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un Zi Holds That Human Nature Is Simple and Uncarved, Not Evil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炽成 Qiu Xiaoy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1期116-135,共20页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chapter of the Xunzi titled "Man's Nature Is Evil" has labeled Xun Zi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ctrine that human nature is originally evil. In fact, Xun Zi holds to a belie...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chapter of the Xunzi titled "Man's Nature Is Evil" has labeled Xun Zi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ctrine that human nature is originally evil. In fact, Xun Zi holds to a belief in human nature as originally simple and "uncarved." The ideas of human nature in that chapter conflict with those in the other chapters including "Discourse on Ritual Principles," "An Exhortation to Learning," "Discourse on Nature," "On the Correct Use of Names" and "Of Honor and Disgrace." According to these chapters, human nature is not evil, but simple and uncarved; its good or evil is undetermined, it may become either good or evil, etc. Furthermore, we can find other evidence, such as the sayings of Xun Zi's disciples, the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the doctrines of human nature in the Western Hart dynasty, and so on, for the statement that Xun Zi holds that human nature is simple and unca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s original nature as simple and uncarved man's original nature as evil XUNZI
原文传递
儒家性朴论:以孔子、荀子、董仲舒为中心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炽成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2-132,共11页
在儒家中持性朴论的典型代表是荀子和董仲舒,孔子也倾向于此论。《荀子》一书中的《礼论》、《劝学》、《荣辱》、《儒效》等都表明了人性朴,而《性恶》应该是荀子后学所作。董仲舒在继承荀子性朴论的基础上凸显了性中善的潜质,但不认... 在儒家中持性朴论的典型代表是荀子和董仲舒,孔子也倾向于此论。《荀子》一书中的《礼论》、《劝学》、《荣辱》、《儒效》等都表明了人性朴,而《性恶》应该是荀子后学所作。董仲舒在继承荀子性朴论的基础上凸显了性中善的潜质,但不认可孟子的性善论。根据性朴论,人性不能说是善的,也不能说是恶的,而是中性的,故它不同于性善论,也不同于性恶论。性朴论也异于性有善有恶论和性无善无恶论。司马迁、董仲舒、韩婴等西汉中期的人未读过《性恶》,对我们推断它的产生时间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朴论 性善论 性恶论 荀子 儒家
下载PDF
东西方基于人性善恶选择治理制度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丁鹏 张锐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上东西方社会对人性的不同认知,解读东西方社会对治国模式的不同制度设计。西方社会基于"人性恶"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法治"的制度安排,而东方社会基于"人性善"的认知在治理国...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上东西方社会对人性的不同认知,解读东西方社会对治国模式的不同制度设计。西方社会基于"人性恶"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法治"的制度安排,而东方社会基于"人性善"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了"人治"的治国安排。本文通过论证"法治"与"人治"的不同渊源得出结论: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和"人治"是殊途同归的制度设计,然而在当代社会",法治"是更具理性与稳定性的制度安排,是和谐、繁荣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性恶论 人治 法治
下载PDF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荀学研究略议——兼论荀子为性朴论者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炽成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唐君毅的荀学研究承接清儒,有比较强的包容性与客观性。他以荀学为儒学重要的一支,没有把它作为异端,并且注意到荀子与孔孟的一致性,但牟宗三和徐复观对荀学的评价却比较低。唐君毅对荀子的人性论有独特的看法:性恶论不是性本恶论;天生... 唐君毅的荀学研究承接清儒,有比较强的包容性与客观性。他以荀学为儒学重要的一支,没有把它作为异端,并且注意到荀子与孔孟的一致性,但牟宗三和徐复观对荀学的评价却比较低。唐君毅对荀子的人性论有独特的看法:性恶论不是性本恶论;天生之性本来不恶,只是在理想之善的反照下不够善而显得恶。这种看法应该不是《性恶》的看法。历来对荀子人性论的种种说法都立足于《性恶》,但是,它事实上是荀子后学所作。荀子本人持"性朴论",而不持"性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荀子 性恶论 性朴论
下载PDF
大自然观与大建筑学
5
作者 李晓峰 邓晓红 《中外建筑》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从告别蛮荒时代起,人类文化的“进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自然阶段、小自然阶段、超自然阶段、大自然阶段,分别对应于图腾时代、人文时代、科技时代和绿色时代。人类正走向马克思曾经指出的“自然主义、说乐饕、共产主义”三位... 从告别蛮荒时代起,人类文化的“进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自然阶段、小自然阶段、超自然阶段、大自然阶段,分别对应于图腾时代、人文时代、科技时代和绿色时代。人类正走向马克思曾经指出的“自然主义、说乐饕、共产主义”三位一体的“绿色道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每一行业的人们必须寻找自己在新时代的新角色,以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代合拍。建筑学的发展是整合多种要素以满足人类生存空间需要的完整过程。在大自然文化时代,人们应以新的建筑态度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将促成又一个新的建筑运动、绿色建筑学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自然观 建筑学 绿色建筑学 建筑设计 建筑作品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学本体论视阈下人类起源神话发展的四个维度
6
作者 宗钰 《德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23,共5页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以现实的人为存在依据,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现实、人与历史的四层关系为维度,将现实的人视为一个多维度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人类起源神话也正是在这四个维度上与马克思人学本体论高度的契合,成为我们探寻人类起...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以现实的人为存在依据,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现实、人与历史的四层关系为维度,将现实的人视为一个多维度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人类起源神话也正是在这四个维度上与马克思人学本体论高度的契合,成为我们探寻人类起源神话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我们以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为指导,以探索人类起源神话为契机,来追问神话背后人类的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 人类起源神话 自然人 社会人 劳动人 历史人
下载PDF
《韩非子》为何不评价人性善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124,共5页
《韩非子》为何不评价人性善恶问题?笔者认为,这与其所言人性为何、善恶评判标准为何有关:《韩非子》所说的人性包含着界限宽泛的趋避行为、自为心以及超越自为心的利他之心。此三项成分的共同点在于,将人的行为动机作为考察角度。其善... 《韩非子》为何不评价人性善恶问题?笔者认为,这与其所言人性为何、善恶评判标准为何有关:《韩非子》所说的人性包含着界限宽泛的趋避行为、自为心以及超越自为心的利他之心。此三项成分的共同点在于,将人的行为动机作为考察角度。其善恶评判,既有随时代变易的诸多具体评判标准,又有贯穿人类历史的、为各类具体评判标准所循的评判标准——是否能够为共同体带来安全。具体层面的评判标准内容不一,故无法为人性善恶提供一致答案;而"是否能够为共同体带来安全"这一更为高级的标准,是将行为的效果作为考察角度,与将行为动机作为考察角度的人性内容间,不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这导致了《韩非子》对人性善恶无法作出一个总体评价,而只能停留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性善论 性恶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