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HIT基因及错配修复基因ML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成才 林从尧 胡名柏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 探讨FHIT、MLH 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8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MLH 1基因表达。结果 FHIT、MLH 1基因在 84例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8.81%和 92 .86%。FHIT基因水平低或不... 目的 探讨FHIT、MLH 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8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MLH 1基因表达。结果 FHIT、MLH 1基因在 84例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8.81%和 92 .86%。FHIT基因水平低或不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与MLH 1基因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FHIT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演化和进展 ,是结直肠癌的 1个候选抑癌基因 ;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结直肠癌 MLHl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直肠癌APC、MLH1基因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4
2
作者 潘程宇 曹俊 +3 位作者 季兴 张丽莉 郭慧敏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背景:启动子区甲基化致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可能为寻找新的结直肠癌诊断、预后相关标记物提供依据。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与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基因... 背景:启动子区甲基化致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可能为寻找新的结直肠癌诊断、预后相关标记物提供依据。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与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差异。方法:以FQ-PCR检测6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APC和错配修复基因MLH1的甲基化状态,同时以MSP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根据FQ-PCR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APC、ML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8.5%和54.5%对0%和0%,P=0.000)。FQ-PCR和MSP可检出的甲基化阳性对照DNA最低浓度分别为0.015 ng/μl和1.5 ng/μl,两者对APC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NA甲基化的检测手段中,FQ-PCR的敏感度优于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基因 APC 基因 mlh1 甲基化特异性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Two novel germline mutations of MLH1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ir pathobiology in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families in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Chao-Fu Wang Xiao-Yan Zhou +3 位作者 Tai-Ming Zhang Ye Xu San-Jun Cai Da-Ren S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6期6254-6258,共5页
AIM: To detect germline mutations of MLH1, and investigat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expression of MLH1 in tumor tissues of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with two novel germline mutations,... AIM: To detect germline mutations of MLH1, and investigat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 expression of MLH1 in tumor tissues of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with two novel germline mutation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athobiology of the two novel mutations of MLH1. METHODS: R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12 patients from 12 different families that fulfilled the Amsterdam 11 Criteria for HNPCC. Germline mutations of MLH1 were determined by RT-PCR, followed by cDNA sequencing analysis. PCR-GeneScan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with a panel of fiv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BAT26, BAT25, D5S346, D2S123 and mfd15), along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MLH1 protein in two patients' tumor tissues with novel mutations. RESULTS: Three germline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four patients, one of the mutations has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but the other two, CGC→TGC at codon 217 of exon 8 and CCG→CTG at codon 581 of exon 16, have not been reported. The two patients' tumor tissues with novel mutations had high-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that showed more than two unstable loci, and both tumors lost their MLH1 protein expression. CONCLUSION: The two novel germline mutations of MLH1 in HNPCC families i.e. CGC→TGC at codon 217 of exon 8 and CCG→CTG at codon 581 of exon 16, are very likely to have 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Hereditary non-polyposiscolorectal cancer mlh1 gene Germline mutation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gene sequencing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MLH1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吉敏 盛剑秋 +10 位作者 付蕾 牧宏 黄继胜 韩敏 孙自勤 张宏 武子涛 张英辉 李爱琴 夏长虹 李世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过度甲基化现象。