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MUC1共同调控肿瘤化疗耐药的MUCIN家族成员的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汤开然 吴琼 +4 位作者 黄思佳 邱旭东 李文彦 邓华云 黄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8-1295,共8页
目的·在黏蛋白(MUCIN)家族成员中,筛选与黏蛋白1(mucin 1,MUC1)协同调控肿瘤细胞化学治疗(化疗)耐药的蛋白。方法·利用2对细胞系(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CasCTL和MUC1敲除细胞HeLa229/TR-CasMUC1,母本细胞HeLa229/P和紫杉... 目的·在黏蛋白(MUCIN)家族成员中,筛选与黏蛋白1(mucin 1,MUC1)协同调控肿瘤细胞化学治疗(化疗)耐药的蛋白。方法·利用2对细胞系(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CasCTL和MUC1敲除细胞HeLa229/TR-CasMUC1,母本细胞HeLa229/P和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检测MUCIN家族成员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UC1表达的相关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筛选出的MUCIN家族成员的蛋白表达水平,以筛选出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与MUC1表达存在相关性的靶蛋白;通过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方法沉默靶基因,利用药物半抑制浓度(half-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实验检测细胞耐药性的变化;进一步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多种肿瘤组织中MUC1和MUC13的平均表达水平;采用R2数据库分析在宫颈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组织中MUC1与MUC13表达的线性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MUC1和MUC13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UCIN家族成员中,与MUC1在mRNA水平存在相关性的有MUC13和MUC18;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只有MUC13随着MUC1的上调而上调,随着MUC1的敲除而下调;IC^(50)实验结果显示,随着MUC13的沉默,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明显下降。进一步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中MUC1与MUC13存在同时高表达或低表达的特点;通过R2数据库分析发现,MUC1和MUC13的表达量在宫颈癌、结肠癌和胰腺癌肿瘤组织中呈正相关;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发现,MUC1和MUC13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MUC1与MUC13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与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联合抑制MUC1和MUC13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治疗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家族 黏蛋白1 协同作用 化学治疗耐药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colorectal low- and high-grad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with MUC1 and MUC5AC 被引量:1
2
作者 Masayuki Onodera Takashi Nishigami +5 位作者 Ikuko Torii Ayuko Sato Li-Hua Tao Tatsuki R Kataoka Reigetsu Yoshikawa Tohru Tsujimu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AIM:To explore useful prognostic factors for mucinous adenocarcinoma(MAC) in the colon and rectum.METHODS:MAC was divided into low-and high-grade types based on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low-grade MAC a... AIM:To explore useful prognostic factors for mucinous adenocarcinoma(MAC) in the colon and rectum.METHODS:MAC was divided into low-and high-grade types based on the degree of 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low-grade MAC arisen from well to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nd papillary carcinoma,and high-grade MAC from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nd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Immunohistochemically,the expression of 2 types of MUC1(MUC1/DF and MUC1/CORE),MUC2,2 types of MUC5AC(MUC5AC/CHL2 and HGM),MUC6,CDX2,and CD10 was examined in 16 cases of MAC consisting of 6 low-and 10 high-grade types.RESULTS:MUC1/DF3 was expressed in 3 of 6 low-grade MAC(50) and 10 of 10 high-grade MAC(100).MUC1/CORE was expressed in 1 of 6 lowgrade MAC(16.7) and 7 of 10 high-grade MAC(70).MUC2 was expressed in all MAC regardless of the grade.MUC5AC was expressed in 6 of 6 low-grade MAC(100) and 4 of 10 high-grade MAC(40).HGM was expressed in 5 of 6 low-grade MAC(83.3) and 6 of 10 high-grade MAC(60).Expression of MUC6 and CD10 was undetected in all MAC regardless of the grade.CDX2 was expressed in 5 of 6 low-grade MAC(83.3) and 7 of 10 high-grade MAC(70).Taken together,MUC1/DF3 was expressed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in high-grade MAC than in low-grade,and MUC5AC/CHL2 was expressed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in low-grade MAC than in high-grade.CONCLUSION:It is proposed that MUC1/DF3 and MUC5AC/CHL2 immunostaining is useful to discriminate high-grade MAC from low-grade M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Colon RECTUM muc1 MUC5AC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粘蛋白MUC1和MUC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文斌 史良会 +2 位作者 朱晓群 徐国祥 齐琼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31-1234,共4页
