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7,2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responsive hydrogel system controls angiogenic peptide release for repair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1
作者 Qi Liu Jianye Xie +5 位作者 Runxue Zhou Jin Deng Weihong Nie Shuwei Sun Haiping Wang Chunying Sh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2期503-517,共15页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mimic peptide KLTWQELYQLKYKGI(QK)are widely used as the most potent angiogenic fac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ischemic diseases.However,conventional topical drug deliv...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mimic peptide KLTWQELYQLKYKGI(QK)are widely used as the most potent angiogenic fac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ischemic diseases.However,conventional topical drug delivery often results in a burst release of the drug,leading to transient retention(inefficacy)and undesirable diffusion(toxicity)in vivo.Therefore,a drug delivery system that responds to change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control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lease is crucial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is gradually upregulated after cerebral ischemia.Here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imic peptide QK was self-assembled with MMP-2-cleaved peptide PLGLAG(TIMP)and customizable peptide amphiphilic(PA)molecules to construct nanofiber hydrogel PA-TIMP-QK.PA-TIMP-QK was found to control the delivery of QK by MMP-2 upregula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had a similar biological activity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vitro.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A-TIMP-QK promoted neuronal survival,restored local blood circulation,reduce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and restored motor funct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elf-assembling nanofiber hydrogel PA-TIMP-QK may provide an intelligent drug delivery system that responds to the microenvironment and promotes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biomaterial blood-brain barri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ontrol release drug delivery inflammation QK peptide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NEUROPROTECTION self-assembling nanofiber hydrogel
下载PDF
Structural Controls Analysi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Geothermal Occurrence at Barrier Volcanic Complex (BVC), Turkana, Kenya
2
作者 Philip Lomorukai Emekwi Nicholas O. Mariita Patrick Chege Kariuk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4年第3期231-245,共15页
Geothermal is a clean energy source that is freely available in the subsurface. The exploitation of this vital resource needs intensive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its occurrence. The three parameter... Geothermal is a clean energy source that is freely available in the subsurface. The exploitation of this vital resource needs intensive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its occurrence. The three parameters considered when assessing the viability of a geothermal system include;heat source, fractures and fluids.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important in transportation of fluids to and from the heat source aiding in recharge of the geothermal system and enhancing productivity. Remote sensing method was applied in mapping the structures at Barrier Volcanic Complex (BVC) by using hill shading technique which utilized four illumination angles of the sun (azimuth) i.e. 45°, 90°, 150°, and 315°, constant elevation of 45° and exaggeration of 10. The data used was Shuttle Radar Topographic Mission (SRTM) Satellite Imagery. ArcGIS Software was used for lineaments delineation and density mapping, PCI Geomatica was used to generate major faults, while Georose and Rockworks 17 were used to generate the rose diagrams. Geological structural analysis was done by delineating lineaments, determining the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lineaments and finally determining the structural trends of lineaments. The generated major faults in the area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surface manifest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ted lineaments. A total of 260 lineaments were generated whereby at 45° there was a total of 60 lineaments, at 90° 95 lineaments, at 150° 61 lineaments, and at 315° 44 lineaments.