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SDF-1、HO-1及MDA水平变化及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玉杰 王敏 +3 位作者 刘钰凤 刘学晶 钟胜楠 李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39-542,552,共5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1例DR患者为DR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非DR组。比较两组SDF-1、HO-1、MDA水平;比较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不同分期DR患者SDF-1、HO-1、MD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DR组患者SDF-1、HO-1、MDA水平与IL-6、TNF-α、CRP的相关性。结果 DR组SDF-1、HO-1水平比非DR组低,MDA水平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IL-6、TNF-α、CRP水平均比非D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HO-1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MDA水平: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为女、BMI≥24 km/m2、合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IL-6>1.17 mg/mL、TNF-α>30 ng/L、CRP>10 ng/mL、SDF-1>2 ng/mL、HO-1<125 ng/mL、MDA>4.06μmol/mL均是影响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与SDF-1、HO-1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且均为中度相关(P<0.05)。结论 SDF-1、HO-1、MDA、IL-6、CRP、TNF-α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DR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DF-1 HO-1 mda IL-6 CRP TNF-α
下载PDF
不同预后的抗MDA5抗体阳性IIMs患者肺部HRCT定量指标与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明霞 李玲 +6 位作者 高兰 王玉华 孙莹 孙磊 霍萌 张春燕 王仁贵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51-358,共8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预后的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患者的肺部HRCT定量指标与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9例MDA5抗体阳性IIMs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预后的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患者的肺部HRCT定量指标与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9例MDA5抗体阳性IIM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将患者按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14例)及预后不良(插管或死亡)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质性肺病(ILD)类型及CT量化指标。结果:预后良好及不良组患者在性别、癌胚抗原、血氧饱和度、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组出现呼吸系统异常改变的比例更高。在ILD类型方面,预后不良组患者以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样病变为主、预后良好组患者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样病变为主,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预后不良组半定量评分更高,全肺病灶体积更高且全肺病灶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氧饱和度、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半定量评分、全肺病灶体积及全肺病灶占比呈负相关,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半定量评分、全肺病灶体积及全肺病灶占比呈正相关。结论:不同预后的MDA5抗体阳性IIMs患者的肺部HRCT定量指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有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相应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CT 特发性炎性肌病 IIMS mda5抗体 ILD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及其拆方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其CXCR4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杨争 胡玉蝶 +6 位作者 袁博 葛安琪 朱雨彤 张伶玉 范洪桥 刘慧 胡金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781-1786,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及其拆方组(补肾组、活血组)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补肾活血汤(1.23 g/mL、1.845 g/mL、2.46 g/mL)、补肾中药(0.873 g/mL、1.31 g/mL、1.746 g/mL)、活血...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及其拆方组(补肾组、活血组)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补肾活血汤(1.23 g/mL、1.845 g/mL、2.46 g/mL)、补肾中药(0.873 g/mL、1.31 g/mL、1.746 g/mL)、活血中药(0.36 g/mL、0.54 g/mL、0.72 g/mL)汤剂灌胃SD雄性大鼠,制备含药血清。以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补肾活血汤高、中、低浓度组,补肾中药高、中、低浓度组,活血中药高、中、低浓度组,紫杉醇组。采用MTT法探究上述各组MDA-MB-231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对照组、补肾活血汤高浓度组、补肾中药高浓度组、活血中药高浓度组、紫杉醇组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高浓度药物对MDA-MB-231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汤低、中、高浓度,补肾中药中、高浓度,活血中药中、高浓度以及紫杉醇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补肾活血汤高浓度、活血中药高浓度、补肾中药高浓度和紫杉醇均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P<0.05或P<0.01)和CXCR4蛋白表达水平(P<0.05),其中,补肾活血汤高浓度组和紫杉醇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可能与下调MDA-MB-231细胞表面CXCR4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三阴性乳腺癌 mda-MB-231 CXCR4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豪洛捷乳腺结节真空旋切术对乳腺结节患者5-HT MDA及TNF-α的影响
4
作者 王静 周煜栋 郭萍利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639-1644,共6页
