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L-101(Cr)-NH_(2)负载Ag催化4-硝基苯酚加氢研究
1
作者 田喜强 孙宇航 +4 位作者 叶文静 董艳萍 蒋雅然 曾庆喜 孙红梅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MIL-101(Cr)-NH_(2),以MIL-101(Cr)-NH_(2)为载体采用浸渍还原法得到Ag/MIL-101(Cr)-NH_(2)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曲线和TEM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Ag/MIL-101(Cr)-NH_(2)催化4-硝基苯酚(4-NP)加氢生...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MIL-101(Cr)-NH_(2),以MIL-101(Cr)-NH_(2)为载体采用浸渍还原法得到Ag/MIL-101(Cr)-NH_(2)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曲线和TEM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Ag/MIL-101(Cr)-NH_(2)催化4-硝基苯酚(4-NP)加氢生成4-氨基苯酚(4-AP)的性能。结果表明,3wt%Ag/MIL-101(Cr)-NH_(2)样品的催化加氢性能高于其它样品,仅用4 min可将4-NP催化加氢全部转化为4-AP。因此Ag/MIL-101(Cr)-NH_(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4-NP加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NH_(2) AG纳米粒子 4-硝基苯酚 催化加氢
下载PDF
功能化MIL-101(Cr)修饰QCM气相传感器的组装与甲酸识别
2
作者 陈雅婷 王鹏 +8 位作者 郭宝盈 付思芸 刘琬宁 陈舒仪 施羽 蔡松亮 郑盛润 范军 章伟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3,共14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均可造成危害,因此发展可快速、灵敏检测VOCs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以乙二胺(ED)和乙醇胺(EA)修饰MIL-101(Cr),制得了MIL-101(Cr)-ED和MIL-101(Cr)-EA,采用滴涂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均可造成危害,因此发展可快速、灵敏检测VOCs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以乙二胺(ED)和乙醇胺(EA)修饰MIL-101(Cr),制得了MIL-101(Cr)-ED和MIL-101(Cr)-EA,采用滴涂法制备了3种负载MIL-101(Cr)材料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气相传感器,研究了其对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环己烷、二乙胺、甲酸、甲醛、氨气和乙酸的传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负载MIL-101(Cr)的传感器相比,负载MIL-101(Cr)-ED和MIL-101(Cr)-EA的QCM传感器对甲酸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在甲酸浓度为350 mg/L时,传感器的振荡频率分别下降至-375.6和-232.1 Hz.在甲酸浓度为5~350 mg/L时,负载MIL-101(Cr)-ED的QCM传感器对甲酸响应的灵敏度为0.95 Hz·L·mg^(-1),检测限为0.95mg/L,表现出线性良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和重复性好的特点.这表明此类QCM气相传感器在VOCs实时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 mil-101(cr) 功能化 气相传感器 甲酸识别
下载PDF
基于静电和金属络合协同作用的MIL-101(Cr)-NH_(2)高效吸附水中单宁酸
3
作者 李运龙 刘忆贤 +5 位作者 刘苗 韩继龙 周理龙 李正杰 甄崇礼 刘润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7-284,共8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氨基改性的MIL-101(Cr),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MIL-101(Cr)-NH_(2)对废水中单宁酸的吸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吸附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研究了pH值、吸...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氨基改性的MIL-101(Cr),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MIL-101(Cr)-NH_(2)对废水中单宁酸的吸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吸附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及离子强度对其单宁酸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其对单宁酸的吸附机理。随着溶液pH增大,MIL-101(Cr)-NH_(2)对单宁酸的吸附量逐渐升高,最佳pH为7.0。MIL-101(Cr)-NH_(2)对单宁酸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Temkin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多层化学吸附。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膜扩散和粒子内扩散同时控制吸附过程。在T=303 K、pH=7时,MIL-101(Cr)-NH_(2)饱和吸附量高达2031 mg/g。通过Zeta电位和FTIR等表征分析发现,单宁酸主要靠静电作用和金属络合作用被吸附在MIL-101(Cr)-NH_(2)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NH_(2) 吸附 单宁酸 静电作用 络合作用
下载PDF
MIL-101(Cr)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苯系和氯代VOCs
4
作者 张玉 崔进 +1 位作者 梅连瑞 史芯沂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5-882,共8页
