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冬玲 张洪娜 +3 位作者 郝晨阳 王兰芬 李甜 张学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8-556,共9页
小麦生育期间的冠层温度,尤其是开花以后的冠层温度对植株衰老、粒重和品质等有很大影响。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在河南新乡利用4个品种的选择导入系群体观测了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间的关系,并通过全基因组SSR标记检测相关主效... 小麦生育期间的冠层温度,尤其是开花以后的冠层温度对植株衰老、粒重和品质等有很大影响。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在河南新乡利用4个品种的选择导入系群体观测了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间的关系,并通过全基因组SSR标记检测相关主效基因位点,以解析其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冠层温度与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性逐渐增大。在已报道的44个与千粒重或穗粒数相关联的SSR位点中,有9个与冠层温度显著关联,其中在6个位点上检测到优异等位变异,携带优异等位变异材料的冠层温度显著低于携带非优异等位变异材料的冠层温度。影响冠层温度的优异等位变异间存在明显的加性效应,这些位点同时也与千粒重和穗粒数呈现出显著关联。与冠层温度关联的SSR位点均与灌浆中后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相关联。由此表明,在灌浆后期良好的根系功能保证了水分和营养的正常供应,降低了冠层温度,而较低的冠层温度对叶绿素和光合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千粒重和增加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温度 千粒重 关联分析 选择导入系 主效位点
下载PDF
7个水稻品种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庆利 王建飞 +1 位作者 丁俊杰 张红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 7个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苗期耐盐性遗传机制。在水培条件下 ,将亲本和F1世代的 3~ 4叶期幼苗用 8g·L-1的NaCl胁迫处理 10d后 ,测定根系Na+ /K+ 和盐害级别 ,利用主位点组加性显性模型 ,采用向前逐步...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 7个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苗期耐盐性遗传机制。在水培条件下 ,将亲本和F1世代的 3~ 4叶期幼苗用 8g·L-1的NaCl胁迫处理 10d后 ,测定根系Na+ /K+ 和盐害级别 ,利用主位点组加性显性模型 ,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方法对 2个耐盐指标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根系Na+ /K+ 的遗传变异符合 2个主位点组 +微位点组的遗传控制模型 ,盐害级别的遗传变异符合 3个主位点组 +微位点组的遗传控制模型。在决定水稻根系Na+ /K+ 和盐害级别的遗传变异中 ,主位点组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遗传 双列杂交 主位点组加性—显性模型
下载PDF
油菜(Brassicanapus L.)千粒重性状主位点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4 位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高建芹 陈新军 盖钧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QTL体系的主位点组检测方法分析不同遗传来源的 12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 )亲本的千粒重性状的遗传差异类型、主位点组基因型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 12个甘蓝型油菜亲本间千粒重性状受 3个主位点组基因控制,各...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QTL体系的主位点组检测方法分析不同遗传来源的 12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 )亲本的千粒重性状的遗传差异类型、主位点组基因型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 12个甘蓝型油菜亲本间千粒重性状受 3个主位点组基因控制,各主位点组基因效应的方向、大小不等。3个主位点组基因的加性效应 (dM )分别为0 316 3**、-0 141 9*和-0 003 7; 3个主位点组基因的显性效应(hM)分别为-0 033 7、0 184 3*和-0 212 9*。主位点组基因加性效应(dM)的和为正值;显性效应(hM)的和为负值。主位点组遗传变异百分率为 54 44%,微位点组的遗传变异百分率为 33 26%。文中讨论了亲本和亲本间杂种千粒重性状的遗传特点和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 千粒重 性状 亲本 显性效应 油菜 基因效应 基因型 改良 基因控制
下载PDF
棉花霜前皮棉产量主位点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艾尼江 朱新霞 +2 位作者 管荣展 万英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6-743,共8页
选用不同来源的6个棉花品种作亲本,按照Griffing P(P–1)/2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应用QTL检测体系的主位点组基因型和基因效应,估计主位点组霜前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并分析有利位点组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霜前皮棉... 选用不同来源的6个棉花品种作亲本,按照Griffing P(P–1)/2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应用QTL检测体系的主位点组基因型和基因效应,估计主位点组霜前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并分析有利位点组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霜前皮棉产量主位点组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6.79%,主位点组与环境互作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3.46%,环境解释的变异占表型变异的10.37%,微位点组解释的变异很低,占表型变异的3.27%。6个棉花品种的霜前皮棉产量的遗传受5个主位点组基因控制,其加性效应(aJ)分别为5.99**、-1.26**、-0.92**、-0.75和3.01,显性效应(dJ)分别为2.55**、4.16**、7.95**、5.32**和-7.71**,各主位点组基因的效应方向、大小不等。主位点组中亲优势变幅15.55%~133.56%,平均63.34%,高亲优势变幅15.39%~93.82%,平均44.56%。棉花霜前皮棉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取决于主位点组基因的杂合性。在棉花育种实践中,通过分析亲本及组合的主位点组基因型,能够得到有价值信息。配制早熟、高产杂交组合的同时,结合分子聚合设计育种,把优质、抗病虫、抗逆等性状集于一体,可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品种,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霜前皮棉 主位点组 遗传效应 主位点组×环境互作
下载PDF
