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STRY OF EARLY CRETACEOUS TRACHYTES OF DONGLINGTAI FORMATION FROM THE XISHAN AREA, BEIJING: CONSTRAINTS ON MELTING OF LOWER MAFIC CRUST
1
作者 LIXiaoyong FANWeiming +2 位作者 GUOFeng WANGYuejun LIChaowen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5年第1期44-57,共14页
The early Cretaceous trachytes of Donglingtai Formation in Xishan, Beijing are characterized by slight Eu negative anomaly and significant enrichment in LREE, LILE (Ba, K and Sr) and depletion of Nb-Ta-Ti, Th-U. These... The early Cretaceous trachytes of Donglingtai Formation in Xishan, Beijing are characterized by slight Eu negative anomaly and significant enrichment in LREE, LILE (Ba, K and Sr) and depletion of Nb-Ta-Ti, Th-U. These trachytes have been highly enriched by Sr and Nd isotopic signatures (87Sr/86Sr(t)= 0.70638~ 0.70672, εNd(t) = -16.3~ -15.7), overlapping Sr-Nd isotopic range of late Mesozoic mafic igneous rocks in the region. Taking into account Nb-Ta fractionation and high Zr/Sm ratio for these trachytes, we consider that the trachytes of Donglingtai Formation are derived from the garnet-bearing amphibolite in the lower crust composed of garnet + plagioclase ± amphibole ± pyroxene residual ph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mel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rustal materials and regional extensional tectonics during late Mesozoic,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hermal input from underplating basaltic melt results in the partial melting of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to generate the trachytes of Donglingtai Form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r and Ba for these trachytes suggest that part of underplating basalts should take a share in partial melting at le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镁质壳 部分熔融 白垩纪 北京 粗面岩
下载PDF
北京西山东岭台组粗面质火山岩地球化学:下地壳熔融成因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晓勇 郭锋 +2 位作者 范蔚茗 王岳军 李超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北京西山东岭台组粗面岩表现出LREE富集和HREE平坦的稀土配分型式 ,富集LILE (Ba、K和Sr)、和亏损Nb Ta、Th U和Ti,Sr Nd同位素组成富集 (87Sr/ 86Sr(t) =0 .70 6 38~ 0 .70 6 72 ,Nd(t) = 1 6 .3~ - 1 5 .7)。结合所表现出的明显Nb/T... 北京西山东岭台组粗面岩表现出LREE富集和HREE平坦的稀土配分型式 ,富集LILE (Ba、K和Sr)、和亏损Nb Ta、Th U和Ti,Sr Nd同位素组成富集 (87Sr/ 86Sr(t) =0 .70 6 38~ 0 .70 6 72 ,Nd(t) = 1 6 .3~ - 1 5 .7)。结合所表现出的明显Nb/Ta分馏和高的Zr/Sm比值 ,认为它们来源于大陆下地壳含石榴子石的角闪岩部分熔融作用而成 ,主要的残留相为石榴子石 +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根据地壳岩石熔融实验研究结果 ,西山地区东岭台组粗面岩的熔融要求有外来的热源参与 ,与区域上同时代发生的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具时空上的密切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下地壳 部分熔融作用 粗面岩 早白垩世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王安镇杂岩体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4 位作者 王金雅 张苏楠 胡波 王得权 韩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45,共19页
王安镇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分别形成于129±2.7Ma和128.3±1.9Ma,说明该杂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王安镇杂岩体具有高Sr/... 王安镇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分别形成于129±2.7Ma和128.3±1.9Ma,说明该杂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王安镇杂岩体具有高Sr/Y比值(3.63~83.5),和高Sr(373×10-6~821×10-6),及低Y(7.36×10-6~22.21×10-6)、Yb(0.95×10-6~1.27×10-6)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与埃达克岩相似。该杂岩体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6538~0.709484)和明显偏低的εNd(128Ma)值(-18.4^-12.8)。