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in the area as shown by the rose diagrams indicate an NNE-SSW and N-S trending of structures.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area is highly fractured as indicated by the presence of numerous lineaments. These lineaments provide good recharge to the geothermal system and enhance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hermal Resource LINEAMENTS Lineaments Density Structural controls
下载PDF
Effects of dust controls on respirable coal mine dust composition and particle sizes:case studies on auxiliary scrubbers and canopy air curtain
3
作者 F.Animah C.Keles +1 位作者 W.R.Reed E.Sarv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6-101,共16页
Control of dust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is critical for mitigating both safety and health hazards.For decades,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has led research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dust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is critical for mitigating both safety and health hazards.For decades,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has led research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dust control technologies in coal mines.Recent studies have included the evaluation of auxiliary scrubbers to reduce respirable dust downstream of active mining and the use of canopy air curtains(CACs)to reduce respirable dust in key operator positions.While detailed dust characterization was not a focus of such studies,this is a growing area of interest.Using preserved filter samples from three previous NIOSH studies,the current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scrubbers(one wet and one dry)and a roof bolter CAC on respirable dust composition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For this,the preserved fil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o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Results indicate that dust composition was not appreciably affected by either scrubber or the CAC.However,the wet scrubber and CAC appeared to decrease the overal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uch an effect of the dry scrubber was not consistently observed,but this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particular sampling location downstream of the scrubber which allowed for significant mixing of the scrubber exhaust and other return air.Aside from the insights gained with respect to the three specific dust control case studies revisited here,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preserved dust samples for follow-up investigation more broa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irable dust Dust control SEM–EDX SCRUBBER Canopy air curtain SILICA
下载PDF
基于MSComm的串口通讯及PLC系统监控软件开发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桂凤 田莺 田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1-1104,共4页
提出了一种使用简单易用的MSComm控件,基于VC++6.0文档视图体系结构建立串口通讯的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开发OMRONC200HEPLC系统监控软件的技术。监控软件通过串口发送控制参数到PLC中,通过PLC控制现场设备,也定时读取串口采集的PLC控制... 提出了一种使用简单易用的MSComm控件,基于VC++6.0文档视图体系结构建立串口通讯的方法,以及利用此方法开发OMRONC200HEPLC系统监控软件的技术。监控软件通过串口发送控制参数到PLC中,通过PLC控制现场设备,也定时读取串口采集的PLC控制的现场设备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为了克服串口数据通讯的不稳定性,保证该监控软件长时间稳定运行,还结合工程实践给出了一种可靠的数据采集处理方案及其软件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软件 串口通信 mscomm控件 可编程控制器
下载PDF
MSComm和多线程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建新 严骏 +1 位作者 曾拥华 张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4-136,共3页
针对串口通信的实时性和系统资源的利用不足,提出了基于多线程和MSComm控件的串口通信设计思想。结合串口通信的机理和自定义消息方式的多线程,并利用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的MSComm控件,分析了W in32环境下的采集软件的开发方法。用V isua... 针对串口通信的实时性和系统资源的利用不足,提出了基于多线程和MSComm控件的串口通信设计思想。结合串口通信的机理和自定义消息方式的多线程,并利用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的MSComm控件,分析了W in32环境下的采集软件的开发方法。用V isual C++6.0实现了发动机振动信号的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给出了软件的设计思路,关键步骤和部分的程序代码。目前该软件在发动机故障振动信号采集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以后发动机故障信号的特征提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omm控件 多线程 消息机制 串行通信 数据采集