方法在错配修复基因微小突变检测和大片段缺失检测等实验的基础上,对47例DNA标本进行硫化处理,然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标本中MLH1基因... 目的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过度甲基化现象。方法在错配修复基因微小突变检测和大片段缺失检测等实验的基础上,对47例DNA标本进行硫化处理,然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标本中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结果47例标本中发现6例存在MLH1基因启动子过度甲基化,检出率为12.8%,其中4例表现为完全甲基化,2例表现为部分甲基化。结论MLH1基因启动子过度甲基化现象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发生率较高,是HNPCC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过度甲基化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致癌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mlh1基因 启动子 甲基化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MLH1激活p53和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雌激素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5
作者 吕晨曦 王德智 +2 位作者 金鹏 杨欣艳 盛剑秋 《胃肠病学》 2014年第5期279-283,共5页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绝经后妇女的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雌激素能上调结肠癌细胞的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表达,在MLH1基因缺失的结肠癌细胞中再表达MLH1能明显增强雌激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目的:探讨MLH...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绝经后妇女的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雌激素能上调结肠癌细胞的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表达,在MLH1基因缺失的结肠癌细胞中再表达MLH1能明显增强雌激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目的:探讨MLH1参与雌激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以及p53及其相关基因在此凋亡通路中的作用。方法:以含人野生型MLH1(hMLH1)全长cDNA的质粒转染MLH1基因缺失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以转染空质粒的HCT1 16细胞作为对照,在有或无雌激素作用的条件下,采用电泳法检测凋亡DNA Ladde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53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转染hMLH1后,10^(-8)mol/L雌二醇(E_2)能明显诱导HCT116细胞凋亡。转染hMLH1并经E_2处理的HCT116细胞(D组)与经E_2处理但未转染hMLH1的HCT116细胞(B组)相比,其caspase-3、caspase-9、p53、Bax、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D组上述蛋白表达亦均高于转染hMLH1但未经E_2处理的HCT116细胞(C组)。结论:MMR基因MLH1主要通过激活p53和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雌激素诱导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错配修复 基因 mlh1 雌激素类 基因 P53 线粒体凋亡通路 结肠肿瘤
下载PDF
减数分裂关键基因Spo11和Mlh1在鲫鲤杂交鱼中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辣 张美文 +7 位作者 朱明 李琪 贺旺超 秦伟玲 周毅 杨聪慧 张纯 刘少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51-2258,共8页
【目的】明确鲫鲤杂交鱼减数分裂关键基因(Spo11和Mlh1)的序列和表达特征,揭示异源双亲减数分裂因子在杂交品系的传代中是否存在选择压力,为解析远缘杂交跨越生殖障碍打下遗传学基础。【方法】以已形成稳定品系的鲫鲤杂交鱼为研究对象,... 【目的】明确鲫鲤杂交鱼减数分裂关键基因(Spo11和Mlh1)的序列和表达特征,揭示异源双亲减数分裂因子在杂交品系的传代中是否存在选择压力,为解析远缘杂交跨越生殖障碍打下遗传学基础。【方法】以已形成稳定品系的鲫鲤杂交鱼为研究对象,包括红鲫(RCC)、湘江野鲤(CC)、鲫鲤杂交子代(F1)和异源四倍体鲫鲤(4nAT),通过分子克隆、序列比对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研究Spo11基因和Mlh1基因在鲫鲤杂交鱼中的遗传规律和表达特征,并分析其与原始父母本间的关系。【结果】RCC、CC、F1和4nAT的Spo11基因CDS序列绝大部分为1152 bp,仅4nAT中存在1157 bp的CDS序列;在F1和4nAT中均稳定获得2种原始亲本的独立遗传片段,且在4nAT中还检测到原始父母本重组基因片段[4n-SPO11-11-2(MT648223)],其与原始母本RCC-Spo11基因对应片段的相似性为96.2%,与原始父本CCSpo11基因对应片段的相似性为93.7%,表明Spo11基因表达模式并非完全保守性及4nAT存在遗传变异性。Mlh1基因CDS序列在鲫鲤杂交鱼中同样稳定存在,表现出稳定的杂合遗传特征,即F1和4nAT中既存在RCC-Mlh1基因CDS序列(相似性为99.5%),也存在CC-Mlh1基因CDS序列(相似性为99.4%),鲫鲤杂交鱼相应的遗传片段和原始亲本间仅存在极少的基因位点变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PO11蛋白和MLH1蛋白在鲫鲤杂交子代中均能正常表达。其中,4nAT的精巢中仅表达相对分子量较大的SPO11-β亚体,而F1的精巢中仅表达相对分子量较小的SPO11-α亚体。【结论】F1和4nAT能稳定杂合遗传原始亲本RCC的Spo11基因和Mlh1基因,虽然在CDS序列结构上存在少量差异,但最终都能独立表达相关蛋白,即杂交鱼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关键基因的表达正常可为其跨越生殖障碍打下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四倍体鲫鲤(4nAT) Spo11基因 mlh1基因 减数分裂 远缘杂交 遗传模式
下载PDF
