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wer Supply of Macro-Micro Driven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1
作者 Zhang Tiemin Liao Yiyong +2 位作者 Xu Zhilin Liang Li Cao Fei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7年第1期22-29,共8页
To investigate a novel macro and micro driven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composed of an ultrasonic motor with macro movement and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with micro movement,a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based macro... To investigate a novel macro and micro driven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composed of an ultrasonic motor with macro movement and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with micro movement,a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based macro and micro power supply is designed,which fits the new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The power supply comprises a control circuit,a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an amplifier circuit,a half-bridge module,an optical isolatorsdrive circuit,etc,where the DSP of TMS320F28335 is used as the controller.When the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working in a macro driven state,the power supply outputs alternating currents with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voltage,which drives the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dynamically at an ultrasonic frequency;while working in the micro driven state,the power supply outputs direct currents with high voltage,which drives the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in micro driven statically.Here a prototype of the macro-micro power supply is designed.After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the power supply with and without loa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supply can drive and control the macro micro driven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and realizes quick and seamless switch between macro and micro drive.In addition,the power supply can drive and control the ultrasonic motor or piezoelectric ceramic micro actuator individually.The power supply achieves the multiple parameters of output signals adjustable simultaneously and exhibits good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piezoelectric motor macro-micro drive DSP half-bridge module
下载PDF
Design of a control system for a macro-micro dual-drive high acceleration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stage for IC packaging 被引量:11
2
作者 LIU YanJie LI Teng SUN LiN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7期1858-1865,共8页
A macro-micro dual-drive positioning system showing good potential for high acceleration and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required in IC packaging applications is devised in this paper. The dual-drive positioning stage ... A macro-micro dual-drive positioning system showing good potential for high acceleration and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required in IC packaging applications is devised in this paper. The dual-drive positioning stage uses a VCM (voice coil motor) driven macro positioning stage and a PZT piezo-electric driven micro positioning stage.