下载PDF
利用Visval C++下MSComm开发的串口通信软件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军 袁中凡 杨春生 《中国测试技术》 CAS 2006年第6期97-99,共3页
利用Visual C++6.0 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软件的设计,将MSComm控件作为微软公司提供的简化Windows下串口通信编程的ActiveX控件,它通过串行端口传输和接收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串行通信功能,利用此控件使应用程序结构简单、继承性好。... 利用Visual C++6.0 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软件的设计,将MSComm控件作为微软公司提供的简化Windows下串口通信编程的ActiveX控件,它通过串行端口传输和接收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串行通信功能,利用此控件使应用程序结构简单、继承性好。通过在汽车里程检测软件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该控件编写的串口通信软件是可靠和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C++ mscomm ACTIVEX控件 应用程序接口 串口通信
下载PDF
用VC++6.0中MSComm控件实现多类型文件传送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保印 康健 姜传国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为解决实际测控系统中在控制中心的上位机和控制功能设备的下位机之间传送命令和文件的问题,在讨论VC++6.0中MSComm控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通信协议、给命令和文件加入标识构成包进行传送,从而正确地区分了命令和文件。实验表明,基于该... 为解决实际测控系统中在控制中心的上位机和控制功能设备的下位机之间传送命令和文件的问题,在讨论VC++6.0中MSComm控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通信协议、给命令和文件加入标识构成包进行传送,从而正确地区分了命令和文件。实验表明,基于该通信协议,可以成功地传送命令和多类型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口通信 mscomm控件 文件传送 通信协议
下载PDF
基于MSComm控件实现串行通信的方法 被引量:30
8
作者 董红政 王忠勇 史晓鹏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145-147,共3页
本文论述了利用MSComm控件实现串行通信的方法,并结合一个学生成绩查询系统比较全面地描述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该系统利用串口控制纸币识别器的工作,用MSComm控件实现了简单、可靠的串行通信。
关键词 VISUAL Basic mscomm控件 串口通信
下载PDF
基于MSComm控件串口通信的实现 被引量:44
9
作者 章辉 叶建芳 叶建威 《电子测量技术》 2011年第8期126-129,共4页
介绍了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利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心理测试。叙述了心理测试过程中手部抖动数据采集原理。根据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和特点,利用VC++6.0中MSComm控件完成在心理测试系统中的数据采集... 介绍了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利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心理测试。叙述了心理测试过程中手部抖动数据采集原理。根据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和特点,利用VC++6.0中MSComm控件完成在心理测试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串口通信软件设计。最后对硬件和软件进行联合调试,并对采集到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VC++6.0下的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是可靠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接收 数据发送 串口通信 mscomm控件
下载PDF
Delphi环境中利用MSCOMM实现PLC与上位机的串口通信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良沛 黄昕 阳小燕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5-127,共3页
本文在Delphi环境下利用MSCOMM控件,开发设计了上位机的串行通信程序;根据S7200系列PLC的自由通讯口方式,设计了PLC的串口通信程序,从而实现了上位机与S7200系列PLC的通信,对水厂自动供水系统进行实时设备监控与信息管理。经过试验测试... 本文在Delphi环境下利用MSCOMM控件,开发设计了上位机的串行通信程序;根据S7200系列PLC的自由通讯口方式,设计了PLC的串口通信程序,从而实现了上位机与S7200系列PLC的通信,对水厂自动供水系统进行实时设备监控与信息管理。经过试验测试和实际运行,通信模块能够准确、快速的完成通信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PHI环境 上位机 S7-200系列PLC mscomm控件 串行通信程序 串口通信程序 自动供水系统 自由通讯口 开发设计 信息管理 设备监控 试验测试 通信模块 通信任务
下载PDF
基于MSCOMM控件的微机与单片机多机通信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大勇 王萍 《自动化与仪表》 2008年第10期26-28,共3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VC及MSCOMM通信控件实现微机和多台单片机之间通信的方法。给出了实现通信的软件设置方法,可应用于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及工业自动控制系统。
关键词 串行通信 mscomm 单片机 控制
下载PDF
利用MSComm控件实现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讯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闫通海 周到 《应用科技》 CAS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利用VisualBasic6.0提供的MSComm通信控件可以非常方便地编写Windows环境下的串口通信程序.对MSComm通信控件的重要属性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以实际项目为例,介绍了PC机与单片机间串口通讯软件设计.对下位机,利用MSComm控件收发串口数据.... 利用VisualBasic6.0提供的MSComm通信控件可以非常方便地编写Windows环境下的串口通信程序.对MSComm通信控件的重要属性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以实际项目为例,介绍了PC机与单片机间串口通讯软件设计.对下位机,利用MSComm控件收发串口数据.实际工程运行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功能适用,运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omm控件 PC机 单片机 串口通讯 VISUAL BASIC6.0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和MSComm通信控件的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开发 被引量:7
13
作者 殷军辉 郑坚 +1 位作者 马春庭 那荣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5期3702-3705,3714,共5页
