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AC和AQP2与宫颈癌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作者 陈婕 查道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931-936,共6页
目的探讨微肽抑制肌动蛋白细胞骨架(MIAC)和水通道蛋白2(AQP2)与宫颈癌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收集肿瘤组... 目的探讨微肽抑制肌动蛋白细胞骨架(MIAC)和水通道蛋白2(AQP2)与宫颈癌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收集肿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用于蛋白和免疫组化分析。根据肿瘤分期分析MIAC和AQP2表达,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MIAC和AQP2表达组间的中位生存时间。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癌旁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MIAC和AQP2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MIAC与AQP2的相互作用。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AC与AQP2的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降低(MIAC:1.02±0.02 vs 1.85±0.16;AQP2:1.09±0.04 vs 1.75±0.14,P<0.05)。染色分析显示宫颈癌组织中MIAC与AQP2的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降低(MIAC:2.49±0.67 vs 6.33±1.26;AQP2:3.26±0.49 vs 7.49±1.15,P<0.05)。Ⅲ~Ⅳ病期组患者MIAC和AQP2蛋白表达较Ⅰ~Ⅱ病期组降低(P<0.05),随着宫颈癌病期的进展,MIAC和AQP2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MIAC表达的患者群体在整个时间范围内的生存率普遍高于低MIAC表达的患者(P<0.05),高MIAC表达与更好的生存预后相关,而低MIAC表达的患者生存率较低。与非特异性的IgG对照组相比,使用针对MIAC和AQP2的特异性抗体时,AQP2和MIAC蛋白表达升高(P<0.05),表明MIAC与AQP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MIAC IP为1.75±0.16;AQP2 IP为1.86±0.15;IgG对照为1.04±0.02)。结论宫颈癌中微肽MIAC与AQP2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病情的恶化相关,而高MIAC表达与更佳的生存预后相关,揭示了它们在宫颈癌进展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ac AQP2 相互作用 宫颈癌 肿瘤进展
下载PDF
多肽MIAC对头颈癌细胞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梦玮 李鑫 +8 位作者 张依楠 武和明 周浩泽 李依霖 丁旭 金欣荣 张晓旻 李臣诚 徐寒梅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296-299,共4页
探讨本课题组自主发现的人类内源多肽MIAC(Micropeptide inhibiting actin cytoskeleton)对头颈癌细胞CAL27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采用LC-MS/MS检测CAL27细胞内源表达MIAC的情况;MTT法检测多肽MIAC对CAL2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 探讨本课题组自主发现的人类内源多肽MIAC(Micropeptide inhibiting actin cytoskeleton)对头颈癌细胞CAL27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采用LC-MS/MS检测CAL27细胞内源表达MIAC的情况;MTT法检测多肽MIAC对CAL2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多肽MIAC对CAL27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多肽MIAC对CAL27细胞凋亡的影响。CAL27细胞能够内源性表达MIAC多肽,与对照组相比,多肽MIAC可以显著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CAL27细胞凋亡。由此说明多肽MIAC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通过抑制头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癌 内源性多肽miac 串联质谱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绿磺隆克百威三唑磷多抗体免疫亲和色谱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韦林洪 刘曙照 +1 位作者 邵秀金 张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11-2216,共6页
采用碳酰二咪唑(CDI)将Sepharose CL-4B活化并分别与纯化的抗绿磺隆、抗克百威、抗三唑磷的多克隆抗体共价偶联,合成相应的免疫亲和吸附剂,并制备了对绿磺隆、克百威和三唑磷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多抗体免疫亲和色谱(MIAC)柱。对MIAC的条... 采用碳酰二咪唑(CDI)将Sepharose CL-4B活化并分别与纯化的抗绿磺隆、抗克百威、抗三唑磷的多克隆抗体共价偶联,合成相应的免疫亲和吸附剂,并制备了对绿磺隆、克百威和三唑磷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多抗体免疫亲和色谱(MIAC)柱。对MIAC的条件进行优化,选择0.02mol·L-1pH7.2磷酸盐缓冲液作吸附与平衡介质,80%(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作洗脱剂。结果表明,在上述试验条件下,MIAC柱对绿磺隆、克百威和三唑磷的动态柱容量分别达1.81、2.29和1.89μg·mL-1床体积。用MIAC柱对添加有绿磺隆、克百威、三唑磷的河水与土壤提取液进行分离富集,洗脱液分别采用包被抗体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重复5次,平均回收率是89.98%~106.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1%~14.81%,ELISA法和HPLC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成功建立了绿磺隆、克百威和三唑磷的多抗体免疫亲和色谱分析技术并用于河水和土壤中绿磺隆、克百威、三唑磷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磺隆 克百威 三唑磷 多抗体免疫亲和色谱(miac)