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为填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吸附采样管,将其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实现了15种典型苯系和氯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检测。结果显示,15种VOCs在0~10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达到0.99以上,... 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为填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吸附采样管,将其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实现了15种典型苯系和氯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检测。结果显示,15种VOCs在0~10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达到0.99以上,检出限为0.7~1.9 ng。在5、30、70 ng添加量下,15种VOCs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0%~126%、91.7%~133%和77.6%~13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6%~18%、2.9%~20%和1.3%~20%。MIL-101(Cr)填料吸附管测试稳定性和不同批次吸附管重复性的RSD分别为0.50%~14%和0.30%~18%。MIL-101(Cr)填料吸附管基于质量更少的填料实现了对苯系和氯代VOCs更高效的吸附、富集和热脱附,有助于降低吸附采样管的气体穿透风险。该研究拓展了MOFs材料在环境检测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mil-101(cr)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吸附管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MIL-101(Fe)用于增强光催化降解含油污水中的原油
5
作者 梁宇宁 王宝辉 +7 位作者 李硕辉 迟伟蒙 毕明春 刘雨萱 王一然 姚明 张天赢 陈颖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8,共12页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MOF)MIL-101(Fe),并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提高了油田废水中原油的降解性能。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以下最佳参数:暗反应时间为30 min,光反应时间为30 min,p H值为5.5,催化剂量为150 mg...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MOF)MIL-101(Fe),并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提高了油田废水中原油的降解性能。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以下最佳参数:暗反应时间为30 min,光反应时间为30 min,p H值为5.5,催化剂量为150 mg/L,反应温度为303.15 K。在这些反应条件下,去除率达到了94.73%。本研究是铁基MOFs在油田废水光催化降解中的应用。MIL-101(Fe)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有效地循环利用。这些发现为利用MIL-101(Fe)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工业应用材料,通过光催化降解从受油污染的水中去除原油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Fe) MOF 光催化 溶剂热 油田废水 降解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在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兰梓溶 清江 +5 位作者 陈有为 许宙 陈茂龙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鉴于此,该文对近年来MIL-101在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对MIL-101结构、改性修饰及其在水污染物吸附去除方面的应用及吸附机理进行了介绍。最后对MIL-101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吸附 改性修饰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EM400/改性MIL-101(Cr)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其CO_(2)分离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淑慧 赵丹 +1 位作者 高继发 任吉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3,共9页
面对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的严重形势,膜技术用于CO_(2)分离捕集、减少CO_(2)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为打破纯聚合物膜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Trade-off”的限制,以聚醚-酯EM400为基质,多孔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为填料,制备EM400/MIL-101(Cr)... 面对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的严重形势,膜技术用于CO_(2)分离捕集、减少CO_(2)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为打破纯聚合物膜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Trade-off”的限制,以聚醚-酯EM400为基质,多孔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为填料,制备EM400/MIL-101(Cr)混合基质膜,并对MIL-101(Cr)进行氨基化、硝基化、羟基化改性,研究其CO_(2)分离性能.结果表明,MIL-101(Cr)的加入提高了EM400/MIL-101(Cr)混合基质膜的扩散系数和溶解系数,使得CO_(2)渗透系数增大并保持气体选择性不变.改性后的混合基质膜以羟基化改性的EM400/MIL-101(Cr)-OH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性最高,以氨基化改性的EM400/MIL-101(Cr)-NH_(2)混合基质膜的气体分离选择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质膜 CO_(2)分离 膜分离 MOF mil-101
下载PDF
利用辐射法在四氢吡喃水溶液中对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进行表面改性
8
作者 虞鸣 刘泽鹏 +4 位作者 刘莎 李万新 王自强 李林繁 李景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6-23,共8页