结合太行山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中地幔包体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具有高Sr/Y特征的王安镇杂岩体是在下地壳发生大规模拆沉的基础上,随着软流圈上涌其所携带的热促使加厚基性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之后熔融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了角闪石的结晶分异和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镇杂岩体 太行山北段 埃达克岩 基性下地壳 拆沉作用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矿田流纹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金荣 郭原生 +4 位作者 董宁芳 李双文 翟新伟 孟桂生 杨永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2,共5页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流纹岩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或洋内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流纹岩具有 Ti,Nb,Ta明显负异常 ,Sr和 P中等负异常 ,LREE略富集到富集 ,相对亏损 HFSE,La/ Nb值为 1~ 2 ,La/ Th值为 1 .1~ 2 .5 ,...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流纹岩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或洋内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流纹岩具有 Ti,Nb,Ta明显负异常 ,Sr和 P中等负异常 ,LREE略富集到富集 ,相对亏损 HFSE,La/ Nb值为 1~ 2 ,La/ Th值为 1 .1~ 2 .5 ,Th/ Ta值高 ( 6~ 1 2 ) ,部分样品表现为 MREE负异常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 ,δEu=0 .5~ 1 .1 ,( 87Sr/ 86 Sr) I=0 .70 2 6~ 0 .70 48,εNd( t) =+5 .60~ +6.1 4.综合其地球化学特征 ,推测流纹岩形成应是在大陆地壳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地球化学 陆缘弧 镁铁质下地壳 白银厂矿田
下载PDF
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限: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12
5
作者 孟令通 陈柏林 +4 位作者 王永 孙岳 吴玉 张文高 何江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北阿尔金造山带中的阿北花岗岩体出露于喀腊大湾与阿尔金北缘断裂交叉部位的东南侧,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27.3±5... 北阿尔金造山带中的阿北花岗岩体出露于喀腊大湾与阿尔金北缘断裂交叉部位的东南侧,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27.3±5.7 Ma。阿北花岗岩体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高SiO2(68.68%-72.83%)、高碱(Na2O+K2O=6.52%-7.91%,Na2O〉K2O)、准铝质(A/CNK≈1);2高Sr和LREE,低Y(〈10μg/g)和Yb(〈1μg/g);3高Sr/Y值(〉40);4非常弱甚至没有Eu负异常。这些特征表明阿北花岗岩体形成于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其源区残留了大量的石榴子石而不含斜长石;同时,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440-420 Ma北阿尔金造山带中残留有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而在420 Ma之后发生了广泛的下地壳拆离与减薄。也就是说,北阿尔金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限为440-420 Ma,伴随着阿北花岗岩体的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阿尔金造山带 早古生代 阿北花岗岩体 构造体制转换 下地壳部分熔融
下载PDF
信阳基性麻粒捕虏体及其华北南缘早中生代下地壳性质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建平 孙敏 +2 位作者 路凤香 余淳梅 王方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8,共8页
报道了信阳早中生代火山角砾岩中高压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岩石主元素、微量元素、Nd同位素组成及计算的温压条件和岩石物性结果。这些基性麻粒岩主体为具细粒变晶结构的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碱性长石... 报道了信阳早中生代火山角砾岩中高压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岩石主元素、微量元素、Nd同位素组成及计算的温压条件和岩石物性结果。这些基性麻粒岩主体为具细粒变晶结构的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碱性长石±石英±钛铁矿组合,其中可见残斑单斜辉石±石榴石组合。它们的全岩化学成分相当于橄榄拉斑-石英拉斑玄武岩,具LREE平坦到富集的稀土配分形式(LaN/YbN=0.98-9.47),且Eu异常不明显(Eu/Eu=0.95-1.11)由细粒变晶矿物组合所计算的温压条件是765-890℃和1.25-1.59GPa(相当于存在深达52km的厚地壳)。麻粒岩的计算波速(Vp)和密度(D)分别为7.04-7.56km/s和3.05-3.30g/cm3。全岩143Nd/144Nd测试值为0.512267-0.512700,εNd(T)为-5.72至+1.01,Nd模式年龄(TDM)为1.8-1.9Ga。由这些高压基性麻粒岩所反映的华北南缘早中生代下地壳,其初始物质可能形成于早元古代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并受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影响。它们在晚第三纪玄武岩喷发前大部分发生了拆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捕虏体 早中生代下地壳 早元古代岩浆底侵作用 华北南缘
下载PDF
大陆下地壳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孔华 金振民 谢窦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9-22,共14页
大陆下地壳对认识整个地壳的组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大陆下地壳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蓬勃开展,大陆下地壳的研究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太古代地壳剖面的研究,二是麻粒岩包体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后者的研究程度要难得多,下地壳包体出露... 大陆下地壳对认识整个地壳的组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大陆下地壳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蓬勃开展,大陆下地壳的研究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太古代地壳剖面的研究,二是麻粒岩包体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后者的研究程度要难得多,下地壳包体出露少,成分多为麻粒岩,且无一例外地都含有基性麻粒岩,对其成因现基本趋于一致认识,即由幔源岩浆底侵至地壳再受变质而成,然后被火山作用带至地表,因此,基性麻粒岩包体更可能反映了现今大陆下地壳的性质.下地壳的强度如何?流变行为怎样?近年来国外对代表下地壳组成的麻粒岩进行了共轴和非共轴(单剪变形)的流变行为研究,下地壳岩石韧性变形现象的广泛发育,是其流变学性质的宏观表现,高温高压实验变形样品的TEM观察表明下地壳条件下,应变积累在弱相中,在壳幔边界,相对于较强硬的岩石圈地幔,下地壳容纳了更多的应变,因而导致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及糜棱岩(化)的广泛发育.对国内在这方面研究差距,作者建议①要加强对比和综合研究,对下地壳包体的研究要与地幔包体研究相结合,以探讨壳—幔之间藕合作用,②强化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把原先的理论推断定量化直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 镁铁质包体 流变学 大陆 麻粒岩