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油菜开花期的基因型差异和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戚存扣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460,共6页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 QTL体系检测的主位点组方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 12个品种双列杂交组合的开花期 (播种—初花日数 )性状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开花期的遗传受 4个主基因控...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 QTL体系检测的主位点组方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 12个品种双列杂交组合的开花期 (播种—初花日数 )性状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开花期的遗传受 4个主基因控制 ,其加性效应分别为 - 17.2 2 * * ,2 .71* ,6 .0 9* * 和 - 1.0 5 ,显性效应分别为 - 3.6 7* ,1.0 7* ,4 .5 2 *和 - 2 .78* ,各主基因效应方向、大小不等。主基因遗传率为 81.4 4 % ,多基因遗传率为 12 .90 %。文中估计了 12个甘蓝型油菜亲本开花期基因的基因型 ,并讨论了形成亲本间开花期遗传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来源 甘蓝型油菜 开花期 基因型差异 遗传效应分析
下载PDF
质量-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P_1、P_2、DH联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中立 章志宏 章元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31-634,共4页
本文提出利用亲本 P1、 P2 及其 DH三个群体联合分析包括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 -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方法 ,共建立了五类共 2 2个遗传模型 ,进而 ,可采用 AIC信息准则选择最适模型 ,并通过适合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
关键词 质量-数量性状 两位点主基因 多世代联合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种优势的改良研究——待改良组合的主位点组分析及供体亲本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戚存扣 盖钧镒 +5 位作者 浦惠明 张洁夫 陈新军 高建芹 伍贻美 傅寿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00-204,共5页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位点组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品种“宁杂 1号”的保持系、恢复系与 10个供体亲本间组合的单株种子产量差异 ,估算出代表外源有利基因的遗传参数 μG′值 ,以此作为标准选择供体亲本 ,改良宁杂 ...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位点组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品种“宁杂 1号”的保持系、恢复系与 10个供体亲本间组合的单株种子产量差异 ,估算出代表外源有利基因的遗传参数 μG′值 ,以此作为标准选择供体亲本 ,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分析结果 ,虽然 10个供体亲本与“宁R1”间杂种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明显 ,但 10个供体亲本中只有P6(“宁油 10号”)与“宁B6”间杂交组合产量比宁杂 1号明显提高(7 78% )。这表明通过直接选择恢复系来提高宁杂系统杂种组合的杂种优势的效率有限。 10个供体亲本的单株产量的G位点组效应 (μG′)值分析结果 ,有 3个供体亲本的 μG′值较高 ,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这 3个亲本分别为“五十铃”、“苏油 1号”和“中油 82 1” ,它们可使宁杂 1号的单株产量分别获得 2 8 49%、2 9 70 %和 45 6 6 %的提高 ,表明这 3个亲本可作为候选供体亲本来改良宁杂 1号的杂种优势。此外 ,研究结果还显示改良恢复系的配合力是提高宁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主位点组 杂种优势 遗传改良 杂交组合 亲本选择
下载PDF
质量-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P_1、P_2、 F_1、 B_1、 B_2联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中立 章志宏 宋运淳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85-489,共5页
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回交B_1和B_1五个世代联合分析包括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了可供选择的微基因遗传、一对主基因+微基因混合遗传、二对主基因+微基因混合遗传三类五种... 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回交B_1和B_1五个世代联合分析包括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了可供选择的微基因遗传、一对主基因+微基因混合遗传、二对主基因+微基因混合遗传三类五种(套)共 28个遗传模型,采用 AIC信息准则选择最适模型,并通过适合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文章最后还讨论了两种变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位点主基因 多世代联合分析 QQT AIC准则
下载PDF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含义的辨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邵元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5-57,共3页
植物或动物的性状一般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而实际上,许多性状并不是绝对的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而是同时受到一个或少数几个主基因和或数量性状多基因的控制。因此,在遗传学教学中,有必要对此类性状进行分析。为加深学生对此类性状... 植物或动物的性状一般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而实际上,许多性状并不是绝对的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而是同时受到一个或少数几个主基因和或数量性状多基因的控制。因此,在遗传学教学中,有必要对此类性状进行分析。为加深学生对此类性状的遗传及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通过性状次数分布图分析,结合最新的遗传学研究成果,对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主基因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
下载PDF
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君惕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38-242,共5页
应用极大似然法和EM算法提出了关于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参照质量性状两位点互作在F_2代的分离比率建立了7种遗传假设及其似然比测验的程序,讨论了应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数量遗传学 质量-数量性状 两位点主基因
下载PDF
太湖稻区粳稻地方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余生 王杰 +2 位作者 王艳平 管荣展 张红生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7-62,共6页
