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Anti-Disturbance an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of Active Faults in Urban Regions
1
作者 PanJishun ZhangXiankang +4 位作者 LiuBaojin FanShengming WangFuyun DuanYonghong ZhangHongq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4期342-351,共10页
The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urban active faults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concerning detection of urban active faults in the world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nti-di... The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urban active faults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concerning detection of urban active faults in the world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nti-disturbance an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the stress is put on the excitation of seismic sources, the performance of digital seismographs, receiving mode and conditions, geometry as well as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anti-disturbance an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of urban active fault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a controlled seismic source with a linear or nonlinear frequency-conversion scanning function and the relevant seismographs must be used in data acquisition, as well as working methods for small group interval, small offset, multi-channel receiving, short-array and high-frequency detectors for receiving are use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s for static correction of refraction, noise suppressing, high-precision analysis of velocity, wavelet compressing, zero-phasing of wavelet and pre-stacking migration to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Finally, some cases of anti-disturbance an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of urban active faults are present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ctive fault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ANTI-DISTURBANCE HIGH-RESOLUTION Data acquisition Data processing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engzhou Laoyachen Fault Revealed by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2
作者 Liu Baojin Zhao Chengbin +2 位作者 Tian Qinjian Liu Yaoxing Feng Shaoy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9年第2期161-169,共9页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fault activities are the fundamental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ies of the Zhengzhon-Lao...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fault activities are the fundamental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ies of the Zhengzhon-Laoyachen fault, 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 with different exploration depth across the Laoyachen faul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northern suburbs of Zhengzhou city in 2006. The images of the subterranean structure and tectonics at depths of 30m- 6000m have been available by applying the combined methods of explosive seismic sources and vibrator seismic source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diverse observation system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The outcome indicates that the Laoyachen fault is a normal fault running NW and dipping NE, which offsets stratums ahead of Neogene (N). However, no fault displacements are found in the interior stratums of Q +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yachen Fault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Fault activity S/N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Laoyachen fault in Zheng-zhou and its activity investigation 被引量:6
3
作者 郝凯 田勤俭 +1 位作者 刘保金 尹功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423,共8页
