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M_S=8.1 western Kunlunshan Pass earthquake in 2001 被引量:33
1
作者 单新建 柳稼航 马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4-480,共7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extracted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ismic activity, focal mechanis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extracted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ismic activity,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earthquak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of MS=8.1 western Kunlunshan Pass earthquake in 2001 was researched. The study shows that its epicenter lies in the northeast side of Hoh Sai Hu; and the seismogenic fault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entral deformation fields: the west and east segments with the lengths of 42 km and 48 km, respectively. The whole fault extends about 90 km.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ferometry fring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inistral strike slip of seismogenic fault can be identified clearly. The deformati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are different with an obviously higher value on the south side. In the vicinity of macroscopic epicenter,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 look direction is about 288.4 cm and the minimum is 224.0 cm; the maximum sinistral horizontal dislocation of seismogenic fault near the macroscopic epicenter is 738.1 cm and the minimum is 551.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同震形变场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MS=8.1 western Kunlunshan Pass earthquake in 2001 被引量:10
2
作者 SHAN Xin-jian(单新建) +3 位作者 LIU Jia-hang(柳稼航) MA Chao(马超)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5期526-533,共8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extracted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ismic activity, focal mechanis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extracted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and combined with the seismic activity,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earthquak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of MS=8.1 western Kunlunshan Pass earthquake in 2001 was researched. The study shows that its epicenter lies in the northeast side of Hoh Sai Hu; and the seismogenic fault in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entral deformation fields: the west and east segments with the lengths of 42 km and 48 km, respectively. The whole fault extends about 90 km.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ferometry fring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inistral strike slip of seismogenic fault can be identified clearly. The deformati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are different with an obviously higher value on the south side. In the vicinity of macroscopic epicenter,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 look direction is about 288.4 cm and the minimum is 224.0 cm; the maximum sinistral horizontal dislocation of seismogenic fault near the macroscopic epicenter is 738.1 cm and the minimum is 551.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m_S=8.1 western kunlunshan pass earthquake coseismic deformation
下载PDF
SPOT和IKONOS影像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单新建 李建华 马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无人区,这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野外考察极其艰难.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震地表破裂带解译,10m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地震地表破裂主破裂带的形迹;1m分辨率IKONOS影像...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无人区,这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野外考察极其艰难.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震地表破裂带解译,10m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地震地表破裂主破裂带的形迹;1m分辨率IKONOS影像,是一幅真实的地表微缩景观,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地震地表破裂的精细结构及运动特征.研究表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位于东昆仑断裂南麓冲洪积台地或冲洪积台地后缘的地貌陡变带,在布喀达坂峰以东的地表破裂带长近350km,由3条次级破裂组成,走向100°,是一条叠置在先存地震破裂带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流经破裂带的一系列沟谷发生左旋同步扭曲,平均滑动速率为13.4~16.8mm/a.宏观震中位于93°17′E,35°47′N玉西峰附近的地震破裂带上,这里最大地震位错为7.8m,地震破裂带最宽达1 250m,这与中国地震局推测的宏观震中93.3°E,35.8°N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地震破裂 IKONOS影像 地震地表破裂带 宏观震中 滑动速率 青藏高原北部 无人区 野外考察 景观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崩塌发育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赞军 党光明 田勤俭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8-165,T001,共9页