MLH1基因突变在Lynch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博 于卓 +2 位作者 袁明明 谷文光 王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821-3825,共5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些类型具有家族聚集性。Lynch综合征作为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主要因相关基因突变致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减少或缺失而致病,其主要包括MLH1、MSH2、MSH6和PMS2基因。考虑到MLH1和MSH2基...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些类型具有家族聚集性。Lynch综合征作为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主要因相关基因突变致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减少或缺失而致病,其主要包括MLH1、MSH2、MSH6和PMS2基因。考虑到MLH1和MSH2基因的胚系突变占Lynch综合征总突变近90%,因此本文将着重综述近年来错配修复蛋白基因MLH1的突变,整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创始人突变。通过对公共数据库已有报道突变及单中心收录数据比较,从而对其诊断,基因筛查,为了解不同人种和地域的Lynch综合征创始人突变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NCH综合征 mlh1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 MLH1 基因敲除结肠癌细胞Mc38和乳腺癌细胞4T1及其微卫星状态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名安 李辉严 +1 位作者 李建明 柳玉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MLH1基因敲除的微卫星不稳定鼠源性结肠癌细胞Mc38和鼠源性乳腺癌细胞4T1,为研究微卫星不稳定肿瘤在抗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设计2条特异性靶向MLH1基因的SgRNA序列,构...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MLH1基因敲除的微卫星不稳定鼠源性结肠癌细胞Mc38和鼠源性乳腺癌细胞4T1,为研究微卫星不稳定肿瘤在抗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设计2条特异性靶向MLH1基因的SgRNA序列,构建lentiCRISPRv2-SgRNA重组质粒载体,经PCR、测序鉴定;将lentiCRISPRv2-SgRNA重组质粒载体分别和慢病毒包装骨架质粒pMD2.G、psPAX2共转染293T细胞构建lentiCRISPRv2-SgRNA慢病毒载体;利用lentiCRISPRv2-SgRNA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Mc38、4T1细胞,经嘌呤霉素和96孔板流式分选筛选出阳性单克隆细胞后PCR、Western Blot和测序鉴定;MLH1-/-Mc38细胞、MLH1-/-4T1细胞连续培养约70 d,经荧光PCR-毛细管电泳进行微卫星状态检测,筛选MLH1基因敲除的微卫星不稳定Mc38、4T1细胞。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lentiCRISPRv2-SgRNA重组质粒载体;PCR、Western Blot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MLH1-/-Mc38细胞、MLH1-/-4T1细胞;荧光PCR-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成功构建MLH1基因敲除的微卫星不稳定Mc38、4T1细胞。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MLH1基因敲除的微卫星不稳定鼠源性结肠癌细胞Mc38和鼠源性乳腺癌细胞4T1,为后续深入研究微卫星不稳定肿瘤在抗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mlh1 微卫星不稳定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MLH1、MSH2基因在散发性左、右半结肠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对临床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凌 余秀国 +3 位作者 杭晨 夏洪兵 贺侠峰 施益九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在散发性左、右半结肠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中MLH1、M...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在散发性左、右半结肠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中MLH1、MSH2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病例中,MLH1、MSH2的表达缺失率与肿瘤的发病部位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右半结肠癌的病例与总体样本表现更相近.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MLH1、MSH2的表达缺失率方面,右半结肠癌高于左半结肠.在右半结肠癌病例中,MLH1、MSH2的表达缺失患者相对发病年龄早,分化程度低,不容易发生神经浸润;而在左半结肠癌MLH1、MSH2的表达缺失病例中,无明显相关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lh1 MSH2 错配修复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LH1/MSH2 for stage Ⅱ/Ⅲ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5
10
作者 Shui-Ming Wang Bin Jiang +3 位作者 Youping Deng Shu-Liang Huang Ming-Zhi Fang Yu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11期1065-1080,共16页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CRC) is a complicated multistep process that involves an accumulation of mutations in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 oncogenes.In the process of DNA replication, base mismat...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CRC) is a complicated multistep process that involves an accumulation of mutations in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 oncogenes.In the process of DNA replication, base mismatch often occur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leading to abnormal expression of mismatch repair genes(MMR),among which MLH1 and MSH2 are the most important.Recently, numer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MLH1/MSH2 phe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CRC.We wanted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MLH1/MSH2 in the prediction and prognosis of CRC through long-term clinical observation.AIM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MLH1/MSH2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Ⅱ-Ⅲ CRC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and GeneScan.METHODS Specimens from 681 patients with CRC(395 stage Ⅱ and 286 stage Ⅲ, 387 males and 294 females) who underwent curative surgical resection from 2013 to 2016 were tested.