In the paper, an exploration is made by the techniques of 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 borehole composite profile analysis, field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new geological dating for the Laoyachen fault in Zheng... In the paper, an exploration is made by the techniques of 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 borehole composite profile analysis, field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new geological dating for the Laoyachen fault in Zhengzhou that was originally recognized as an active one. The result from shallow seismic prospecting indicates this fault only existed in the stratum prior to the Neogene, dislocations and activity traces of this fault could not be found in the Neogene stratum. At the same time, the surface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the location of the so-called "fault scarp"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Laoyachen fault. Moreover, seismic drilling and borehole composite profile analysi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scarp only developed in Malan Loess. The stratum beneath it is gentle and no dislocation traces can be seen. Therefore, we propose that this scarp is not relevant to the Laoyachen fault, which might be resulted from the diverted course of Yellow River. Laoyachen fault is not an active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鸦陈断裂 断层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钻探 地貌调查
下载PDF
Exploration and safety evaluation on Panzhihua iron barren rock with physical geographical methods
4
作者 Xianguo TUO Wan LEI +2 位作者 Zhengqi XU Jinxi LI Keliang M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物理地质勘探 地震 高密度电法 精密度 岩石
下载PDF
Dynamic Location Method for Shallow Ocean Bottom Nodes Using the Levenberg-Marquart Algorithm
5
作者 TONG Siyou LI Junjie +2 位作者 XU Xiugang FANG Yunfen WANG Zhongch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53-960,共8页
Ocean bottom node(OBN)data acquisition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it is widely promoted,especially in shallow sea environments.However,the OBN receivers may move several times beca... Ocean bottom node(OBN)data acquisition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it is widely promoted,especially in shallow sea environments.However,the OBN receivers may move several times because they are easily affected by tides,currents,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shallow sea environment during long-term acquisition.If uncorrected,then the imaging quality of subsequent processing will be affected.The conventional secondary positioning does not consider the case of multiple movements of the receivers,and the accuracy of secondary positioning is insufficient.The first arrival wave of OBN seismic data in shallow ocean mainly comprises refracted waves.In this study,a nonlinear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a refracted wav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time interval curve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location of multiple receiver movements.In addition,the Levenberg-Marquart algorithm is use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arrival pickup error and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the receiver movements,identifying the accurate dynamic relocation of the receivers.The simulation and field data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alize the dynamic location of multiple receiver movements,thereby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imaging and achieving high pract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N dynamic location method Levenberg-Marquart algorithm seismic exploration of shallow sea
下载PDF
不同勘探方法对浅层小断距隐伏断裂探测效果
6
作者 曾金艳 李自红 +2 位作者 陈文 扈桂让 闫小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勘探、槽探3种方法联合探测临汾盆地郭家庄断裂的空间位置,并研究其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探测方法对断层信息的揭示存在很大差异,浅层地震勘探在探测具有一定断距的断层,同时地层存在一定物性差异的... 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勘探、槽探3种方法联合探测临汾盆地郭家庄断裂的空间位置,并研究其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探测方法对断层信息的揭示存在很大差异,浅层地震勘探在探测具有一定断距的断层,同时地层存在一定物性差异的情况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且不同的工作参数探测效果不相同;钻孔联合剖面勘探能提高对小断距断层的分辨率,但受地形及地层主观认别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遗漏断距小、标识层薄的断层;槽探能较好地识别地表断层的微小断距,但受施工深度和施工条件影响。3种方法相结合,可以精确确定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距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勘探 槽探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探测研究茅山断裂带北延段空间展布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
