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MRI的VBQ评分对椎体骨质量评估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吴宇翔 张智海 +3 位作者 张厚君 穆晓红 徐林 张啟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2-1626,163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检查下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在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患者骨质量方面的可行性及其预测OVF的能力。方法纳入诊断为OVF和非OVF患者。使用非增强T1加... 目的探讨常规MRI检查下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在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患者骨质量方面的可行性及其预测OVF的能力。方法纳入诊断为OVF和非OVF患者。使用非增强T1加权MRI、DEXA(双能X线骨密度)T值和人口统计数据。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OVF组和非OVF组VBQ评分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VBQ评分与DEXA T值之间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探究VBQ评分与OVF发生的关联及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计算VBQ评分预测OVF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共纳入OVF患者100例,非OVF患者100例。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的VB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7±0.79 vs 3.31±0.53,P<0.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VBQ评分与最低T值呈中度负相关(r=-0.452,P<0.001)。Logistics回归提示,VBQ评分是OVF发生的独立因素(OR=5.857,95%CI:2.873~11.941,P<0.00001),且比T值(OR=0.456,95%CI:0.304~0.676,P<0.0001)显著性更强。ROC分析得出,VBQ评分预测OVF的AUC为0.817(95%CI:0.759~0.875,P<0.001),强于T值(AUC=0.799,95%CI:0.736~0.852,P<0.001)预测OP的AUC 0.756(95%CI:0.689~0.823,P<0.001),显示出良好的OP预测能力。结论VBQ评分在预测OVF以及OP方面展现出良好性能,且VBQ评分预测OVF显著性及性能强于T值。相比与骨密度T值,VBQ评分是评估OVF患者骨质量的有效、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椎体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成像 双能X线骨密度 T值
下载PDF
MRI影像联合超声图像特征对侵袭性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汪姝妤 余兰 +6 位作者 罗俊莲 黄琪媚 周晓梅 冷媛媛 黄燕涛 钟丽萍 袁尉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联合超声图像特征对侵袭性胎盘植入的诊断,并分析对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疑似胎盘植入孕产妇,进行超声检查、MRI检查,以手术或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联合超声图像特征对侵袭性胎盘植入的诊断,并分析对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疑似胎盘植入孕产妇,进行超声检查、MRI检查,以手术或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胎盘植入分型,分为侵袭组(植入型、穿透型)、非侵袭组(非胎盘植入、粘连性胎盘),比较两组MRI影像、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MRI影像、超声图像特征对侵袭性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根据侵袭性胎盘植入孕产妇的临床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良好结局组,比较不同结局孕产妇的MRI影像、超声图像特征,并分析MRI、超声特征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156例疑似胎盘植入孕产妇分为侵袭组(94例)、非侵袭组(62例)。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层变薄、胎盘内T2WI低信号、子宫肌层-胎盘分界欠清、胎盘内异常增生血管、胎盘/子宫局限膨出、胎盘后方间隙消失、胎盘内虫蚀样改变、胎盘基底部血流紊乱、超声征象评分等MRI影像、超声图像特征均为侵袭性胎盘植入的影响因素(P<0.05);不良结局组、良好结局组上述各项MRI影像、超声图像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影像、超声图像各项特征联合诊断侵袭性胎盘植入的AUC为0.928,联合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不良结局的AUC为0.936(P<0.05)。结论MRI影像、超声图像特征可用于侵袭性胎盘植入诊断,联合子宫肌层变薄、胎盘内T2WI低信号、子宫肌层胎盘分界欠清、胎盘内异常增生血管、胎盘/子宫局限膨出、胎盘后方间隙消失、胎盘内虫蚀样改变、胎盘基底部血流紊乱及超声征象评分诊断的效能更高,且各项特征联合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不良结局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胎盘植入 超声 mri LOGISTIC 超声征象评分 ROC曲线
下载PDF
基于MRI椎体和终板骨质量评分对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罗顿 陈骞 +4 位作者 艾有为 朱策 王珏翰 丁鸿 刘立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和终板骨质量评分(endplate bone quality score,EBQ)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cage沉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因腰...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椎体骨质量评分(vertebral bone quality score,VBQ)和终板骨质量评分(endplate bone quality score,EBQ)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cage沉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行TLIF手术的226例患者,根据术后有无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VBQ和EBQ评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cage沉降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VBQ和EBQ预测TLIF术后cage沉降的能力。结果226例患者中30例出现术后cage沉降。沉降组VBQ(3.8±0.4)分,EBQ(5.1±0.7)分,明显高于非沉降组(3.1±0.6)分和(4.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BQ(OR=4.258,95%CI:1.983~9.142,P<0.001)和EBQ(OR=1.971,95%CI:1.212~3.203,P=0.006)评分越高,发生cage沉降风险也越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VBQ的AUC为0.843,EBQ的AUC是0.864。VBQ和EBQ预测cage沉降的最佳阈值分别为3.480(敏感性90%;特异性75.5%)和4.620(敏感性96.7%;特异性74.5%)。结论术前VBQ或EBQ评分越高,TLIF术后发生cage沉降风险越大。其中EBQ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预测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质量评分 终板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Cage沉降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构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的列线图模型