5个太湖粳稻地方品种和2个现代粳稻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利用主位点组加性-显性模型,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方法,对水稻7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实粒数和穗长3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符合2个主位点组+微位点组的遗传模型... 5个太湖粳稻地方品种和2个现代粳稻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利用主位点组加性-显性模型,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方法,对水稻7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实粒数和穗长3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符合2个主位点组+微位点组的遗传模型;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着粒密度等性状的变异符合3个主位点组+微位点组遗传模型控制。在决定水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双列杂交分析 主位点组加性-显性模型
下载PDF
植物育种中的RFLP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宣朴 翟世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RFLP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在一个经过有性繁殖过程产生的分离群体中,只要利用有效的克隆探针进行检测,就能获得丰富的RFLP标记,再结合常规的遗传分析和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处理,就可以构建一套在精密度上都比其它遗传连锁图... RFLP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在一个经过有性繁殖过程产生的分离群体中,只要利用有效的克隆探针进行检测,就能获得丰富的RFLP标记,再结合常规的遗传分析和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处理,就可以构建一套在精密度上都比其它遗传连锁图更为先进的RFLP连锁图。利用RFLP连锁图及其检测技术可以在植物基因组中对一些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主基因以及复杂的数量性状基因的位点进行准确的标记定位,从而能有效地进行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和作物改良,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以及种间杂交等研究,大大地提高植物育种的效率。利用人工酵母染色体和染色体逐段检测技术结合高密度的RFLP连锁图,可以将一些基因产物未知的目标基因克隆出来,以提高转基国植物创造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植物育种 RFLP连锁图
下载PDF
猪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现状
13
作者 林莉 郭春华 陈明华 《畜禽业》 2007年第9期12-15,共4页
猪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一直是改良猪的各项数量性状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在猪的许多性状改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文章主要论述了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在生长、繁殖、肉质、抗病力等性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 猪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一直是改良猪的各项数量性状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在猪的许多性状改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文章主要论述了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在生长、繁殖、肉质、抗病力等性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猪的品种改良和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及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住点 主效基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猪产仔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与QTLs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雪芹 徐廷生 +1 位作者 陈宏 袁志发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猪的产仔性状受多个主基因的控制 ,比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更易于标记辅助选择 (MAS)。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候选基因鉴定法和遗传连锁分析 ,如雌激素受体基因 (ESR)PvuⅡ酶切有一个有利的B等位基因 (3.7kb) ,其纯合子BB比纯合子AA母猪多产 ... 猪的产仔性状受多个主基因的控制 ,比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更易于标记辅助选择 (MAS)。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候选基因鉴定法和遗传连锁分析 ,如雌激素受体基因 (ESR)PvuⅡ酶切有一个有利的B等位基因 (3.7kb) ,其纯合子BB比纯合子AA母猪多产 1.5头仔猪 ;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 (FSHR)有一个有利的A等位基因 (0 .5kb) ,AA纯合子母猪的产仔数较高。另有LHR、OPN、leptin和氟烷基因等均可作为产仔性状的候选基因。与产仔数有关的一些候选基因和微卫星标记已经定位 ,国内外正用于优质高产猪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基因 标记辅助选择 数量性状位点 修选基因 产仔性状 分子标记 QTL定位
下载PDF
乌鳢(Channa argus)MHC Class I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强强 贾伟章 黄泽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7-173,共7页
旨在探究乌鳢(Channa argus)MHC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方式及多态性。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HH)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全长MHC I c DNA序列Char-Ia-1、Char-Ia-2和Char-Ib,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硬骨鱼MHC I基因同源... 旨在探究乌鳢(Channa argus)MHC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方式及多态性。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HH)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全长MHC I c DNA序列Char-Ia-1、Char-Ia-2和Char-Ib,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硬骨鱼MHC I基因同源。Char-Ia-1和Char-Ia-2 c DNA序列包含1 167和1 083 bp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388和360 aa的膜型Ⅰ类分子;而Char-Ib c DNA序列包含97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5 aa,显著截短的羧基末端显示Char-Ib为潜在的分泌型Ⅰ类分子。比较发现Char-Ia与Char-Ib在3'非转录区存在显著差异,在细胞外区、跨膜区和细胞质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较低,推测二者来自不同的MHC I基因座。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乌鳢MHC I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较保守,在α1和α3结构域均出现硬骨鱼特征性的氨基酸残基缺失。进化树分析表明Char-Ia-1和Char-Ia-2聚为一簇,与Char-Ib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进一步证实Char-Ia与Char-Ib分别由不同MHC I基因座编码。RT-PCR分析显示乌鳢MHC I在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设计基因专一性引物检测乌鳢Char-Ia与Char-Ib两类MHC I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har-Ia以较低的浓度表达于所有被检测组织,而Char-Ib主要表达于脾、肠、鳃和外周血,呈现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提示两类MHC I分子在鱼类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基因座 表达特征 乌鳢