7
作者 孟科 张鹏 +2 位作者 范小平 王琛 汪晴慧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9期559-569,共11页
本文介绍了从深至浅完成对茅山断裂北延立体式综合探测方法。使用重力场资料解译和大地电磁勘探初步定位断裂,随后通过浅层地震勘探进行精确定位,最后根据跨断点的小间距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法捕获了上断点并研判其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本文介绍了从深至浅完成对茅山断裂北延立体式综合探测方法。使用重力场资料解译和大地电磁勘探初步定位断裂,随后通过浅层地震勘探进行精确定位,最后根据跨断点的小间距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法捕获了上断点并研判其第四纪活动性。研究发现:①茅山断裂带继续向北延伸入镇江市区,茅山断裂带北延段切割深度至少延伸至中地壳区域;②茅山断裂带北延段浅部区域表现出正断性质,倾向东,走向北东,视倾角约为60°,视断距约为3~5 m;③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结果显示,断点两侧基岩面落差较小,上覆第四纪地层未发现较大的起伏,未见第四纪有明显活动迹象,综合判断茅山断裂带北延段为前第四纪断裂。本项研究初步表明,茅山断裂在地理空间上可能与江苏陆域历史上两次显著的地震事件存在联系。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发震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山断裂带北延段 第四纪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下载PDF
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
8
作者 田一鸣 姬计法 +8 位作者 袁洪克 酆少英 朱国军 张扬 张贵军 杨新友 何银娟 秦晶晶 安泰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4,330,共5页
为研究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完成2条跨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根据探测获取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石油地震剖面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临颍隐伏断裂位置、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临颍断裂是一条整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正断... 为研究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完成2条跨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根据探测获取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石油地震剖面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临颍隐伏断裂位置、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临颍断裂是一条整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正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断裂上盘发育一个次级断裂,与主断层成反“Y”字形态。研究结果可为许昌市及邻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城镇规划及国土利用提供地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颍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隐伏断层 构造特征
下载PDF
邯东断裂浅部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分析
9
作者 南燕云 李亦纲 +2 位作者 刘亢 裴跟弟 宋键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5,共14页
邯东断裂为太行山山前断裂以东的一条隐伏断裂,是华北平原坳陷区内邯郸凹陷的东界断裂,位于邯郸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城区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 邯东断裂为太行山山前断裂以东的一条隐伏断裂,是华北平原坳陷区内邯郸凹陷的东界断裂,位于邯郸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城区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年代学测试方法,对邯东断裂的展布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系统研究,共布设跨断裂浅层地震勘探测线6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3条。综合分析表明,邯东断裂为一条近NNE-SSE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倾向W,视倾角约50°~75°。断裂上断点埋深南浅北深,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南段与北段相比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东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活动特征
下载PDF
浅层地震与高密度电法在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以川西理塘毛垭坝盆地西缘断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兵 谢小国 +3 位作者 郑新如 刘伟祖 王强 熊昌利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661-670,共10页
毛垭坝盆地西缘断裂,作为川西理塘断裂带的分支,是控制大毛垭坝盆地的西边界断裂,关于其几何展布和深部结构还未见报道。本文采用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毛垭坝盆地西缘断裂的南北两段分别进行了地球物理探测,分析了毛垭坝盆地... 毛垭坝盆地西缘断裂,作为川西理塘断裂带的分支,是控制大毛垭坝盆地的西边界断裂,关于其几何展布和深部结构还未见报道。本文采用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毛垭坝盆地西缘断裂的南北两段分别进行了地球物理探测,分析了毛垭坝盆地西缘断裂在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剖面上的响应特征,毛垭坝盆地西缘断裂在浅层地震反射剖面上表现为标志层横向错断,存在断层绕射波等现象,层析反演速度剖面反映断层两侧速度横向上呈现出明显变化,推测出上断点埋深位于15 m以浅,通过高密度电法反演的视电阻率剖面上的低阻条带特征,并结合野外调查和区域地质资料初步确定了断层产状、几何结构及平面展布。探讨了文中两种物探方法在活动断层探测方面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提,结合国内外类似实例,提出多种方法组合可以更为有效地探测断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垭坝盆地西缘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高密度电法 断层结构
下载PDF