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re analyzed to produce a control structure with a micro positioning stage that can dynamically compensate for the positioning error produced by the macro positioning stage. Models of the two positioning stages are described. The models cover both the mechanism and the actuator. For the macro positioning stage,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a controller with an LQG (linear-quadratic-Gaussian) control algorithm combining a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algorithm is derived. A PID controlle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micro positioning stage. Detailed designs are derived for the proposed approach, and the performance i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micro dual-drive POSITIONING stage control system friction LQG
原文传递
宏/微双重驱动机器人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6
3
作者 孙立宁 董为 杜志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3,共5页
宏/微双重驱动机器人系统的综合性能优于采用单一驱动方式的机器人系统。在总结了宏/微双重驱动机器人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及其关键技术,为宏/微双重驱动机器人的进一步设计与开发提供了... 宏/微双重驱动机器人系统的综合性能优于采用单一驱动方式的机器人系统。在总结了宏/微双重驱动机器人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及其关键技术,为宏/微双重驱动机器人的进一步设计与开发提供了翔实的信息与参考依据。作为对宏/微技术的总结与应用,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集成式宏/微双重驱动柔性并联机器人系统,可在立方厘米级的工作空间内达到纳米级的运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组成结构 宏/微双重驱动 宏/微双重并联结构
下载PDF
宏/微双重驱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洪涛 程光明 +2 位作者 肖献强 于保军 杨志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宏/微双重驱动技术因具备大行程、快速响应、高精度定位等特点,近年来在微操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宏/微双驱动的宏、微定位部件,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并介绍了常见的宏/微双重驱动系统的集成方式,... 宏/微双重驱动技术因具备大行程、快速响应、高精度定位等特点,近年来在微操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宏/微双驱动的宏、微定位部件,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并介绍了常见的宏/微双重驱动系统的集成方式,以及国内外这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为即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双重驱动 微操作 宏动定位 微动定位
下载PDF
压电型宏微双驱动精密定位系统点位协调控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定强 黄玉美 +1 位作者 谢礼 杨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0-223,233,共5页
设计了基于压电型微驱动器的宏微双驱动精密定位系统,宏动台由伺服电动机直接驱动,微动台由压电陶瓷驱动器和弹性铰链构成,并由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微动台安装在宏动台上,微动台和宏动台是串联关系。宏动台用于实现大行程微米级定位,... 设计了基于压电型微驱动器的宏微双驱动精密定位系统,宏动台由伺服电动机直接驱动,微动台由压电陶瓷驱动器和弹性铰链构成,并由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微动台安装在宏动台上,微动台和宏动台是串联关系。宏动台用于实现大行程微米级定位,而纳米级定位由微动台实现。利用基于运动控制卡的开放伺服功能来协调宏微工作台之间的控制,而位置反馈由两个高精度光栅完成,精度检测由激光干涉仪完成。当宏动台运动结束后,微动台根据测得的定位误差做出补偿进给。实验表明,在行程100 mm的范围内每隔1 mm采集一点,误差控制在±100 n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驱动 弹性铰 压电驱动器 点位协调控制
下载PDF
具有角度修正功能的大行程二维纳米工作台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昔峰 黄强先 +1 位作者 袁钰 黄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11-1817,共7页
基于宏微组合驱动方式,提出一种具有角度修正功能的大行程二维纳米工作台设计方案来减小精密测量系统中由于工作台定位及角度误差引入的测量误差。首先,从原理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该方案中宏动工作台和微动工作台共用位置反馈系统... 基于宏微组合驱动方式,提出一种具有角度修正功能的大行程二维纳米工作台设计方案来减小精密测量系统中由于工作台定位及角度误差引入的测量误差。首先,从原理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该方案中宏动工作台和微动工作台共用位置反馈系统构成闭环控制,并基于压电陶瓷致动器及柔性铰链设计的六自由度微动工作台对宏动工作台进行直线定位误差及角度误差的综合补偿。然后,基于设计方案设计了宏动工作台及微动工作台的结构。最后,对安装调试后的宏微工作台系统进行了直线组合定位测试及角度误差修正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工作台系统的宏动行程达到了200mm×200mm;在闭环控制下,通过六自由度微动工作台的补偿作用可使各角度偏差由上百秒降至10″以内,由此工作台系统在全行程内的直线定位误差可由3μm降至25nm以内。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组合定位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工作台 宏微二级驱动 纳米定位 角度误差补偿
下载PDF
基于显微视觉的宏/微双驱动微动台系统 被引量:6
7
作者 于保军 杨志刚 +1 位作者 齐会良 程光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9,174,共6页