下载PDF
青岛地区晚白垩世基性脉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的成分特征及其温压条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瑾 张宏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3-1140,共8页
青岛地区晚白垩世基性脉岩中含有两类麻粒岩捕虏体,富辉石麻粒岩和富长石麻粒岩.富辉石麻粒岩的主要矿物组合为Opx+Cpx+Pl,具有细粒变晶结构;富长石麻粒岩主要矿物组合为Pl+OpX+Cpx十Q或Pl+Opx/Cpx+Q,具有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麻... 青岛地区晚白垩世基性脉岩中含有两类麻粒岩捕虏体,富辉石麻粒岩和富长石麻粒岩.富辉石麻粒岩的主要矿物组合为Opx+Cpx+Pl,具有细粒变晶结构;富长石麻粒岩主要矿物组合为Pl+OpX+Cpx十Q或Pl+Opx/Cpx+Q,具有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麻粒岩捕虏体中辉石的Mg#较低(<66),普通辉石具有富Na贫Ca的特征,与岩浆底侵作用形成的麻粒岩特征接近.二辉石温度计的计算结果显示这些麻粒岩捕虏体的麻粒岩相变质平衡温度在847~910℃之间.结合富长石麻粒岩的地质压力计的计算结果(0.99~1.17GPa)和地温梯度推测出的"岩石学"Moho面深度在33~36公里之间,与"地震"Moho面深度基本一致.麻粒岩捕虏体中普通辉石的矿物成分和该地区活跃的岩浆活动暗示青岛地区下地壳麻粒岩不同于典型的古老下地壳麻粒岩地体或捕虏体.他们的形成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古老麻粒岩与岩浆底侵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捕虏体 晚白垩世 基性脉岩 平衡温度 山东青岛 下地壳
下载PDF
大别山镁铁质下地壳的Pb同位素成分:来自榴辉岩的制约 被引量:1
9
作者 古晓锋 刘贻灿 刘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4-46,共13页
北大别高温超高压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已经证明它们为华南板块新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岩石经三叠纪深俯冲变质成因。基于此,开展了北大别榴辉岩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北大别榴辉岩表现出与北大别片麻岩相... 北大别高温超高压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已经证明它们为华南板块新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岩石经三叠纪深俯冲变质成因。基于此,开展了北大别榴辉岩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北大别榴辉岩表现出与北大别片麻岩相似的低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特征,并具有更低的N(^(208)Pb)/N(^(204)Pb)值;其初始Pb同位素组成分别为N(^(206)Pb)/N(^(204)Pb)i=15.217~17.522,N(^(207)Pb)/N(^(204)Pb)i=15.077~15.540和N(^(208)Pb)/N(^(204)Pb)i=35.219~38.082,表现出目前已知的大别造山带3个含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岩片中最低的Pb同位素组成,这进一步证明北大别榴辉岩的原岩来自于俯冲镁铁质下地壳;北大别榴辉岩表现出较宽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其中最低的Pb同位素组成源自于具有低w(U)/w(Pb)值、低w(Th)/w(U)值演化特征的晚太古代至古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而相对较高的Pb同位素组成则继承于新元古代底侵的幔源岩浆,表明北大别榴辉岩的Pb同位素特征是幔源岩浆混染古老镁铁质下地壳的结果。与大别山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Pb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早白垩纪拆沉再循环的陆壳物质中不仅含有镁铁质下地壳岩石,还含有长英质下地壳物质,大别山深部的长英质下地壳随镁铁质下地壳一起拆沉并再循环进入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榴辉岩 PB同位素 镁铁质下地壳 新元古代 地壳混染 大陆深俯冲 北大别
下载PDF
基性岩流变实验揭示出大陆下地壳流变的复杂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永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8-346,共19页
基性麻粒岩流变实验研究对认识大陆下地壳流变、板内构造变形和强震孕育等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基性岩流变实验数据表明,基性麻粒岩流变实验研究集中在单相矿物和两相矿物集合体,对天然基性麻粒岩流变研究很有限。基性麻粒岩流变实验结果... 基性麻粒岩流变实验研究对认识大陆下地壳流变、板内构造变形和强震孕育等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基性岩流变实验数据表明,基性麻粒岩流变实验研究集中在单相矿物和两相矿物集合体,对天然基性麻粒岩流变研究很有限。基性麻粒岩流变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众多,除了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应变速率)外,实验样品的矿物组分、样品颗粒粒度、微量水、熔体、矿物反应等都会影响其流变特性,这导致实验结果的复杂性。因此,根据单相或两相矿物集合体流变讨论大陆下地壳流变结构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能满足下地壳流变研究的实际需求。而根据端元组分流变参数和经验方程估计由多相矿物组成的麻粒岩的流变强度,只是一种简单近似,无法完全取代麻粒岩流变实验研究。