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Zn-MOF-74对硫化氢的吸附研究
1
作者 刘萱 宋昕芮 +3 位作者 杨永杰 杨超 上官炬 樊惠玲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MOF-74具有独特的金属五配位四方锥构型,在气体吸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改性前后Zn-MOF-74对硫化氢(H_(2)S)的吸附。利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了Co和Ni金属... MOF-74具有独特的金属五配位四方锥构型,在气体吸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改性前后Zn-MOF-74对硫化氢(H_(2)S)的吸附。利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了Co和Ni金属中心改性的Zn-MOF-74对H_(2)S吸附位点的变化、与H_(2)S的相互作用以及吸附性能。结果表明:Zn-Co-MOF-74和Zn-Ni-MOF-74对H_(2)S的优先吸附位点仍在Zn原子处,并且孔腔内吸附的H_(2)S分子明显增多,O吸附位点吸附能力也有所提高。Zn-Co-MOF-74和Zn-Ni-MOF-74对H_(2)S的吸附容量明显提升,这与MOF对H_(2)S的稳定性增强有关,Zn-MOF-74与H_(2)S之间过强的相互作用会导致MOF结构坍塌,阻碍H_(2)S扩散,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of-74改性 H_(2)S吸附 蒙特卡罗模拟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i_(x)/Mg_(1-x)-MOF-74 for highly efficient CO_(2)/N_(2) separation
2
作者 ZHANG Xin LI Guoqiang +7 位作者 HONG Mei BAN Hongyan YANG Lixia LIU Xingchen LI Feng Ekaterina Vladimirovna Matus LI Congming LI Lei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5-1758,共14页
To enhance th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of Mg-MOF-74 towards CO_(2) in a CO_(2)/N_(2) mixture,a series of Mg-MOF-74 and Ni_(x)/Mg_(1-x)-MOF-74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synthesis in this paper.It was foun... To enhance th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of Mg-MOF-74 towards CO_(2) in a CO_(2)/N_(2) mixture,a series of Mg-MOF-74 and Ni_(x)/Mg_(1-x)-MOF-74 adsorbents were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synthesis in this paper.It was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g-MOF-74 for CO_(2) could be effectively increased by optimizing the amount of acetic acid.On this basis,the bimetal MOF-74 adsorbent was prepared by metal modification.The multi-component dynamic adsorption penetration analysis was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CO_(2)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CO_(2)/N_(2) selectivity of the diverse adsorbent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0.11/Mg0.89-MOF-74 showed a CO_(2) adsorption capacity of 7.02 mmol/g under pure CO_(2) atmosphere and had a selectivity of 20.50 for CO_(2)/N_(2) under 15% CO_(2)/85%N_(2) conditions,which was 10.2% and 18.02% higher than that of Mg-MOF-74 respectively.Combining XPS,SEM and N_(2)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it was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more stable unsaturated metal sites Ni into the Mg-MOF-74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metals.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sim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modulated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strength and gradient of the material,which wa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adsorption of CO_(2) molecules with small diameters and large quadrupole moment.In addition,the Ni0.11/Mg0.89-MOF-74 showed commendable cyclic stability,underscoring its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apture Mg-mof-74 CO_(2)/N_(2)separation adsorption breakthrough curv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CO/N_2/CO_2在MOF-74(Ni)上吸附相平衡和选择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有毅 黄艳 +3 位作者 何嘉杰 肖静 夏启斌 李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469-4475,共7页