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造成 2 0余处崩塌体或崩塌带 ,主要分布在地震地表破裂带附近 ,以库赛湖以西为主。崩塌可分为基岩崩塌、土体崩塌、冰体崩塌、雪崩 4种类型。本文对崩塌的空间分布和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与其它大地震相比 ,认... 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造成 2 0余处崩塌体或崩塌带 ,主要分布在地震地表破裂带附近 ,以库赛湖以西为主。崩塌可分为基岩崩塌、土体崩塌、冰体崩塌、雪崩 4种类型。本文对崩塌的空间分布和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与其它大地震相比 ,认为本次地震崩塌规模较小 ,除介质岩性、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外 ,地震动不十分强烈是崩塌规模偏小的重要原因。这种地表破裂带长而地震动偏弱的现象 ,是本次地震破裂的重要特点 ,可能与先存断裂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 地震崩塌 地震地质灾害 震害调查 地理地貌环境 基岩崩塌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参数相互关系的新认识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勤俭 张立人 +2 位作者 郝平 王赞军 王志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30,共11页
 地震地表破裂带调查表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的破裂长度为 426km,最大水平位移6m左右,地震破裂位移的分布明显地受断层活动段控制。该次地震的破裂长度远大于统计值,文中应用地壳极限线应变的概念,通过比较中国大陆内部几次走滑型...  地震地表破裂带调查表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的破裂长度为 426km,最大水平位移6m左右,地震破裂位移的分布明显地受断层活动段控制。该次地震的破裂长度远大于统计值,文中应用地壳极限线应变的概念,通过比较中国大陆内部几次走滑型强震的地震破裂最大位移与破裂长度的关系,论述了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中各次级段破裂的相对独立特征,认为该次强震不是一次整体性破裂事件,而是由连续触发的几次地震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地震破裂 破裂长度 断层活动 走滑 地壳 最大位移 水平位移 强震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库尔勒测区相对应力场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靖祥 尹光华 许凤柱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9-96,共8页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震前,库尔勒台站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特大应变变化,经多次异常落实、实地调查并进行了多次论证,确认异常是可靠的。根据库尔勒台记录资料计算了相对应力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MS8.1地...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震前,库尔勒台站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特大应变变化,经多次异常落实、实地调查并进行了多次论证,确认异常是可靠的。根据库尔勒台记录资料计算了相对应力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主应力方向出现偏转变化,最大偏转量达83°。主应力值变化达1400kPa,剪应力增大了523kPa。研究了相对应力场的基本特点,并讨论了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 库尔勒测区 相对应力场 应力方向偏转 钻孔应变
下载PDF
8.1级震后青藏块体东北部水平形变态势与地震有序活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双绪 张希 +1 位作者 张晓亮 王继英 《高原地震》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青藏块体东北部2003年最新GPS复测揭示: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后本区水平运动变形较前变异显著,以甘青块体西部出现的与NE向挤压背景相反的张性运动变形为主要标志,且区域总体应变幅度增大。结合地震有序活动分析认为:本区目前的水平运动... 青藏块体东北部2003年最新GPS复测揭示: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后本区水平运动变形较前变异显著,以甘青块体西部出现的与NE向挤压背景相反的张性运动变形为主要标志,且区域总体应变幅度增大。结合地震有序活动分析认为:本区目前的水平运动变形态势,与8 1级大震及随后青藏块体中西部发育的NE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在较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的压应变,使得青藏块体北部区域NE向推挤的应力场失衡(西侧的区域应力场强度衰减、东侧的应力场增强)密切相关;因而青藏块体北部大区域应力场趋于平衡过程将有利于块体东北边缘应力应变加速积累和破裂错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部 水平形变态势 地震有序活动
下载PDF
印尼苏门答腊M_W9.0级地震对全球及中国大陆地震趋势影响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渭宾 蒋国芳 《四川地震》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西发生MW9.0级地震后所做的地震趋势预测做了反思,指出:关于全球特大地震近年可能连发,特大地震对几年内世界7级以上地震年频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未来几年内7级以上强震可能集中在这次特大地震附近或... 本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西发生MW9.0级地震后所做的地震趋势预测做了反思,指出:关于全球特大地震近年可能连发,特大地震对几年内世界7级以上地震年频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未来几年内7级以上强震可能集中在这次特大地震附近或相关构造上的预测意见是正确的;而有关近年中国大陆及川滇地区可能发生7级强震的预测是错误的;并认为,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释放了已积累的应变可能是这次特大地震不能触发中国大陆及川滇地区发生强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苏门答腊mw9.0级地震 趋势预测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反思
下载PDF
8.1级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形势的影响及青海地震趋势的探讨
9
作者 陈玉华 马晓兰 《高原地震》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一度出现了少有的平静态势,2003年中强地震出现了明显的增强过程,尤其是6级以上强震活跃。从8 1级巨震的孕育背景、历史巨震震例及现今地震活动分布格局对中国大陆的强震形势及青海的地震趋势进... 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一度出现了少有的平静态势,2003年中强地震出现了明显的增强过程,尤其是6级以上强震活跃。从8 1级巨震的孕育背景、历史巨震震例及现今地震活动分布格局对中国大陆的强震形势及青海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未来数年中国大陆西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背景,青海地区强震危险区可能仍以东昆仑断裂带及邻近的唐古拉地震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地震活动格局 强震危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