目的:探讨豪洛捷乳腺结节真空旋切术对乳腺结节患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择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期... 目的:探讨豪洛捷乳腺结节真空旋切术对乳腺结节患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择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乳腺结节患者148例,经纳入、排除标准剔除46例病例,最终纳入102例病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传统小切口术治疗)及实验组(n=52,豪洛捷乳腺结节真空旋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观察指标、治疗前后5-HT、MDA及TNF-α水平变化、术后恢复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节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切口长度更短,术后住院天数、失血量更少,手术总时长更短(P<0.05)。治疗前至治疗后3d的5-HT、MDA及TNF-α水平均上升,治疗后3d至治疗后7d的5-HT、MDA及TNF-α水平均下降(P<0.05),且在治疗后1d、3d、7d时,实验组5-HT、MDA及TNF-α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实验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8.00%、92.31%,实验组恢复良好率更高(P<0.05)。两组结节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76%)比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豪洛捷乳腺结节真空旋切术对乳腺结节患者5-HT、MDA及TNF-α水平影响相对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洛捷乳腺结节真空旋切术 乳腺结节 5-羟色胺 丙二醛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tathione and malonaldehyde levels in erythrocytes and the deformation index of erythrocyte in patients at various periods follow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Dongjun Zhang Guangrun Xu +1 位作者 Zhaofu Chi Bingxia Sh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BACKGROUND: Glutathione, as an in vivo free radical scaveng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ti-oxidation defense mechani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 BACKGROUND: Glutathione, as an in vivo free radical scaveng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ti-oxidation defense mechani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glutathione (GSH) and malonaldehyde (MDA), the metabolite of lipid peroxidation, in erythrocyte and deformation index of erythrocyte in patients at various periods follow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ESIGN: Controlled observation.SETTING: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f Qingdao Medical College. PARTICIPANTS: We chose 98 in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0 , serving as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including 50 male and 48 female, with mean age of (62±7)years. There were 23 cases found on the 1^st day after onset; 25 cases on the 3^rd day after onset; 25 cases on the 7^th day after onset; 25 cases on the 14th days after onset, and they were all confirmed by craniocerebral CT or MRI. Another 30 homeochronous inpatients with neurosis, cervical syndrom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and motor neuron disease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20 male and 10 female, with mean age of (52±8)years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and gender distribu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nformed of detected index.METHODS:①Ulnar venous blood was chosen from the patients who were fasted on the 1^st, 3^rd,7^th and 14^th days after onset. Deformation index of erythrocyte was measured with BL88-CKX laser diffraction erythrocyte deformeter and photographing was performed. GSH level in erythrocyte was measured with DTNB assay introduced by Beu-tler. MDA level in erythrocyte was measured with modified thiobarbituric acid colorimetric method.②At each sample collecting ,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accepted by the Fourth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tergrant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 15 points was regarded as mild (n=46), 15 to 30 points as moderate (n=40)and, 〉 30 points as severe (n=12). ③ t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 and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in relationship analysis among index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① Comparison of erythrocyte GSH and MDA levels and deformation index of erythrocyte at various period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ontrols. ②Correlation of erythrocyte GSH level with erythrocyte MDA level and with deformation index of erythrocyt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 ③ Relationship between erythrocyte GSH level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RESULTS: Totally 9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30 controls all entered the stage of result analysis. ① Erythrocyte GSH level and deformation index of erythrocyte were lower on the 1^st, 3^rd,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onset in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 〈 0.05-0.01), and erythrocyte MDA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 〈 0.05-0.01). The three indexes changed most significantly on day 3 after onset in patients, and began to recover or decrease on day 7 after onset and inclined to be normal on day 14 after onset. ② Erythrocyte GSH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rythrocyte MD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n the 1^st, 3^rd,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onset (r=-0.534, -0.713, -0.645, -0.656, respectively, P 〈 0.05-0.01 ) ,an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rythrocyte deformation index (t-=0.502, 0.560, 0.455, 0.504, respectively, P 〈 0.05). ③Erythrocyte GSH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moderate or sever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an in mild patients[(0.215±0.088),(0.192±0.102), (0.281±0.090) g/L, P〈 0.05]. CONCLUSION:①Erythrocyte GSH and MDA levels and deformation index of erythrocyte change significantly on the 3^rd day follow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dex detection results gradually tended to be normal on from the 7^th day to 14^th days day after onset. ② Change of erythrocyte GSH level can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③Decrease of erythrocyte GSH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one of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deformation ability of erythroc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tathione and malonaldehyde levels in erythrocytes and the deformation index of erythrocyte in patients at various periods follow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下载PDF
超前镇痛对阻生牙微创拔牙术后镇痛效果及MD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承章 万宏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阻生牙微创拔牙术后镇痛效果及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5月南通市如东中医院收治的阻生牙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微创拔牙术...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阻生牙微创拔牙术后镇痛效果及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5月南通市如东中医院收治的阻生牙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微创拔牙术联合超前镇痛治疗,n=50)和对照组(微创拔牙术,n=50)。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和心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术后MDAS评分和不良反应。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5、10和24 h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D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前镇痛对阻生牙微创拔牙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焦虑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微创拔牙术 利多卡因 洛索洛芬片 mdaS评分
下载PDF
抗MDA5抗体阳性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米倩 孟昭影 杨金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4-498,共5页
抗MDA5抗体阳性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皮肌炎,间质性肺病是其主要肺部并发症,国内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并做文献分析。患者,女,67岁。面颈部、肩背部及双手等多处红斑,伴四肢酸痛无力50天。肌炎抗体谱示:抗MDA5抗体IgG(+++),抗... 抗MDA5抗体阳性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皮肌炎,间质性肺病是其主要肺部并发症,国内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并做文献分析。患者,女,67岁。面颈部、肩背部及双手等多处红斑,伴四肢酸痛无力50天。肌炎抗体谱示:抗MDA5抗体IgG(+++),抗SRP抗体IgG(+),抗SSA/Ro-52抗体(+)。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抗MDA5抗体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5抗体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
下载PDF
4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患者的护理
8
作者 周娅山 张佳 +2 位作者 段新旺 张荣伟 刘燕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06-108,116,共4页
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多种皮肤损害。部分皮肌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类特殊的抗体——抗MDA5抗体,该抗体阳性患者常合并急进性肺间质病变,病情进展快,合并症多,预后不佳[1-3]。... 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多种皮肤损害。部分皮肌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类特殊的抗体——抗MDA5抗体,该抗体阳性患者常合并急进性肺间质病变,病情进展快,合并症多,预后不佳[1-3]。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患者改善预后和治愈的关键[4]。鉴于此类疾病急性,危重的特点,且相关护理报道较少,本研究总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21—2022年收治的4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为该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间质性肺病 mda5抗体 多学科协作模式 慢性病管理 护理
下载PDF
MDA-9对结肠癌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9
作者 韩月雯 杨玉捷 +3 位作者 李淑玲 邓杨妮 薛泽润 陈海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4062-4066,共5页
目的:探讨MDA-9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和3种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SW620)中MDA-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SW620细胞中转染MDA-9靶向... 目的:探讨MDA-9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和3种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SW620)中MDA-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SW620细胞中转染MDA-9靶向干扰序列(si-MDA-9)及对照序列(si-NC),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FAK、MMP-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3种结肠癌细胞中MDA-9的mRNA表达水平(P<0.001)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均高于NCM460细胞。si-MDA-9组SW620细胞相对迁移率(60.7±5.8)%及侵袭率(55.3±10.3)%,均低于si-NC组的(98.3±14.3)%和(98.4±9.5)%,及空白对照组的(100±9.8)%和(100±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i-MDA-9组细胞中p-FAK(P<0.05)和MMP-2(P<0.01)蛋白水平也均低于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MDA-9在结肠癌细胞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水平将导致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这可能和下调p-FAK、MMP-2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da-9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不同浓度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作用影响