背景与目的:粘蛋白MUC1的表达上调或MUC2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而MUC1和MUC2的表达中国人结肠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粘蛋白MUC1和MUC2的表达与不同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临... 背景与目的:粘蛋白MUC1的表达上调或MUC2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而MUC1和MUC2的表达中国人结肠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粘蛋白MUC1和MUC2的表达与不同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6例结肠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肠直肠粘膜中粘蛋白MUC1和MUC2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结肠直肠粘膜中粘蛋白MUC1和MUC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和100%,而126例结肠直肠癌中粘蛋白MUC1和MUC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和36.5%(P<0.01);结肠直肠癌中粘蛋白MUC1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粘蛋白MUC2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粘蛋白MUC1表达上调或MUC2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结肠直肠癌中粘蛋白MUC1和MUC2的表达可间接反映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粘蛋白 muc1 MUC2 免疫组织化学 结肠肿瘤
下载PDF
重组人MUC1-MBP融合蛋白诱导小鼠Th1活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淑芳 台桂香 +1 位作者 马吉春 高航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检测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对小鼠Th1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通过生物活性法测定MUC1-MBP免疫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和血清中TNF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4+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结果MUC1-MBP免疫鼠脾细胞分泌I... 目的检测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对小鼠Th1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通过生物活性法测定MUC1-MBP免疫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和血清中TNF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4+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结果MUC1-MBP免疫鼠脾细胞分泌IL-2和IFN及血清TN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MUC1-MBP诱导小鼠CD4+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浸润。结论重组人MUC1-MBP融合蛋白可激活小鼠Th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MBP融合蛋白 TH1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RT-PCR测定乳癌及腋窝淋巴结微量组织MUC1及GST-π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继梅 李春海 +4 位作者 王秦秦 唐睿珠 孙丽亚 郝萍 姜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 研究 MUC1及 GST-π m RNA在乳癌腋窝清扫淋巴结中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用 RT- PCR技术检测 2 0例乳腺癌病人的 1 0 8个 HE染色阴性淋巴结 MUC1及 GST-π m RNA的表达。结果  MUC1及 GST-π... 目的 研究 MUC1及 GST-π m RNA在乳癌腋窝清扫淋巴结中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用 RT- PCR技术检测 2 0例乳腺癌病人的 1 0 8个 HE染色阴性淋巴结 MUC1及 GST-π m RNA的表达。结果  MUC1及 GST-π m RNA在 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6%及 39% ,在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88%、1 0 0 % /71 %及 1 0 0 % /0。结论 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 MUC1阳性表达表明存在肿瘤微转移灶 ,MUC1 m 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率 ;GST- π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可表达 ,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 ;乳癌组织中耐药性普遍存在 ;MUC1及 GST- π m R-NA在腋淋巴结的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二者联合检测对乳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粘蛋白 人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 RT-PCR 乳腺肿瘤 乳癌 诊断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粘蛋白MUC1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向松涛 周四维 +3 位作者 管维 胡志全 庄乾元 叶章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8-1000,共3页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1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1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及10例正常对照组尿液MUC1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组间、不同分期和分级患者、初发与复发患者及术前与术后患者尿液MUC1的差异。结果膀胱肿瘤组患者尿液MUC1同各组尿液MUC1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膀胱肿瘤组中,不同分级、分期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前与术后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MUC1不能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筛选指标,但可作为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的指标。MUC1属肿瘤基因表型瘤标,组织学的高表达并不一定平行于血液和尿液,特异性肿瘤基因瘤标应该是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筛选指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muc1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下载PDF