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analyze MMR status and the microsatellite status of 133 patients was determined by GeneScan analysis.RESULTS Five hundred and fifty(80.76%) patients were MLH1/MSH2 positive and 131(19.24%) were negative by immunohistochemistry.MLH1/MSH2-positive tumor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the colon than in the rectum, and had poor differentiation and less mucin production(P < 0.05).Patients of different groups did not differ in terms of age, gender, tumor size, tumor stage,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or circumscribed margin.MLH1/MSH2-negative patients had a more favorable OS than MLH1/MSH2-positive patients(P < 0.001).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demonstrated MLH1/MSH2 expression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 for stage Ⅱ/Ⅲ CRC.MLH1/MSH2 expression was a strong prognostic factor in all patients [P < 0.001, hazard ratio(HR) = 4.064,95%CI: 2.241–7.369].Adjuvant chemotherapy had a greater correlation with survival advantage in MLH1/MSH2-negative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disease(P <0.001, HR = 7.660, 95%CI: 2.974–15.883).However,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disease or MLH1/MSH2-positive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disease did not benefit from adjuvant chemotherapy.GeneSca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among 133 patients, 105(78.95%) were microsatellite stable, and 28(21.05%) ha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 including 18(13.53%) with high MSI and 10(7.52%) with low MSI.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CONCLUSION MLH1/MSH2 phenotype constitutes a pathologically and clinically distinct subtype of sporadic CRC.MLH1/MSH2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 for outcome of stage Ⅱ-Ⅲ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MISMATCH repair gene mlh1 MSH2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下载PDF
一个Lynch综合征的家系研究和MLH1基因的致病分析
11
作者 黄伟 顾瑞冬 +4 位作者 张瑜 张微 邹玺 钱晓萍 王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Lynch综合征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方法收集一个Lynch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携带的突变,并进一步检测家系其他成员该突变的携带情况,对家系中健康携带者进行... 目的探讨一个Lynch综合征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方法收集一个Lynch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携带的突变,并进一步检测家系其他成员该突变的携带情况,对家系中健康携带者进行风险管控。结果该家系共29名成员,罹患肿瘤5人,发生肿瘤8次(3人为双原发癌),先证者Ⅲ2被诊断为结肠癌、肺癌,发病年龄47岁,家系成员Ⅰ1、Ⅱ2患有结直肠癌,Ⅱ7患有子宫内膜癌、胃癌,Ⅰ2患有淋巴瘤,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和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是典型的Lynch综合征家系。先证者检测到MLH1基因第10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794G>C(p.Arg265Pro),为可能致病性突变。家系中5人接受二代测序,Ⅱ7、Ⅲ10检测到相同的突变基因,其中Ⅱ7已致病;对健康携带者Ⅲ10纳入风险管控,随访至2021年4月,未患有恶性肿瘤。结论我们报道了一个典型的Lynch综合征家系,发现了MLH1基因可能致病的错义突变,为该突变的致病性提供了新的依据,并为家系中健康携带者提供了规范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NCH综合征 家系 二代测序 mlh1基因 错义突变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及MLH1基因多态性研究
12
作者 郭建巍 郭丹 +7 位作者 陈亮 顾景辉 林楠 廖强华 苏霄翔 兰小琴 孙雪平 王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5期949-952,956,共5页
目的探索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的分子靶标及辨识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胃肠道肿瘤的中医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分院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 目的探索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的分子靶标及辨识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胃肠道肿瘤的中医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分院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期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分别对1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肠道肿瘤组)和80名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组)发放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问卷,采用被调查者自填问卷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用Sanger测序进行错配修复基因MLH1 SNP检测。