因此,开展多相矿物基性麻粒岩的流变实验,以获得更接近真实大陆下地壳流变的实验数据,并且用于定量研究下地壳流变,是大陆下地壳流变实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基性麻粒岩流变实验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是多相矿物流变、高温部分熔融的影响、矿物反应-流变相互作用,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高温高压流变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 流变 大陆下地壳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基性岩的同位素特征及下地壳物质对岩浆源区的贡献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全忠 谢智 +2 位作者 徐夕生 陈江峰 高天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71-1781,共11页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北大别椒子岩和沙村岩体的早白垩世基性岩进行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别是 Pb-Sr-Nd 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北大别基性岩的岩浆源区性质...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北大别椒子岩和沙村岩体的早白垩世基性岩进行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别是 Pb-Sr-Nd 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北大别基性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及下地壳的贡献。椒子岩基性岩的(^(87)Sr/^(86)Sr)_i 的范围为0.7072~0.7075,ε_(Nd)(t)范围为-10.4~11.9;椒子岩和沙村基性岩的(^(206)Pb/^(204)Pb)_i 为16.464~17.394,(^(207)Pb/^(204)Pb)_i 为15.349~15.453,(^(208)Pb/^(204)Pb)_i为37.338~37.976。这样的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源区中下地壳物质的贡献显著;尤其 Pb 同位素特征表明下地壳贡献来自大别造山带自身的下地壳。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 北大别 早白垩 Pb—Sr—Nd同位素 下地壳
下载PDF
基性麻粒岩半脆性域剪切带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顺 孙天泽 钟大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6-41,共6页
在温度为800~900℃,围压为1GPa的条件下对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压缩变形实验。样品变形处于半脆性域,以出现非破裂的准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提出了剪切带是由样品的原始缺陷向外稳态扩展而形成的机制,可用稍加改变的流变介质断... 在温度为800~900℃,围压为1GPa的条件下对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压缩变形实验。样品变形处于半脆性域,以出现非破裂的准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提出了剪切带是由样品的原始缺陷向外稳态扩展而形成的机制,可用稍加改变的流变介质断裂力学原理对这种扩展过程进行说明;并将此机制推广到剪切带的形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剪切带 形成机制 实验研究 基性麻粒岩
下载PD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dry mafic continental crust: Implications for petrogenesis of C-type adakites 被引量:25
13
作者 HUANG Fang HE YongS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2期2428-2439,共12页
C-type adakites have been commonly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fic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LCC) at high pressure, as supported by high P-T experiments on hydrous basalts. However, because the m... C-type adakites have been commonly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fic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LCC) at high pressure, as supported by high P-T experiments on hydrous basalts. However, because the mafic eclogitic LCC is generally dry, experiments on water-bearing materials cannot be used to constrain the melting processes of the dry mafic LCC.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melting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dry mafic rocks at crustal pressures, MELTs software was applied to simulating melting of the dry mafic LCC at 1–2 GPa. Comparison of model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that, when melting de-gree is greater than 20%, melts from the dry mafic LCC at 1–3 GPa cannot produce the C-type adakitic melt with high SiO2 con-tent (~70%). Although the limi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ut dry mafic rock melting at 1–2 GPa in the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low degree melting (<10%) cannot produce silicic melt either, MELTs software simulation shows that, at pressure >1.8 GPa, low-degree melting can produce dacitic melt with high K2O/Na2O (~1) if SiO2 content of the melt is controlled by residual garnet. Furthermore, the simulation also suggests that, if pressure is <1.8 GPa, abundant plagioclase (plg) in the residual phase may de-crease SiO2 content in