粘蛋白MUC1 568A/G SNP与辽宁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倩 孙丽萍 +3 位作者 宫月华 徐莹 董楠楠 袁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3-1168,共6页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态性,以ELISA法检测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显示:(1)对照人群MUC1基因568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3%、22.1%、4.6%;(2)胃癌组MUC1AA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携带MUC1AA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92倍;(3)以MUC1AG+GG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阴性的个体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但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基因568位点A/G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MUC1A/G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未见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粘蛋白muc1 胃癌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组织黏蛋白MUC1、MUC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郝骏 胡先贵 +3 位作者 张怡杰 金钢 邵成浩 郑建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组织黏蛋白MUC1、MUC2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MUC1、MUC2蛋白在1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和9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8例IPMN中... 目的:观察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组织黏蛋白MUC1、MUC2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MUC1、MUC2蛋白在1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和9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8例IPMN中有4例表达MUC1,占总数的22%,其中包括1例侵犯周围组织的IPMC;9例胰腺导管腺癌全部表达MUC1,占总数的100%,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18例IPMN中有17例表达MUC2蛋白,占总数的94.4%;9例胰腺导管腺癌中有1例表达MUC2蛋白,占总数的11.1%,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类型IPMN(IPMA、IPMB、IPMC)中MUC2蛋白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PMN肿瘤组织MUC2蛋白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型相关;MUC1蛋白值得进一步研究作为判断IPMN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muc1黏液素 MUC2黏液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成都麻羊乳上皮黏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杰 王蕊 +2 位作者 傅昌秀 王永 周光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采用SDS-PAGE研究成都麻羊乳上皮黏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并以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自贡黑山羊、藏山羊作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都麻羊与对照山羊乳MUC1的多态性丰富,成都麻羊有7种基因型、5个等位基因优势基因为C、D、E,... 采用SDS-PAGE研究成都麻羊乳上皮黏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并以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自贡黑山羊、藏山羊作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都麻羊与对照山羊乳MUC1的多态性丰富,成都麻羊有7种基因型、5个等位基因优势基因为C、D、E,金堂黑山羊7种基因型、6个等位基因优势基因为B、C、D,乐至黑山羊6种基因型、6个等位基因优势基因为B、C、D,自贡黑山羊5种基因型、5个等位基因优势基因为A、C、D,藏山羊3种基因型、3个等位基因优势基因为C、D。乳MUC1的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分布品种间有差异;根据乳MUC1等位基因频率对供试山羊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成都麻羊与金堂黑山羊的遗传距离最小(D=0.2507)先聚为一类,再依次与乐至黑山羊(D=0.2831)、自贡黑山羊(D=0.3721)、藏山羊(D=0.4752)聚为一大类,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成都麻羊与对照山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黏蛋白muc1 遗传多态性 成都麻羊
下载PDF
MUC1基因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录民 赵维 +1 位作者 姚健 刘国津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检测MUC1基因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30例乳腺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80.... 目的检测MUC1基因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30例乳腺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80.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8%)(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U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诊断乳腺癌的指标之一,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在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方面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I基因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粘蛋白MUC1、MUC2在胆囊癌中的联合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万红 尹同治 +1 位作者 凡启明 胡晓立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3-14,31,共3页
目的探讨MUC1、MUC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胆囊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和17例正常胆囊组织中MUC1、MUC2的表达。结果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4... 目的探讨MUC1、MUC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胆囊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和17例正常胆囊组织中MUC1、MUC2的表达。结果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47.62%;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29.41%)(P=0.001)和11.76%(P=0.010)。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胆囊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UC1、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及Nevin分期也有相关关系。但与有无合并胆囊结石无相关关系。结论MUC1、MUC2可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评价指标,有可能作为肿瘤微转移的诊断及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粘蛋白 muc1 MUC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痤疮患者外周血MUC1的表达及其与外周血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莎莎 陶小华 +1 位作者 丁杨 方慧倩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期92-9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痤疮患者外周血多态上皮黏液素(MUC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外周血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情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选择同期在浙... 