金属有机框架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亲水性的改变常通过改变其中心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类型来重新合成。本文利用辐射法将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在四氢吡喃水溶液中进行表面改性,大量的羟基被引入到表面,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并... 金属有机框架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亲水性的改变常通过改变其中心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类型来重新合成。本文利用辐射法将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在四氢吡喃水溶液中进行表面改性,大量的羟基被引入到表面,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并在不改变中心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四氢吡喃的辐解产物通过共价键结合到材料的表面,X射线衍射谱证明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在辐照后仍然保留,比表面积从1520 m^(2)/g大幅增长至3247 m^(2)/g,水接触角从超疏水的156.7°降低至亲水的53.7°。结果表明:辐照下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与四氢吡喃的反应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和亲水性。本研究有望将辐射法应用于简单快速改性制备各种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mil-101(cr) 四氢吡喃 辐解反应 表面改性
下载PDF
不同热导率下MIL-101(Cr)储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杰 张志强 +3 位作者 付越 陈树军 徐瑶 范海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在MOFs材料储存氢气过程中,由于材料本身热导率低,导致热量聚集,影响氢气储存性能。为了提高吸附材料的导热性能,且兼顾其储氢能力,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吸附材料热导率的最佳调控范围。结果表明,当吸附材料热导率为0~1.2 W/(m... 在MOFs材料储存氢气过程中,由于材料本身热导率低,导致热量聚集,影响氢气储存性能。为了提高吸附材料的导热性能,且兼顾其储氢能力,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吸附材料热导率的最佳调控范围。结果表明,当吸附材料热导率为0~1.2 W/(m·K)时,储氢罐的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和吸氢量随着热导率的提高得到明显的改善;当吸附材料热导率大于1.2 W/(m·K)时,改善效果明显减弱;当吸附材料热导率大于2.0 W/(m·K)时,改善效果几乎消失。因此,吸附材料的最佳热导率应当控制在1.2 W/(m·K)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 储氢 吸附 热导率 温度分布
下载PDF
氢在碳基材料穿插MIL-101(Cr)试样上的吸附平衡
10
作者 廖圣平 郑青榕 +1 位作者 仵梦博 张轩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2,共9页
为了实现由碳基材料穿插提高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储氢容量的目的,选择质量分数分别为1%的活性炭和石墨烯穿插MIL-101(Cr)。通过试样的结构表征、微观形貌观察与氢吸附等温线测试,从吸附平衡模型和吸附热两方面来比较其储氢行为。结果表... 为了实现由碳基材料穿插提高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储氢容量的目的,选择质量分数分别为1%的活性炭和石墨烯穿插MIL-101(Cr)。通过试样的结构表征、微观形貌观察与氢吸附等温线测试,从吸附平衡模型和吸附热两方面来比较其储氢行为。结果表明,在77.15~87.15 K、0~6 MPa,氢在AX-21活性炭穿插(AM-01)和氧化石墨烯(GO)穿插(GM-02)试样上的储氢量比穿插前提高了41.1%和17.4%;相对于Langmuir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L-F)方程,Toth方程的预测精度最高,77.15 K时,Toth方程预测氢在AM-01和GM-02上吸附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55%、0.41%;氢在AM-01和GM-02上的等量吸附热分别为2.96~8.64 kJ·mol^(-1)、3.06~8.57 kJ·mol^(-1)。由GO或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穿插可增大储氢容量,吸附平衡分析可选用Tot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 石墨烯 活性炭 穿插 氢吸附
下载PDF
Achieving high-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persulfate-activated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via carbon dots modified MIL-101(Fe)octahedrons
11
作者 Hao Yuan Xinhai Sun +2 位作者 Shuai Zhang Weilong Shi Feng Gu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98-309,共12页
The synergistic reaction of photocatalysis and advanced oxidation is a valid strategy for the degradation of harmful antibiotic wastewater.Herein,carbon dots(CDs)modified MIL-101(Fe)octahedrons to form CDs/MIL-101(Fe)... The synergistic reaction of photocatalysis and advanced oxidation is a valid strategy for the degradation of harmful antibiotic wastewater.Herein,carbon dots(CDs)modified MIL-101(Fe)octahedrons to form CDs/MIL-101(Fe)composite photo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for visible 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persulfate(PS)-activated tetracycline(TC)degradation.Th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spectra,scavenging experiment