the melt to below 62%,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type adakites observed in eastern China. Given the high P-T conditions required to produce melts with high SiO2 and extremely low HREE contents, such melts could easily be con-taminated by other crustal-derived melts, implying that the C-type adakites from eclogite melting could be less commonly ob-served in the outcrops than previously believed. Besides the interpretation that garnet fractionates Sr, Y, and REE, high Sr/Y and La/Yb could be also produced by multiple ways such as inheriting the source features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ing clinopyroxene (cpx). Therefore, it may be problematic using high Sr/Y and La/Yb as criteria to identify adakites. Instead, REE patterns with strong depletion of HREE relative to MREE (e.g. high Gd/Yb) could be a better parameter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garnet and thus adakites. Finally, geochemical models based on MELTs simulation indicate that Eu anomaly cannot be simply used to constrain the role of plg in magmatism because Eu anomaly in the melt is a function of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xygen fugacity (fO2) of magmatic systems, and plg/mafic minerals mode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埃达克岩 镁铁质下地壳 部分熔融 基性岩 高温高压实验 SIO2含量 成因 高温高压条件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下地壳是中性的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纪庆 汪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49-858,共10页
采用Li等和Gao等归纳的中国东部主要构造单元地壳速度结构研究中国东部下地壳组分特征。对下地壳的岩性推测通过两个方面展开:1通过实测地壳P波波速与Christensen等实测的不同岩性P波波速进行对比;2采用Hasterok等提出的P波波速-密度转... 采用Li等和Gao等归纳的中国东部主要构造单元地壳速度结构研究中国东部下地壳组分特征。对下地壳的岩性推测通过两个方面展开:1通过实测地壳P波波速与Christensen等实测的不同岩性P波波速进行对比;2采用Hasterok等提出的P波波速-密度转换方法,将下地壳速度结构转化为密度结构,并采用Monte Carlo法对密度的误差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各构造单元下地壳P波波速与基性岩类相当,绝大多数构造单元下地壳密度大于3 000kg·m-3,该密度范围对应的岩性是基性岩类。因此,中国东部下地壳是基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 地震波速 密度 基性岩 岩石物理 岩性 华北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华北东南缘夹沟前寒武纪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的变质演化和P-T轨迹 被引量:4
15
作者 聂佳珍 刘贻灿 杨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9,共15页
华北东南缘中生代闪长斑岩中深源麻粒岩包体或捕掳体属于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针对石榴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麻粒岩两类镁铁质下地壳包体进行详细的野外观察、岩相学观察和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呈微弱的环带结构,石榴斜长角... 华北东南缘中生代闪长斑岩中深源麻粒岩包体或捕掳体属于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针对石榴斜长角闪岩和石榴麻粒岩两类镁铁质下地壳包体进行详细的野外观察、岩相学观察和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呈微弱的环带结构,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由核部至边部X_(Mg)为0.25~0.32,逐渐升高;XCa为0.27~0.19,逐渐降低。而在石榴麻粒岩中,由核部至边部XMg和XCa均呈现为逐渐降低,分别为0.25~0.19和0.28~0.17。两类岩石中,以包体形式产出的单斜辉石和基质单斜辉石的核部具有较高的钠和铝含量,基质单斜辉石的边部钠和铝的含量相对较低,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不同产状的斜长石钙含量变化很大,以包体形式存在的斜长石钙含量较高,其成分为An27Ab70Or3(石榴斜长角闪岩)和An29Ab69Or3(石榴麻粒岩);以基质变斑晶和后成合晶产出的斜长石钙含量较低,分别为An5-36Ab62-95Or0-2和An6-48Ab50-94Or0-1(石榴斜长角闪岩),An5-51Ab48-94Or1-2和An32-79Ab21-68Or0-3(石榴麻粒岩)。不同类型角闪石的钛含量有较大差别:棕色角闪石的钛含量较高,w(TiO2)一般为0.53%~1.44%;而绿色角闪石钛含量较低,w(TiO2)一般为0.03%~0.38%。研究结果证明夹沟镁铁质下地壳包体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低压麻粒岩-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变质过程。传统地质温压计限定的前三个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824℃~844℃/1.5GPa^1.9GPa,667℃~730℃/1.0GPa^1.3GPa和609℃~646℃/0.4GPa^0.8GPa,显示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P-T-t轨迹,指示它们形成于晚古元古代板片俯冲或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因此,研究区属于胶-辽-吉带的西延并共同构成了华北东部一条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南缘 镁铁质下地壳包体 麻粒岩相 变质演化 P-T轨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