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耐受性分析
1
作者 王彩丽 方常莹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G-2008方案化疗,每周1次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根据2016新编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出现Ⅲ~Ⅳ度与6-MP相关的毒性反应,称为6-MP不耐受(除外感染、其他药物影响)。分析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60例,检测到TPMT突变(中间代谢型)3例(5%),正常代谢型57例(95%)。NUDT15基因CT型12例(20%),TT型1例(1.7%),CC型(野生型)47例(78.3%)。NUDT15基因突变率21.7%(13/60)显著高于TPMT基因突变率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TPMT突变型3例均发生6-MP不耐受(100%),NUDT15突变型13例中11例发生6-MP不耐受(84.6%)。结论TPMT、NUDT15基因突变与6-MP不耐受相关(P<0.05),联合检测TPMT、NUDT15基因对调整6-MP使用,减少6-MP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mp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贵州地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W_(x)^(mp)基因改良晚粳品种宁84稻米品质
2
作者 黄宣 叶朝辉 严成其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mp))改良系。结果显示:宁84(W_(x)^(mp))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与宁84差异不显著,其背景回复率达到98.7%;与宁84相比,其直链淀粉含量由17%降低到10%左右,胶稠度由70 mm增加到最高80 mm;改良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增高,透明度显著降低,碱消值保持不变,整精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高于对照,食味品质明显提升。宁84(W_(x)^(mp))改良系的成功培育,为今后粳稻软米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W_(x)^(mp)基因 稻米品质 宁84
下载PDF
葡萄病毒AMP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丁艳杰 周宗山 +3 位作者 董雅凤 徐成楠 吴玉星 迟福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6-259,共4页
RNA干扰(RNAi)介导的植物抗病毒研究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项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以GVA运动蛋白(MP)基因为模板扩增出了418 bp的基因片段,根据RNA干扰的基本原理,将目的片段正反向分别插入到载体pFGC5941内含子的两侧以便其转... RNA干扰(RNAi)介导的植物抗病毒研究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项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以GVA运动蛋白(MP)基因为模板扩增出了418 bp的基因片段,根据RNA干扰的基本原理,将目的片段正反向分别插入到载体pFGC5941内含子的两侧以便其转录过程中高效产生RNA发夹结构。经PCR扩增证明已成功构建以GVA MP基因为靶标的干扰载体pFGC5941-GVAFR,并成功转入农杆菌EHA105中,为后续探讨干扰载体的干涉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病毒A mp基因 RNAI 载体构建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原癌基因DEK与IMP3/Ezrin通路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世卿 谭燕 +4 位作者 孔繁勇 王研 董光宇 张锦辉 林黎娟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07-211,223,共6页
前期研究表明:IMP3/Ezrin基因是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EMT)中的主要构成基因,DEK可以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粘附和侵犯等生物学行为。为了进一步研究DEK与IMP3/Ezrin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性,首先分析检测了255例结直肠癌和120例癌旁... 前期研究表明:IMP3/Ezrin基因是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EMT)中的主要构成基因,DEK可以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粘附和侵犯等生物学行为。为了进一步研究DEK与IMP3/Ezrin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性,首先分析检测了255例结直肠癌和120例癌旁组织蜡块中DEK与IMP3/Ezrin的蛋白水平表达及15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新鲜组织中DEK与IMP3/Ezrin的mRNA水平表达,继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DEK基因敲除前后DEK/IMP3/Ezrin蛋白和mRNA水平变化。结果显示:DEK、IMP3/Ezrin蛋白在255例结直肠癌组织与120例癌旁良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而15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新鲜组织中三种基因mRNA水平以及结直肠癌细胞系中三种基因的蛋白水平也呈现相近的趋势。利用RNAi将DEK进行敲除结果显示:DEK敲除后4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IMP3 mRNA均明显下调,而Ezrin mRNA均明显上调。由此推测,DEK可能通过调节IMP3/Ezr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促进结直肠癌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K基因 Imp/Ezrin通路 结直肠癌
