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4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CT、CT+MRI对脊柱疾病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闫文 周玲 孙亮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脊柱疾病患者分别实施MRI、CT、CT+MRI诊断后获得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滕州市中医医院的疑似脊柱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或者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CT检查、MRI检查以及CT+MR... 目的 探讨对脊柱疾病患者分别实施MRI、CT、CT+MRI诊断后获得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滕州市中医医院的疑似脊柱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或者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CT检查、MRI检查以及CT+MRI检查,就获得诊断结果展开观察分析。结果 经CT+MRI检查诊断脊柱疾病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显著高于CT检查以及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疾病患者在实施临床诊断期间,应用MRI以及CT方法,均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总体分析,两种方法均表现出相对较低的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对此将二者结合用于脊柱疾病诊断,可为疾病的早期确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mri诊断 ct诊断 诊断结果
下载PDF
MRI、CT、X线联合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分析
2
作者 展晓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0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联合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MRI、CT、X线检查,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X线联合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MRI、CT、X线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式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效能。结果:256例AS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56例患者确诊为AS骶髂关节病变,不同检测方式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度、灵敏度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MRI与3项联合检测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特异度高于CT,不同检测方式对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的检出率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不同检测方式对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比较,3项联合检测>MRI>CT>X线,不同检测方式对Ⅰ、Ⅱ级检出率比较,MRI与3项联合检测>CT>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与CT,MRI诊断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更显著,且3项联合检查可提升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特征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mri ct X线
下载PDF
MRI、CT检查对儿童先天性神经感音性听力下降内耳及听觉中枢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壮 时胜利 +2 位作者 杨凯华 王重阳 齐威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0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MRI、CT检查对儿童先天性神经感音性听力下降内耳及听觉中枢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河南省儿童医院的60例重度神经感音性下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MRI、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统计分析检查及分型... 目的分析MRI、CT检查对儿童先天性神经感音性听力下降内耳及听觉中枢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河南省儿童医院的60例重度神经感音性下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MRI、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统计分析检查及分型结果。结果本组儿童均完成了MRI检查,有18例患儿完成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3例儿童为内听道发育畸形,占比5.00%,14例儿童前庭导水管扩大,占比23.33%,3例儿童骨迷路畸形,占比5.00%,6例儿童为窝神经畸形,占比10.00%,12例儿童为耳蜗畸形,占比20.00%,有耳蜗不发育和耳蜗发育不全两种类型;1例儿童为米歇尔畸形,占比1.67%,8例儿童为前庭畸形,占比13.33%,其中有一些患儿存在椭圆囊扩大,1例儿童为顶周融合,占比1.67%,4例儿童为半规管畸形,占比6.67%,另外8例儿童经MRI、CT检查显示结果没有异常,占比13.33%。结论MRI可以对内耳、蜗神经畸形及发育的状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估,且能够判定畸形的轻重程度,CT检查则能够对骨性结构及通道异常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通过联合MRI及CT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判定内耳及听觉中枢畸形病情和病情的分型,从而为临床制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并对临床预防或判断儿童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儿童先天性神经感音性听力下降 内耳 听觉中枢畸形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征和MRI、CT诊断(附47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建武 冯学彬 彭如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征以及MRI、C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及MRI证实的47例DAI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伤后接受CT与MRI检查。MRI采用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征以及MRI、C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及MRI证实的47例DAI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伤后接受CT与MRI检查。MRI采用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比较CT及MR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47例DAI患者经MRI均发现脑实质非出血性挫裂伤及小出血灶,T2-FLAIR和DWI序列共发现DAI病灶535个,主要分布在皮髓交界区、脑干、胼胝体、基底节、丘脑及小脑,其中T2-FLAIR显示病灶但DWI显示为阴性的病灶数共45个,而DWI显示病灶但T2-FLAIR显示为阴性的病灶数共21个。47例患者中,MRI共检出514个病灶,CT仅检出95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见2例合并颈椎骨质水肿及颈髓损伤水肿。结论 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T2-FLAIR和DWI可以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对具有典型DAI临床特征而CT检查未发现DAI者,应尽早MRI检查,以弥补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常规MRI、CT检查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漆强 刘晓 +4 位作者 邹玉林 李志娟 陈真平 李兴付 陶仅德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1期58-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36例DAI病例的常规MRI、CT检查资料,结合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20例,MRI诊断31例。CT、MRI对DA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5%(20/36)、86%(31/36),二... 目的探讨常规MRI、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36例DAI病例的常规MRI、CT检查资料,结合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20例,MRI诊断31例。CT、MRI对DA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5%(20/36)、86%(31/36),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查共发现病灶36个,MR检查(T1WI、T2WI、FLAIR序列)发现病灶分别为97个、115个、147个,CT与MR各序列发现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常规MRI、CT检查是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基本检查方式。常规MRI检查对DAI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常规mri ct 诊断价值 比较
