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IMS和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张乐 魏依馨 +5 位作者 史冠莹 蒋鹏飞 赵丽丽 王继红 张少南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234,共13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真空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香椿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样品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通过GC-IMS检测到78个峰,鉴定出59种化合物。通过GC-MS鉴定出94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是硫化物、烯烃类和醛类。经过干燥后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通过ROAV法确定了(E,Z)-二-1-丙烯基二硫化物、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正己醛、2-己烯醛、丁香酚等为香椿样品中关键香气化合物。PCA和PLS-DA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有明显的分离,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鲜样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为一组,其他3个干燥香椿样品为一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共筛选出10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干燥方式对香椿风味特性影响显著,真空冷冻干燥组与鲜样最为接近,考虑实际应用热泵干燥为香椿最适宜的脱水方式。本研究为热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GC/LC-Q/TOF MS测定当归中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2
作者 常巧英 杨志敏 +6 位作者 白若镔 邱国玉 李坚 朱仁愿 张虹艳 闫君 吴福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积风险值。100例当归的总检出率为95%,共检出27种农药,其中甲拌磷和毒死蜱的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量为0.0010~1.4077 mg/kg。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GB 2763-2021,检出农药中只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有最大残留限量(MRL)值,其中甲拌磷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高风险农药为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异柳磷。膳食摄入风险和累积风险结果显示,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平均值分别为0.2908%和0.0978%,均远低于100%;慢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c)和急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a)分别为0.06689和0.01173,均远小于1,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及累积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当归中检出农药的膳食摄入和累积暴露的风险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建议制定当归中检出的中等风险农药的MR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GC-Q/TOF ms LC-Q/TOF ms 农药残留 风险排序 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震害异常的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运生 赵波 +1 位作者 吉锋 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对该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事件,发震断裂为拉脊山北缘断裂东段;震源浅叠加松散覆盖层产生了明显的地震波放大效应,使得极震区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异常高,强震动使得房屋大量倒塌;而位于断裂上盘的积石山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相对不发育,仅在黄土覆盖的官亭盆地产生了数百处小型滑坡和中川乡一处较大规模的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地形放大 震害异常 松散堆积层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疏肝和胃汤干预慢性应激大鼠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4
作者 李琦 何地 +5 位作者 周密思 林云崖 唐玉琼 刘焱文 刘松林 陈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86-698,共13页
目的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研究,分析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 SGHWT)对慢性应激大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应激大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目的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研究,分析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 SGHWT)对慢性应激大鼠肝组织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应激大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单笼饲养的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对照组(control, Con)、对照+疏肝和胃汤组(control+SGHWT,Con+SGHWT,7.33 g·kg^(-1)·d^(-1))、模型组(model, M)、模型+疏肝和胃汤组(model+SGWHT,M+SGHWT,7.33 g·kg^(-1)·d^(-1))和模型+氟西汀组(model+fluoxetine, M+F,1.58 mg·kg^(-1)·d^(-1))大鼠肝细胞的组织病理结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肝组织中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MetaboAnalyst在线网站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疏肝和胃汤显著增加了慢性应激大鼠的体质量(P<0.05),糖水偏爱率(P<0.05)和旷场实验中的总移动距离(P<0.01),恢复了肝组织中肝细胞结构形态;肝脏代谢组学结果分析中共发现了51个差异代谢物发生紊乱,其中疏肝和胃汤可逆转16个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结论 疏肝和胃汤可恢复慢性应激诱导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移动距离的减少,改善肝细胞结构,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汤 CUms 肝脏代谢组学 UPLC-ms/ms
下载PDF
利用ICP-MS和LA-ICP-TOF-MS探究上海青中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
5
作者 曹敬文 徐照 +4 位作者 刘月月 周袁媛 季涛涛 李桃生 程雄卫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4期80-87,共8页
