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背叶根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舒 吕志平 +3 位作者 蔡红兵 张晓刚 刘强 谭焱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观察白背叶根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筛选D-HBV阳性3日龄广州麻鸭40只。将麻鸭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背叶根高、中、低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 目的:观察白背叶根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筛选D-HBV阳性3日龄广州麻鸭40只。将麻鸭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背叶根高、中、低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用药第7、14、21天及停药第7天,取各组麻鸭静脉血,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血清D-HBV DNA含量;治疗前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拉米夫定组于用药后,血清病毒水平迅速降低,但停药后存在反跳现象。白背叶根高、中剂量组分别于治疗第14、21天其血清病毒含量明显下降,低剂量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抑制病毒作用。停药后,白背叶根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仍表现出一定的病毒抑制作用。白背叶根高剂量组对肝脏炎症的改善作用较拉米夫定组明显。结论:白背叶根有抑制体内D-HBV复制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剂量及用药时间相关;其治疗作用较拉米夫定弱,但作用维持时间长,且用药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白背叶根 鸭乙型肝炎病毒 实时定量PCR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白背叶中一个新的异戊烯基二氢黄酮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桂凡 韦松 +1 位作者 蓝树彬 许学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26-1128,共3页
目的对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的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原料的乙醇浸出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Ⅰ)、β-谷甾醇(Ⅱ)、5,7-二羟基-6... 目的对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的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原料的乙醇浸出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化合物以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Ⅰ)、β-谷甾醇(Ⅱ)、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Ⅲ)、洋芹素(Ⅳ)、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背叶素(mallotusin),化合物Ⅰ、Ⅲ-Ⅴ为首次从白背叶中分得。关键词:白背叶;蒲公英赛醇;5,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洋芹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蒲公英赛醇 5 7-二羟基-6-异戊烯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 洋芹素 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
下载PDF
白背叶根对过氧化氢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进军 吕志平 张绪富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白背叶根对过氧化氢 (H2 O2 )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 2mmol·L-1的H2 O2 对大鼠肝细胞进行损伤 ,收集肝细胞悬液 ,测定丙氨酸转氨酶 (ALT)、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一氧化氮 (NO... 目的 探讨中药白背叶根对过氧化氢 (H2 O2 )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 2mmol·L-1的H2 O2 对大鼠肝细胞进行损伤 ,收集肝细胞悬液 ,测定丙氨酸转氨酶 (ALT)、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 白背叶根作用肝细胞后 ,能显著降低H2 O2 引起的NO和MDA水平的升高 ,并提高SOD活性 ,显著降低肝细胞悬液中ALT的浓度。结论 白背叶根对H2 O2 所致的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根 中药 过氧化氢 肝细胞损伤 氧化损伤
下载PDF
白背叶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韦松 曲磊 郑作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1-693,共3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白背叶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再经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对照品对照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 目的研究白背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白背叶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再经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对照品对照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芹素(1);洋芹苷(2);芹菜素-7-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3),芹菜素-7-O-β-D-(6″-反式-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4),vicenin 2(5),corymboside(6)。结论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洋芹苷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白背叶提取物A的体外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伦玉宁 郑作文 夏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52-3054,共3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提取物A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白背叶提取物A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抑癌基因p53,癌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提取物A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p53的mRNA表达均有... 目的研究白背叶提取物A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白背叶提取物A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抑癌基因p53,癌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提取物A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p53的mRNA表达均有增强,10,20,40μg/ml浓度的p53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各实验浓度的白背叶提取物A作用下SGC-7901细胞的Bcl-2 mRNA表达均有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该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对抑癌基因p53、癌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是白背叶提取物A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 叶提取物 体外 抗肿瘤机制 抑癌基因 SGC-7901细胞 mRNA表达 人胃癌细胞 BCL-2表达 增殖抑制作用 实验浓度 p53 显著性差异 剂量依赖性 RT-PCR检测 作用机制 发生机制 不同浓度 增强 结果
下载PDF
白背叶提取物A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伦玉宁 郑作文 邹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白背叶提取物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抗肿瘤活性强度的指标,分别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A375人黑色素瘤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4种常见的人恶... 目的观察白背叶提取物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抗肿瘤活性强度的指标,分别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A375人黑色素瘤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4种常见的人恶性肿瘤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白背叶提取物A在浓度为10μg/ml时对HL60(P<0.05)、Hela(P<0.05)、A375(P<0.05)、MCF7(P<0.01)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其IC50分别为29.64,30.36,36.65,42.81μg/ml。结论白背叶提取物A对以上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提取物A 抗肿瘤 四唑盐比色试验
下载PDF
白背叶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进军 吕志平 张绪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2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 通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研究白背叶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40 %CCl4花生油溶液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白背叶根对大鼠血清中多项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观察的血清学指标包括 :白蛋白... 目的 通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研究白背叶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40 %CCl4花生油溶液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白背叶根对大鼠血清中多项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观察的血清学指标包括 :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门氨酸转氨酶 (AST)、透明质酸 (HA )、层粘蛋白(LN)、前三型胶原 (PⅢC)和四型胶原 (CollagenⅣ )。 结果 白背叶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GLB、ALT、HA、LN和Col lagenⅣ的水平 ,并能减轻肝脏内炎症和胶原纤维增生程度。 结论 白背叶根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根 肝纤维化 中药治疗 药理学