下载PDF
Molecular and Physical Mapping of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and QTLs in Wheat: A Review 被引量:7
16
作者 Jun GUO Cheng LIU +8 位作者 Shengnan ZHAI Haosheng LI Aifeng LIU Dungong CHENG Ran HAN Jianjun LIU Lingrang KONG Zhendong ZHAO Jianmin S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6期965-970,共6页
Wheat powdery mildew(Pm) is a major disease of wheat worldwide. During the past years,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molecular mapping of Pm resistance gene(s) in wheat. We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findings o... Wheat powdery mildew(Pm) is a major disease of wheat worldwide. During the past years,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molecular mapping of Pm resistance gene(s) in wheat. We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findings of 89 major resistance gene mapping studies and 25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mapping studies. Major Pm resistance genes and QTLs were found on all wheat chromosomes, but the Pm resistance genes/QTLs were not randomly distributed on each chromosome of wheat. The summarized data showed that the A or B genome has more major Pm resistance genes than the D genome and chromosomes 1A, 2A, 2B, 5B, 5D, 6B, 7A and 7B harbor more major Pm resistance genes than the other chromosomes. For adult plant resistance(APR) genes/QTLs, B genome of wheat harbors more APR genes than A and D genomes, and chromosomes 2A, 4A, 5A, 1B, 2B, 3B, 5B, 6B, 7B, 2D, 5D and 7D harbor more Pm resistance QTLs than the other chromosomes,suggesting that A genome except 1A, 3A and 6A, B genome except 4B, D genome except 1D, 3D, 4D, and 6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wheat combating against powdery mildew. Furthermore, Pm resistance genes are derived from wheat and its relative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resistance sources are diverse and Pm resistance genes are diverse and useful in combating against the powdery mildew isolates. In this review, four APR genes, Pm38/Lr34/Yr18/Sr57, Pm46/Lr67/Yr46/Sr55, Pm?/Lr27/Yr30/Sr2 and Pm39/Lr46/Yr29, are not only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but also effective for rust diseases in the field, indicating that such genes are stable and useful in wheat breeding programmes. The summarized data also provide chromosome locations or linked markers for Pm resistance genes/QTLs. Markers linked to these genes can also be utilized to pyramid diverse Pm resistance genes/QTLs more efficiently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粉病基因 小麦白粉病 QTLS 分子定位 物理定位 白粉病抗性基因 抗性基因定位 染色体位置
下载PDF
菊花F1代抗蚜性遗传变异与QTL定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晓 苏江硕 +5 位作者 李媛媛 张飞 房伟民 陈素梅 陈发棣 管志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51-1358,共8页
以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南农雪峰’(抗蚜虫)ב蒙白’(感蚜虫)的F1代为材料,通过温室自然感蚜方法调查苗期蚜害指数,分析抗蚜性的遗传变异,并开展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菊花抗蚜性在F1群体中广泛分离,苗期蚜... 以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南农雪峰’(抗蚜虫)ב蒙白’(感蚜虫)的F1代为材料,通过温室自然感蚜方法调查苗期蚜害指数,分析抗蚜性的遗传变异,并开展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菊花抗蚜性在F1群体中广泛分离,苗期蚜害指数在0.20~0.92之间,变异系数为36.73%,中亲优势和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基本符合双峰偏态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该F1群体菊花抗蚜性的遗传符合由两对主基因控制的B-2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0.91。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的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与菊花抗蚜性显著相关的QTL(ArX3、ArX4、ArX30和ArM9),主要分布在‘南农雪峰’遗传图谱的X3、X4、X30连锁群和‘蒙白’遗传图谱的M9连锁群上,LOD值介于2.40~3.52之间,单个QTL可以解释抗蚜性变异的5.90%~9.38%,均为微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抗蚜性 遗传变异 主基因+多基因 QTL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