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otypic Analysis, Construction of the Expression System and Immun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of the LipL32 Gene in the Dominant Serogroups of Leptospira interrogans in China
1
作者 范兴丽 严杰 +2 位作者 毛亚飞 李立伟 李淑萍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04年第1期17-23,共7页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MOMP) gene LipL32 in 15 dominant Chinese strains of 15 serogroups of Leptospira interrogans and 2 international strains of 2 serogroups of Leptospira b...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MOMP) gene LipL32 in 15 dominant Chinese strains of 15 serogroups of Leptospira interrogans and 2 international strains of 2 serogroups of Leptospira biflexa, and to clone and construct the expression system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genomic DNAs from strains of leptospira were prepared by routine phenol-chloroform method, and the fragments of the LipL32 gene with the whole length from the strains were amplified with high fidelity PCR. The target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after T-A cloning, and the expression system for the genes were thereby constructed. Expression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was identified by using SDS-PAGE after induction with IPTG at different dosages. Western blot assays with rabbit antiserum against the whole cell of TR/PatocⅠ of Leptospira and immunized serum with rMOMP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mmunoreactiv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ross- agglutination titres in rabbit sera immunized with rMOMPs, and the cell adherence model of Leptospira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blocking effects of rabbit antisera against these rMOMPs. It was found that the LipL32 gene could be found in all the 17 strains of Leptospira mentioned above with two different genotypes, i.e. LipL32/1 and LipL32/2. Amounts of expressions of rMOMP1 and rMOMP2 after IPTG accounted for 40% and 10% of the total bacterial proteins respectively. Both rMOMP1 and rMOMP2 could combine with the rabbit antiserum against leptospiral TR/PatocⅠ, and could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agglutination antibodies to these 17 strains of Leptospira with 1∶2 to 1∶64 MAT titres. The rabbit anti-rMOMP1 and anti-MOMP2 antibodies at 1∶2 to 1∶16 dilutions could efficiently block adherence of Leptospira. It concludes that all the Leptospira tes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possess LipL32/1 or LipL32/2 genes, and the constructed expression system can express the rMOMP1 and rMOMP2. These recombinant proteins are showed to have good immunogenicity and satisfactory immunore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型 分解作用 表达系统 免疫学 辨别方法 重组蛋白质 LipL32基因 基因分型 显性作用 血清 中国 DNAs 问号钩端螺旋体
下载PDF
E型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慧 赵蔚明 +6 位作者 于修平 郑燕 王红 周亚滨 齐眉 于晗 杨熙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构建E型沙眼衣原体(Ct)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为沙眼衣原体腺病毒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中E型Ct MOM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高保真PCR方法从E型Ct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MOMP基因片段,克隆至pcDNAII载体,... 目的:构建E型沙眼衣原体(Ct)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为沙眼衣原体腺病毒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中E型Ct MOM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高保真PCR方法从E型Ct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MOMP基因片段,克隆至pcDNAII载体,测序后连接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DC316。穿梭载体pDC316-MOMP与含腺病毒基因组的辅助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至HEK293细胞,在Cre-loxP重组酶作用下进行重组,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用PCR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并用动物免疫试验检测重组腺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从E型Ct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1.1 kb的特异MOMP基因片段,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穿梭载体pDC316-MOMP构建正确。穿梭载体pDC316-MOMP与含腺病毒基因组的辅助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至293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收集重组腺病毒,PCR法证实重组腺病毒含有MOMP基因,RT-PCR证实重组腺病毒在293细胞能表达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可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证明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构建了E型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重组腺病毒,该重组腺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重组腺病毒 基因 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小鼠 近交BALB C