主要研究了MOF-74(Ni)材料对CO/N2/CO2的吸附分离性能。应用水热法合成制备MOF-74(Ni),分别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孔隙结构和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CO、N2和CO2在MOF-74(Ni... 主要研究了MOF-74(Ni)材料对CO/N2/CO2的吸附分离性能。应用水热法合成制备MOF-74(Ni),分别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孔隙结构和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CO、N2和CO2在MOF-74(Ni)上的吸附等温线,应用DSLF方程模拟了3种气体MOF-74(Ni)上的吸附等温线,依据IAST理论模型计算了MOF-74(Ni)对CO/N2二元混合物和CO/CO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Pa和常温条件下,MOF-74(Ni)材料对CO吸附容量高达6.15 mmol·g-1,而相同条件下N2的吸附量只有0.86 mmol·g-1。MOF-74(Ni)在低压下(0~40 kPa)对CO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其对CO2的吸附量。应用IAST模型估算MOF-74(Ni)对二元混合物吸附选择性的结果表明:MOF-74(Ni)对CO/N2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在1000以上;MOF-74(Ni)对 CO/CO2的吸附选择性在4~9范围,在所研究的二元气体混合物吸附体系中,MOF-74(Ni)都能优先吸附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74(Ni) 吸附 一氧化碳 吸附选择性 二元混合物
下载PDF
温度对MOF-74(Ni)吸附分离丙烯丙烷机理和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江 吴玉芳 +3 位作者 许峰 肖静 夏启斌 李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42-1948,共7页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F-74(Ni),使用PXRD、孔径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C_3H_6和C_3H_8吸附等温线,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估算了脱附活化能,并使用IAST理论预测了材料对C_3H_6/C_3H_8二元体系的吸附选择性。讨...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F-74(Ni),使用PXRD、孔径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C_3H_6和C_3H_8吸附等温线,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估算了脱附活化能,并使用IAST理论预测了材料对C_3H_6/C_3H_8二元体系的吸附选择性。讨论了温度对吸附机理和吸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OF-74(Ni)的BET比表面积高达1306 m2·g^(-1)。在298 K下,C_3H_6的吸附量高达7.4 mmol·g^(-1)。随着温度升高,C_3H_8的吸附量大幅降低,而C_3H_6的吸附量下降程度较小,导致材料对C_3H_6/C_3H_8吸附选择性升高。当温度为328K时,MOF-74(Ni)对C_3H_6/C_3H_8二元气体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接近12。程序升温脱附的实验结果显示,C_3H_6在MOF-74(Ni)上的脱附活化能大于C_3H_8,分别为68.92 k J·mol^(-1)和50.80 k J·mol^(-1)。C_3H_6是通过与MOF-74(Ni)的不饱和金属位点Ni2+以π络合作用方式吸附,作用力较强,而C_3H_8与Ni2+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根据吸附机理不同的特点,适当提高温度,将有助于提高MOF-74(Ni)吸附分离C_3H_6/C_3H_8混合物体系的吸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74(Ni) 丙烯 丙烷 吸附等温线 吸附选择性 温度
下载PDF
Mg-MOF-74对CO_2/H_2O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杜涛 龙渊 +2 位作者 汤琦 李生璐 刘丽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5-230,共6页
以Mg(NO_3)_2·6H_2O和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g-MOF-74.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自制穿透实验装置研... 以Mg(NO_3)_2·6H_2O和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g-MOF-74.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自制穿透实验装置研究了产物吸附CO_2/H_2O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纯度高,结构完整,形貌规则有序,具有较高的CO_2吸附量.双组分CO_2/H_2O穿透实验结果证实,在水蒸气存在情况下,与沸石13X相比,Mg-MOF-74仍具有较高的CO_2吸附能力,可用于分离高湿烟道气中的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of-74 穿透实验 CO2/H2O双组分吸附