结果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60岁以上人群罹患胃肠道肿瘤的概率高于60岁以下人群。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区别,所有胃肠道肿瘤患者均表现为气虚质(P<0.0001),其他主要的体质类型分别为阳虚质(P<0.0001)、痰湿质(P<0.0001)和湿热质(P<0.0001)。MLH1基因检测胃肿瘤患者和肠肿瘤患者等位基因A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MLH1-1151T>A(rs63750447)突变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为主的混合偏颇体质,大多数患者具有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MLH1基因检测胃肠道肿瘤人群中等位基因A的携带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MLH1-1151T>A突变者为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以气虚为主线索,通过中医药调整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的气、血、痰平衡,是中医防控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中医体质 错配修复基因 mlh1
下载PDF
MutL homolog 1 germline mutation c.(453+1_454-1)_(545+1_546-1)del identified in lynch syndrome: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1
13
作者 Xi-Wen Zhang Zan-Hui Jia +4 位作者 Li-Ping Zhao Yi-Shi Wu Man-Hua Cui Yan Jia Tian-Min X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0期7105-7115,共11页
BACKGROUND Lynch syndrome(LS)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hereditary disorder because of germline mutations in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s,such as MutL homolog 1(MLH1),PMS1 homolog 2,MutS homolog 2,and MutS homolog 6.Gene m... BACKGROUND Lynch syndrome(LS)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hereditary disorder because of germline mutations in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s,such as MutL homolog 1(MLH1),PMS1 homolog 2,MutS homolog 2,and MutS homolog 6.Gene mutations could make individuals and their families more susceptible to experiencing various malignant tumors.In Chinese,MLH1 germline mutation c.(453+1_454-1)_(545+1_546-1)del-related LS has been infrequently reported.Therefore,we report a rare LS patient with colorectal and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nd describe her pedigree characteristics.CASE SUMMARY A 57-year-old female patient complained of irregular postmenopausal vaginal bleeding for 6 mo.She was diagnosed with LS,colonic malignancy,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secondary fallopian tube malignancy,and intermyometrial leiomyomas.Then,she was treated by abdominal hysterectomy,bilateral oviduct oophorectomy,and sentinel lymph node resection.Genetic testing was performed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to detect the causative genetic mutations.Moreover,all her family members were offered a free genetic test,but no one accepted it.CONCLUSION No tumor relapse or metastasis was found in the patient during the 30-mo followup period.The genetic panel sequencing showed a novel pathogenic germline mutation in MLH1,c.(453+1_454-1)_(545+1_546-1)del,for LS.Moreover,cancer genetic counseling and testing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state in China,and maybe face numerous challenges in the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nch syndrome Colorectal cancer Endometrial cancer mlh1 gene gene testing Case report
下载PDF
胚系表观突变与人类肿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浦嫄 范怡梅 王亚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6-1242,共7页
表观突变是指表观遗传调控出现错误,导致正常情况下表达的基因沉默或者正常情况下沉默的基因转录表达。表观突变通常被认为是局部体细胞事件,一般只存在于病变组织。但是,最近几年关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患者中,... 表观突变是指表观遗传调控出现错误,导致正常情况下表达的基因沉默或者正常情况下沉默的基因转录表达。表观突变通常被认为是局部体细胞事件,一般只存在于病变组织。但是,最近几年关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患者中,所有检测的正常组织均存在MLH1单等位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并证实这种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形成的病因。随后,关于其他抑癌基因MSH2与BRCA1等的胚系异常甲基化也陆续有报道。这提示,表观突变也可以起源于胚系(生殖细胞形成期或胚胎发育早期),从而造成全身细胞广泛的基因转录沉默。这种胚系表观突变类似于经典的基因胚系序列突变,可能成为人类疾病发生的病因。本文着重对近年来抑癌基因胚系表观突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胚系表观突变可能的产生机制和代间遗传的可能性,并展望其给人类疾病病因研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系表观突变 抑癌基因 高度甲基化 mlh1
下载PDF
基于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家族性结直肠癌胚系突变谱多中心研究
15
作者 杨梦园 朱丽珍 +7 位作者 张鼎 吴斌 顾艳宏 吴涛 张敬东 邱萌 潘杰 袁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215-1223,共9页