下载PDF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MP-DNA拷贝数与激素疗效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陈伟超 孙欣荣 +4 位作者 王立军 余宏川 贺双 刘黎礼 姚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12期1788-1792,共5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基因(MP-DNA)拷贝数与甲泼尼龙常规剂量疗效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病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基因(MP-DNA)拷贝数与甲泼尼龙常规剂量疗效的关系,以期为早期识别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病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住院治疗的72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甲泼尼龙1~2mg·kg^(-1)·d^(-1)为常规剂量组,该剂量不能控制体温或者初始量即为4 mg·kg^(-1)·d^(-1)定义为高剂量组。MP-DNA拷贝数<1.0×10^(7)/mL为中低拷贝组,≥1.0×10^(7)/mL为高拷贝组。结果72例患儿的BALF中,MP-DNA拷贝数最低为4.6×10^(3)/mL,最高为1.93×10^(8)/mL,当BALF中MP-DNA拷贝数≥10^(7)/mL时,使用高剂量甲泼尼龙的比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P<0.05);高拷贝组及中低拷贝组患儿性别、年龄、热程、入院后热程、呼吸困难比例及发病至采集灌洗液检测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拷贝组住院时间长于中低拷贝组(t=2.871,P<0.05),出现胸腔积液比例高于中低拷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Fisher)<0.05);实验室检查方面,高拷贝组的血清铁蛋白、D-二聚体均高于中低拷贝组,而外周血Ts细胞比例低于中低拷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8、2.450、-6.002,P<0.05)。结论RMPP患儿BALF中MP-DNA拷贝数达10^(7)/mL及以上时,甲泼尼龙初始剂量应考虑提高到4 m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炎支原体基因拷贝数
下载PDF
MP与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bcl-2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卫永鲲 马慧玲 +3 位作者 刘丰虎 田立国 杨磊 于洋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5期7428-7430,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与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bcl-2基因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将85只同龄Wistar大鼠,采用Allens的weight 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11节段脊髓,于术后即刻、15 min,4 h、8 h、12 h、24 h、...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与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bcl-2基因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将85只同龄Wistar大鼠,采用Allens的weight dropping(WD)法挫伤大鼠T11节段脊髓,于术后即刻、15 min,4 h、8 h、12 h、24 h、72 h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各注入MP与GM1,并与NaCl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脊髓前角中未发现凋亡细胞,NS组于伤后4 h始出现凋亡神经元。MP与GM1组与NS组相比较,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bcl-2基因在正常脊髓组织中表达很弱,在NS组中表达随时间不同,MP与GM1组bcl-2基因表达较NS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增多和bcl-2基因表达显著增多,MP与GM1能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上调bcl-2基因表达,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p与GM1 凋亡 BCL-2基因
下载PDF
严重不耐受巯嘌呤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PMT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晓莉 李伟京 +5 位作者 郑杰 王彬 金眉 张大伟 李志刚 张玉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6-879,共4页
本研究分析严重不耐受巯嘌呤(6-M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序列,以探讨ALL儿童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为更安全合理地应用6-MP提供依据。对2004-10-1-2007-9-30在我院规范应用BCH-2003-ALL化疗方案的AL... 本研究分析严重不耐受巯嘌呤(6-M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序列,以探讨ALL儿童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为更安全合理地应用6-MP提供依据。对2004-10-1-2007-9-30在我院规范应用BCH-2003-ALL化疗方案的ALL儿童,按NCI-CTC V2.0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处于6-MP维持化疗期,出现3-4度不良反应(即严重不耐受)ALL患儿的TPMT基因序列。