下载PDF
CO_2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MOF-74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丙凯 刘晶 +1 位作者 王敏俊 郑楚光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6,共5页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是一种新型的温室气体CO2吸附材料.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4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MOF-74,M为Mg、Zn、Co、Ni)对CO2的吸附机理,以及N2、H2O对CO2选择性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CO2主要吸附在金属位上,其吸附作用主...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是一种新型的温室气体CO2吸附材料.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4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MOF-74,M为Mg、Zn、Co、Ni)对CO2的吸附机理,以及N2、H2O对CO2选择性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CO2主要吸附在金属位上,其吸附作用主要来自于CO2与金属位之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力.吸附后的稳定结构显示CO2分子的键角均有变化,并与金属原子形成有一定角度的M2+…OCO配合物.4种材料中Mg-MOF-74对CO2的吸附最强,吸附能为-44.38,kJ/mol,其他3种材料吸附CO2的顺序为Zn-MOF-74>Co-MOF-74≈Ni-MOF-74.N2分子在4种材料上的吸附都很弱,吸附能全部低于-20,kJ/mol,有利于CO2的选择性吸附.N2分子与金属原子形成线性M2+…NN结构.H2O分子通过氧原子与金属位之间发生静电作用,会对CO2的吸附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附 金属有机骨架 M-mof-74 烟气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Ni-MOF-74制备及其对CO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郭沛然 胡石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3-590,共8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MOF-74材料,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对材料的孔隙结构、晶体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CO、N2、CH4和CO2在Ni-MOF-74上的吸附等温线;采用挤压成型...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MOF-74材料,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对材料的孔隙结构、晶体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CO、N2、CH4和CO2在Ni-MOF-74上的吸附等温线;采用挤压成型方法制备了Ni-MOF-74成型材料,并研究了挤压成型后Ni-MOF-74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及对CO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Ni-MOF-74材料比表面积达1212.61 m^2/g,其孔径主要集中在0.8~1.0 nm之间,对CO的吸附量远高于相同条件下对N2和CH4的吸附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Ni-MOF-74对CO的吸附作用力明显高于对N2、CH4和CO2的;挤压成型后Ni-MOF-74的完整晶体数量明显减少,且部分微孔结构遭到破坏,成型后对CO的吸附性能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f-74 挤压成型 CO
下载PDF
层层组装晶种法制备Mg-MOF-74膜及其分离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芳 李其明 +3 位作者 于晓飞 鲍新侠 刘浩林 贾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8-485,共8页
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和乙酸镁溶液为原料通过交替浸渍层层组装法在α-Al2O3载体表面预置晶种层,再利用二次生长法制备出连续而致密的Mg-MOF-74晶体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位溶... 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和乙酸镁溶液为原料通过交替浸渍层层组装法在α-Al2O3载体表面预置晶种层,再利用二次生长法制备出连续而致密的Mg-MOF-74晶体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位溶剂热合成法,通过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和乙酸镁交替浸渍层层组装法可以增强Mg-MOF-74与氧化铝基体之间的附着效果,提高晶体薄膜的致密性与连续性,实验发现4次交替浸渍层层组装预置晶种可以制备出具有分子筛分性能的Mg-MOF-74晶体膜,单组分气体渗透测试表明其H2/CO2的理想选择性可以达到8.96,高于其努森扩散选择性。XRD测试表明该晶体膜的特征衍射峰与文献报告的粉末MOF-74完全一致,表明Mg-MOF-74晶粒以无取向形式生长于氧化铝载体表面。SEM表征表明Mg-MOF-74晶粒呈麦粒状微观外形,其BET比表面积可以达到1182 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晶化 Mg-mof-74晶体膜 层层组装