目的:Lynch综合征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恶性肿瘤综合征,基于肿瘤家族史对患者进行初筛是目前Lynch综合征筛查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明确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最终确诊为Lynch综合征的比例,以及二代测序在... 目的:Lynch综合征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恶性肿瘤综合征,基于肿瘤家族史对患者进行初筛是目前Lynch综合征筛查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明确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最终确诊为Lynch综合征的比例,以及二代测序在Lynch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纳入85例就诊于国内7家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无血缘关系的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利用含61个已报道与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二代测序平台检测入组先证者的胚系突变。对于检出的临床意义不明的基因变异,通过一代测序、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检测肿瘤组织微卫星状态等手段判读该变异的致病意义。结果: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中,28.2%检测出Lynch综合征关键基因已知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胚系突变,另外15.3%患者携带上述基因的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通过对这些变异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MLH1基因c.2240_2255 delCTGATCTATACAAAGT通读突变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致病性突变;然而目前尚缺乏充足证据证明MLH3基因第2~11号外显子大片段重复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结论:本研究发现同样基于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临床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既往利用一代测序的研究报道相比,二代测序并未提高Lynch综合征的确诊率。但是,二代测序会带来大量临床意义不明的突变。需要谨慎对待尚未明确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必要时应该进行更深入的家系研究和更全面的分子检测以明确这些突变的致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NCH综合征 mlh1基因 通读突变 二代测序
下载PDF
以眶外囊性皮脂腺癌为首发表现的Muir-Torre综合征1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16
作者 邹圳剑 洪书锋 +5 位作者 张钊鸿 林上清 曾丽月 姜晓勇 陈冰琳 任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3154-3157,共4页
本研究报道1例MLH1基因突变致Muir-Torre综合征(MTS)患者家系,并分析该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纳入2021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的1例51岁眶外囊性皮脂腺癌合并结肠腺癌患者,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符合中... 本研究报道1例MLH1基因突变致Muir-Torre综合征(MTS)患者家系,并分析该家系的临床和致病基因特点。纳入2021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的1例51岁眶外囊性皮脂腺癌合并结肠腺癌患者,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符合中国人Lynch综合征诊断标准,为典型的MTS家系。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法、多重探针连接扩增技术等方法检测到先证者MLH1基因位于3号外显子的NM_000249.4:c.298C>T(p.R100^(*))突变,为致病突变。明确致病突变后,针对MLH1基因对家系中4名直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3名家系成员检测到该突变并将其纳入MTS风险管控。对先证者随访至2023年12月25日,未见皮肤及胃肠道肿瘤复发及新发。本研究报道了一个典型的MTS家系,发现了MLH1基因可能致病的无义突变,为该突变的致病性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囊性皮脂腺癌 Muir-Torre综合征 mlh1基因 无义突变
原文传递
MLH1、MSH2基因mRNA突变分析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朝夫 周晓燕 +3 位作者 张太明 孙孟红 徐烨 施达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检测胚系MLH1和MSH2基因mRNA突变,确立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12个家系14名家庭成员外周血,用特异引物和耐热性逆转录酶特异地逆转录MLH1和M... 目的检测胚系MLH1和MSH2基因mRNA突变,确立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12个家系14名家庭成员外周血,用特异引物和耐热性逆转录酶特异地逆转录MLH1和MSH2的RNA;利用长模板PCR扩增酶扩增逆转录产物(cDNA);测序分析扩增产物。提取外周血的DNA,设计与利用上述方法检测出突变对应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利用TaqDNA聚合酶扩增测序,以检测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利用基于外周血mRNA的方法,在6个家系中检出6个胚系突变,4个MLH1突变和2个MSH2突变,MLH1突变分别位于第8、12、16和第19外显子;MSH2突变分别位于第1和第2外显子。利用基于外周血DNA的方法,上述突变均在MLH1和MSH2相应的外显子中得到验证。突变类型为4个错义突变、1个同义突变和1个非编码区突变;其中5个突变国际上尚未报道;6个突变中有5个为病理性,分布于5个不同家系,该5个家系被确诊为HNPCC家系。结论基于外周血MLH1和MSH2mRNA异常的检测能确诊HNPCC家系;该方法敏感、省时、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h1基因 MSH2基因 结直肠癌 遗传性非息肉性 逆转录 胚系突变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一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同时出现的APC和MLH1基因突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尚晨光 刘林枝 +2 位作者 王小慧 董颖 张岩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家系APC和MLH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家族史及组织病理学等诊断l例FAP女性患者。患者两年后出现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目的探讨一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家系APC和MLH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家族史及组织病理学等诊断l例FAP女性患者。患者两年后出现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IN),而后者是Ⅱ型Lynch综合征的病变之一。