目的初步探讨痤疮患者外周血多态上皮黏液素(MUC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外周血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情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选择同期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外周血MUC1水平、外周血IL-4、IL-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重度痤疮患者外周血MUC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中度组;重度组外周血IL-4、IL-8、IL-18、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UC1与外周血IL-4、IL-8、IL-18、TNF-α和IFN-γ均呈明显正相关(r=0.762、0.675、0.599、0.628和0.610,均P<0.05)。结论痤疮患者外周血MUC1的表达明显增多,并且与外周血炎症因子有明显相关性,提示MUC1与炎症因子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多态上皮黏液素 炎症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黏蛋白1(MUC1)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富 谢映红 +5 位作者 杨翔云 刘云 郑晓华 吴炎 张昊 徐路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2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细胞标志物CD80、CD86。再应用Cp G作为免疫佐剂,MUC1作为抗原致敏DC制备疫苗,致敏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与肿瘤靶细胞以5∶1、10∶1、20∶1的效靶比共孵育,MTT法检测CTL杀伤活性。结果 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致敏的DC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疫苗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其中DC+Cp G+MUC1组明显高于MUC1+DC或Cp G+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T细胞组或DC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效靶比增大,其杀伤作用呈逐渐增强。结论经Cp G和MUC1致敏的DC疫苗在体外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muc1) 树突状细胞(DC) CpG(CpG ODN2006) 肿瘤疫苗
下载PDF
MUC1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粘附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藜 邓华瑜 范维珂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94-1296,共3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认为,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膜上粘液型糖蛋白的大量形成有关。本实验研究糖基化抑制剂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对粘蛋白-1(mucin1,MUC1)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认为,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膜上粘液型糖蛋白的大量形成有关。本实验研究糖基化抑制剂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对粘蛋白-1(mucin1,MUC1)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UC1表达,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能力,明胶酶谱法(zymography)检测MDA-MB-231细胞MMP-2、MMP-9的分泌变化。结果:经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去糖基化处理后的肿瘤细胞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MUC1表达降低,对基底膜的粘附力明显降低(P<0.01),同时细胞中MMP-2和MMP-9的分泌量显著下降。结论:MUC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相关,MUC1的抑制使乳腺癌MDA-MB-231细胞粘附能力,分泌Ⅳ型胶原酶能力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1 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 乳腺肿瘤 MDA-MB-231细胞株 粘附 侵袭转移
下载PDF
黏蛋白1多肽通过small MUC1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15
作者 马吉春 台桂香 +5 位作者 赵小霞 方芳 张庆勇 窦蕊 陈文博 柳忠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多肽对上述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BABL/c小鼠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应用MUC1多肽进行治疗;采用GST免疫沉降实验鉴定与MUC1多肽结合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果:MUC1多肽对Jurkat、Raji、U937、MCF-7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活化的T细胞和小鼠RAW264.7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MUC1多肽对BABL/c小鼠皮下Jurkat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GST免疫沉降实验显示,Jurkat和MCF-7细胞裂解上清中与MUC1多肽结合的蛋白可与两种抗MUC1串联重复序列抗体(GP1.4和HMPV)及抗胞内段抗体(Ab5)发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大约115000,提示可能是MUC1新的同种型,命名为smallMUC1(sMUC1)。结论:MUC1多肽可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smallMUC1蛋白的相互作用向细胞传导生长抑制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muc1) SMALL muc1 肿瘤细胞 生长抑制
下载PDF
CpG联合MUC1增强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徐富 谢映红 +5 位作者 杨翔云 刘云 郑晓华 吴炎 张昊 徐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Cp G联合黏蛋白1(MUC1)应用对树突状细胞(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标志物CD80、... 目的:观察Cp G联合黏蛋白1(MUC1)应用对树突状细胞(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标志物CD80、CD86。收获DC按如下分组:A:DC;B:DC+Cp G;C:DC+MUC1;D:DC+Cp G+MUC1;E:Cp G+MUC1,分别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通过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与DC联合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Cp G+DC组和MUC1+DC组,分别较单纯DC组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明显增强(P<0.01),DC+Cp G+MUC1组又明显高于单用MUC1或Cp G+DC组,差别显著(P<0.01),单纯加Cp G和MUC1(无DC组)则基本无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结论:Cp G联合MUC1能明显提高DC促T细胞增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黏蛋白1(muc1) 树突状细胞(DC)
下载PDF