下载PDF
Ni-MOF-74的疏水改性及对CO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沛然 胡石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92-1198,共7页
CO常与N2、CH4、CO2及H2O等气体混合存在,为纯化CO气体,采用Ni-MOF-74材料为吸附剂开展了探索性研究。通过PFAS(全氟烷基硅烷)浸渍法,制备了Ni-MOF-74疏水材料。通过接触角测量仪、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Ni-MOF-74材料表面疏水情况及... CO常与N2、CH4、CO2及H2O等气体混合存在,为纯化CO气体,采用Ni-MOF-74材料为吸附剂开展了探索性研究。通过PFAS(全氟烷基硅烷)浸渍法,制备了Ni-MOF-74疏水材料。通过接触角测量仪、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Ni-MOF-74材料表面疏水情况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浸渍温度、浸渍浓度、浸渍时间、浸渍次数对疏水性的影响,以及疏水改性对Ni-MOF-74的CO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PFAS浸渍实验的工艺条件:浸渍温度110℃、浸渍时间24 h、浸渍1次、PFAS浓度3%。结果表明:PFAS成功覆盖在Ni-MOF-74材料上,但只有很少的PFAS覆盖到了Ni-MOF-74材料表面;PFAS改性后Ni-MOF-74的晶体结构遭到了部分破坏,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f-74 PFAS 疏水改性 CO
下载PDF
M-MOF-74吸附分离H_(2)/He混合物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玉杰 李申辉 赵之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07-4517,共11页
为了探究有机金属框架MOF-74能否作为一种优良的固体吸附剂,分离H_(2)/He混合物中H_(2),并达到提纯He的目的,采用分子模拟的手段研究了H_(2)、He及H_(2)/He混合物在M-MOF-74(M=Mg、Co、Ni、Cu、Zn)上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1... 为了探究有机金属框架MOF-74能否作为一种优良的固体吸附剂,分离H_(2)/He混合物中H_(2),并达到提纯He的目的,采用分子模拟的手段研究了H_(2)、He及H_(2)/He混合物在M-MOF-74(M=Mg、Co、Ni、Cu、Zn)上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1 bar(1 bar=105 Pa)压力和25℃条件下,纯H_(2)对纯He在Ni-MOF-74上的选择性达6.58,而Mg-MOF-74对H_(2)的吸附量最大,其值为0.19 mmol·cm^(-3),为He吸附量的6.46倍。当H_(2)/He混合物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对其在M-MOF-74上的吸附分离因子没有较大影响,说明浓度变化不会影响M-MOF-74上吸附位点容纳H_(2)和He的能力。吸附位点和吸附热分析表明,MOF-74上的金属离子未饱和位点能够显著增强其对H_(2)的吸附能力。其结果对判断M-MOF-74是否具有分离H_(2)/He混合物的潜力,以及定量分析MOFs金属未饱和位点对H_(2)/He混合物分离的贡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74 H_(2)/He混合物 吸附剂 吸附 分子模拟
下载PDF
Mg-MOF-74的氨改性及其吸附CO_2和水蒸气性能 被引量:14
11
作者 林俭锋 苏叶 +3 位作者 肖静 夏启斌 赵祯霞 李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8-42,共5页
采取了水热法合成Mg-MOF-74晶体,然后提出应用氨水对Mg-MOF-74晶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制得NH3@Mg-MOF-74,并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以及吸附CO2和水蒸气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与原始的Mg-MOF-74晶体相比,改性后的NH3@MgMOF-74材料其比表... 采取了水热法合成Mg-MOF-74晶体,然后提出应用氨水对Mg-MOF-74晶体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制得NH3@Mg-MOF-74,并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以及吸附CO2和水蒸气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与原始的Mg-MOF-74晶体相比,改性后的NH3@MgMOF-74材料其比表面积变小了,但其单位比表面积对CO2的吸附容量却增加了。尤其是在P/P0<0.0010压力范围内,其CO2吸附容量明显提高。在低压条件下它对CO2的吸附容量达到0.66mmol/g,比原始的Mg-MOF-74晶体材料的吸附量提高了65%。水蒸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NH3@Mg-MOF-74的水蒸气吸附量明显低于Mg-MOF-74的吸附量,在相对湿度RH=10%时,NH3@Mg-MOF-74对水蒸气的吸附容量降低了50%。表明它的憎水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附 水蒸气 吸附性 Mg-mof-74 改性 氨水
下载PDF
M-MOF-74(M=Ni,Co,Zn)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催化合成氨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通 何小波 银凤翔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57-2870,共14页