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LA-ICP-TOF-MS)进行定量测定和原位成像,对上海青(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Linnaeus)Kitamura.)中铅(Pb)的富集与转运特征及其机制进行探究。... 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LA-ICP-TOF-MS)进行定量测定和原位成像,对上海青(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Linnaeus)Kitamura.)中铅(Pb)的富集与转运特征及其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上海青中的Pb含量为根>茎>叶,对Pb的吸收效率为根>茎>叶,转运能力为根到茎>茎到叶;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受种植土壤Pb含量、pH值和大气中Pb沉降等因素影响;Pb等元素在叶片中的原位分布图表明Pb主要富集在叶脉中,与铝(Al)和铁(Fe)分布特征相似,与锌(Zn)、铜(Cu)、锰(Mn)、磷(P)、硫(S)和镁(Mg)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基于Pb的富集与转运特征及其在叶片中与其他元素原位分布特征的异同,探讨上海青对Pb的吸收、富集和转运机制,为评估Pb潜在的健康危害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上海青 转运 富集 ICP-ms LA-ICP-TOF-ms
下载PDF
基于GC-MS和UPLC-QTOF/MS的灵芝不同生长阶段的成分分析
6
作者 周浩 徐晓兰 +2 位作者 吴金华 徐家雄 吴晶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8-508,共11页
[目的]探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不同生长阶段的成分差异。[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 [目的]探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不同生长阶段的成分差异。[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仪HSS T3色谱柱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系统上对灵芝原基、产孢前和产孢后的子实体进行成分分析与鉴定。[结果]GC-MS共检测到24种成分,其中醛类8种、酯类4种、烃类1种、酸类1种、醇类1种、酮类2种、胺类2种、吡嗪类1种、咪唑类1种、吡咯类1种、呋喃类1种、酚类1种。UPLC-QTOF/MS共检测90种成分,最主要的成分三萜类共有67种,此外还包括脂肪酸类8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3种、苷类2种、维生素1种、生物碱类2种、有机酸类2种、糖类2种、萜1种、杂萜1种、甾体1种。共有73种成分在原基中检出,其中三萜类成分54种;72种成分在产孢前子实体中检出,其中三萜类成分57种;52种成分在产孢后子实体中检出,其中三萜类成分有42种。[结论]灵芝不同生长阶段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灵芝不同时期的化学成分的分析与鉴定,以及化学物谱图的完善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相关药理、药效分析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GC-ms UPLC-QTOF/ms 成分分析 不同生长期 三萜类 灵芝酸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线纹香茶菜白花型与紫花型种质代谢物的比较分析
7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1 位作者 徐友阳 张慧晔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6-29,共14页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比较研究,可为正品“溪黄草”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广泛栽培的紫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为对照,比较白花型与紫花型线纹香茶菜间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从两份种质检测到的868种代谢物中筛选到12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67种在白花型种质中显著上调、58种表现下调。两种质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生物碱、游离脂肪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比最高、为45.6%。黄酮类、黄酮糖苷和异黄酮三类差异代谢物在白花型种质中上调数量高于紫花型种质;而黄酮醇类化合物是两种质差异代谢物最多的类别,且多数在紫花型种质中呈显著上调。进一步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25种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7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有类黄酮(Flavonoid)、异黄酮(Isoflavonoid)、花青素(Anthocyanin)、黄酮(Flavone)、黄酮醇(Flavonol)、芪类化合物(Stilbenoid)、二芳基庚烷(diarylheptanoid)和姜酚(Gingerol)生物合成及嘌呤(Purine)代谢等途径。【结论】白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中黄酮类、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多于紫花型种质,将为后期线纹香茶菜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香茶菜 种质 代谢组学 UPLC-ms/ms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度评估研究ID-LC-MS/MS法检测鸡蛋中氟虫腈砜残留量的关键控制点
8
作者 张巧艳 方维焕 +3 位作者 郑蔚然 王夏君 刘超纲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3-650,共8页
为了控制检测结果准确性,以鸡蛋粉中氟虫腈砜残留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779]为测试样,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基于多功能净化柱(PAC柱)净化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鱼骨图”分析表明,不确... 为了控制检测结果准确性,以鸡蛋粉中氟虫腈砜残留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779]为测试样,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基于多功能净化柱(PAC柱)净化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鱼骨图”分析表明,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有样品称样量、内标溶液添加体积、标准工作溶液浓度及其移取体积。内标溶液添加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率为68.59%;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同位素内标的添加过程是ID-LC-MS/MS法检测的关键控制点,参考基准的合理选择和目标物的完全提取是准确测量的前提。进一步用LC-MS/MS法对参考物质、稀释剂和内标溶液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基于国家有证标准物质[GBW(E)100779]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提升鸡蛋食品安全的检测质量和质控水平,为精准检测质控方案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鸡蛋 氟虫腈砜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 质量控制 标准物质
下载PDF
基于ICP-MS研究转炉钢渣微粉吸附镍和铅的动力学机理
9