10
作者 张鑫宇 陈刚 +3 位作者 谭宇桔 刘艳茹 李云云 姜爱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24h,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R组)、吗啡3μg/ml组(LM组)、吗啡30μg...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接种于培养板24h,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R组)、吗啡3μg/ml组(LM组)、吗啡30μg/ml组(MM组)、吗啡300μg/ml组(HM组)、罗哌卡因400μg/ml组+吗啡3μg/ml组(R+LM组)、罗哌卡因400μg/ml+吗啡30μg/ml组(R+MM组)和罗哌卡因400μg/ml+吗啡300μg/ml组(R+HM组)。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24h后,检测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结果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LM组、MM组、HM组均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并且抑制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增加。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高浓度吗啡组与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迁移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LM组、MM组、HM组均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率(P<0.05),迁移率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细胞迁移率(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低浓度和中浓度吗啡组与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P<0.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侵袭情况:单独应用吗啡时,MM组、HM组均能够抑制细胞侵袭能力(P<0.05),并且侵袭能力随着吗啡浓度的升高而依次降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时能够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时,中、高浓度组吗啡和罗哌卡因具有协同作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单独应用高浓度吗啡,能够抑制细胞进入G2/M期(P<0.05)。单独应用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细胞进入G2/M期(P<0.05),低浓度吗啡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于将细胞抑制在G0/G1期和S期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 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联合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罗哌卡因 增殖 迁移 侵袭 细胞周期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下载PDF
基于BPNT-MDA整合模型的技艺类非遗VR科普游戏设计研究
11
作者 戴晋龙 刘遹菡 胡桉澍 《设计》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科普游戏系统性设计不足的现状。对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和MDA游戏设计框架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BPNT-MDA的整合模型,总结了技艺类非遗科普游戏的特征,并从科普原真性和科普趣味性两个维度提出了面向技艺类非遗的VR科普游... 针对目前国内科普游戏系统性设计不足的现状。对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和MDA游戏设计框架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BPNT-MDA的整合模型,总结了技艺类非遗科普游戏的特征,并从科普原真性和科普趣味性两个维度提出了面向技艺类非遗的VR科普游戏设计方法。通过分析技艺类非遗青稞酿酒技艺的传承现状与需求,并以其为例展开设计实践,进而验证整合模型与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其他技艺类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框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游戏 技艺类非遗 基本心理需要 mda框架 青稞酿酒技艺
下载PDF
干扰Gal-1通过TGF-β通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EMT和迁移
12
作者 任世忠 秦旭勇 +4 位作者 周国利 赵薇 曹淑俊 苗振宇 李成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探究干扰半乳糖凝集素1(Gal-1)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途径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迁移及增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shGal-1稳转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为材料,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处理后shGal-1... 目的:探究干扰半乳糖凝集素1(Gal-1)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途径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迁移及增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shGal-1稳转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为材料,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处理后shGal-1对MDA-MB-231细胞EMT进程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GF-β处理后shGal-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shGal-1对TGF-β通路蛋白的影响;用MTT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shGal-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shGal-1可抑制TGF-β介导的MDA-MB-231细胞EMT,并降低ERK、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同时shGal-1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结论:shGal-1可抑制TGF-β介导的MDA-MB-231细胞EMT、迁移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1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mda-MB-231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感染与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婷 朱丰林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MDA5+DM)所致快速进展的间质性肺病(RP-ILD),具有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等特征,及早有效诊治可改善其预后。MDA5+DM本身潜在肺结构改变、淋巴细胞减少及药物治疗等因素会导致患者机会性感染风险明显增加,是诊断过程...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MDA5+DM)所致快速进展的间质性肺病(RP-ILD),具有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等特征,及早有效诊治可改善其预后。MDA5+DM本身潜在肺结构改变、淋巴细胞减少及药物治疗等因素会导致患者机会性感染风险明显增加,是诊断过程中最常见干扰因素及死亡的关键因素。深入探讨感染与MDA5+DM的关系不仅有利于阐述MDA5+DM发病机制及预后,还可为治疗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 感染 mda5 快速进展的间质性肺病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3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附文献复习