将自然界丰富的氮转化为氨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以氮和水为原料的电化学合成氨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合成过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i-,Co-和Zn-MOF-74催化剂,采用XRD、SEM以及XPS等表征了催化剂结构,并在0.1 mol·L^-1 Na2SO4电... 将自然界丰富的氮转化为氨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以氮和水为原料的电化学合成氨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合成过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i-,Co-和Zn-MOF-74催化剂,采用XRD、SEM以及XPS等表征了催化剂结构,并在0.1 mol·L^-1 Na2SO4电解液中研究了它们的电催化合成氨性能。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Ni-MOF-74的电催化合成氨性能优于Co-和Zn-MOF-74催化剂,在-0.7 V(vs Ag/AgCl)下其氨合成速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别高达6.68×10^-11 mol·s^-1·cm^-2和23.69%,这归因于Ni-MOF-74不仅颗粒尺寸小且分布均匀,而且具有最多的金属-氧键和最大的电化学比表面。特别是Ni-MOF-74还能有效抑制析氢副反应,从而提高了法拉第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合成氨 氮还原 电化学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mof-74 金属有机骨架
下载PDF
多孔材料M-MOF-74(M=Mg,Co,Ni)的成型及CO_(2)/N_(2)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小华 陈杨 +4 位作者 李金龙 卢春宇 王毅 李立博 李晋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4-481,共8页
M-MOF-74(M=Mg,Co,Ni)材料在CO_(2)捕集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是粉末状的MOF-74材料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业中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热/质量损失、流体压降、堵塞管道、回收困难等问题。为了满足“双碳”目标的要求,实现CO_(2)的高效捕集,开发了... M-MOF-74(M=Mg,Co,Ni)材料在CO_(2)捕集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是粉末状的MOF-74材料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业中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热/质量损失、流体压降、堵塞管道、回收困难等问题。为了满足“双碳”目标的要求,实现CO_(2)的高效捕集,开发了一种复合黏结剂的成型工艺,将M-MOF-74(M=Mg,Co,Ni)材料加工成3 mm左右球形颗粒,并测试了成型颗粒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CO_(2)/N_(2)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成型颗粒的机械强度在23~26 N,能够满足工业使用寿命标准,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成型颗粒的CO_(2)吸附性能下降幅度小于10%,CO_(2)/N_(2)(15/85,体积比)混合气的动态分离实验证明了三种成型颗粒的分离效果优异。这些球体吸附剂性能符合气体分离工业的标准,能够进一步减少在CO_(2)捕获过程中的能耗和运行成本,相信这种研究成果可大大加快MOF商业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mof-74 成型方法 CO_(2) 吸附分离
下载PDF
Co-MOF-74杂化膜的制备及其甲苯/正庚烷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翠 纪树兰 +3 位作者 王乃鑫 束伦 刘红霞 李建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8,共7页
以超支化聚合物Boltorn W3000为分离层材料,Co-MOF-74为促进传递粒子,1-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采用浸渍-热交联的方法制备Co-MOF-74/W3000杂化膜.CoMOF-74中含有大量配位不饱和的金属位点和苯环,有助于提高膜对芳烃化合物的吸附... 以超支化聚合物Boltorn W3000为分离层材料,Co-MOF-74为促进传递粒子,1-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采用浸渍-热交联的方法制备Co-MOF-74/W3000杂化膜.CoMOF-74中含有大量配位不饱和的金属位点和苯环,有助于提高膜对芳烃化合物的吸附选择性.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PXRD)、热重分析(TGA)、电镜(SEM)和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对杂化膜的组成及膜的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MOF-74被成功添加到杂化膜中,并且Co-MOF-74的添加对膜的结构和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考察了Co-MOF-74的负载量对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Co-MOF-74可以提高W3000膜对甲苯/正庚烷混合物的分离性能.