作者 徐修平 徐维成 +3 位作者 于先坤 陈煜 杨刚 张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4-600,共7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重金属镍是一种常见的致敏性金属,会引起人体过敏发炎,甚至会引发癌症;血液中铅浓度的超标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终身性的危害。因此,治理镍和铅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重金属镍是一种常见的致敏性金属,会引起人体过敏发炎,甚至会引发癌症;血液中铅浓度的超标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终身性的危害。因此,治理镍和铅重金属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其存在难以利用与附加值低的问题。同时加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大量钢渣露天堆放,对土地资源、地下水源,以及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钢渣微粉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化学活性高等特性,被广泛利用,可以成为吸附材料。本文以转炉钢渣微粉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粒度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吸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转炉钢渣微粉的基本性质,重点研究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重金属初始浓度、溶液pH和吸附时间对转炉钢渣微粉吸附Ni^(2+)、Pb^(2+)的效果,结合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理论揭示转炉钢渣微粉对Ni^(2+)、Pb^(2+)的吸附作用机理,为处理镍、铅重金属污染和工业废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大于12.5 g·L^(-1)、重金属初始浓度小于100 mg·L^(-1)、溶液pH大于3和吸附时间大于120 min时,转炉钢渣微粉对Ni^(2+)、Pb^(2+)的吸附效果良好,即基本达到90%。转炉钢渣微粉对Ni^(2+)、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由边界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转炉钢渣微粉的结构具有多孔性为物理吸附Ni^(2+)、Pb^(2+)提供吸附空间,转炉钢渣微粉的化学成分不仅具有碱性与Ni^(2+)、Pb^(2+)形成络合产物,而且水化过程中CaO与SiO_(2)生成C—S—H凝胶,对Ni^(2+)、Pb^(2+)形成络合吸附与硅酸盐体系包裹。转炉钢渣微粉对Ni^(2+)、Pb^(2+)吸附可能存在多层吸附。吸附Ni^(2+)、Pb^(2+)的过程为优惠吸附,吸附容易进行,其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785和17.002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转炉钢渣微粉 NI2+ PB2+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破乳诱导萃取和ICP-MS/MS分析渣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10
作者 朱乾华 刘宏伟 聂西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8,共10页
基于破乳诱导萃取提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渣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新策略。渣油样品经二甲苯稀释降低黏度后采用质量分数6%的Triton X-114乳化,超声水浴破乳25 min,利用体积分数40%的盐酸萃取渣油中金属元素至水... 基于破乳诱导萃取提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渣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新策略。渣油样品经二甲苯稀释降低黏度后采用质量分数6%的Triton X-114乳化,超声水浴破乳25 min,利用体积分数40%的盐酸萃取渣油中金属元素至水相,采用ICP-MS/MS测定其中10种金属元素Na、Mg、Al、Ca、V、Cr、Fe、Ni、Cu、Zn的含量。详细评估了破乳诱导萃取条件对渣油中金属元素萃取效率的影响,在串联质谱(MS/MS)模式下,利用氦碰撞气或不同反应气消除了金属元素的质谱干扰,采用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 1634c(燃油中的微量元素)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以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渣油样品并采用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F-ICP-MS)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金属元素在各自的含量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97),检出限(LOD)为2.05~31.4 ng/L,NIST SRM 1634c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参考物质提供的认证值及文献报道的参考值基本一致,置信度水平达到95%,ICP-MS/MS方法与SF-ICP-MS的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所建立的ICP-MS/MS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率快,准确可靠性好,已用于渣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 金属元素 破乳诱导萃取 质谱干扰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五味清浊颗粒治疗腹泻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11
作者 李伟 孙佳 +4 位作者 李思雨 余秋香 王添敏 宋慧鹏 张慧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鉴定五味清浊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治疗腹泻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clipsepius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鉴定五味清浊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治疗腹泻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clipsepius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0.4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50~2000条件下采集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核心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的网络,对其潜在药效物质基础进行预测。利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鉴定出86个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25个、黄酮类23个、有机酸类12个、鞣质类16个、苯丙素类2个、其他类化合物8个。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鞣花酸、胡椒碱、山柰酚、荜茇宁主要作用于IL-6、TNF、EGFR、IFNG、IL-10、IL-8等核心靶点,调节PI3K-Akt、HIF-1、JAK-STAT等关键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腹泻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结论该研究成功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五味清浊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其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清浊颗粒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化学成分
下载PDF
UPLC-MS法测定肉制品中虾过敏原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2
作者 梁瑞强 刘彤彤 +2 位作者 罗娇依 曹进 孙姗姗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对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测定肉制品中虾过敏原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UPLC-MS法测定肉制品中虾过敏原含量的方法流程和不确定度的来源,逐一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得出扩展不确定... 对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测定肉制品中虾过敏原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UPLC-MS法测定肉制品中虾过敏原含量的方法流程和不确定度的来源,逐一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得出扩展不确定度。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分为样品称量、重复性试验、方法准确度、样品前处理过程和样品溶液测定过程,其中样品溶液测定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占比最高,而这部分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为标准曲线拟合和对照品称量过程。经计算,方法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057 9,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21 mg/kg,取置信度为95%时的扩展因子k=2,计算得到用此方法测定肉制品中虾过敏原含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116,扩展不确定度为2.42 mg/kg。评定结果中各不确定度分量的占比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应采用调整对照品称样量、合理化标准曲线工作溶液浓度范围的方式以减少方法整体的不确定度。因此,建议在对实际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时,其报告的检测结果应带有相同单位的测量不确定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 肉制品 虾过敏原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结合HS-GC-MS对单粮复合香型白酒挥发性特征差异的分析