下载PDF
军团菌MOMPS基因的克隆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
3
作者 张雷 陈建平 +2 位作者 王涛 张莉 田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9-382,共4页
以军团菌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M a jor ou ter m em brane prote in gene,om pS),与原核表达质粒pUC 18定向重组,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21,并用限制性酶酶切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序列分析、十二... 以军团菌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M a jor ou ter m em brane prote in gene,om pS),与原核表达质粒pUC 18定向重组,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21,并用限制性酶酶切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 estern印迹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扩增出了军团菌914 bp的om pS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LPom pS,并在原核系统中得到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菌 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S)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外膜蛋白OmpA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性中的功能
4
作者 刘芳园 胡瑞雪 +3 位作者 余芳 侯家昊 于子润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09,共7页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伊丽莎白菌 基因缺失 外膜蛋白A 致病性
下载PDF
pEGFP/MOMP真核表达重组体的构建及表达
5
作者 粟盛梅 李忠玉 +2 位作者 余敏君 占利生 唐双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7期509-511,共3页
目的:克隆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构建pEGFP/MOMP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沙眼衣原体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用PCR方法从D型Ct基因组中扩增MOMP全基因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相应的酶切位点中,阳性重组子经BamHI、K... 目的:克隆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构建pEGFP/MOMP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沙眼衣原体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用PCR方法从D型Ct基因组中扩增MOMP全基因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相应的酶切位点中,阳性重组子经BamHI、KpnI双酶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并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La细胞,36h后观察瞬时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得到约1.2kb的特异性MOMP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登录的D型沙眼衣原体一致;筛选鉴定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OMP。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EGFP/MOMP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了MO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表达重组体 PEGFP momp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HeLa细胞 沙眼衣原体 PCR扩增 主要外膜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全基因片段 PCR方法 阳性重组子 脂质体介导 核酸疫苗 表达情况 序列测定 基因组 克隆人 Kpn 特异性 D型 酶切 鉴定
下载PDF
嗜肺军团菌MOMP通过激活NOD2/RIP2信号通路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增强其趋化能力 被引量:4
6
作者 甄庆洁 曹秀琴 +1 位作者 卢敬敬 杨志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8-494,共7页
目的探讨嗜肺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MOMP)对RAW264. 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趋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OMP与RAW264. 7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MOMP对RAW264. 7巨噬细胞的毒性,确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1. 14... 目的探讨嗜肺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MOMP)对RAW264. 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趋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OMP与RAW264. 7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MOMP对RAW264. 7巨噬细胞的毒性,确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1. 14、0. 57、0. 28)μg/m L MOMP分别处理RAW264. 7巨噬细胞,并设细胞对照组。RAW264. 7巨噬细胞处理24、48、72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用TranswellTM小室检测巨噬细胞的趋化功能;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1(NOD1)、NOD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D1、NOD2、RIP2的蛋白水平。结果 CCK-8法检测MOMP对RAW264. 7巨噬细胞的IC_(50)为5. 69μg/m L;与对照细胞相比,MOMP处理引起RAW264. 7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着MOMP剂量的增加,巨噬细胞的趋化能力及细胞培养上清中MCP-1、IL-10的分泌水平增加,并在36 h达到峰值; NOD2、RI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增加,NOD2和RIP2的mRNA水平在12 h达到高峰,蛋白水平在24 h达到峰值。结论 MOMP抑制RAW264. 7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增强其趋化功能,与激活NOD2/RIP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主要外膜蛋白(momp)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趋化功能 NOD样受体(NLR)