下载PDF
头颅MRI、CT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团结 肖爱菊 +3 位作者 吴湘涛 刘炜青 王志远 李树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5期72-74,88,共4页
目的探究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时使用头颅MRI和CT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74例在我院接受头颅MRI与CT检查病毒性脑炎患儿影像学资料。分析CT和MRI诊断病毒性脑炎影像学特点,比较CT和MRI诊断患儿病情分度、病灶情... 目的探究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时使用头颅MRI和CT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74例在我院接受头颅MRI与CT检查病毒性脑炎患儿影像学资料。分析CT和MRI诊断病毒性脑炎影像学特点,比较CT和MRI诊断患儿病情分度、病灶情况。结果MRI诊断患儿病毒性脑炎阳性率显著高于CT(97.30%vs83.78%,P<0.05),MRI对额叶和颞叶部位病灶检出显著优于CT(P<0.05),对顶叶以及其他部位病灶检出差异不显著(P>0.05)。MRI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多发病灶诊断情况优于CT,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时使用头颅MRI诊断价值较CT高,尤其是在对于额叶和颞叶部位病灶以及多发病灶上诊断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mri ct 小儿病毒性脑炎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声、MRI、CT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藤 吴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1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RMI、CT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25例,观察分析各自影像学表现,同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 目的分析超声、RMI、CT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25例,观察分析各自影像学表现,同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三者原发性胆囊癌诊断正确率。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超声、CT、MRI诊断相符率(正确率)分别为64.0%、73.3%、88.0%,MRI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MRI、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其中MRI诊断相符率最高,超声诊断相符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mri ct 原发性胆囊癌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采用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波涛 蔡婵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5期43-44,77,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采用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进行诊治的资料齐全的1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诊断结果与病理学...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采用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进行诊治的资料齐全的1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别统计三种检测方式的甲状腺微小癌阳性率。结果本次研究中,甲状腺微小癌MRI的阳性率为32.22%(58/180)、CT的阳性率为33.89%(61/180)、B超的阳性率为74.44%(134/180),MRI与CT检测的阳性率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MRI、CT与B超检测的阳性率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χ~2=64.46,P<0.01;χ~2=59.63,P<0.01)。结论甲状腺微小癌MRI、CT、B超三种检测方法中,B超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对临床诊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mri ct B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MRI、CT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亚兰 吴湘军 屈德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9期20-22,48,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及多层螺... 目的旨在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及多层螺旋CT检查,收集64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64例患者共143个病灶,MRI检出额叶病灶57个、顶叶18个、内囊9个、丘脑9个、小脑8个、基底节35个、脑干4个,共检出140个病灶,总检出率为97.90%;多层螺旋CT检出额叶病灶37个、顶叶16个、内囊7个、丘脑6个、小脑6个、基底节28个、脑干3个,共检出103个病灶,总检出率为72.02%。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P<0.001);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检查费用明显低于MRI检查(P<0.001);64例患者MRI图像中,病灶最小2.12mm×1.10mm,T2WI病灶区表现为高信号,T1WI为稍低信号,其中43个病灶以结合水为主,病灶呈现为斑点、小片状,在FLAIR、DWI序列中,病灶呈现高信号。CT图像中病灶均呈现低密度小点或斑片状,以基底核区边界模糊、脑实质灰质与白质分界模糊、脑沟分界模糊为主要图像表现。结论 MRI、CT检查均可显示早期腔隙性脑梗塞具体发病部位情况,其中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检出率优于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检查 早期腔隙性脑梗塞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RI、CT联合ELISA法检测血清AFP-L3含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玉柱 张玉敏 +2 位作者 寇永妹 陈晖 韩龙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评价MRI、CT扫描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含量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7例血清标本来自唐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11月间的住院患者,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FP-L3的含量,以AFP-L3&... 目的:评价MRI、CT扫描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含量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7例血清标本来自唐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11月间的住院患者,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FP-L3的含量,以AFP-L3>37.89ng/ml为临界值。137例病例均具有CT、MRI资料,回顾分析探讨采用血清AFP-L3含量与CT、MRI及这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在PHC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以AFP-L3>37.89ng/ml为临界值诊断PHC的灵敏度为71.73%、特异度为88.88%。联合运用血清AFP-L3含量以及CT扫描两种技术诊断PHC的灵敏度为85.87%、特异度为93.33%。三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PHC的灵敏度为89.13%、特异度为93.67%。结论:联合运用ELISA法检测AFP-L3含量及CT、MRI三种技术对PHC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对血清AFP-L3含量低的PHC患者诊断中行CT、MRI扫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ct增强扫描 mri 原发性肝癌 诊断