下载PDF
白背叶的生药学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宏伟 陈兴兴 +1 位作者 李伟峰 刘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66-1467,共2页
目的对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 Muell.-Arg进行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白背叶的性状及组织构造有一定特点。结论其结果可作为白背叶生药鉴... 目的对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 Muell.-Arg进行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白背叶的性状及组织构造有一定特点。结论其结果可作为白背叶生药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生药学鉴定
下载PDF
微波萃取白背叶种子果皮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作梅 蒋道松 +1 位作者 胡松梅 梁曾恩妮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研究了利用微波辅助(微波法)萃取白背叶种子果皮精油的新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功率480W,提取时间30s,液固比(ml/g)为5∶1,精油提取率为5.8%。对照为水蒸气蒸馏法,用此方法,提取时间需6-7 h,提取率只有0.42%。微波法的精... 研究了利用微波辅助(微波法)萃取白背叶种子果皮精油的新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功率480W,提取时间30s,液固比(ml/g)为5∶1,精油提取率为5.8%。对照为水蒸气蒸馏法,用此方法,提取时间需6-7 h,提取率只有0.42%。微波法的精油得率是水蒸气蒸馏法的13.8倍,且萃取时间短,工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萃取 百背叶 果皮 精油
下载PDF
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诱导下RAW264.7细胞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卓坚 王志萍 +5 位作者 夏星 雷晓翠 王非非 邓裕彦 黄欢 刘海燕 《广西中医药》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制作高、中、低浓度白背叶根含药血清,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脂多糖刺激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制作高、中、低浓度白背叶根含药血清,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脂多糖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细胞上清液中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均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10%、5%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NO的释放(P<0.05或P<0.01),10%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LTB4的分泌(P<0.05),2.5%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IL-1β的分泌(P<0.05);但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根含药血清对PGE2、TNF-α的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白背叶根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NO,LTB4,IL-1β的释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根 含药血清 RAW264.7细胞 抗炎机制
下载PDF
白背叶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亓晓曼 杨益平 叶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5-766,共2页
从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Muell.-Arg.茎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12-乌索烯-3-酮(Ⅰ),3-羟基-12-乌索烯(Ⅱ),mussaenoside(Ⅲ),6-甲氧基-2H-1-苯并吡喃-4-酮(Ⅳ),熊果酸(Ⅴ),乙... 从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Muell.-Arg.茎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12-乌索烯-3-酮(Ⅰ),3-羟基-12-乌索烯(Ⅱ),mussaenoside(Ⅲ),6-甲氧基-2H-1-苯并吡喃-4-酮(Ⅳ),熊果酸(Ⅴ),乙酰基油酮酸(Ⅵ),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β-谷甾醇(Ⅷ)。其中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 Β-谷甾醇 吡喃葡萄糖苷 化合物Ⅰ 乙酸乙酯 波谱分析 苯并吡喃 大戟科
下载PDF
经血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物质的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子竞 唐艳秀 庞国 《大众科技》 2014年第2期66-67,79,共3页
以经血宁颗粒配伍之一的白背叶为原料,经分离纯化得化合物Ⅰ,通过定性鉴定为黄酮苷类;HPLC检测为单一纯化合物;MS测定化其分子量为564;1H NMR和13C NMR数据分析与Corymboside一致,为伞房决明苷,故以化合物Ⅰ作为经血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标... 以经血宁颗粒配伍之一的白背叶为原料,经分离纯化得化合物Ⅰ,通过定性鉴定为黄酮苷类;HPLC检测为单一纯化合物;MS测定化其分子量为564;1H NMR和13C NMR数据分析与Corymboside一致,为伞房决明苷,故以化合物Ⅰ作为经血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化合物Ⅰ 伞房决明苷 标准物质 mallotus apelta (lour ) muell -arg CompoundⅠ
下载PDF
白背叶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子明 李福双 +1 位作者 徐建富 张培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29)-烯-3β,30-二醇(3)、对羟... 目的研究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高根二醇(2)、羽扇豆-20(29)-烯-3β,30-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2α-羟基油桐酸酯(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油桐酸(6)、槲皮素(7)、3-甲氧基-4-O-β-D-葡萄糖基苯甲酸(8)、勾儿茶素(9)。结论化合物1~4、6、8、9为首次从野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野桐属 高根二醇 油桐酸 勾儿茶素
原文传递
白背叶根水提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章波 檀燕君 +3 位作者 黄秋洁 王捷 叶勇 梁秋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87-429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背叶根(MMAR)水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mg/kg),MMAR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相当于生药5、2.5、1.25g/kg),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 目的:探讨白背叶根(MMAR)水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mg/kg),MMAR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相当于生药5、2.5、1.25g/kg),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肝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q-PCR测定Col-Ⅰ、TIMP-1、TGF-β1、α-SMA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MAR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MDA和Hyp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NMAR高、中剂量组Col-Ⅰ、TIMP-1、TGF-β1、α-SMA mRNA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MMAR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恢复MMPs和TIMPs之间的平衡、抑制HSC活化等途径显著减轻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根水提取物 肝纤维化 氧自由基 肝星状细胞 ECM
原文传递
白背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波 檀燕君 +2 位作者 梁秋云 叶勇 黄秋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50-3654,共5页
通过CNKI、PubMed等专业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白背叶的研究概况,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白背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苯并吡喃类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挥发油类及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祛... 通过CNKI、PubMed等专业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白背叶的研究概况,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白背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苯并吡喃类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挥发油类及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血等功效。临床及民间多用于外伤及慢性肝炎的治疗,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