4
作者 路支超 孙志强 +2 位作者 王新斌 王东 冷德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归组。统计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磁共振(MRI)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两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P及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未转归影响因素(P<0.05);参照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中的AUC为0.876,95%CI为0.831~0.927,列线图模型表观线和偏差矫正线与理想线偏差不大,在0.10~0.75决策阈值下,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结论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FIB、FDP、CRP对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情况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功能转归、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修复术 功能转归 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 mri影像学表现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止痛利湿膏配合横竖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及MRI影像学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李蓓 刘畅 周杨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止痛利湿膏配合横竖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及MRI影像学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LD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n=41)和B组(n=41)。B组患者采用卧床休息、功能锻炼和塞来昔布胶... 目的:探讨止痛利湿膏配合横竖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及MRI影像学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LD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n=41)和B组(n=41)。B组患者采用卧床休息、功能锻炼和塞来昔布胶囊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采用止痛利湿膏配合横竖针刺治疗,均持续治疗8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反应、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指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量表(JOA)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及MRI影像学疗效(突出物矢径、水平面突出物面积、椎间隙高度和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JOA评分和QOL-BREF评分改善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突出物矢径、水平面突出物面积、椎间隙高度和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改善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止痛利湿膏配合横竖针刺可改善LDH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提高MRI影像学疗效,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利湿膏 横竖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症候评分 mri影像学疗效
下载PDF
MRI增强扫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退变程度评估的价值
6
作者 朱伟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52-2554,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退变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腰椎MRI增强扫描,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评...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退变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腰椎MRI增强扫描,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评价MRI增强扫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退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MRI增强扫描血管渗透性参数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经临床诊断30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确诊2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6例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腰椎间盘突出症组)。MRI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为96.59%(255/264),特异度为97.22%(35/36),准确度为96.67%(290/300)。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高于非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5)。不同退变程度患者K^(tran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者中依次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K^(trans)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726,P<0.05)。结论:MRI增强扫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高,且K^(trans)可用于患者退变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增强扫描 诊断 退变程度 日本骨科学会评分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骨髓水肿MRI特征及其与VA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真 许超 冯天保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骨髓水肿的MRI特征,并探讨其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膝关节MRI检查中的骨髓征象分组,其中21...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骨髓水肿的MRI特征,并探讨其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膝关节MRI检查中的骨髓征象分组,其中21例骨髓水肿征象评估为0级者纳入对照组,32例骨髓水肿征象评估为1级者纳入Ⅰ组,32例骨髓水肿征象评估为3级者纳入Ⅱ组。比较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骨髓水肿MRI特征与VAS评分相关性。