下载PDF
Helicobacter pylori virulence genes 被引量:22
7
作者 Anja Sterbenc Erika Jarc +1 位作者 Mario Poljak Matjaz Ho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3期4870-4884,共15页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pathogens,infecting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Despite its high prevalence,only a subset of H.pylori infected individuals develop seriou...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pathogens,infecting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Despite its high prevalence,only a subset of H.pylori infected individuals develop serious gastroduodenal pathology.The pathogenesis of H.pylori infection and disease outcome is thus thought to be mediated by an intricate interplay between host,environmental and bacterial virulence factors.H.pylori has adapted to the harsh milieu of the human stomach through possession of various virulence genes that enable survival of the bacteria in the acidic environment,movement towards the gastric epithelium,and attachment to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These virulence factors enable successful colonization of the gastric mucosa and sustain persistent H.pylori infection,causing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tissue damage,which may eventuall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ptic ulcers and gastric cancer.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revalence and role of putative H.pylori virulence genes in disease pathogenesis.While several virulence factors with various func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disease associations appear to be less evident,especially among different study populations.This review presents key findings on the most important H.pylori virulence genes,including several bacterial adhesins and toxins,in children and adults,and focuses on their prevalence,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Virulence genes Disease association CHILDREN ADULTS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Bacterial toxins
下载PDF
Cloning of Omp1 Gene from Chlamydia trachomatis F Genotype
8
作者 齐蔓莉 刘全中 +2 位作者 缴稳苓 田敬群 陈锦英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02年第2期25-28,共4页
Objective:To directionally clone the ompl gene from Chlamydia trachomatis(Ct)F Genotype onto a plasmid vector for constructing a rudimentary DNA vaccine.Methods:The complete ompl gene from genomic DNA of Ct F genotype... Objective:To directionally clone the ompl gene from Chlamydia trachomatis(Ct)F Genotype onto a plasmid vector for constructing a rudimentary DNA vaccine.Methods:The complete ompl gene from genomic DNA of Ct F genotype wild species was amplified with primers designed by computer.The recombinant gene was obtain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linking the gene with the plasmid vector in vitro,transforming the recombinant gene into bacteria,and extracting the DNA from the bacteria.Results:DNA extracting from the bacteria was composed of the impl gene and plasmid,which is identified by three methods of singular restrictive enzyme cutting,double restrictive enzyme cutting and PCR.Conclusion:Cloning of the ompl gene from the Ct F genotype means that a rudimentary DNA vaccine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F基因型 膜蛋白基因 分子克隆 DNA疫苗 基因重组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研发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颖 李可心 +4 位作者 毕艳娜 李晓亚 单保恩 胡代伦 赵连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4-570,共7页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Hp,但随着Hp耐药性的逐年增加,Hp疫苗可能成为根除Hp的最终解决...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Hp,但随着Hp耐药性的逐年增加,Hp疫苗可能成为根除Hp的最终解决办法。尿素酶、毒力因子、外膜蛋白和鞭毛等成分在Hp感染、定殖和繁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成为Hp疫苗开发中潜在的候选抗原,以这些抗原为基础设计的疫苗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总结了Hp疫苗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p) 尿素酶 毒力因子 鞭毛 外膜蛋白 疫苗 综述