下载PDF
一种克雷伯氏菌分离培养基的研制 被引量:8
4
作者 高虹 张霞 +5 位作者 关淳 刘培 张海滨 张海英 黎径 高旗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高效的克雷伯氏菌分离培养基。方法:根据克雷伯氏菌发酵肌醇、阿东醇和耐受羧苄青霉素的特性研制出麦康凯肌醇阿东醇羧苄青霉素培养基(MIAC),并进行了33株参考菌株在克雷伯氏菌不同分离培养基的菌落特征观察、MIAC增殖效... 目的:研制一种高效的克雷伯氏菌分离培养基。方法:根据克雷伯氏菌发酵肌醇、阿东醇和耐受羧苄青霉素的特性研制出麦康凯肌醇阿东醇羧苄青霉素培养基(MIAC),并进行了33株参考菌株在克雷伯氏菌不同分离培养基的菌落特征观察、MIAC增殖效果评估和实际应用评估。结果:克雷伯氏菌在MIAC培养基上形成独特的直径为2~4mm红色菌落;增殖效果评估表明MIAC与营养琼脂的增殖效果无显著差异(秩和检验,p>0.05);实际应用评估表明MIAC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减少工作量。结论:推荐采用MIAC作为克雷伯氏菌的分离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菌 分离培养基 麦康凯肌醇阿东醇羧苄青霉素培养基
下载PDF
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步测定植物油中7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建国 李培武 +5 位作者 张奇 张文 张兆威 杨青青 王秀嫔 王素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8-665,共8页
为提高植物油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效率,研制免疫亲和柱,建立检测方法。以纯化的抗黄曲霉毒素(AFT,包括AFB1、AFB2、AFG1、AFG2)、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抗T-2毒素、抗伏马B1毒素(FB1)的四种单克隆抗体为特异性抓捕元件,通过研究... 为提高植物油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效率,研制免疫亲和柱,建立检测方法。以纯化的抗黄曲霉毒素(AFT,包括AFB1、AFB2、AFG1、AFG2)、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抗T-2毒素、抗伏马B1毒素(FB1)的四种单克隆抗体为特异性抓捕元件,通过研究比较3种载体材料和2种抗体偶联方法,成功制备出以CNBr-activated Crystarose4B作为固相载体材料的真菌毒素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同时研究比较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和上样缓冲液等条件,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建立了植物油中7种真菌毒素的同步免疫亲和净化——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7种真菌毒素的检测线性范围宽,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2;对AFB1、AFB2、AFG1、AFG2四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02~0.08μg/kg,对ZEA、T-2、FB1三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10~0.50μg/kg;添加回收实验中,低、中、高三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0.22%~106.1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6.56%。该方法操作简便、净化彻底、回收率高、有机溶剂消耗量少,为食用植物油中真菌毒素多组分同步确证性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灵敏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多组分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同步检测 植物油
下载PDF
一种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优化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海蛟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5年第5期12-13,39,共3页
贝叶斯网络(BayesianNetwork,BN)近年成为数据挖掘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贝叶斯网络的学习也就是要找出一个能够最真实反映现有数据集中各数据变量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本文针对BN结构学习的JieCheng&DavidBell算法... 贝叶斯网络(BayesianNetwork,BN)近年成为数据挖掘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贝叶斯网络的学习也就是要找出一个能够最真实反映现有数据集中各数据变量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本文针对BN结构学习的JieCheng&DavidBell算法作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优化策略(MIAC算法)。本文最后以一个经典概率模型验证了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贝叶斯网络 互信息 互信息近似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