13
作者 黄孟阳 秦辉 +9 位作者 卢星霏 陈吉 杨峰 刘怡 蔡小波 张宿义 周军 邵燕 代小雪 代汉聪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3种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48种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异丁醛、3-甲基呋喃、二甲基二硫醚、巴豆酸、环氧丙烷、丙烯醛和草酸只在A组白酒中被检测出来,丁酸乙酯在B组白酒中含量最高,JA3中含量偏低,表明3组白酒样品间存在明显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同步结合特征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出74个VIP>1的潜在差异代谢物,A vs B组、A vs C组、B vs C组分别有14种、7种、4种化合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化合物可能与复合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具有重要联系。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获得了3种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解析了三组复合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及差异,为深入研究复合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SQDA) 多元统计分析(msA)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茶区茉莉花茶香气的差异比较
14
作者 李璐 尹礼国 +4 位作者 陆安霞 王秋卫 陈丽 赵先明 黄彤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种,其中西南、江南、华南茶区分别为45种、51种、47种。江南茶区香气化合物总量最高。共有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吲哚等。其中水杨酸甲酯在江南茶区含量最高(22.32μg/g),分别较华南、西南茶区高33.96%、68.01%;邻氨基苯甲酸甲酯(67.39μg/g)和吲哚(43.84μg/g)含量在华南茶区最高。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asmine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分析表明西南茶区样品等级最高。香气聚类分析将共有香气成分分为3类,分别呈花香、茉莉花香和草木香。通过电子鼻技术可知样品香气物质变化与硫化物、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有关,并能有效区别样品香气。综上,三大茶区样品香气种类差异不明显,但各香气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江南和华南茶区的样品特征性香气成分含量较高,西南茶区样品综合指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茉莉花茶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电子鼻 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 index)
下载PDF
基于UPLC-Q-TRAP-MS分析养心安神药对酸枣仁-五味子配伍煎煮前后10个指标成分含量变化
15
作者 吴溪 许杨 +3 位作者 吴德玲 赵想 汪孰敏 高家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5,共6页
目的分析养心安神药对酸枣仁-五味子配伍煎煮前后主要指标成分差异变化,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_(18)色谱柱(2.1 mm×50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柱温40℃,梯度洗脱... 目的分析养心安神药对酸枣仁-五味子配伍煎煮前后主要指标成分差异变化,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XB-C_(18)色谱柱(2.1 mm×50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柱温40℃,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模式(MRM)。分别对该药对单煎液、单煎合并液与合煎液中主要指标成分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芦丁、槲皮素、山柰酚、山柰酚-3-O-云香糖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药对配伍前后主要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以上10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RSD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0%~102.1%,RSD为0.03%~3.7%。本次实验结果与前期试验认为酸枣仁与五味子在合煎后,主要指标成分降低保持一致性。结论多指标成分同时测定为该药对配伍质量全面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 UPLC-Q-TRAP-ms 含量测定
下载PDF
HPLC及LC-MS测定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
16
作者 桑育黎 王沛 +2 位作者 郝延军 李楠楠 戚建忠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干果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量进行含量测定.HPLC和LC-MS均使用C18色谱柱,含量测定采取等度洗脱,流动相:甲醇-水(55∶45,体积比);体积流量:1.0 mL·min-1;测定波长:260 ...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干果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量进行含量测定.HPLC和LC-MS均使用C18色谱柱,含量测定采取等度洗脱,流动相:甲醇-水(55∶45,体积比);体积流量:1.0 mL·min-1;测定波长:260 nm;柱温:30℃.LC-MS采取电喷雾离子源,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榛子中氯吡苯脲与多菌灵存在残留,氯吡苯脲质量浓度在1.00~1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58%~100.58%;多菌灵质量浓度在1.005~15.075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5.61%~104.39%.实验证明,HPLC与LC-MS相结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能有效地检测到榛子样品中膨大剂氯吡苯脲及杀菌剂多菌灵的残留,并确定其残留量,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均令人满意.根据被检测的8批样品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两项农药残留量推断,作为一般干果食用榛子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 氯吡苯脲 多菌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下载PDF
GC-MS分析大莪术根茎挥发油成分
17
作者 张娜 翁伟锋 +2 位作者 黄淳 魏坤盛 刘敬 《化工管理》 2024年第8期59-61,65,共4页