and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at the high visible 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activity of TC over CDs/MIL-101(Fe)photocatalysts is not only ascribed to the production of free active radicals in the CDs/MIL-101(Fe)/PS system(·OH,·SO_(4-),^(1)O_(2),h^(+)and·O_(2)^(-))but also attributed to the consumption of electrons caused by the PS,which can suppress the recombin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as well as strong light scattering and electron trapping effects of CDs.Finally,the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s were proposed by analyzing intermediates via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This research presents a rational design conception to construct a CDs/PS-based photocatalysis/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efficient degradation activity for the remediation of organic antibiotic pollutant wastewater a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arrier transport kinetics of phot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ots mil-101(Fe) PHOTOCATALYTIC Persulfate activation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下载PDF
A Rapid-Ab/Desorption and Portable Photothermal MIL- 101(Cr) Nanofibrous Composite Membrane Fabricated by Spray-Electrospinning for Atmosphere Water Harvesting 被引量:1
12
作者 Ailin Li Jian Xiong +3 位作者 Ye Liu Liming Wang Xiaohong Qin Jianyong Yu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MIL-101(Cr)is a promising moisture absorbent for solar-driven water harvesting from moisture to tackle the worldwide water shortage issue.However,the MIL-101(Cr)powder suffers from a long ab/desorption cycle due to th... MIL-101(Cr)is a promising moisture absorbent for solar-driven water harvesting from moisture to tackle the worldwide water shortage issue.However,the MIL-101(Cr)powder suffers from a long ab/desorption cycle due to the crystal aggregation caused by its inherent powder properties.Here,we demonstrate a MIL-101(Cr)nanofibrous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a nanofibrous matrix where MIL-101(Cr)is monodisperse in the 3D porous nanofibrous matrix through a simple spray-electrospinning strategy.The continuous porous nanofibrous matrix not only offers sufficient sites for MIL-101(Cr)loading but also provides rapid moisture transport channels,resulting in a super-rapid ab/desorption duration of 50 min(including an absorption process for 40 min and a desorption process for 10 min)and multicycle daily water production of 15.9 L kg^(−1) d^(−1).Besides,the MIL-101(Cr)nanofibrous composite membrane establishes a high solar absorption of 92.8%,and excellent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with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70.7°C under one-sun irradiation.In addition,the MIL-101(Cr)nanofibrous composite membrane shows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due to its flexibility,portability,and use stability.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f shortening MOF ab/desorption duration by introducing a porous nanofibrous matrix to improve the specific water production for the solar-driven ab/desorption water harvest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PINNING fast vapor transport mil-101(cr) MOF composite membrane solar-driven moisture harvesting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Cr)的合成及其对烟酸的吸附
13