下载PDF
头颅MRI、CT和B超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沈瑶 赵国祥 金万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究头颅计算磁共振成像(MRI)、机断层扫描(CT)及B超(US)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20例新生儿分别进行头颅MRI、CT、US检查,任一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颅脑损伤即判定确诊为颅脑损伤,以此为金标准,分析MRI、CT、US诊断结... 目的探究头颅计算磁共振成像(MRI)、机断层扫描(CT)及B超(US)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20例新生儿分别进行头颅MRI、CT、US检查,任一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颅脑损伤即判定确诊为颅脑损伤,以此为金标准,分析MRI、CT、US诊断结果。结果120例新生儿经任一检查诊断为颅脑损伤92例,主要颅脑损伤为缺血缺氧性脑病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MRI诊断颅脑损伤87例,CT诊断颅脑损伤67例,US诊断颅脑损伤53例;MRI、CT、US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对应为:94.56%、81.52%和57.61%;95.83%、85.83%和67.50%;84.85%、62.22%和41.79%。结论头颅MRI、CT、US诊断颅脑损伤均有其优势,其中MRI诊断效能最高,临床应合理选择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mri ct B超 新生儿 颅脑损伤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割的MRI、CT脑图像自动配准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德荣 李坤成 +3 位作者 李永忠 马斌荣 童隆正 汪伟 《医疗设备信息》 2000年第3期10-12,共3页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等医学图像处理过程的关键技术 ,本文探讨的CT与MRI脑图像配准方法 ,采用自动分割两种图像的颅骨区域及用数学形态学方法修正 ,以此区域进行匹配。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原始图像的质量要求较低 。
关键词 mri ct 图像分割 配准
下载PDF
对比分析颈椎病MRI、CT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霍红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9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颈椎病MRI和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并比较CT和MRI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颈椎曲度异常、骨性椎管狭窄和椎间隙狭窄等诊断检出率... 目的比较分析颈椎病MRI和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查,并比较CT和MRI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颈椎曲度异常、骨性椎管狭窄和椎间隙狭窄等诊断检出率高于CT,两组检验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对钩突增生和小关节突增生等诊断检出率低于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技术在脊髓受压和颈椎间盘突出等影像学显示上优于CT技术,而CT技术在椎小关节和后纵韧带骨化等影像学显示上优于MRI技术。结论 CT和MRI技术在诊断颈椎病方面均有各自优缺点,对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能有效提高颈椎病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 mri ct 影像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CT诊断思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歆 毕诗诚 +2 位作者 黄伟浪 吴光任 陈国雄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4460-4462,共3页
目的: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以及CT诊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 目的: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以及CT诊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0例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为星形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髓母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脑转移瘤,有6例患者为室管膜瘤,有8例患者为血管母细胞瘤,有1例患者为脑膜瘤。不同病变的患者,影像学的表现情况也存在差异性。在小脑半球肿瘤的定位诊断上,MRI以及CT的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3%。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以及CT检查,能够有效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 mri ct 诊断研究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的MRI、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森 江卫民 +1 位作者 刘振华 谌阳 《中外医疗》 2017年第6期185-186,192,共3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MRI及CT表现,探讨MRI及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统计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6年7月经过手术病理证实9例卵巢甲状腺肿的CT及MR表现及特征。结果 9例病例均为单发囊实性良性肿块;囊性部分CT值均较高、超... 目的了解并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MRI及CT表现,探讨MRI及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统计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6年7月经过手术病理证实9例卵巢甲状腺肿的CT及MR表现及特征。结果 9例病例均为单发囊实性良性肿块;囊性部分CT值均较高、超过膀胱内尿液密度,磁共振上T2WI序列极低信号;实性成分CT上密度较高且强化明显;5例伴发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结论笔者认为卵巢甲状腺肿囊在CT及MR检查具有特有征象,MR及CT综合检查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甲状腺肿 囊实性肿块 ct mri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MRI、CT、DWI鉴别诊断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秀琴 柏劲松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6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MRI、CT、DWI鉴别诊断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85例疑似肝内胆管细胞癌或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对患者实施CT、MRI、DWI检查,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为参照,比较CT、MRI、DWI对...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MRI、CT、DWI鉴别诊断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85例疑似肝内胆管细胞癌或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对患者实施CT、MRI、DWI检查,以病理穿刺活检结果为参照,比较CT、MRI、DW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结果,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与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MRI表现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MRI、DW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P<0.05),而MRI与DW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CT与病理穿刺活检诊断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572),MRI、DWI与病理穿刺活检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39、0.824)。在MRI图像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与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囊变区、动脉期环形强化、动脉期断环征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肝周积液、肝肿大、肝内胆管扩张无显著差异(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低于不典型肝脓肿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不典型肝脓肿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磁共振DWI技术,可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进行准确的鉴别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不典型肝脓肿 mri ct DWI