提出了基于PZT的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机构,采用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直接驱动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微米级精度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微动平台,实现纳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以高频响动态补偿系统的定位误差。采用显微... 提出了基于PZT的宏/微双重驱动精密定位机构,采用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直接驱动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微米级精度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微动平台,实现纳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以高频响动态补偿系统的定位误差。采用显微视觉反馈控制微动台的移动和定位,实现定位机构的全闭环反馈控制,同时提出了带运动规划和估算的运动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实验研究表明:系统的动态和稳定性能良好,该微动台的最大行程80mm,定位精度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双重驱动 精密定位 显微视觉 运动规划
下载PDF
一种应用正态分布理论的直线超声电机精密定位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丽平 孙志峻 +1 位作者 张泉 郭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60-65,183,共6页
针对直线超声电机在精密驱动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非线性、时变性及控制模型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理论统计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电压与速度/位移关系的方法,结合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直线超声电机精密定位控制。利用宏微驱动... 针对直线超声电机在精密驱动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非线性、时变性及控制模型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理论统计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电压与速度/位移关系的方法,结合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直线超声电机精密定位控制。利用宏微驱动控制模式对超声电机驱动的平台进行大行程、高精度定位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当行程为5 mm时,稳态误差小于5 nm,能抑制系统的超调,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同时,由于直线超声电机动态保持力非常大,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电机 定位平台 宏微驱动 大行程 精密定位
下载PDF
宏/微驱动定位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孙绍云 曲东升 +2 位作者 孙立宁 王力 蔡鹤皋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研究了具有宏 /微双重驱动定位工作台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 .该工作台采用直线电机进行大行程位移驱动 ,来保证较大的工作行程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完成精密位移驱动 ,利用光栅尺实现闭环位移反馈 ,可以实现 10 0mm... 研究了具有宏 /微双重驱动定位工作台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 .该工作台采用直线电机进行大行程位移驱动 ,来保证较大的工作行程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完成精密位移驱动 ,利用光栅尺实现闭环位移反馈 ,可以实现 10 0mm的工作行程 ,0 .0 1μm的重复定位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驱动 直线电机 PZT驱动器 滑模变结构控制
下载PDF
宏/微双驱动定位台显微视觉自动聚焦清晰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保军 杨志刚 +2 位作者 田丰君 董景石 姜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9-203,共5页
在基于光学显微镜的微操作定位中,为了克服显微镜头在拍摄图像过程中的视场狭小、焦深短等问题,综合利用了基于梯度场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将显微镜头安装在一维宏/微双精度定位平台上,用以保证显... 在基于光学显微镜的微操作定位中,为了克服显微镜头在拍摄图像过程中的视场狭小、焦深短等问题,综合利用了基于梯度场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将显微镜头安装在一维宏/微双精度定位平台上,用以保证显微镜头的运动精度。为了防止系统聚焦于面积最大的背景部分,采用了仅对目标区域进行清晰度评价计算的方法,保证系统仅对操作感兴趣的目标进行自动聚焦。通过以上技术实现定位机构的全闭环反馈控制。实验研究表明:系统的动态和稳定性能良好,系统的响应速度由0.3帧/s提高到3帧/s,同时根据清晰度确定的空间位置关系还可以进行防碰撞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双重驱动 清晰度评价 显微视觉 自动聚焦
下载PDF
基于微小型移动机器人的微操作系统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宇 郭伟 孙立宁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6-103,共8页
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宏/微双重驱动微小型移动机器人的微操作系统。机器人在宏运动状态下为典型的轮式机器人,在微运动状态下为尺蠖运动机器人。将集成微夹持器的微操作器安装在机器人移动定位平台上用于实现微操作任务。为了自动导航... 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宏/微双重驱动微小型移动机器人的微操作系统。机器人在宏运动状态下为典型的轮式机器人,在微运动状态下为尺蠖运动机器人。将集成微夹持器的微操作器安装在机器人移动定位平台上用于实现微操作任务。为了自动导航机器人完成微操作任务,设计外部智能视觉系统。视觉系统分为全局视觉与显微视觉两个子部分,机器人在全局视觉的导航控制下以宏运动状态实现大范围的粗定位,并使机器人微夹持器末端准确地进入显微镜视场。在显微视觉的导航控制下以微运动状态实现小范围、高精度的精定位,并完成微操作任务。试验表明,提出的基于微小型移动机器人的微操作系统能够成功地实现微小零件的夹取与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移动机器人 宏/微双重驱动 微操作 视觉伺服控制