下载PDF
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曲可 刘欣钊 +7 位作者 马惠海 曲磊 王成宇 马俊 吕礼良 朱日宁 张芳毓 王永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69,共8页
为了建立检测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试验构建pET-28b-ompA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对重组主要外膜蛋白(MOMP)进行Western blot鉴定;以MOMP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筛选建立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 为了建立检测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试验构建pET-28b-ompA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对重组主要外膜蛋白(MOMP)进行Western blot鉴定;以MOMP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筛选建立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符合性,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MOMP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优化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 mg/L,37℃静置孵育1 h;血清抗体稀释倍数为1∶100,37℃反应1 h;酶标二抗稀释倍数为1∶5000,37℃孵育1 h;底物显色条件为37℃避光5 min。利用52份绵羊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阳性判定临界值为P/N=2.156。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高。用该方法与间接血凝试验对86份血清进行检测,两者符合率为73.2%。用该方法对临床采集的205份绵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34.1%。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家畜衣原体 主要外膜蛋白(momp)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下载PDF
一株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XDMG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11
作者 郭少华 毛会丽 +5 位作者 刘征权 付美媛 赵平原 马文博 李旭东 关建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1-306,共16页
探索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XDMG侵染鱼类的作用机制,对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关系等基本特征与参考菌株进行比较分析。对嗜水气单胞菌XDMG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Newbler、SeqMan、Glimmer等软件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组装、拼接、注... 探索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XDMG侵染鱼类的作用机制,对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关系等基本特征与参考菌株进行比较分析。对嗜水气单胞菌XDMG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Newbler、SeqMan、Glimmer等软件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组装、拼接、注释,再基于看家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进化关系的基础上,与4株不同地区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嗜水气单胞菌XDMG全基因组序列长4.99 Mb,GC含量为60.84%,共预测到4935个编码基因,有明确功能的基因有4137个,发现99个tRNA和3个rRNA;4061个基因具有直系同源族分类,3228个基因与基因本体论相关,与代谢通路有关的基因有2663个;在嗜水气单胞菌XDMG基因组中预测了101个串联重复序列和14个基因岛,具有AI-1、AI-2和AI-3三种QS系统的相关基因。通过基因组对比分析,嗜水气单胞菌XDMG与国内嗜水气单胞菌J-1菌株和美国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AL09_71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毒力基因、外膜蛋白和O-抗原基因簇的比较中与美国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AL09_71保守性更高。通过对嗜水气单胞菌XDMG基因组进行较为全面的基因组注释及基因组的比较分析,为嗜水气单胞菌功能基因组学、基因工程疫苗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外膜蛋白 O-抗原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晓 叶巧真 +2 位作者 何建国 谢俊峰 王顺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2-558,共7页
根据已发表的外膜蛋白基因ompII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从分离自患红底板病的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中扩增得到了ompTS基因。对ompTS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发现其与ompII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 83.5 %的同源性。ompTS基因最长的开放阅读框 (ORF... 根据已发表的外膜蛋白基因ompII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从分离自患红底板病的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中扩增得到了ompTS基因。对ompTS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发现其与ompII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 83.5 %的同源性。ompTS基因最长的开放阅读框 (ORF)为 10 6 8nt,编码由 35 5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38.9kDa的蛋白质OmpTS ,其氨基酸序列的前 2 0个氨基酸残基可能组成信号肽。由ompTS基因推导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细菌外膜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比较结果 ,进一步证实细菌外膜蛋白氨基酸序列的N端存在高度保守区。根据序列分析结果推测 ,ompTS基因很可能是一个新的基因 ,编码 38.9kDa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TS ,该蛋白质在膜中极有可能形成孔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ompTS基因 克隆 水产动物病害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外膜蛋白对欧洲鳗鲡的免疫保护试验 被引量:35
13