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安锦丹 王静芬 刘晓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82-184,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 (良性、交界性、恶性 )中的MUC1的表达。结果 ①粘蛋白MUC1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中... 目的 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 (良性、交界性、恶性 )中的MUC1的表达。结果 ①粘蛋白MUC1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依次为 4 0 %、90 %、84 % ,交界性与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P =0 .0 0 0 1 )。②粘蛋白MUC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相关 (P <0 .0 5 )。③ 5 0例恶性上皮性肿瘤生存分析中 ,只有FIGO临床分期和MUC1的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 粘蛋白MUC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呈高表达 ,其表达强度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相关 ,因此 ,MUC1的表达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muc1 卵巢 上皮性肿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UC1在HER2阳性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成志 邓华云 +1 位作者 庞智 黄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9-848,共10页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 1,MUC1)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病毒感染技术构建MT2/MUC1诱导表达细胞株和MT2/Vec及MT2/CD...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 1,MUC1)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病毒感染技术构建MT2/MUC1诱导表达细胞株和MT2/Vec及MT2/CD过表达细胞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MUC1和MUC1-CD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1-dehydrogenase,G6P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肿瘤细胞成球实验,研究MUC1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MT2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成球的影响;使用GP6D的抑制剂6-AN抑制酶活性,CCK-8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采用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HER2、MUC1和G6P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过表达MUC1或MUC1-CD促进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MT2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成球,并且提高G6P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抑制G6PD活性显著降低MUC1和MUC1-CD诱导的细胞增殖。G6PD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相关。结论·MUC1可能通过调控G6PD的表达促进HER2阳性乳腺癌的进程,提示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可能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黏蛋白1 磷酸戊糖途径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下载PDF
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UC1蛋白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何秋立 张旭 +6 位作者 王娟 翟瑞萍 乔彩霞 孙霞霞 倪维华 高素君 台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0-404,共5页
目的:建立双抗体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黏蛋白1(MUC1)水平,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阐明血清MUC1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前期制备的MUC1蛋白和兔抗人MUC1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以鼠抗人MUC1单克隆... 目的:建立双抗体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黏蛋白1(MUC1)水平,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阐明血清MUC1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前期制备的MUC1蛋白和兔抗人MUC1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以鼠抗人MUC1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兔抗人MUC1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方法,并通过对MUC1蛋白标准品的检测,绘制出标准曲线。临床上收集48例肺癌患者、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清,应用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各组标本血清MUC1蛋白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cut-off值,得出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方法检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同时与临床应用的CA15-3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法确定血清MUC1的临界值为1.98μg.L-1,检测肺癌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625 0。CA15-3试剂盒检测肺癌的敏感度为18.75%,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187 5。结论:建立的双抗体间接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肺癌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临床常用的CA15-3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 抗黏蛋白1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肺肿瘤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中粘蛋白MUC1的表达
20
作者 魏宝霞 王淑秋 赵洪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中黏蛋白MU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的黏蛋白MUC1的表达。结果:(1)交界性与恶性卵巢肿瘤中黏蛋白MUC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中黏蛋白MU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的黏蛋白MUC1的表达。结果:(1)交界性与恶性卵巢肿瘤中黏蛋白MUC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性(P=0.0001);(2)黏蛋白MUC1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粘蛋白MUC1的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WHO病理分级、FIGO临床分期、大网转移相关,因此,MUC1的表达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 muc1 卵巢上皮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