现代工业应用中,串行通信是一种使用相当广泛的通信方式。介绍了一种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利用AT89C51单片机以及MSComm通信控件进行信号采集和数据接收,并且给出了数据接收处理程序的源代码及详细注释。该方案简单实用、成... 现代工业应用中,串行通信是一种使用相当广泛的通信方式。介绍了一种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利用AT89C51单片机以及MSComm通信控件进行信号采集和数据接收,并且给出了数据接收处理程序的源代码及详细注释。该方案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可靠性高,在多串口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通信 数据采集 mscomm 数据处理
下载PDF
使用MSComm控件实现与PLC的串行通信 被引量:5
14
作者 居荣 鞠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共3页
给出了利用VB中的MSComm控件实现计算机与PLC的串行通信的方法 ,并结合应用示例做了具体介绍 ,该方法在某矿井的电气控制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
关键词 串行通信 mscomm 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 电气控制系统 矿井
下载PDF
基于CPLD和MSComm控件频率测量仪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治良 张传军 +1 位作者 景晓峰 高希辉 《电子测量技术》 2010年第8期28-30,共3页
在空空导弹雷达导引头测试过程中,为测试导引头对目标的多普勒频率截获及跟踪性能指标,导引头的中心频率和目标模拟器的多普勒频率需要实时检测。提出一种频率测量仪设计方法,给出了频率信号预处理电路,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SLC对... 在空空导弹雷达导引头测试过程中,为测试导引头对目标的多普勒频率截获及跟踪性能指标,导引头的中心频率和目标模拟器的多普勒频率需要实时检测。提出一种频率测量仪设计方法,给出了频率信号预处理电路,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SLC对频率信号计数,并将计数结果进行并串转换成异步通信数据,再经MAX232芯片转换后成计算机串口可接收的RS232C数据.计算机在VC++6.0开发环境下,应用MSComm控件开发应用软件,很好的解决了频率测量及实时显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逻辑器件 异步通信 mscomm控件 实时显示
下载PDF
基于MSComm和队列技术的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素萍 李朝强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6期86-91,共6页
针对传统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中串行通信实时性不高和程序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MSComm和队列技术的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以DSP作为下位机控制核心,实现了模拟前端的数据采集,采用PC机作为上位机,基于La... 针对传统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中串行通信实时性不高和程序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MSComm和队列技术的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以DSP作为下位机控制核心,实现了模拟前端的数据采集,采用PC机作为上位机,基于LabVIEW 2012开发环境,设计了上位机应用软件,实现了模拟前端采样数据的处理、存储、显示及统计分析等工作。实践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运行稳定可靠,硬件接口简单、易用,软件编程简单,易于维护和扩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mscomm 队列 数据采集 RS232/RS485 DSP
下载PDF
利用Mscomm32控件实现检验仪器联机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有存 白青伟 +2 位作者 杨晓荣 王梅 罗丹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实现检验结果的自动采集。方法:使用Microsoft的Mscomm32控件结合PowerBuilder编程。结果:实现了检验仪器的检验结果自动写入LIS系统数据库。结论:利用Mscomm32控件结合PowerBuilder编程实现检验仪器与LIS系统联机,技术简单可靠,... 目的:实现检验结果的自动采集。方法:使用Microsoft的Mscomm32控件结合PowerBuilder编程。结果:实现了检验仪器的检验结果自动写入LIS系统数据库。结论:利用Mscomm32控件结合PowerBuilder编程实现检验仪器与LIS系统联机,技术简单可靠,适合于医院工程师自己开发实现检验仪器联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信息系统 mscomm32控件 检验仪器联机
下载PDF
基于MSComm的模型飞机测控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辉 陈祖爵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33-1936,共4页
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测控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处理必须同步进行;串行接口由于其具有连接简单、使用方便、数据传递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工业实时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MSComm控件作为低层接口,根据飞机模型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机载系统自... 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测控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处理必须同步进行;串行接口由于其具有连接简单、使用方便、数据传递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工业实时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MSComm控件作为低层接口,根据飞机模型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机载系统自定义的通信协议,利用无线数字传输设备,接收GPS的定位数据,开发了一个多线程控制串口的测控平台;实现了参数实时获取、飞行控制参数在线调整、数据的存储及分析等功能;实际应用中,程序满足数据快速、实时、准确的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口 测控系统 多线程 mscomm
下载PDF
Delphi下用Mscomm32实现串行通信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勇 应新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8-160,共3页
讨论了Delphi环境下串行通信的实现原理,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阐明了如何在Delphi环境下利用Mscomm32.ocx控件来设计进行通信程序的方法。
关键词 串行通信 通信控制 mscomm32
下载PDF
基于MSComm控件的异步串行通信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华敏 黎莉 罗湘燕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14期21-23,共3页
从应用角度出发 ,简要介绍了 MSComm控件的属性和事件。通过和智能液晶界面系统的串行通信 ,阐述了MSComm控件在异步串行通信中的具体应用 ,探讨了 MSComm控件的 2种应用方法 。
关键词 mscomm控件 异步串行通信 属性 事件 API函数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