结果Ⅰ组、Ⅱ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5.46±1.03)分、(7.21±1.27)分、(4.13±1.18)分,其中Ⅱ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Ⅰ组和对照组,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髓水肿征象等级与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股骨关节炎患者经MRI检查图像评估的骨髓水肿征象等级与VAS评分存在相关性,患者骨髓水肿征象等级越高,VAS评分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骨髓水肿 核磁共振成像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钆塞酸增强MRI的肝功能成像评分的验证:Child-Pugh评分与肝功能成像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芃芃 肖安岭 王海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FLIS)在钆塞酸增强MRI中对肝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将本院2019年10月~2022年2月收治的134例患者经钆塞酸增强MRI诊断为肝硬化或慢性肝病(CL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FLIS肝胆期图像的3个参数:肝实质增强、... 目的分析功能性肝脏成像评分(FLIS)在钆塞酸增强MRI中对肝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将本院2019年10月~2022年2月收治的134例患者经钆塞酸增强MRI诊断为肝硬化或慢性肝病(CL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FLIS肝胆期图像的3个参数:肝实质增强、胆汁排泄和门静脉信号强度,将其分为CLD(n=11)、Child-Pugh(CP)A级(n=87)、CP B级(n=22)、CP C级(n=14)。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评估CP评分与FLIS及其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FLIS的临界值,以区分不同CP类别。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患者特征、血清标志物、FLIS和肝功能失代偿之间的关系。结果FLIS及3个参数与CP评分呈强至极强相关性(r=-0.68、-0.60、-0.82、-0.8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LIS≥5是预测CP A类或CLD的最佳临界值(敏感度为83.7%,特异性为94.4%,曲线下面积为0.93)。FLIS<5与CP A患者首次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独立相关(风险比为50.0,95%CI:6.2~400.4)。结论FLIS与肝功能有较强的相关性,可对CP分级进行分级。FLIS可以帮助预测首次失代偿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硬化 钆塞酸增强mri 肝功能成像评分 CHILD-PUGH评分
下载PDF
集成MRI与Kaiser评分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陆林 郭亚飞 赵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集成MRI(SyMRI)定量参数与Kaiser评分(KS)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术前接受乳腺MRI检查的BI-RADS 4类乳腺病变76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集成MRI(SyMRI)定量参数与Kaiser评分(KS)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术前接受乳腺MRI检查的BI-RADS 4类乳腺病变76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SyMRI序列。据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32例和恶性病变44例。根据KS评分标准对病变进行评分,测量SyMRI定量参数T1弛豫时间(T1)、T2弛豫时间(T2)和质子密度(PD)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参数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结果:BI-RADS 4类乳腺良性病变的T1、T2值分别为1 865.23(1 519.82,2 232.40) ms、93.24(85.21,128.40) ms,均高于恶性病变[T1、T2值分别是1 295.36(1 139.73,1 519.46) ms、86.48(78.94,90.59) ms](P<0.05)。恶性病变KS高于良性病变(P<0.001)。T1、T2、KS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696、0.855,敏感度分别为81.82%、86.36%、90.91%,特异度分别为75.00%、50.00%、71.87%。T1+KS,T2+KS,T1+T2+KS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1%、81.25%,90.91%、81.25%,88.64%、75.00%。结论:SyMRI与KS对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价值,两者联合不能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磁共振成像 集成mri Kaiser评分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的Kaiser评分系统对乳腺病变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琳琳 冯小会 +1 位作者 闫锐 陈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Kaiser评分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及其提高乳腺癌诊断效能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进行术前乳腺1.5TMRI检查的患者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及BI-RADS分类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 目的探讨Kaiser评分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及其提高乳腺癌诊断效能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进行术前乳腺1.5TMRI检查的患者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及BI-RADS分类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99个病灶,良性病变95个(47.7%),恶性病变104个(52.3%)。Kaiser评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4.2%、84.2%、86.7%、93.0%、89.4%;BI-RADS分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3%、65.3%、74.6%、89.9%、79.9%。Kaiser评分和BI-RADS分类对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7和0.885。Kaiser评分对肿块和非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和0.883。结论Kaiser评分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BI-RADS分类,并且可以为乳腺病变的诊断提供流程化、结构化的思路,对于肿块样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mri 动态对比增强 Kaiser评分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下载PDF
