best-performing methods. For the binding affinity prediction of class Ⅱ MHC-peptide, BiodMHC provides a convenient online platform for researchers to obtain binding information simultaneously using various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mhc-peptide binding predictions web server
原文传递
情绪效价可预测性对时间捆绑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昕杰 张弛 +1 位作者 万华根 张灵聪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4,共9页
时间捆绑效应指的是主观上主动动作和动作结果的时间点相互靠近的现象。其中,时间捆绑效应可分为动作捆绑和结果捆绑,分别对应主动动作和动作结果的时间点变化。本研究通过一个混合设计实验考察了情绪效价可预测性对时间捆绑效应的影响... 时间捆绑效应指的是主观上主动动作和动作结果的时间点相互靠近的现象。其中,时间捆绑效应可分为动作捆绑和结果捆绑,分别对应主动动作和动作结果的时间点变化。本研究通过一个混合设计实验考察了情绪效价可预测性对时间捆绑效应的影响。情绪效价可预测性(可预测、不可预测)为被试内因素,刺激模态(听觉刺激、视觉刺激)为被试间因素。结果发现,情绪效价为可预测时,结果捆绑在主动按键后产生听觉刺激或视觉刺激都出现了增强,而动作捆绑仅在产生视觉刺激时才出现增强。结果表明,情绪效价为可预测时会增强时间捆绑效应,但该作用在动作捆绑和结果捆绑中存在差异。由于时间捆绑效应是反映主动控制感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交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效价可预测性 时间捆绑效应 刺激模态 主动控制感 人机交互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下载PDF
血浆降钙素原、肝素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对重症肺炎进展早期预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郡 杨旭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预判肺炎进展为重症有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2年2月23日在该院治疗的86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肺炎组42例和重症肺炎组44例,同期...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预判肺炎进展为重症有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2年2月23日在该院治疗的86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肺炎组42例和重症肺炎组44例,同期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浆PCT和IL-6,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HBP水平;比较对照组、肺炎组PCT、HBP和IL-6;比较对照组、重症肺炎组PCT、HBP和IL-6;比较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PCT、HBP和IL-6,统计分析各种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PCT、HB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组PCT、HB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肺炎组比较,重症肺炎组PCT、HB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PCT、HBP和IL-6对肺部炎症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有早期预判的临床价值,为急诊将进展为重症肺炎患者的诊断提供早期预判,便于临床及时干预,让患者及时得到规范救治和准确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肺炎 肝素结合蛋白 血浆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早期预判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联合白细胞介素6对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家亮 李海春 马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5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2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感染并...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2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感染并发症的7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2组患者血清HBP、IL-6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及Z检验评价分析血清HBP、IL-6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术后血清HB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血清H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IL-6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清HBP、IL-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814,灵敏度分别为76.2%、81.0%,特异度分别为70.3%、77.0%,ROC曲线下面积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感染并发症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HBP、IL-6水平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对鉴别是否发生感染存在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胃癌 感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