为保证测序的准确性,将TPMT基因(NM_000367)编码区的738 bp片段分3段分别进行双向测序。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33例ALL患儿中,61例为严重不耐受6-MP,剔除其中2例无标本患儿,对59例进行了TPMT基因测序。其中单纯骨髓不良反应37例,肝脏和骨髓不良反应9例,单纯肝脏不良反应12例,皮肤不良反应1例。59例中男39例,女20例,中位年龄67个月(17-183个月)。在59例患儿中,57例发现C474T变异,变异率为96.6%,其中杂合突变21例,纯合突变36例。又对10例6-MP耐受性好的ALL患儿进行TPMT基因测序。结果显示,8例也出现C474T变异,均为纯合突变,变异率为80%,说明TPMT基因C474T变异与6-MP严重不耐受无关。结论:TPMT基因(NM_000367)编码区的738 bp片段中C474T变异率极高,但与6-MP耐受性无关,提示ALL患儿6-MP的严重不耐受可能与TPMT编码区基因的变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 儿童 6-mp TPMT基因
下载PDF
支原体DNA载量和耐药基因23SrRNA的2063和2064位点突变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疗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丁臻博 段晶 +3 位作者 鲁萍 黄永坤 赵亚玲 罗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9-93,共5页
目的了解支原体DNA载量和耐药基因23SrRNA的2063和2064位点突变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早期诊断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应用情况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24例为研究... 目的了解支原体DNA载量和耐药基因23SrRNA的2063和2064位点突变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早期诊断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应用情况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102例。年龄1~13岁,平均(5.57±3.34)岁,入院24 h严格规范采集痰液和咽拭子的标本并及时送检。采用PCR法检测MP-DNA阳性率及耐药基因23SrRNA的2063和2064位点突变情况,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71例,感染率为31.69%,不同年龄组间M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患儿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检出MP-DNA阳性27人,阳性率:38%,其中检出23SrRNA的2063和2064位点突变耐药基因19人。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100%,结论采用PCR法对呼吸道分泌物MP-DNA载量的检测在儿童MPP早期诊断中因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简便易行、儿童依从性好等特点得到推广,同时检测呼吸道分泌物MP耐药基因23SrRNA的2063和2064位点突变检测及时指导治疗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 mp-DNA 耐药基因 23SrRNA 儿童
下载PDF
三唑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水解产物的确定 被引量:5
9
作者 戴青华 张瑞福 +2 位作者 蒋建东 邱珊莲 李顺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7-780,共4页
利用鸟枪法从三唑磷降解菌株mp-4(Ochrobactrum sp.)中克隆了三唑磷水解酶基因tpd,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与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的同源性为98%,其结构基因含有996个碱基,除终止密码子外编码331个氨基酸,但该基因编码的酶比mpd编码的... 利用鸟枪法从三唑磷降解菌株mp-4(Ochrobactrum sp.)中克隆了三唑磷水解酶基因tpd,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与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的同源性为98%,其结构基因含有996个碱基,除终止密码子外编码331个氨基酸,但该基因编码的酶比mpd编码的酶底物范围更广,不仅能水解甲基对硫磷,而且能高效水解三唑磷.利用克隆到的tpd基因编码的水解酶水解三唑磷,将水解反应产物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发现该水解产物分子量为161,经理论分析确定该水解产物为1-苯基-3-羟基-1,2,4-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mp-4菌株 水解酶基因tpd 1-苯基-3-羟基-1 2 4-三唑
下载PDF
MP耐药基因序列数与MPP患儿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王军 王艳 +1 位作者 李磊 金鹏飞 《宁夏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076-107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序列数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资料,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阿奇霉素疗效相关独立危...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序列数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资料,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阿奇霉素疗效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和分段线性回归分析探讨MP耐药基因序列数与阿奇霉素疗效的关系。结果LASSO回归分析发现7个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年龄、MP耐药基因序列数、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AM%)、尿素、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MP耐药基因序列数显著影响阿奇霉素的疗效。随着MP耐药基因序列数的增加,阿奇霉素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下降。当耐药基因序列数超过10198时,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低于50%。结论MP耐药基因序列数是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的重要预测因素,当MP耐药序列数超过10198时,依病情需要可换用其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mp耐药基因序列数 阿奇霉素 儿童