作者 刘丽艳 于晓玲 +2 位作者 王新迪 张玉博 于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IL-101(Cr)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和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IR)确定了材料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技术及物理吸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形貌与孔...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IL-101(Cr)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和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IR)确定了材料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技术及物理吸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形貌与孔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MIL-101(Cr)材料具有物相单一、大小均匀、结构稳定的特点。同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烟酸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MIL-101(Cr)对烟酸的吸附在20 min时即可达到平衡,且为准一级动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56.7 mg·g^(-1),且17 mg MIL-101(Cr)吸附剂可实现20 mg·L^(-1)烟酸溶液中40%溶质的去除率。以上实验结果可为探究MIL-101(Cr)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 合成 烟酸 吸附
下载PDF
MIL-101(Cr)材料的合成及对水中布洛芬的吸附研究
14
作者 于晓玲 张鑫 +2 位作者 王新迪 于湛 刘丽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制备了MIL-101(Cr)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技术确认了标题化合物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镜(SEM)技术及物理吸附技术表征了其形貌特征与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MIL-101(Cr)材料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0.8μm,BET比表面积与总孔容积分别为1... 制备了MIL-101(Cr)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技术确认了标题化合物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镜(SEM)技术及物理吸附技术表征了其形貌特征与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MIL-101(Cr)材料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0.8μm,BET比表面积与总孔容积分别为1505 m^(2)·g^(-1)和0.11 cm^(3)·g^(-1)。随后进行了对布洛芬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MIL-101(Cr)对布洛芬的吸附在30 min即可达到平衡,且为拟一级动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36.3 mg·g^(-1)。10 mg MIL-101(Cr)吸附剂可实现20 mg·L^(-1)布洛芬溶液中溶质的98%去除率。以上实验结果可为探究MIL-101(Cr)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 合成 布洛芬 吸附
下载PDF
五乙烯六胺改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对CO_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晓光 刘岱 +2 位作者 陈绍云 刘洋 张永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0,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用回流法将五乙烯六胺(PEHA)负载到MIL-101(Cr)孔道中的不饱和金属位点上,使用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测...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用回流法将五乙烯六胺(PEHA)负载到MIL-101(Cr)孔道中的不饱和金属位点上,使用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测试氨基改性前后的MIL-101(Cr)在25℃、不同压力下对CO_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负载0.24 m L五乙烯六胺后的MIL-101(Cr)对CO_2的吸附效果最好,在25℃、常压下对CO_2的饱和吸附量可达58.944 mg/g,相比未负载五乙烯六胺的MIL-101(Cr)吸附量(CO_2饱和吸附量为44.208 mg/g)增加了33%。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MIL-101(Cr)和0.24PEHAM IL-101(Cr)对CO_2的饱和吸附量逐渐增加,当吸附压力为1.1 MPa时,两者的吸附量分别为1 147.59和1 256.74 mg/g,表明该类材料在高压下对CO_2有着良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MOF) mil-101(cr) 五乙烯六胺 二氧化碳 吸附
下载PDF
GO@MIL-101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r(Ⅵ)的去除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亮 田聃 +5 位作者 刘安琪 赵斌 马树双 李君敬 张朝晖 惠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05-2111,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掺杂氧化石墨烯(GO)的金属有机框架GO@MIL^(-1)01,并考察了GO掺杂量对GO@MIL^(-1)01形貌和性质的影响规律。GO的掺杂影响了MIL^(-1)01晶体的形成过程。随着GO掺杂量的增加,GO@MIL^(-1)01晶体的完整性降低、粒径减小,团...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掺杂氧化石墨烯(GO)的金属有机框架GO@MIL^(-1)01,并考察了GO掺杂量对GO@MIL^(-1)01形貌和性质的影响规律。GO的掺杂影响了MIL^(-1)01晶体的形成过程。随着GO掺杂量的增加,GO@MIL^(-1)01晶体的完整性降低、粒径减小,团聚现象越发显著。GO@MIL^(-1)01能够有效去除溶液中的Cr(Ⅵ),该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与GO掺杂量有关,在2%[相对于Cr(NO_3)_3·9H_2O质量]时达到最大,这与此时GO@MIL^(-1)01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体积有关。