14
作者 孙兰 胡强 +6 位作者 宋本艳 张榆铃 曹冬胤 李明凤 孙燕玲 付劲锋 尹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抗MDA5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 目的探讨抗MDA5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预后特点,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研讨。结果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55.7±2.1)岁,病程(3.8±0.2)月。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皮疹,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清肌酶均增高,血清抗MDA5抗体、抗组氨酰合成酶抗体(Jo-1)、抗Ro-52抗体均阳性;皮疹部位皮肤肌肉活检均提示炎性改变;短期内影像学呈进行性加重的肺间质纤维化。3例患者均使用了激素冲击+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治疗,1例使用了利妥昔单抗治疗。3例患者分别在住院治疗后27、37、48天死亡,2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1例死于脓毒性休克。结论抗MDA5阳性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是一种病情进展快、疗效差、死亡率高的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是典型的皮疹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清肌酶增高,抗MDA5抗体阳性(3例患者同时合并抗组氨酰合成酶抗体Jo-1、抗Ro-52抗体阳性)。影像学均短期内呈进行性加重的肺间质纤维化。以激素冲击、免疫调节、靶向阻断等为主的药物治疗,未能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治疗后免疫低下所导致的严重感染,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以及疾病后期的ECMO支持、肺移植,可能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5抗体阳性 皮肌炎 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抗MDA5阳性皮肌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5
作者 郑朝恩 郑迪 +3 位作者 刘正海 罗娇 田应波 刘丽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0期1166-117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泼尼松(PDN)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伴肺间质纤维化(ILD)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3年6月普洱市人民医院诊断的MDA5阳性DM伴ILD患者40例,其...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泼尼松(PDN)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伴肺间质纤维化(ILD)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3年6月普洱市人民医院诊断的MDA5阳性DM伴ILD患者40例,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血浆置换联合PDN 1 mg/kg每日1次口服,4周后减量,每周减总量10%,CTX 1 g每月1次静脉滴注,共6次治疗;另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PDN 1 mg/kg每日1次口服,4周后减量,每周减总量10%,CTX 1 g每月1次静脉滴注,共6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月、6月检测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涎液化糖链抗原(KL-6)、MDA5转阴率行疗效评估。结果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DLCO、FEV1、SF、CRP、KL-6、MDA5转阴率等指标的完全缓解率不一致。其中,3个月时,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完全缓解率依次为95%、85%、90%、90%、90%、85%,对照组依次为15%、20%、20%、15%、0%、0%。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的DLCO、FEV1、SF、CRP、KL-6水平和MDA5转阴数均有所不同。其中治疗组的DLCO、KL-6、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组FEV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组SF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上述指标缓解率依次为95%、85%、90%、90%、90%、85%,对照组依次为20%、25%、20%、20%、20%、5%。两组患者在DLCO、FEV1、SF、CRP、KL-6水平以及MDA5转阴数和死亡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的DLCO、KL-6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组FEV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SF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MDA5抗体阳性DM伴ILD患者治疗中,给予血浆置换联合PDN、CTX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 环磷酰胺 血浆置换 肺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指向质疑创新的初中物理实验MDA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质量”为例
16
作者 陈东滨 梁国瑛 +2 位作者 谢桂英 余耿华 范传东 《中学物理》 2024年第16期24-28,共5页
质疑创新是科学思维的核心,需要基于事实和科学推理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新见解.MDA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原型、构建模型、科学探究和返回原型四个环节,培养学生模型建构、批判性思维、实证逻辑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质疑创新能力.以“质... 质疑创新是科学思维的核心,需要基于事实和科学推理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新见解.MDA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原型、构建模型、科学探究和返回原型四个环节,培养学生模型建构、批判性思维、实证逻辑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质疑创新能力.以“质量”课程为例,探讨MDA教学模式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质疑创新能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疑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 mda教学模式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DA、SOD及心脏功能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耿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3-0056,共4页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并分析该药物应用后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以2022年2月为起点,终点则为2024年2月,以区间内需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入60例,3...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并分析该药物应用后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以2022年2月为起点,终点则为2024年2月,以区间内需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入60例,30例治疗中给予常规方法,另30例则增添左卡尼汀的应用,予以不同措施后分析患者的MDA、SOD以及心脏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DA呈现更低水平,SOD呈现更高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指标均呈现更高水平(P<0.05)。结论 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增加左卡尼汀的应用,对MDA、SOD状况有着明显改善作用,且该药物应用后能够优化心脏功能,增加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mda SOD 左卡尼汀 心脏功能