下载PDF
产前无创基因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建渝 黎义 +6 位作者 谢家宁 刘琴 熊建林 徐公辉 兰静 邹光美 林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4期3579-3582,共4页
目的研究产前无创基因检测(NIPT)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华西妇产医院产科门诊行NIPT的孕妇3 6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平台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对母体静脉血中... 目的研究产前无创基因检测(NIPT)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华西妇产医院产科门诊行NIPT的孕妇3 6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平台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对母体静脉血中的游离DNA进行深度测序,获取胎儿染色体信息。对NIPT结果高风险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NIPT结果阴性的孕妇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3 685例孕妇行NIPT结果高风险孕妇有42例,检测报告显示,21-三体高风险31例,18-三体高风险6例,性染色体异常5例,阳性检出率为1.14%(42/3 685)。将纳入研究的3 685例孕妇按年龄分组,40岁以上患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高风险的阳性率为4.17%。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高风险孕妇42例,有5例NIPT结果高风险孕妇未做羊膜腔穿刺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直接引产终止妊娠,对37例高风险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21-三体27例,18-三体5例,性染色体异常5例。把NIPT高风险结果与羊膜腔穿刺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其中21-三体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结果与羊膜腔穿刺液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分析显示,符合率为96.30%(26/27),有1例假阳性结果,假阳性率为3.70%(1/27);18-三体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结果与羊膜腔穿刺液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显示,符合率为100.00%(5/5);性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结果与羊膜腔穿刺液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显示,符合率为80.00%(4/5),有1例假阳性结果,假阳性率为20.00%(1/5)。NIPT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敏感度为100.00%(3 643/3 643),总特异度为94.59%(35/37),总假阳性率为0.05%(2/3 680),假阴性率为0.00%(0/0)。结论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平台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重庆地区NIPT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1.14%,主要以21-三体检出为主,占73.81%;40岁高龄孕妇NIPT阳性率较其他年龄组高,达4.17%;NIPT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预防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无创基因检测 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 基因检测 胎儿
下载PDF
转基因抗矮花叶病玉米的遗传、表达及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杜建中 孙毅 +2 位作者 王景雪 郝曜山 雷海英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遗传表达的稳定性,以及目的基因表达与抗病性的关系,最终得到转基因纯合株系。方法:以采用花粉介导法将RDV运动蛋白缺陷型(RDV MP-)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478的转基因种子(T0)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或... 目的:研究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遗传表达的稳定性,以及目的基因表达与抗病性的关系,最终得到转基因纯合株系。方法:以采用花粉介导法将RDV运动蛋白缺陷型(RDV MP-)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478的转基因种子(T0)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或其后代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含量测定、农艺性状筛选,以及田间接种病毒的抗病鉴定。