椎体CT值联合腰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魏其鹏 廖培基 +3 位作者 范宇澄 郭伟俊 詹锦祥 蔡东岭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CT值、腰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VBQ评分)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番禺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21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股骨颈T值,将... 目的探讨椎体CT值、腰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VBQ评分)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番禺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21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股骨颈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异常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n=166)及骨量正常组(n=44),并测量出各组的CT值以及VBQ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筛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确定诊断截断值,同时计算出不同联合方式筛查方法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单独运用CT值、VBQ评分作为筛查标准时,AUC分别是0.79、0.777,cut-off值分别是116.75 HU、3.24,其约登指数分别是0.520、0.45,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T值联合VBQ评分作为筛查标准时,AUC是0.822,灵敏度是75.9%,特异度为75%,约登指数为0.509;CT值与VBQ评分并联(CT值≤116.75 HU或VBQ评分≥3.24)诊断骨量异常时,其灵敏度为95.26%,特异性为49.16%,约登指数为0.444;串联(CT值≤116.75 HU且VBQ评分≥3.24)诊断骨量异常时,其灵敏度为60.73%,特异性为91.73%,约登指数为0.524,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单独或联合运用CT值、VBQ评分对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椎体CT值 椎体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Score based assessment of implant-related post fusion MRI artifacts focused on different interbody disc spacers: An <i>in vitro</i>study
12
作者 Thorsten Ernstberger Gabert Heidrich +1 位作者 Hans-Michael Klinger Mike Herbert Baums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12年第2期23-29,共7页
Interbody disc spacers for anterior spine fusion a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such as titanium alloys or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CFRP). Implant-related susceptibility artifacts can decrease the quality o... Interbody disc spacers for anterior spine fusion a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such as titanium alloys or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CFRP). Implant-related susceptibility artifacts can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MRI scans. This cadaveric study aimed to demonstrate the extent that implant-related MRI artifacting affects the post fusion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pinal canal (SC)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space (IDS). In 6 cadaveric porcine spines, we evaluated the post-im- plantation MRI scans of a titanium and CFRP spacer that differed in shape and surface qualities. A spacer made of human cortical bone was used as a control. A defined evaluation unit was divided into regions of interest (ROI) to characterize the SC and IDS. Considering 15 different MRI sequences read independently by an interobserver-validated team of specialists artifact-affected image quality of the median MRI slice was rated on a modified score of 0-1-2-3. A maximum score of 15 points for the SC and 9 points for the IDS (100%) was possible. Turbo spin echo sequences produced the best scores for both spacers and the control. Only the control achieved a score of 100%. For the IDS the titanium and CFRP spacer maximally scored 0% and 74%, for the SC 80% and 99%, respectively. By using favored T1 TSE sequences the CFRP-spacer represented clear advantages in post fusion spinal imaging. Independent of artifact dimensions the used scoring system allowed us to create an implant-related ranking of MRI scan quality in reference to the bon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BODY Disc Spacer POST FUSION mri Imaging ARTIFACTS Artifact score
下载PDF
分级量化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障碍的关系
13
作者 郜俊锋 曹建 邵祥忠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评分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CSVD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25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6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8.3~27.2 kg/m^...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评分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CSVD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25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1.6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8.3~27.2 kg/m^(2),平均BMI 23.57 kg/m^(2);饮酒史43例,吸烟史51例;合并冠心病33例,合并高血压52例,合并高血脂40例,合并糖尿病28例。行MRI检查。按照CSVD MRI总负荷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SVD MRI总负荷程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评分<25分作为发生运动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VD患者发生运动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n=27,0分)、B组(n=41,1~2分)、C组(n=35,3~4分)。各组在BMI、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比例、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语言流畅性实验(VFT)评分、听觉学习测试-瞬时记忆(AVLT-I)评分、Stroop颜色词测试(SCWT)评分、POMA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A组比较,B组SCWT-A评分、SCWT-B评分、SCWT-C评分升高,C组MMSE评分、VFT评分、AVLT-I评分下降,SCWT-A评分、SCWT-B评分、SCWT-C评分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CSVD MRI总负荷程度是患者发生运动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轻度CSVD MRI总负荷可能只影响注意力、信息处理及执行功能,而随着MRI总负荷增加可出现广泛认知功能损害,同时总负荷增加也是发生运动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为临床评估病变程度、制定有效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CSVD) mri总负荷 认知功能 运动障碍
