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佗麻沸散可能存在的文献和历史证据 被引量:4
1
作者 袁红凯 李聪聪 尹磊淼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1期86-90,共5页
麻醉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曾创制了多种用于手术的麻醉方剂,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华佗的麻沸散。然而有关麻沸散的记载只是散见于各类文献,且还没有结合当时历史条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通过系统梳理《三国志》《后汉书》等古... 麻醉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曾创制了多种用于手术的麻醉方剂,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华佗的麻沸散。然而有关麻沸散的记载只是散见于各类文献,且还没有结合当时历史条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通过系统梳理《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中麻沸散相关记载,分析华佗所处时代的解剖条件、外科手术条件、药学条件等,探讨麻沸散可能存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 麻沸散 文献记载 历史证据
下载PDF
中西医外科形成发展溯源 被引量:1
2
作者 秦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中医外科形成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六朝是初步形成时期,隋唐时期骨科独立发展、外科快速进步,汉代进入巅峰时期,尤以东汉末年华佗最为杰出,他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的先河,令针药无法解决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得以消除;后来《金匮要... 中医外科形成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六朝是初步形成时期,隋唐时期骨科独立发展、外科快速进步,汉代进入巅峰时期,尤以东汉末年华佗最为杰出,他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的先河,令针药无法解决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得以消除;后来《金匮要略》急腹症辨治《,肘后备急方》狂犬咬伤被动免疫疗法,及《刘涓子鬼遗方》止血止痛、疮疡疖肿辨证和切开引流时机把握、低位引流原则,都成为中医外科标志性的进步,技术发生质的飞跃,并成为传统中医外科学形成标志阶段;宋元已到发展成熟阶段,对整体与局部关系更加重视,临床更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扶正与祛邪、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反对局部论;明清时期,外科专著增多,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西方古代医学则充满了更多神秘色彩以及魔法与巫术,公元前460 ~ 377年疾病神赐说随着古希腊医学家希波拉底的出现,从医学领域被彻底铲除;希波拉底认为疾病源自自然病因而非神的惩罚,是一个自然过程,症状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对骨和关节的解剖及运动生理,也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比如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至今仍被外科教材和临床治疗采用;标志西医外科技术真正走向成熟,是麻醉、无菌技术以及感染理论的出现;经历了早期的粗糙与莽撞,跨越了无数因为失败倒下的病人躯体,在克服了疼痛,征服了感染,随后又掌握了输血技术之后,外科才真正进入了精确的科学飞速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中医外科 华佗 麻沸散 肘后备急方 被动免疫 刘涓子鬼遗方 低位引流 希波拉底 解剖 运动生理
下载PDF
“蒙汗药”音义一解 被引量:2
3
作者 万方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从音学和语法学的角度对古代“蒙汗药”一语的“蒙”字进行研究,认为“蒙”为动、名兼用字,作名词使用时其义为“昏迷”,作动词使用时为“使昏迷”。它与“麻”、“迷”、“闷”为音、义相同的通假字,并同样以动、宾结构形式构成... 从音学和语法学的角度对古代“蒙汗药”一语的“蒙”字进行研究,认为“蒙”为动、名兼用字,作名词使用时其义为“昏迷”,作动词使用时为“使昏迷”。它与“麻”、“迷”、“闷”为音、义相同的通假字,并同样以动、宾结构形式构成“麻沸散”、“蒙药”、“迷药”、“迷香”、“闷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麻沸散 考证 蒙汉药 麻醉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