结果: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从T0种子获得了11株疑似转化植株;对T1、T2、T3代转基因植株的PCR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已导入玉米植株,并显示随着转化植株世代交替,目的基因可稳定遗传给下一代,且目的基因在待测材料中的检出比例也随着代数的增加而提高;目的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结果为1.83~11.57 ng/mg叶片鲜重之间;田间接种玉米矮花叶病病毒试验结果证明转化植株比对照植株的抗矮花叶病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个别株系在T1代的发病率就为0,T1、T2、T3代转化植株的抗病性逐代提高,比临近对照的抗病性提高2~5级;目的基因表达量与植株(系)的抗病性显著相关,r=0.923,P<0.01;入选纯合系的农艺性状也有较大变化,穗粒数比对照系增加约5%。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筛选到转基因抗病玉米纯合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花叶病 玉米 转基因 RDV运动蛋白缺陷型基因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株系纯合系选育及其农艺性状表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建中 孙毅 +2 位作者 段永红 郝曜山 贺健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6期877-881,共5页
目的:以携带水稻矮缩病毒(RDV)运动蛋白缺陷型(MP-)基因的转基因玉米种子T0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子分析、抗病鉴定及农艺性状筛选得到转基因纯合株系。方法:首先对转化种子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其后对各代转基因材料进行PCR检测、农艺性状... 目的:以携带水稻矮缩病毒(RDV)运动蛋白缺陷型(MP-)基因的转基因玉米种子T0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子分析、抗病鉴定及农艺性状筛选得到转基因纯合株系。方法:首先对转化种子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其后对各代转基因材料进行PCR检测、农艺性状调查和抗病鉴定。结果:从645粒T0转化种子得到抗潮霉素植株246株,即T1转基因植株。T1、T2、T3、T4代材料的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9%、83.9%、94.6%和99.8%,证明RDVMP-基因已被导入玉米自交系中,且目的基因可以稳定遗传到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田间人工接种抗病鉴定结果表明,经过连续筛选,转基因后代植株(系)的抗病性不断提高,T1、T2、T3和T4代中的高抗病材料分别占总材料数的8.9%、31.5%、70.7%和100%;所选纯合系连续2年的发病率均为0,抗病性比相应对照株系提高4级。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株高比对照株系高15.0~33.4cm,穗位高提高13.4~20.2cm,;穗长增加2.0~3.8cm,穗粒数增加10.2~22.8粒。结论:根据分子检测、田间抗病鉴定及农艺性状鉴定结果,选育到96C0502、96C0507和96C0513等抗矮花叶病转基因玉米纯合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RDV运动蛋白缺陷型基因 转基因 矮花叶病毒
下载PDF
烟草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结构特征分析及mRNA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敏 汪长国 +5 位作者 刘劲 寇明钰 李宁 吴艳 戴亚 夏庆友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5,共4页
为了明确烟草中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功能,对烟草组织蛋白酶B基因(NbCathB)进行了序列分析。该基因ORF长951 bp,编码316个氨基酸。该基因蛋白质的预测分子量为35.2 kD,等电点为6.14。对NbCathB的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8个外显子,外显... 为了明确烟草中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功能,对烟草组织蛋白酶B基因(NbCathB)进行了序列分析。该基因ORF长951 bp,编码316个氨基酸。该基因蛋白质的预测分子量为35.2 kD,等电点为6.14。对NbCathB的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8个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处均符合GT-AG规则。比较NbCathB和AtCathB基因,显示两者编码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1%。通过SMART软件分析,NbCathB和AtCathB基因的结构域很相似。在上清液、菌体、菌液以及水4种处理烟叶中的表达谱鉴定显示,在喷施MP制剂(巨大芽孢杆菌)菌体和菌液的烟叶中NbCath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喷施MP制剂上清液的烟叶中的表达量,而在喷施水的烟叶中的表达量最低。说明NbCathB很可能发挥了AtCathB相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B基因 烟草 mp制剂
下载PDF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Downy Mildew Resistance-Related cDNA Sequences in Melon 被引量:3
15
作者 ZHAO Hui-xin LI Gu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839-844,共6页