下载PDF
AP腹膜下间隙扩散MRI影像学表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魏书堂 徐菱遥 杨丙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腹膜下间隙扩散MRI影像学表现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4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术前MRI检查图像,参考CT扩散范围分级将腹膜下间隙受分3级,记...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腹膜下间隙扩散MRI影像学表现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4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术前MRI检查图像,参考CT扩散范围分级将腹膜下间隙受分3级,记录患者腹膜下间隙受累情况,对比不同MR严重指数(MRSI)评分分型、APACHEⅡ评分分型患者的膜下间隙受累评分,分析腹膜下间隙受累评分与MRSI评分、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114例患者中78例(68.42%)存在度腹膜下间隙受累情况:1级13例,2级18例,3级47例,腹膜下间隙受累评分为(2.15±0.73)分。合并网膜、韧带及网膜囊受累者MRI可见其网膜韧带增厚、分层并伴有有积液,患者网膜囊可见积液,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非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合并肠系膜、肠管受累者MRI上可见肠系膜水肿、增厚,且伴有肠管管壁增厚。结肠旁沟受累者T1WI为低信号,T2WI非脂肪抑制序列为高信号。MRSI评分、APACHEⅡ评分分型下,腹膜下间隙受累评分比较均存在差异,随分型严重程度增加,腹膜下间隙受累评分随之上升(P<0.05)。进一步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腹膜下间隙受累评分与MRSI评分、APACHEⅡ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腹膜下间隙受累与APACHEⅡ评分存在一定联系,通过MRI检查可有效评估AP患者腹膜下间隙扩散情况,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腹膜下间隙扩散 mri 影像学表现 APACHEⅡ评分 MRSI
下载PDF
基于MRI多参数评价激光剜除治疗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君 何桂兵 方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7期588-592,共5页
目的基于MRI多参数评价激光剜除治疗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BPH患者144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尿道激光剜除术,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采用1.5T对比增强MRI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评价前列腺体积、激... 目的基于MRI多参数评价激光剜除治疗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BPH患者144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尿道激光剜除术,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采用1.5T对比增强MRI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评价前列腺体积、激光剜除面积、针迹可视化、尿道周围水肿、腔隙和尿道形态保存,比较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尿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和排泄后残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国际生活质量(I-QoL)评分,使用Clavien Dindo量表评估不良事件。结果手术前后患者血清PSA水平无明显变化(F=0.56,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患者Qmax和I-QoL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VR和IPS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LSD-t分别=5.63、3.65;33.32、19.65;22.30、11.21;42.32、89.63,P均<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MRI显示前列腺体积比术前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剜除面积比术后1个月明显缩小,针迹可视化率、水肿率和腔隙率明显下降(t=102.32,χ^(2)分别=148.56、184.11、120.60,P均<0.05),尿道形态保存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χ^(2)=0.68,P>0.05)。随访6个月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比增强MRI多个序列能够定量和定性评价激光剜除治疗中重度BPH的临床疗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mri 激光剜除 良性前列腺增生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应用MRI测量膝骨性关节炎滑膜厚度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恒 李皓桓 +2 位作者 孟羿彬 柯陈荣 杨法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滑膜炎的严重度评估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MRI检查。应用MRI的T2加权像检查膝关节内滑液含量和用梯度回波(GRE)检查滑膜厚度,应用ROI体积测量方法测量滑膜厚...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滑膜炎的严重度评估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MRI检查。应用MRI的T2加权像检查膝关节内滑液含量和用梯度回波(GRE)检查滑膜厚度,应用ROI体积测量方法测量滑膜厚度,包括内外侧间沟和内外侧髌上囊4个区域,每个区域分0~3级,总计最大12级。其中随机选择12例患者在60d后行MRI检查并对膝关节症状进行评估,膝关节症状的评估应用Western Ontario大学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 OA in-dex)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用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SPGR)序列来测量软骨体积。结果:滑膜的厚度为(1.82±0.52)级,内侧室的测量等级是(1.77±0.58)级,外侧室为(1.88±0.67)级,髌上囊和隐窝的测量等级分别是(1.95±0.50)级、(1.70±0.68)级。滑膜炎的严重程度和软骨体积的缺失有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MRI可以准确和有效地测量膝骨性关节滑膜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滑膜炎 磁共振成像 评分系统
下载PDF