提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Sanger测序的方法筛查APC和MLH1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同时存在APC基因第7外显子的杂合性突变C.637C〉T(P.R213X)和MLHl基因第12外显子的杂合性突变C.1153C〉T(p.R385C)。两种突变同时出现的情况既往未见报道。前者突变造成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后者突变了造成氨基酸的改变。结论同时出现的APC基因C.637C〉T(P.R213X)和MLHj基因c.1153C〉T(P.R385C)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其出现临床表现的年龄较晚,且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FAP患者,应询问其家族史并对APC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关注其是否存在肠外病变。对于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可进行MMR基因的筛查,以确定是否同时存在Lynch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LYNCH综合征 APC基因 DNA错配修复基因 mlh1基因
原文传递
MLH1基因415G/C多态与结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卫平 胡胜 +1 位作者 冯觉平 谢忆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MLH1基因415G/C多态与我国汉族人群结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97例散发结肠癌患者,138名正常对照,以及5个结肠癌家系的6例结肠癌患者,19名直系亲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外周血MLH1基因415位... 目的探讨MLH1基因415G/C多态与我国汉族人群结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97例散发结肠癌患者,138名正常对照,以及5个结肠癌家系的6例结肠癌患者,19名直系亲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外周血MLH1基因415位点多态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基因型结肠癌患者正常结肠黏膜的MLH1mRNA表达。结果散发结肠癌患者MLH1基因415位点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35,OR=5.29,95%CI:1.07~26.04)。结肠癌家系中患者和直系亲属的C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散发患者和正常对照(P=0.003和P=0.006)。各基因型结肠癌患者正常结肠黏膜的MLH1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LH1基因415G/C多态可能是我国散发结肠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不是通过下调MLH1mRNA表达而致病的。结肠癌家系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结肠癌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h1基因 结肠癌 易感性 散发
原文传递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h-MLH1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意义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葛畅 王鲁平 许春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探讨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相关性及在锯齿状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并分析h-MLH1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程度。方法: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20... 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探讨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相关性及在锯齿状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并分析h-MLH1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程度。方法: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2007-01-01-2012-12-31诊断为锯齿状病变标本225例,其中包括96例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61例广基(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和68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同时收集同院同期的54例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TA)、69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和4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应用Taqman探针qPCR(MethyLight)方法检测各组织中h-MLH1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其中随机抽取锯齿状病变116例(HP 52例、SSA/P 41例、TSA 23例)、TA 20例、CRC 24例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4例,并将其甲基化状态与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TA、HP、SSA/P、TSA和CRC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4%(4/42)、40.74%(22/54)、22.92%(22/96)、45.90%(28/61)、61.76%(42/68)和52.17%(36/69)。HP组与正常、SSA/P、TSA及CRC组之间比较,正常组与SSA/P及TSA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TA、HP、SSA/P、TSA和CRC组织中,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4/24)、80.00%(16/20)、98.08%(51/52)、75.61%(31/41)、69.57%(16/23)和70.83%(17/24)。正常组与HP、SSA/P、TSA、TA、CR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SA/P和TSA组中,h-MLH1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53、-0.497、和-0.473。TA、HP、SSA/P和TSA组中,h-MLH1基因甲基化与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475、0.289、0.450和0.575。结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组织中h-MLH1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与锯齿状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h-MLH1基因甲基化又可能与年龄相关,随年龄增长,甲基化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锯齿状病变 基因 h-mlh1 DNA甲基化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