Melon downy mildew caused by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leads to significant losses in melon yields worldwid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performed using cDNAs as templates from mel... Melon downy mildew caused by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leads to significant losses in melon yields worldwid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performed using cDNAs as templates from melon-Huangdanzi induced with fungus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and degenerate primer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rv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known plant disease-resistance genes. A polymorphic cDNA fragment which we named rap-19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this product comprised of 510 base pairs which encodes DNA or RNA-binding protein with 170 amino acids. The putativ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mp-19 appeared highly homologous with those of NBS-type resistant-genes isolated from other plants. Southern blot indicated that the melon genome contained more than 3 copies of rap-19. The obvious expression differences detect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 PCR could be observed between resistant-line Huangdanzi and susceptible-line Jiashi after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infection, which implied that mp-19 gene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sistance of downy mildew in mel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ON Downy mildew gene cloning mp-19 gene Sequence analysis
下载PDF
转水稻粗缩病毒运动蛋白缺陷型基因玉米的二重PCR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建中 孙毅 +1 位作者 郝曜山 贺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6,共4页
以外源基因(RDV MP-)和玉米内源基因Zein作为PCR扩增对象,旨在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的二重PCR检测技术。转外源基因(RDV MP-)材料的常规PCR检测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材料中可稳定遗传;对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材料... 以外源基因(RDV MP-)和玉米内源基因Zein作为PCR扩增对象,旨在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产品的二重PCR检测技术。转外源基因(RDV MP-)材料的常规PCR检测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材料中可稳定遗传;对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材料进行二重PCR检测,扩增结果除进一步证实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结论外,还证明提取的植物总DNA质量符合试验要求,进而从二重PCR检测结果还得出常规PCR检测的阴性结果出错率为1.4%。此方法简单,实用,结果可靠,可适用于转基因植物及产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粗缩病毒缺陷型基因(RDV mp) 玉米 二重PCR扩增 假阴性
下载PDF
渗滤液中聚苯乙烯微塑料表面老化行为及抗性基因的富集规律
17
作者 苏应龙 庞蕊蕊 +2 位作者 邵博群 张中键 谢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0-1726,1737,共8页
以聚苯乙烯(PS)微塑料(MPs)为例,分析其在渗滤液中的老化规律以及老化过程对抗性基因(ARGs)的富集效应及富集机制。结果表明,90 d老化后PS微塑料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基团增加。渗滤液中的PS微塑料表面可选择性富集ARGs,并且随着老化时间... 以聚苯乙烯(PS)微塑料(MPs)为例,分析其在渗滤液中的老化规律以及老化过程对抗性基因(ARGs)的富集效应及富集机制。结果表明,90 d老化后PS微塑料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基团增加。渗滤液中的PS微塑料表面可选择性富集ARGs,并且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富集程度增加。进一步采用微生物属‒ARGs共相关网络和基因表达等来揭示PS微塑料富集ARGs的机制,证实PS微塑料表面形成的生态位具有更为密切的ARGs‒微生物关联关系,并且参与ARGs调控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mps) 抗性基因(ARGs) 渗滤液 表面老化过程 富集效应
下载PDF
贵州辣椒叶脉黄化病毒分离物检测及其P0、CP、MP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莉爽 李淳 +2 位作者 杨学辉 张松柏 刘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15-2426,共12页