Cr(Ⅵ)的去除过程伴随着溶液中3NO-浓度的升高以及pH的下降,电荷平衡计量分析表明MIL^(-1)01和GO@MIL^(-1)01对Cr(Ⅵ)的去除机制相同,主要依靠MIL^(-1)01的离子交换作用,并且所去除的Cr(Ⅵ)以24CrO-形式存在于固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氧化石墨烯 cr(Ⅵ) 离子交换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在醋酸溶液中结构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玉明 张欢欢 +1 位作者 白鹏 郭翔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132,134,共5页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IL^(-1)01(Cr)作为MOFs材料的子类在众多领域皆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还不够清楚。研究了MIL^(-1)01(Cr)在不同醋酸溶液中的结构稳定性,主要通过XRD、FTIR、SEM/ED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来研究...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IL^(-1)01(Cr)作为MOFs材料的子类在众多领域皆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还不够清楚。研究了MIL^(-1)01(Cr)在不同醋酸溶液中的结构稳定性,主要通过XRD、FTIR、SEM/ED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来研究不同醋酸浓度、浸泡时间和温度对MIL^(-1)01(Cr)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L^(-1)01(Cr)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即使在100℃的条件下浸泡在醋酸溶液中5 d仍然能保持其基本结构和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金属有机骨架 醋酸 mil-101(cr)
下载PDF
Fe_3O_4@SiO_2@MIL-101(Cr)制备及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清香 赵倩倩 +3 位作者 李银萍 花瑞 谢守平 陈志军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8-13,共6页
采用物理方法制备Fe3O4@SiO2@MIL-101(Cr)磁性多孔复合材料,并用TEM,XRD,TG,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处理时间、双酚A(BPA)初始浓度和复合材料用量对复合材料吸附BP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 采用物理方法制备Fe3O4@SiO2@MIL-101(Cr)磁性多孔复合材料,并用TEM,XRD,TG,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处理时间、双酚A(BPA)初始浓度和复合材料用量对复合材料吸附BP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对BPA的单位吸附量也增加,约在15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当溶液中BPA的浓度为80 mg/L,复合材料用量为1 mg时,单位吸附量最大,约为101.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SiO2@mil-101(cr) 双酚A 工业废水处理 吸附性能
下载PDF
Fe_3O_4@PDA@MIL-101(Cr)的制备及其对四环素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祝兴 王原 +1 位作者 孙杨 陆广明 《辽宁化工》 CAS 2018年第8期728-732,共5页
为测定Fe_3O_4@PDA@MIL-101(Cr)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吸附能力,本实验使用盐酸多巴胺、无水乙酸钠、三氯化铁、乙二醇等试剂采用水热法制备Fe_3O_4@PDA@MIL-101(Cr)。并测定其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振荡时间12 m... 为测定Fe_3O_4@PDA@MIL-101(Cr)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吸附能力,本实验使用盐酸多巴胺、无水乙酸钠、三氯化铁、乙二醇等试剂采用水热法制备Fe_3O_4@PDA@MIL-101(Cr)。并测定其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振荡时间12 min,材料投放量5 mg,四环素溶液浓度20 mg/L,p H值为6。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0.89 mg/g。实验结果表明,Fe_3O_4@PDA@MIL-101(Cr)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PDA@mil-101(cr) 四环素 吸附
下载PDF
以TMAOH为添加剂制备高孔隙率纳米MIL-101(Cr)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田 董茗 +4 位作者 李知函 赖登旺 夏勇 孙翱魁 王春花 《包装学报》 2018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改进纳米MIL-101(Cr)的制备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和改进的溶剂置换法,并在反应过程中添加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制备得到粒径均一、孔隙率较高的纳米MIL-101(Cr),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CHN... 为改进纳米MIL-101(Cr)的制备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和改进的溶剂置换法,并在反应过程中添加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制备得到粒径均一、孔隙率较高的纳米MIL-101(Cr),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CHN元素分析以及N2吸附脱附实验,对纳米MIL-101(Cr)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溶剂置换法洗涤产物,大大地缩短了后处理时间;当TMAOH的添加量为1mmol,可制备得到粒径约为93nm、BET比表面积约为3500m2/g的纳米MIL-101(Cr);经PXRD、SEM、TG、CHN元素分析以及N2吸附脱附实验可知产物不仅纯度高,而且具有极高的孔隙率。此方法可以简单、高效地制备纳米MIL-101(Cr),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甲基氢氧化铵 高孔隙率 纳米mil-101(cr)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