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醇制芳烃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文建 孟广莹 +1 位作者 李晓云 孙彦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1,共5页
以ZSM-5分子筛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柱成型法制备球形分子筛催化剂颗粒,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XRD、智能颗粒强度试验机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对黏结剂种类进行筛选,考察了黏结剂用量、不同后处理过程对球形分子筛催化剂物性的影响,并进行... 以ZSM-5分子筛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柱成型法制备球形分子筛催化剂颗粒,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XRD、智能颗粒强度试验机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对黏结剂种类进行筛选,考察了黏结剂用量、不同后处理过程对球形分子筛催化剂物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应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黏结剂优选铝胶,随着铝胶用量的增加产品强度逐渐增大;铝胶的加入量为40%,硝酸铝进行后处理,可制备孔体积0.34mL/g、比表面积282m2/g、强度38N/颗的球形分子筛催化剂颗粒;将其负载Zn-Ni活性组分应用于甲醇制芳烃反应中,液体收率、芳烃收率及选择性均优于条形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柱成型 球形ZSM-5分子筛催化剂 mta反应
下载PDF
Zn/HZSM-5催化剂上甲醇制芳烃反应条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娜 徐亚荣 +1 位作者 徐新良 王吉德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共5页
研究了在2%Zn/HZSM-5上甲醇制芳烃反应过程,考察了温度、质量空速、甲醇分压和水醇比对甲醇制芳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较大;低温下芳烃及BTX(苯、甲苯、二甲苯)选择性低,高温下,芳烃收率低;最佳的反应温度范围... 研究了在2%Zn/HZSM-5上甲醇制芳烃反应过程,考察了温度、质量空速、甲醇分压和水醇比对甲醇制芳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较大;低温下芳烃及BTX(苯、甲苯、二甲苯)选择性低,高温下,芳烃收率低;最佳的反应温度范围为400℃~420℃。甲醇空速对MTA反应影响也较大,低空速,影响进料的连续性,高空速,芳烃的收率及选择性降低,较佳的空速范围为0.7h^(-1)~1.0h(-1);甲醇分压增大,芳烃的收率变化较小,而催化剂的寿命受到影响,所以该反应低压即可满足需求;水醇比较小时,对MTA反应影响不大,但加入过多的水,芳烃的收率和选择性都会降低,当原料中水醇比不高于5/95时,芳烃的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芳烃 合成 mta ZN O/HZSM-5 反应条件
下载PDF
甲醇芳构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凡 徐瑞 +5 位作者 贾显枝 刘璐 赵毅毅 王绪军 代成义 赵彬然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0,26,共8页
面对甲醇产能过剩和芳烃市场需求旺盛的局面,煤基甲醇制取芳烃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甲醇制芳烃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甲醇芳构化的反应机理,归纳了提高芳烃收率和催化剂稳定性的改性方法,详述了反应器型式和相关的工艺技术。分析认... 面对甲醇产能过剩和芳烃市场需求旺盛的局面,煤基甲醇制取芳烃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甲醇制芳烃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甲醇芳构化的反应机理,归纳了提高芳烃收率和催化剂稳定性的改性方法,详述了反应器型式和相关的工艺技术。分析认为,反应机理的研究、催化剂改性技术、高产对二甲苯技术的开发及反应器设计是甲醇芳构化反应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芳构化 甲醇 反应机理 催化剂 芳构化工艺 反应器
下载PDF
Zn引入量对ZSM-5甲醇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光斌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7期118-120,共3页
通过掺杂法向ZSM-5分子筛中引入Zn,制得一系列Zn HZSM-5催化剂,并采用XRD、ICP-MS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Zn负载量对甲醇芳构化反应(MTA)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Zn改性过的ZSM-5分子筛晶型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 通过掺杂法向ZSM-5分子筛中引入Zn,制得一系列Zn HZSM-5催化剂,并采用XRD、ICP-MS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Zn负载量对甲醇芳构化反应(MTA)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Zn改性过的ZSM-5分子筛晶型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Zn O在ZSM-5分子筛表面分布比较均匀。Zn能提高HZSM-5的MTA反应活性和BTX选择性,1%Zn负载量可使芳烃收率可达到27%,同时催化剂兼具较长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甲醇芳构化反应(mta) Zn掺杂 BTX
下载PDF
一硫代砷酸盐在介质上的吸附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廖丹雪 单慧媚 +4 位作者 彭三曦 潘敖然 黄健 陈辉 赵超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292,共9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纯度> 99%的MTA,开展不同pH和固液比条件下MTA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这3种介质上的吸附实验,分析其吸附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MTA质量浓度分别在0. 14~23. 59、0. 19~41. 27和0. 27~32. 02mg·L-1... 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纯度> 99%的MTA,开展不同pH和固液比条件下MTA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这3种介质上的吸附实验,分析其吸附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MTA质量浓度分别在0. 14~23. 59、0. 19~41. 27和0. 27~32. 02mg·L-1范围时,其在细砂、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的最大平衡吸附量(Qm)分别为21. 54、277. 98和2 607. 42 mg·kg-1.值得注意的是,当MTA在3种介质上达到吸附平衡后,溶液中部分MTA开始转化形成亚砷酸盐和砷酸盐.②随着pH的增加(4~10),MTA在细砂上的平衡吸附量(Qe)逐渐减少,在土壤沉积物和针铁矿上的Qe先减少后增加;随着固液比的增加,MTA在3种介质上的Qe均呈现出逐渐减小趋势.③XRD、SEM和BET测试结果揭示出3种介质吸附MTA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分别是细砂的低孔容特征、土壤沉积物的高结晶程度以及针铁矿上大量的羟基官能团(-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硫代砷酸盐(mta) 土壤沉积物 针铁矿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