下载PDF
五自由度宏/微双重驱动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铁石 冯海兵 +1 位作者 刘艳辉 边辉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01-507,515,共8页
提出了一种扫描电子显微镜用4-PSPS/PRPUR五自由度宏/微双重驱动并联机构,该机构可以实现三维移动和两维转动。采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构的自由度,采用基于螺旋系线性相关性的并联机构输入选取判别方法,选取了驱动副并进行了合理性判别... 提出了一种扫描电子显微镜用4-PSPS/PRPUR五自由度宏/微双重驱动并联机构,该机构可以实现三维移动和两维转动。采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构的自由度,采用基于螺旋系线性相关性的并联机构输入选取判别方法,选取了驱动副并进行了合理性判别。在此基础上对该双重驱动并联机构进行了位置反解分析,结合其应用给出了数值算例,并进一步对该机构进行了速度、加速度分析,且给出了速度、加速度的数值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双重驱动 并联机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TMS320DM642和S3C2410的细胞注射装置控制系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保军 杨志刚 周广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00-1507,共8页
为解决目前细胞注射装置普遍采用的在显微镜下手动操作的机构效率低下、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DSP和ARM嵌入式系统的细胞注射装置。该装置利用基于TMS320DM642的图像处理子系统完成图像的采集、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保存在特定的存... 为解决目前细胞注射装置普遍采用的在显微镜下手动操作的机构效率低下、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DSP和ARM嵌入式系统的细胞注射装置。该装置利用基于TMS320DM642的图像处理子系统完成图像的采集、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保存在特定的存储器内;同时,基于S3C2410的控制子系统完成人机交互、宏/微双精度微动台控制等功能,并利用TMS320DM642的HPI接口进行DSP与ARM处理器的数据交互。模拟结果表明,系统控制自动定位精度达到0.1μm,提高了系统运动精度,图像处理速度达到11 fr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注射装置 宏/微双精度微动台 视觉伺服控制 HPI接口
下载PDF
大行程高精度驱动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邢航 张铁民 +2 位作者 杨秀丽 张建桃 漆海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8-894,共7页
首先对大行程高精度驱动系统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评述,其次针对目前大行程高精度宏微两级定位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驱动控制困难等问题,提出研究具有宏微双重运动功能的单一驱动结构将是大行程高精度驱动定位系统的发展方向;指出将... 首先对大行程高精度驱动系统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评述,其次针对目前大行程高精度宏微两级定位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驱动控制困难等问题,提出研究具有宏微双重运动功能的单一驱动结构将是大行程高精度驱动定位系统的发展方向;指出将超声电机与压电微驱动器结合成为单一驱动器将是大行程高精度驱动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最后对单级超声电机宏微驱动系统建模方法、位置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单级宏微驱动的超声电机研究的主要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行程 高精度 宏微驱动 超声电机
下载PDF
基于显微视觉的宏/微双重驱动微动台的自动标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保军 张玮 +1 位作者 王红东 杨志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6-1331,共6页
提出了基于压电技术的微操作系统的自动标定方法,采用混合式步进电机直接驱动的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宏动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动平台和精密光栅,实现亚微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通过以上两部分实现定位机构的... 提出了基于压电技术的微操作系统的自动标定方法,采用混合式步进电机直接驱动的宏动平台,实现系统大行程宏动定位,安装在宏动平台上的压电陶瓷驱动的微动平台和精密光栅,实现亚微米级的分辨率和定位精度,通过以上两部分实现定位机构的全闭环反馈控制,采用显微视觉反馈获取微动台操作器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进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动态和稳定性能良好,自动标定运算速度快,运行速度达到11 frame/s,实现了对系统的精确标定,标定精度达到0.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宏微双重驱动 压电技术 精密定位 显微视觉 自动标定
下载PDF
电容式微机械陀螺双环路闭环驱动电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谭晓昀 雷龙刚 王冠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9-1453,共5页