作者 董传甫 林天龙 +2 位作者 龚晖 欧阳岁东 杨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制备出4株分属3个不同血清型嗜水气单胞菌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亚单位疫苗,腹腔注射免疫欧洲鳗鲡,ELISA法测得免疫后第14d和第30d所采集的血清的平均抗体效价在1∶320—1∶1280之间。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印迹膜... 制备出4株分属3个不同血清型嗜水气单胞菌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亚单位疫苗,腹腔注射免疫欧洲鳗鲡,ELISA法测得免疫后第14d和第30d所采集的血清的平均抗体效价在1∶320—1∶1280之间。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印迹膜上对应的位置均可检测到MOMP的主要蛋白条带。第40d的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免疫欧鳗对TPS-30菌株约100倍半数致死剂量的攻击无免疫保护作用,其中的3组被测免疫欧鳗对TPS-30菌株约10倍半数致死剂量的攻击的免疫保护率皆在80%以上。上述试验结果提示,嗜水气单胞菌的主要外膜蛋白是重要的保护性抗原,在制备成ISCOMs亚单位疫苗的情况下,较小的剂量免疫一次即可显示出较高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且没有明显的血清型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欧洲鳗鲡 外膜蛋白 免疫刺激复合物 共同保护性抗原 人工免疫
下载PDF
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主要外膜蛋白和多糖抗原 被引量:18
14
作者 董传甫 林天龙 +2 位作者 许斌福 龚晖 林能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 考察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 (MOMP)及其多糖抗原 (PSA)在不同菌株间的结构特征及其免疫学特性 ,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共同的保护性抗原。方法 一步超速离心法和蛋白酶K消化法分别制备 10株副溶血弧菌和7株溶藻弧菌的MOM... 目的 考察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 (MOMP)及其多糖抗原 (PSA)在不同菌株间的结构特征及其免疫学特性 ,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共同的保护性抗原。方法 一步超速离心法和蛋白酶K消化法分别制备 10株副溶血弧菌和7株溶藻弧菌的MOMP和PSA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其结构特点。结果 两种细菌的MOMP和PSA的结构和形态菌株间差别明显 ,但也有MOMP一致的菌株 ,免疫印迹显示 ,全部的 10株副溶血弧菌和 5株溶藻弧菌都具有分子量约为36kD的主要外膜蛋白 ,他们能够被副溶血弧菌全菌抗血清所识别 ,是两种细菌共同的具有强免疫原性的主要抗原。PSA分析未见经典LPS的O侧链结构。多糖成份在菌株间的交叉反应有限 ,可能受弧菌自身表面抗原复杂性的影响 ,凝集反应结果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此外 ,副溶血弧菌与溶藻弧菌的PSA也会产生免疫学上的交叉反应。结论  36kD的MOMP是广泛存在于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高丰度蛋白 ;与主要外膜蛋白相比 ,多糖抗原在菌株间具有更大的异质性 ;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MOMP可能比PSA更具研制疫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主要外膜蛋白 多糖抗原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俊锋 叶巧真 +4 位作者 何建国 戴伟君 黄晓 何鸣筱 陈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0-303,共4页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RSETA的BamHI和EcoRI位点 ,构建重组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RSETA的BamHI和EcoRI位点 ,构建重组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 ,SDS PAGE蛋白电泳表明在 39 9kD处出现超强特异带 ,占总蛋白的5 1%。以Ni NTA Conjugate抗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证明该 39 9kD的蛋白为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融合蛋白注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可诱导产生特异抗体。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 ,该抗体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和从嗜水气单胞菌中提取的 36 9kD外膜蛋白均呈阳性反应 ,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仍保持原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OmpTS ompTS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原性 水产动物 疫苗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8
16
作者 黄丽 苏华楠 +3 位作者 唐科志 黄爱军 周常勇 李中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126,I0003,共7页
【目的】为了建立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黄龙病菌亚洲种外膜蛋白基因,在种属特异保守区域的6个位点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条件和体系进行优化,并通过产物沉淀观察和SYBRGreen I荧光染料显色的方法来快速... 【目的】为了建立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黄龙病菌亚洲种外膜蛋白基因,在种属特异保守区域的6个位点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条件和体系进行优化,并通过产物沉淀观察和SYBRGreen I荧光染料显色的方法来快速判读检测结果。同时对田间样品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分析试验。【结果】该方法仅需63℃反应70 min即可得到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柑橘常见病害样品进行LAMP扩增,仅HLB阳性样品扩增产物电泳呈特征性梯状条带。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0倍,与实时定量PCR相当。在对105份黄龙病田间疑似样品检测中,LAMP阳性检出率为52.4%,常规PCR为37.1%,2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84.7%。【结论】建立的黄龙病菌亚洲种LAMP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快速检测柑橘黄龙病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 外膜蛋白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膜孔蛋白及β-内酰胺类靶位编码基因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许亚丰 耿先龙 +4 位作者 王春新 陈国千 赵琪 周丽珍 糜祖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研究一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A)J65可能存在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MDR-ABA J65株分离自2011年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用gyrA和parC基因PCR扩增、测序和BLA... 