当Co-MOF-74的负载量(质量分数)为6%时,添加Co-MOF-74后的杂化膜Co-MOF-74/W3000-6.0具有最佳的分离性能:其通量为89g/(m^2·h),分离因子为7.6,并且在30h内可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f-74 渗透汽化 杂化膜 甲苯/正庚烷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74系列捕集低浓度CO2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健 张永春 王晓光 《低温与特气》 CAS 2016年第3期23-27,32,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M-MOF-74系列材料(M=Cu,Zn,Co,Mn,Mg,Cd等),探究Mg-MOF-74在不同温度下对CO_2的吸附效果,及不同金属离子合成的MOF-74材料对CO_2吸附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Mg-MOF-74的吸附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说明其对CO_2的吸...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M-MOF-74系列材料(M=Cu,Zn,Co,Mn,Mg,Cd等),探究Mg-MOF-74在不同温度下对CO_2的吸附效果,及不同金属离子合成的MOF-74材料对CO_2吸附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Mg-MOF-74的吸附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说明其对CO_2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低温有利于CO_2的吸附。由于MOF-74的纳米孔道表面有着裸露的金属吸附位点存在,它对低浓度的CO_2有着较为理想的吸附量。在该系列材料中,Cu-MOF-74的吸附效果最差。Mg-MOF-74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性能远优于其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mof-74 CO2 捕集 吸附
下载PDF
HKUST-1和Co-MOF-74颗粒的稳定性及其分离低浓度氙氪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彬 傅钰 +7 位作者 户耀文 张文祥 马燕 伍岳 曹天 陈莉云 武山 马和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70-2181,共12页
Xe和Kr的分离对放射性Xe同位素活度的准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HKUST-1和Co-MOF-74在核数据测量用气体源制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分离低浓度Xe和Kr的性能,本文首先使用粘结剂聚乙烯醇对HKUST-1和Co-MOF-74粉末样品进行造粒,并表... Xe和Kr的分离对放射性Xe同位素活度的准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HKUST-1和Co-MOF-74在核数据测量用气体源制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分离低浓度Xe和Kr的性能,本文首先使用粘结剂聚乙烯醇对HKUST-1和Co-MOF-74粉末样品进行造粒,并表征了造粒前后HKUST-1和Co-MOF-74样品的晶体结构,分析了造粒过程对晶体结构的影响;然后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N 2、Xe和Kr在粉末样品和颗粒样品上的吸附等温线;随后研究对比了粉末样品和颗粒样品的水稳定性、热循环稳定性和γ射线辐照稳定性;最后采用固定床吸附-脱附法开展了HKUST-1颗粒样品分离低浓度Xe和Kr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聚乙烯醇粘结剂造粒未对HKUST-1和Co-MOF-74粉末的晶体结构造成明显损伤,HKUST-1和Co-MOF-74颗粒样品的BET比表面积较造粒前分别减小11%和6%;HKUST-1和Co-MOF-74样品造粒前后在25℃时对低压下的Xe(Kr)吸附量基本相同,HKUST-1和Co-MOF-74颗粒样品的Xe/Kr亨利选择性分别为9.70和9.15;HKUST-1颗粒样品的水稳定性和热循环稳定性好于Co-MOF-74颗粒样品,HKUST-1和Co-MOF-74颗粒样品均具有良好的耐γ射线辐照性能;采用固定床吸附-脱附法,HKUST-1颗粒样品可将低浓度的Xe和Kr分离,Xe和Kr的柱分离度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KUST-1 Co-mof-74 颗粒 稳定性 吸附 分离
下载PDF
Zn-MOF-74对Cd(Ⅱ)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成晨 肖瑜 +3 位作者 吴川 郑潇 陈钊 舒小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67,共5页
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Zn-MOF-74对水体中重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Temkin模型、D-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6.77 mg/g;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且为自发... 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Zn-MOF-74对水体中重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Temkin模型、D-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6.77 mg/g;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且为自发的放热反应。采用Zn-MOF-74处理0.5 mg/L的含镉废水,有效时长可达36.25 h,Cd(Ⅱ)去除率>90%;NaCl溶液的解吸率可达到85%。吸附位点主要集中在孔道中,有静电作用、化学作用和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mof-74 吸附 Cd(Ⅱ)