下载PDF
MRI、CT和PET-CT检查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7
作者 唐玲珑 马骏 +5 位作者 陈勇 宗井凤 孙颖 王岩 吴湖炳 崔念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7-741,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RI、CT以及18F-FDG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 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RI、CT以及18F-FDG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87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MRI、增强CT及PET-CT检查资料。在MRI、CT及PET-CT上分别评价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74侧(87例患者)咽旁间隙中,MRI、CT和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44.8%、33.9%和24.1%。MRI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优于CT(P=0.037)。MRI及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高于PET-CT,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咽后淋巴结的最小径与PET-CT的标准摄取值呈正相关(r=0.832,P<0.001)。结论: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高于CT及PET-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三者的结合应用将有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咽后淋巴结 肿瘤转移 诊断 靶区勾画
下载PDF
MR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MRI、CT对照
18
作者 陈希颖 廉宗澂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评价 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优势。方法 :对本院 1 4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的 MRA表现进行分析 ,并与 MRI及 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4例颅内动脉瘤具特征性 MRA及 MRI表现 ,其定性诊断能力优于 CT,MRA在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 目的 :评价 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优势。方法 :对本院 1 4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的 MRA表现进行分析 ,并与 MRI及 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4例颅内动脉瘤具特征性 MRA及 MRI表现 ,其定性诊断能力优于 CT,MRA在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方面优于 MRI。结论 :MRA是检出直径 >3mm的颅内动脉瘤的最佳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 NMR 血管成像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1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胆囊癌患者的MRI、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吉文伟 郭胜利 +1 位作者 宋展 马彦高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发现胆囊癌(UGC)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UGC患者行LC的术前MRI和CT检查资料,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4例UGC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胆囊癌,腺癌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发现胆囊癌(UGC)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UGC患者行LC的术前MRI和CT检查资料,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4例UGC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胆囊癌,腺癌12例,鳞癌2例,影像学检查漏诊9例,误诊5例。结论 LC术前应全面分析胆囊癌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规范术前影像学检查技术,尽量避免漏诊或误诊,术中发现UGC应及时进行根治手术,并积极采取预防切口转移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胆囊癌 胆囊切除术 mri ct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MRI、CT影像特点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付信飞 马青松 黎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134-138,共5页
目的分析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MRI、CT影像特点。方法将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有明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且术前CT、MRI影像资料完整无缺失的89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先行单因... 目的分析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MRI、CT影像特点。方法将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有明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且术前CT、MRI影像资料完整无缺失的89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先行单因素分析,再筛选单因素分析有差异选项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同时观察MRI、CT影像特点。结果双侧卵巢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单侧(左侧或右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非上皮性卵巢癌,低分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高分化、中分化患者,临床分期Ⅳ期转移率>Ⅲ期>Ⅱ期>Ⅰ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2cm患者转移率显著大于残余病灶直径≤2cm、0cm患者,术前有腹腔化疗的卵巢癌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无腹腔化疗患者,1期手术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2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分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是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CT诊断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8.63%、特异度为97.26%、准确率为94.01%,阳性预测值95.12%、阴性预测值93.42%、kappa值0.870;MRI则为98.86%、99.326%、99.15%、98.86%、99.32%、0.981。结论临床分期、首次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直径是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且CT、MRI均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显示,或可为卵巢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mri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