目的研究一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A)J65可能存在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MDR-ABA J65株分离自2011年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用gyrA和parC基因PCR扩增、测序和BLASTn比对确认菌种。用PCR法分析该菌株的PBP1a、PBP2、CarO和33种A^D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并对检出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作了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连锁检测。结果 MDR-ABA J65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 TEM-1、bla ADC-62、bla OXA-23、bla OXA-66,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连锁检测显示ISaba1-ADC-62和ISaba1-OXA-23为阳性。PBP1a、PBP2和CarO编码基因序列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SDF)相比均存在有义突变,且三维结构同源建模显示,与SDF株PBP1a、PBP2和CarO蛋白分子立体结构有明显差别。结论 MDR-ABA J65对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为PBPs和孔蛋白CarO变异及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异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基因 膜孔蛋白 外排泵蛋白 青霉素结合蛋白 多重耐药
下载PDF
布鲁菌病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晶钰 张三东 +4 位作者 刘红彦 李河林 程媛媛 李宇立 战美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9,共5页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布鲁菌(Brucella)omp31、bp26、omp10外膜蛋白基因序列,针对同一种病原,各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引物浓度组合,建立了检测布鲁菌472 bp、290 bp、162 bp片段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特异...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布鲁菌(Brucella)omp31、bp26、omp10外膜蛋白基因序列,针对同一种病原,各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引物浓度组合,建立了检测布鲁菌472 bp、290 bp、162 bp片段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从布鲁菌标准菌株中扩增出了特异性的目的片段,而对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过对10倍倍比稀释的模板进行检测,多重PCR的敏感度为最低可检出1.1×10-3ng的DNA,在感染布鲁菌病奶牛乳汁模拟标本中最低可检出细菌数为80 cfu/mL。不同人员用该方法重复检测,结果均一致,表明重复性好。应用该方法对88份临床疑似布鲁菌感染的奶牛乳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17份阳性,阳性检出率约为19.3%。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奶牛布鲁菌病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外膜蛋白基因 多重PCR 检测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27 kDa外膜蛋白的基因克隆和特性鉴定 被引量:15
19
作者 庞智 朱红音 +1 位作者 徐蔚文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2年第5期265-269,共5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人群中感染范围最广的致病菌,现己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而H.Pylori疫苗可能成为控制这一全球范围感染的有效措施,其研制和开发已成为目...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人群中感染范围最广的致病菌,现己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密切相关。而H.Pylori疫苗可能成为控制这一全球范围感染的有效措施,其研制和开发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索研制H.Pylori疫苗的新途径,对H.Pylori27kDa外膜蛋白(OMP27)进行基因克隆和特性鉴定。方法:培养和收集H.Pylori菌株NCTC11637,采用酚:氯仿抽提和纯化基因组DNA。分别设计引物P1和P2,并以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OMP27基因片段。构建pQE30-OMP27重组表达载体时,pQE30质粒载体和纯化的PCR产物均用限制性内切酶Kpnl和HindⅢ双酶切,再用T4 DNA连接酶将双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OMP27重组于pQE30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挑选转化克隆、提取质粒,并进行Kpnl和HindⅢ双酶切和PCR方法鉴定,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酶切和PCR扩增结果,经测序分析确认后,筛选出插入目的基因的阳性克隆,命名为pQE30-OMP27。挑取单个含重组质粒PQE30-OMP27的工程菌(XL1-Blue)阳性克隆,进行培养和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蛋白表达和抗原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基因表达 幽门螺杆菌27kDa 外膜蛋白 基因克隆 特性鉴定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傅爱玲 于翠香 +6 位作者 李希华 王英田 王均玲 周玲 孙丽丽 陈方方 王西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9-552,共4页
目的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方法药敏试验为Kirby-Bauer法、基因检测采用PCR对20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检测;结果20株鲍曼不动... 目的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方法药敏试验为Kirby-Bauer法、基因检测采用PCR对20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检测;结果2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其余药物耐药率均在95%以上、共有TEM、PER、ADC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0.0%(19/20)、25.0%(5/20)、100.0%(20/20)。膜孔蛋白carO基因突变率达100.0%;结论本组MDR-ABA菌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PER、ADC等3种β-内酰胺酶相关外,还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 膜孔蛋白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