下载PDF
Cu/Mg比对Cu/Mg-MOF-74的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洁 周安宁 +2 位作者 王文珍 贾忻宇 马梦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79-1386,I0001,I0002,共10页
Cu/Mg-MOF-74具有比表面积高、微孔结构和碱金属活性位点可调、CO_(2)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活性优良等优点,但其Cu与Mg物质的量比(简称:Cu/Mg比)对烟气中CO_(2)吸附选择性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Cu/Mg比的Cu/Mg-MOF... Cu/Mg-MOF-74具有比表面积高、微孔结构和碱金属活性位点可调、CO_(2)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活性优良等优点,但其Cu与Mg物质的量比(简称:Cu/Mg比)对烟气中CO_(2)吸附选择性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Cu/Mg比的Cu/Mg-MOF-74,表征了其CO_(2)光催化性能、CO_(2)和N_(2)吸附量及孔结构,计算了Cu/Mg-MOF-74的CO_(2)吸附选择性,并分析了Cu/Mg比对吸附量、选择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Cu/Mg比减小,Cu/Mg-MOF-74光催化CO_(2)还原为CO和H_(2)的活性先增后减,当Cu/Mg比为0.6/0.4时,其光催化还原CO和H_(2)产率最大,分别为10.65和5.41μmol·h^(-1)·g^(-1)cat(1 MPa,150℃);随着Cu/Mg比减小,CO_(2)、N_(2)在Cu/Mg-MOF-74上的吸附量增加,且CO_(2)吸附量增加显著,当Cu/Mg比为0.1/0.9时,其CO_(2)、N_(2)吸附量最大,分别为9.21、1.49 mmol·g^(-1)(273.15 K,100 kPa);随着Cu/Mg比减小,Cu/Mg-MOF-74的微孔(d1≥0.7 nm)、超微孔(d2<0.7 nm)的面积、体积均增加,当Cu/Mg比为0.22/0.78时,其微孔、超微孔的面积、体积均大于Mg-MOF-74;其选择性随Cu/Mg比减小和CO_(2)浓度增大而改善。CO_(2)在Cu/Mg-MOF-74上的吸附作用包括微孔填充和Mg^(2+)化学吸附,微孔体积是影响其吸附性能的关键。调整Cu/Mg比可调控Cu/Mg-MOF-74的孔结构、CO_(2)吸附量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g-mof-74 CO_(2) 吸附 选择性 孔结构 光催化
下载PDF
MOF-74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烯氧化制己二酸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庆伟 王璐璐 王吉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45,共7页
以Cu^(2+)为金属中心、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磷钨酸(H_(3)PW_(12)O_(40),简称PTA)为活性组分,采用热溶剂法一步原位合成PTA负载量(w)为x%的一系列PTA/Cu-MOF-74催化剂(x%PTA@Cu-MOF-74,x=0,10,20,30,40)。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以Cu^(2+)为金属中心、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磷钨酸(H_(3)PW_(12)O_(40),简称PTA)为活性组分,采用热溶剂法一步原位合成PTA负载量(w)为x%的一系列PTA/Cu-MOF-74催化剂(x%PTA@Cu-MOF-74,x=0,10,20,30,40)。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制得催化剂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其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TA活性组分成功负载到Cu-MOF-74骨架中,并且MOF-74的骨架结构保持完整;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环己烯进料量为1 mL、双氧水(H_(2)O_(2)质量分数30%)进料量为4.5 mL、10%PTA@Cu-MOF-74催化剂用量为0.2 g的反应条件下,己二酸的产率最佳,为61.96%;相同试验条件下上述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己二酸的产率仍达59.89%,与使用新鲜催化剂时相比降低幅度仅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74 磷钨酸 催化氧化 环己烯 己二酸
下载PDF
M-MOF-74在气体吸附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杰 陈德利 +2 位作者 许春慧 涂高美 朱伟东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0期81-82,88,共3页
M-MOF-74拥有高比表面积、高孔容和孔隙率,且拥有高浓度配位不饱金属位以及去除溶剂后骨架结构保持完整等特点,在气体存储和分离领域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M-MOF-74在气体存储与分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 M-MOF-74拥有高比表面积、高孔容和孔隙率,且拥有高浓度配位不饱金属位以及去除溶剂后骨架结构保持完整等特点,在气体存储和分离领域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M-MOF-74在气体存储与分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of-74 吸附分离 水蒸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