下载PDF
载紫苏醇线粒体靶向脂质体(POH/DPT-LN)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张媛 颜承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0-387,共8页
目的:制备载紫苏醇(POH)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聚乙二醇(PEG)-(3-丙羧基)三苯基溴化磷(TPP)脂质体(POH/DPT-LN),考察其理化特征、线粒体靶向性及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OH/DPT-LN,采用CCK-... 目的:制备载紫苏醇(POH)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聚乙二醇(PEG)-(3-丙羧基)三苯基溴化磷(TPP)脂质体(POH/DPT-LN),考察其理化特征、线粒体靶向性及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OH/DPT-LN,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凋亡实验、JC-1染色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对该载药系统线粒体靶向性及抑瘤作用进行评价。结果:POH/DPT-LN外观形态呈均一、完整的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41.0±0.8)nm,zeta电位为(29.5±2.8)m V,PDI为(0.185±0.006),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8.6±1.8)%和(17.7±0.3)%;POH/DPT-LN的IC50为63.32μg/mL,其对MDA-MB-231细胞生长抑制效果良好;与POH单药组相比较,POH/DPT-LN组的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减弱,抑制细胞侵袭效果明显(P<0.01);POH/DPT-LN组使得线粒体内POH蓄积浓度,对细胞杀伤效果增强(P<0.01)。POH/DPT-LN可明显提高促凋亡P53、Bax、Caspase-3蛋白表达及降低抗凋亡Bcl-2蛋白表达。结论:POH/DPT-LN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及载药量,能够将POH药物靶向传递至线粒体内,更有效的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增强药物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醇 线粒体靶向脂质体 理化特征 mda-MB-231细胞 抑瘤评价
下载PDF
壮药白花蛇舌草水提物对MDA-MB-231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19
作者 覃妮 黄华萍 +7 位作者 沈新辉 刘巧园 张洪平 邱琼华 李秋萍 阮博文 李裕珍 陆世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29-1037,共9页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水提物对MDA-MB-231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6只正常BALB/c-nu雌性裸鼠作为正常组;取30只BALB/c-nu雌性裸鼠复制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水提物对MDA-MB-231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6只正常BALB/c-nu雌性裸鼠作为正常组;取30只BALB/c-nu雌性裸鼠复制MDA-MB-23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及白花蛇舌草水提物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25 mg/kg腹腔注射,每7 d注射1次;白花蛇舌草水提物低、高剂量组分别按照1500 mg/(kg·d)、6000 mg/(kg·d)灌胃白花蛇舌草水提物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灭菌注射用水,均1次/d。各组均连续干预21 d,监测裸鼠活动状况,每间隔2 d测量1次肿瘤大小。干预结束后,测量体重、瘤重与脾重,计算脾脏指数、抑瘤率;HE染色观察移植瘤的病理学形态;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评价脾脏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和淋巴细胞占比;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模型组和白花蛇舌草水提物低、高剂量组裸鼠肿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7(Caspase-7)、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裸鼠脾脏指数、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脾脏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占比及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密集丰富排列无序,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白花蛇舌草水提物高、低剂量组裸鼠脾脏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占比及血清中IL-2、IL-6、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瘤重、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数目大量减少,细胞凋亡,组织结构破损;肿瘤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mTOR、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Bax、Caspase-7、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环磷酰胺组裸鼠脾脏指数、瘤重、脾脏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占比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白花蛇舌草水提物可显著抑制MDA-MB-231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增强移植瘤裸鼠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激活,下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乳腺癌 mda-MB-231 裸鼠移植瘤 免疫调节 凋亡
下载PDF
基于ERK/NF-κB通路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
20
作者 章阳 刘晖杰 +1 位作者 曹立功 许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紫杉醇组(10μg/ml)、苦杏仁苷低剂量组(20μg/ml)、苦杏仁苷高剂量组(40μ...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紫杉醇组(10μg/ml)、苦杏仁苷低剂量组(20μg/ml)、苦杏仁苷高剂量组(40μg/ml);以上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实验结束后,噻唑蓝(MTT)法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小室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乳腺癌MDA-MB-231细胞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紫杉醇组、苦杏仁苷低、高剂量组光密度(OD)值、细胞存活率、穿膜数、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紫杉醇组比较,苦杏仁苷低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升高(P<0.05),苦杏仁苷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与苦杏仁苷低剂量组比较,苦杏仁苷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苦杏仁苷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苦杏仁苷抑制ER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ERK/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苦杏仁苷 乳腺癌mda-MB-231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