为了提高微机械陀螺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对微机械陀螺系统的驱动电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陀螺闭环驱动系统理论,基于此提出一种双环路闭环驱动方法,并且利用数学工具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设计完成相应电路。此... 为了提高微机械陀螺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对微机械陀螺系统的驱动电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陀螺闭环驱动系统理论,基于此提出一种双环路闭环驱动方法,并且利用数学工具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设计完成相应电路。此方法引入锁相环实现闭环驱动电路的稳频控制;采用自动增益控制器(AGC)实现恒幅控制。利用Hspice完成电路级仿真。结果表明,微机械陀螺双环路闭环驱动电路建立稳定振荡的时间为45ms,稳定振荡频率为2.7553KHz,频率偏差为0.1z,频率抖动为0.056563Hz。相对于传统的AGC闭环驱动电路,此闭环驱动电路建立稳定振荡时间缩短了30.77%,频率稳定性是传统AGC闭环驱动电路的32.72%。微机械陀螺环路闭环驱动电路提高驱动信号性能,对于微机械陀螺检测灵敏度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路闭环驱动 微机械陀螺 锁相环 可变增益放大器 SIMULINK
下载PDF
大行程超精密工作台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海波 杨国哲 黄小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31,共2页
该微动平台采用花岗岩作为机架材料,以压电陶瓷直线电机驱动平台,选择RENISHAW的RGH25光栅作为反馈和宏微双驱动协调控制伺服输出,并提出了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案。为研究微动工作台提供了参考。通过实验对工作台的性能进行分析,证实平台... 该微动平台采用花岗岩作为机架材料,以压电陶瓷直线电机驱动平台,选择RENISHAW的RGH25光栅作为反馈和宏微双驱动协调控制伺服输出,并提出了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案。为研究微动工作台提供了参考。通过实验对工作台的性能进行分析,证实平台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微定位平台 宏微双驱动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光电相移驱动的大行程纳米定位系统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素安 谢敏 +2 位作者 孙坚 陈乐 王桂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73-2778,共6页
由于压电陶瓷驱动器作纳米定位控制系统驱动元件会导致定位过程中出现超调及振荡现象,故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外差干涉仪和自制高频相移电路的光电相移压电陶瓷驱动方法。实验论证了在严格控制的实验环境下,压电陶瓷能实现自主位置锁定并... 由于压电陶瓷驱动器作纳米定位控制系统驱动元件会导致定位过程中出现超调及振荡现象,故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外差干涉仪和自制高频相移电路的光电相移压电陶瓷驱动方法。实验论证了在严格控制的实验环境下,压电陶瓷能实现自主位置锁定并以纳米量级步距值被逐步推进。步距值可控的压电陶瓷驱动器与商用宏动平台结合,可实现纳米精度重复性的大行程定位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5mm往返行程的位移,在靠近目标处执行理论值为5nm步距值的步进位移时,系统的定位重复性精度小于1nm。该定位方法规避了压电陶瓷的机械非线性误差,具有系统架构简单,定位速度快等优点,可应用于当前纳米科技和超精密加工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定位系统 外差干涉仪 压电陶瓷执行器 高频相移电路 宏、微二级运动
下载PDF
超精密机床宏/微双驱动微位移机构的设计与控制(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国 王波 +1 位作者 董申 王石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6-143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宏/微双驱动微进给机构的设计与控制方法。介绍了宏/微双驱动微位移机构的结构设计,将宏动(大行程)和微动(高分辨率)两者串联以获得理想的运动性能。该机构用步进电机作为宏动的驱动装置以获得大行程和高响应速度,用压电陶瓷... 提出了一种宏/微双驱动微进给机构的设计与控制方法。介绍了宏/微双驱动微位移机构的结构设计,将宏动(大行程)和微动(高分辨率)两者串联以获得理想的运动性能。该机构用步进电机作为宏动的驱动装置以获得大行程和高响应速度,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作为精密运动以提高运动分辨率和运动精度。设计了该机构的控制系统,用一个基于模型的开关控制器对微位移装置进行控制,并设计专门的运动分配模块对宏/微运动进行协调控制。最后,分别控制宏动和微动装置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并用激光干涉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宏动装置的行程为90mm,运动分辨率为0.3μm;压电陶瓷微动装置的行程为40μm,定位精度为0.9μm。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驱动微位移器 开关控制器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Hexapod的精密跟瞄平台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伟鹏 黄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1-686,共6页
针对精密光学设备的空间应用,设计了基于并联机构的空间高稳定精密跟瞄系统。利用所设计的宏/微双重驱动复合作动器和精密铰接元件,研制了精密跟瞄Hexapod平台原理样机,考虑到精密跟瞄系统的特点,开发了包括宏动控制系统、微动控制系统... 针对精密光学设备的空间应用,设计了基于并联机构的空间高稳定精密跟瞄系统。利用所设计的宏/微双重驱动复合作动器和精密铰接元件,研制了精密跟瞄Hexapod平台原理样机,考虑到精密跟瞄系统的特点,开发了包括宏动控制系统、微动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在内的实验测试系统,并利用实验初步测试了Hexapod平台原理样机关键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平台原理样机的转动范围超过10°,最高开环转动速度大于5deg/s,经压电微动部分补偿后的平台静态定位误差小于5μrad,通过主动控制使扰动振幅衰减至噪声水平,可用于驱动有效载荷以较高的速度在较大范围内搜索目标并具有较好的静态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POD 跟瞄平台 宏微双重驱动 精密定位 振动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