为明确辣椒叶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在贵州辣椒上的发生分布及其分子变异情况。用RT-PCR法对采自贵州省25个采样地点的548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9份为阳性样品,检出率为23.54%。将获得的14... 为明确辣椒叶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在贵州辣椒上的发生分布及其分子变异情况。用RT-PCR法对采自贵州省25个采样地点的548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9份为阳性样品,检出率为23.54%。将获得的14个不同采样点PeVYV分离物和已报道的中国和其他国家PeVYV分离物进行序列比对,P0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9%~100.0%,氨基酸相似性为97.7%~100.0%;C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7%~100.0%,氨基酸相似性为97.9%~100.0%;M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4.7%~100.0%,氨基酸相似性均为100.0%。在系统进化树中,有13个采样点PeVYV分离物P0基因聚在一起,与中国分离物(KP326573)的亲缘关系较近,而遵义播州PeVYV分离物与澳大利亚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贵州所有PeVYV分离物CP基因与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西班牙分离物聚为一支,但不同采样点的PeVYV分离物又聚为两个不同的分支。而不同采样点MP基因全部聚在一起,且与其他地区PeVYV分离物的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辣椒上不同地区PeVYV分离物具有一定的分子差异,存在遗传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叶脉黄化病毒 P0基因 CP基因 mp基因
原文传递
PE和PLA微塑料对水体氮代谢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19
作者 王志超 马钰 +3 位作者 杨丽文 殷震育 白龙 李卫平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278-291,共14页
为探究MPs赋存对水体氮代谢功能的影响机理,从微生物角度开展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浓度(0,1,5,10mg/L)和不同类型(不可生物降解微塑料聚乙烯PE-MPs、可生物降解微塑料聚乳酸PLA-MPs)MPs颗粒对水体氮浓度(TN、NH_(4)^(+)-N、NO_(2)^(-)-... 为探究MPs赋存对水体氮代谢功能的影响机理,从微生物角度开展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浓度(0,1,5,10mg/L)和不同类型(不可生物降解微塑料聚乙烯PE-MPs、可生物降解微塑料聚乳酸PLA-MPs)MPs颗粒对水体氮浓度(TN、NH_(4)^(+)-N、NO_(2)^(-)-N和NO_(3)^(-)-N)、氮代谢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氮代谢功能基因等的影响.研究发现PE-MPs和PLA-MPs可能会导致水体氮积累,与CK相比在PE的影响下水中TN浓度增加了53.77%~94.76%,在PLA的影响下水中TN浓度增加了24.04%~48.74%,且不同浓度和类型的MPs对不同形态氮存在差异性影响;通过分析水体氮代谢相关功能微生物发现,PE-MPs与固氮菌蓝细菌门之间的负相关作用更大,PLA-MPs与无机氮功能菌浮霉菌门的正相关性更大.分析水体中氮代谢功能菌属发现,PE-MPs与水体中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菌群之间的作用影响更大,PLA-MPs与栖湖菌属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PLA-MPs会通过促进栖湖菌属的生长而影响氮代谢硝化过程.筛选水体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发现PE-MPs和PLA-MPs对水体固氮功能基因、异化硝酸盐还原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更大,说明MPs在水体中可能会通过影响氮代谢功能基因的合成而影响水体氮代谢过程,在相同粒径不同浓度和类型MPs赋存对水体氮代谢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体 氮代谢 微生物 功能基因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污水中胞外耐药基因的影响及其机制
20
作者 周帅 黄啊潮 +5 位作者 黄泽枫 李伦福 杨锋娟 陈安琪 修斐晨 高媛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71-3678,共8页
微塑料(MPs)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是共存于污水处理厂中的典型新污染物.MPs已被证明能够改变污泥中ARGs的分布模式,但其对污水中胞外ARGs(fe ARGs)的影响及机制仍不清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了典型MPs(聚苯乙烯PS)暴露60 d后污水... 微塑料(MPs)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是共存于污水处理厂中的典型新污染物.MPs已被证明能够改变污泥中ARGs的分布模式,但其对污水中胞外ARGs(fe ARGs)的影响及机制仍不清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了典型MPs(聚苯乙烯PS)暴露60 d后污水中fe ARGs(包括tet C、tet O、sul1和sul2)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四环素类fe ARGs绝对丰度在nm级和mm级PS暴露下分别降低了28.4%~76.0%和35.2%~96.2%,在μm级PS暴露下变化了-55.4%~122.4%.PS对磺胺类sul1的促进效果呈nm级>μm级>mm级趋势,且ρ(PS)为50 mg·L^(-1)对sul1丰度扰动幅度更大.磺胺类sul2的相对丰度在μm级和mm级PS暴露后分别削减了25.4%~42.6%和46.1%~90.3%,在nm级PS暴露后增加了1.9~3.9倍;ρ(PS)为50 mg·L^(-1)对sul2的削减作用高于ρ(PS)为0.5 mg·L^(-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暴露下fe ARGs相对丰度与细胞膜通透性和典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I1)丰度成正相关,与活性氧水平成负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PS对污水中fe ARGs的影响及其机制,可为污水中MPs与ARGs复合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mps) 聚苯乙烯(PS) 胞外耐药基因(feARGs) 污水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