MRI评分对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海林 丁乙 陈学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本文分析了42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MRI表现,用MRI评分对肿瘤特征的一致性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包括16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分化不良性星形细胞瘤,13例多形性星形胶质母细胞瘤。所有病例检查均采用GEVectra0.5T... 目的:本文分析了42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MRI表现,用MRI评分对肿瘤特征的一致性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包括16例低级星形细胞瘤,13例分化不良性星形细胞瘤,13例多形性星形胶质母细胞瘤。所有病例检查均采用GEVectra0.5T超导型MR成像机。分别采用9个标准进行MRI评分:(1)信号不均匀性;(2)囊变与坏死;(3)出血;(4)穿越中线;(5)水肿与占位效应;(6)边缘界限;(7)流空效应;(8)增强程度;(9)增强形态。Gd-DTPA增强用T1WI。结果:每一个评分标准分别经统计学分析。MRI均值:低级星形细胞瘤为0.49±0.20,分化不良性星形细胞瘤为1.2±0.17,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1.47±0.34。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MRI评分亦随之增加(P<0.01-0.001)。增强程度、信号不均匀性、水肿与占位效应、囊变与坏死和增强形态已被证明与病理级别良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经多元线性偏回归分析P<0.001。结论:MR影像学分级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病理级别 mri 肿瘤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MRI评分与临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冰 陆伟 +5 位作者 王大平 柳海峰 朱伟民 欧阳侃 李顶夫 李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684,共8页
目的研究利用MRI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评分的方法,并探讨MRI评分结果与临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ACL移植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方法追踪54例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病例,计算... 目的研究利用MRI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评分的方法,并探讨MRI评分结果与临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ACL移植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方法追踪54例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病例,计算MRI上ACL移植物容量(graft volume)、张力(graft tension)、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作为评估依据进行移植物MRI评分,同时计算MRI评分与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评分)、客观功能评分(KT2000)的相关性。结果 5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3±4.3)月。平均ACL移植物MRI评分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分别为75.19±7.20、85.12±9.45、83.07±12.63。MRI评分结果与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结果呈正性线性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696,P=0.001;r=0.767,P=0.000);根据MRI评分(X)及临床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Y)拟合出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评分可以预测膝关节主、客观功能评分(R2=0.485;R2=0.589)。结论 MRI评分可作为一种新工具,补充和完善目前ACL重建术后评判体系,从而有助于更合理地评判ACL移植物愈合情况,进一步指导康复锻炼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临床评估 核磁共振影像 功能评分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MRI与Apgar评分、血清NSE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丁燕霞 李晓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62-64,7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改变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HIE患儿100例(早产儿50例,足月儿50例)为实验组,依据颅脑MRI表现程度分为轻度HIE和...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改变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HIE患儿100例(早产儿50例,足月儿50例)为实验组,依据颅脑MRI表现程度分为轻度HIE和中重度HIE组;另选同期非HIE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均在其生后行Apgar评分、检测血清NSE浓度,并于生后3~7 d行颅脑MRI检查。结果 HIE足月儿和早产儿随着MRI表现程度加重,血清NSE值逐渐增高,Apgar评分逐渐降低。中重度组与轻度组、对照组相比NSE水平差异显著,但轻度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5 min Apgar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外周血清NSE值与Apgar评分可作为临床早期评价HIE新生儿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且与头颅MRI分度基本一致。临床上可通过2指标的评定对HIE患儿进行早期诊断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脑mri APGAR评分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z-Longa评分的MRI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士光 杨荣礼 +2 位作者 耿德勤 项洁 董瑞国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199-201,共3页
目的:采用MRI检测Z—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判断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可靠性。方法:参照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缺血6h后对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0”分... 目的:采用MRI检测Z—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判断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可靠性。方法:参照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缺血6h后对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0”分的8只,1~4分的为14只(其中1分5只;2分6只;3分3只),同时行大鼠头颅核磁共振T1T2DWI序列扫描。结果: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1~4分间的大鼠核磁共振均观察到大脑皮层及基底节长T1、T2、高DWI信号,评分为“0”分的有1例发现梗死灶。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Z—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MRI具有显著相关性(r=0.786);Z—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是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成功的可靠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核磁共振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