文章分析了大莪术根茎挥发性成分,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为大莪术的加工工艺筛选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处理新鲜的大莪术根茎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莪术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 文章分析了大莪术根茎挥发性成分,并探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成分的影响,为大莪术的加工工艺筛选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处理新鲜的大莪术根茎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莪术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由于不同干燥方法加工大莪术根茎挥发油的组分绝大部分相同,但是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实验证明,大莪术根茎主要含有表莪术呋喃烯酮、β-榄香烯、β-桉叶醇、吉马酮、莪术双环烯酮、蓬莪术环氧酮、莪术烯、β-石竹烯等挥发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莪术根茎 挥发性成分 GC-ms 中医药 药理药效
下载PDF
基于UHPLC-MS技术的NSCLC血浆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研究
18
作者 尹迎秋 彭峰 +2 位作者 谢俊玲 尹灵芝 张善强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UHPLC-MS技术的NSCLC血浆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靶向治疗(TACE)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鉴别诊断组,未接受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UHPLC-MS技术的NSCLC血浆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及鉴定。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靶向治疗(TACE)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鉴别诊断组,未接受靶向治疗的NSCLC患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在60例NSCLC患者中,通过LC-MS/MS技术共检测到552个生物标志物。在其中17个生物标志物中,有8个出现在已知的EGFR突变患者中,另7个出现在ALK融合患者中,6个出现在HER2突变患者中。此外,NSCLC患者血浆中含有丰富的非编码RNA(miRNA),包括58个miRNA和23个mRNA。结论本研究中,采用LC-MS/MS技术对NSCLC患者血浆进行分析,可快速、高效地获得血浆样品中的生物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作为NSCLC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并且可以用于预测肿瘤进展和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LC-ms技术 NSCLC 血浆生物学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GC-TOF-MS和UHPLC-QE-MS的苏合香化学成分分析
19
作者 牟菲 张倩 +5 位作者 蔺瑞 赵美娜 陶星茹 赵瑾怡 汤海峰 王婧雯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 基于GC-TOF-MS和UHPLC-QE-MS分析中药苏合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挥发性成分分析采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250μ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μL;分流比15:1;通过... 目的 基于GC-TOF-MS和UHPLC-QE-MS分析中药苏合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挥发性成分分析采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250μ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μL;分流比15:1;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并结合文献对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可溶性成分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5.0 mmol·L^(-1)乙酸铵-5.0 mmol·L^(-1)乙酸和乙腈;梯度洗脱;NCE模式下碰撞能量;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色谱流出物进行质谱检测,利用对照品、二级质谱信息及文献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结果 苏合香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5个挥发性成分和32个可溶性成分。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苏合香的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合香 化学成分 GC-TOF-ms UHPLC-QE-ms
下载PDF
基于LC/GC-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黄建萍 井亚江 +7 位作者 王七龙 邹远荣 夏泽冰 王红艳 彭亮 张岗 高静 颜永刚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892-901,共10页
目的 分析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探讨其逐瘀泻热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TOF-MS、GC-MS对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进行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的“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筛选目标信号... 目的 分析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探讨其逐瘀泻热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TOF-MS、GC-MS对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进行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的“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筛选目标信号通路。采用间隔24 h两次大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复制“瘀热”大鼠模型,通过大鼠体温变化,血液流变、凝血四项(TT、PT、APTT、FIB)、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等的测定对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进行药效评价。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对预测的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大黄-桃仁药对水煎液中鉴定得到化合物64个,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黄-桃仁药对中芦荟大黄素、圣草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等核心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PTGS2、SRC、IL1B、TNF等核心靶点,调控VEGF、MAPK、IL-17、TNF等通路达到逐瘀泻热的目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大黄-桃仁药对给药后,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NO、SOD、MDA)、凝血四项、血液流变、体温等指标均向正常回调,大黄-桃仁药对能够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7、TNF-α含量以及核心靶点AKT1、SRC、MYC、EGFR、PTGS2、TP53 mRNA表达。结论 圣草酚、芦荟大黄素、原花青素、没食子酸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化合物为大黄-桃仁药对逐瘀泻热的药效物质。大黄-桃仁药对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机体炎症、氧化应激、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等方面发挥逐瘀泻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桃仁药对 逐瘀泻热 UPLC-TOF-ms GC-ms 网络药理学 药效学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