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探测揭示的安宁河东支断裂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匡野 肖瑞卿 +3 位作者 杨成程 付琪智 魏柯佳 邓金花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已有资料证实安宁河东支断裂为一条隐伏断裂,为探明其位置、分析其活动性,跨断裂完成了两条高分辫率的浅层勘探剖面。在浅层地震勘探成果的基础上,于断裂两侧各布设了一个钻孔。根据浅层地震、钻孔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位置... 已有资料证实安宁河东支断裂为一条隐伏断裂,为探明其位置、分析其活动性,跨断裂完成了两条高分辫率的浅层勘探剖面。在浅层地震勘探成果的基础上,于断裂两侧各布设了一个钻孔。根据浅层地震、钻孔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位置、活动性等开展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安宁河东支断裂为走向NNE-SN,倾向E的逆断层,错断埋深约38~42 m的第四系沉积层,为一条具晚更新世活动性的隐伏活动断裂,初步估算其晚更新世滑动速率为0.17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东支断裂 活断层探测 浅层地震剖面
下载PDF
汾东断裂甘亭段浅部构造特征
12
作者 沈阳 巩一帆 +4 位作者 张涛 张慧利 赵豫 袁燕 杜婉怡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5-1130,共6页
利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技术对临汾盆地汾东断裂进行探测,获得2条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分析汾东断裂甘亭段浅部地层和断裂基本特征。结果表明,甘亭段浅部地层均呈现西倾形态,整体西厚东薄;汾东断裂甘亭段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视倾角67°... 利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技术对临汾盆地汾东断裂进行探测,获得2条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分析汾东断裂甘亭段浅部地层和断裂基本特征。结果表明,甘亭段浅部地层均呈现西倾形态,整体西厚东薄;汾东断裂甘亭段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视倾角67°~72°,断层落差26~182m,可辨别的最浅上断点埋深85m,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对比研究汾东断裂北部甘亭段、南部临汾段剖面特征,认为甘亭段新生代活动强度高于临汾段,汾东断裂活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盆地 汾东断裂 反射地震勘探 浅层构造
下载PDF
海洋宽频高精度地震处理技术及其深层岩性勘探实践
13
作者 高顺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近海平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宽频高精度处理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尚缺少专门分析论述。以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深层精细岩性勘探为目标,通过发展波动方程延拓迭代减法去除鬼波、叠前综合多域去噪、浅水区组合去多次波,以及基... 近海平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宽频高精度处理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尚缺少专门分析论述。以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深层精细岩性勘探为目标,通过发展波动方程延拓迭代减法去除鬼波、叠前综合多域去噪、浅水区组合去多次波,以及基于目标体的精细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及效果分析,建立了海上平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宽频高精度处理技术流程,并将其应用于西湖凹陷西斜坡实际资料处理中,实现高分辨率宽频保幅高精度地震处理。利用宽频资料开展深层岩性油气藏的精细描述,有效实现了油气田增储扩边和深层优质岩性气田新发现,以助力海上深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缆宽频高精度 地震处理 鬼波去除 浅水多次波组合压制 深层岩性勘探
下载PDF
基于新型加速度型检波器在城市浅层-超浅层地震波联合勘探中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赵家福 姜鹏 +1 位作者 张建 章建新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8期128-130,共3页
目前在浅层地震反射法中常用自然频率为60~100 Hz传统速度型检波器,经常遇到近震源道记录中反射波与干扰波(主要为面波)很难分辨的现象,需要一定的偏移距才能将其分辨清楚。同时最大偏移距又不能过大,由于目标层埋深很浅,若排列长度过大... 目前在浅层地震反射法中常用自然频率为60~100 Hz传统速度型检波器,经常遇到近震源道记录中反射波与干扰波(主要为面波)很难分辨的现象,需要一定的偏移距才能将其分辨清楚。同时最大偏移距又不能过大,由于目标层埋深很浅,若排列长度过大,记录的多为折射波,所以需要采用短排列、小道间距进行数据采集。在超浅层地震勘探中常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技术(MASW),MASW是从多道地震数据记录中提取面波进行横波速度反演从而获取超浅层的第四系分层剖面。MASW中通常选用自然频率为4.5 Hz传统速度型检波器。两种勘探方式需要两种不同频率检波器,施工效率大大降低。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应用新型高灵敏度、频率范围较宽的加速度型检波器同时采集反射、面波数据。在采集数据时兼顾反射波最佳窗口技术和多道面波法最佳窗口技术,实现一次数据采集,两种不同地震信号处理方法,获得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超浅层横波速度剖面,可以达到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加速度检波器 浅层地震反射 MASW 联合勘探
下载PDF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被引量:112
15
作者 刘保金 张先康 +7 位作者 方盛明 赵成斌 段永红 朱金芳 黄昭 黄宗林 王善雄 郑德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4-532,共9页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通道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 ,是实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断层 高分辩率 数据采集 浅层地震勘探 干扰波 信噪比 分辩率
下载PDF
浅层地震勘探在沿海地区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16
作者 何正勤 陈宇坤 +3 位作者 叶太兰 王向东 王辉 贾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372,共10页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较差。文中给出了在粤东、天津和唐山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开展隐伏断层探测的应用实例。较系统地介绍了野外工作、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在强干扰环境下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有效技术途径。所给实例中的反射波组能量强,隐伏断层的反应明显,经跨断点钻探验证,结果证实地震勘探确定的界面深度、断点位置和基岩错距等参数都是可靠的。所述技术方法对类似地区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工程物探工作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浅层地震勘探 沿海地区 隐伏断层
下载PDF
临汾盆地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地震反射剖面结果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自红 刘保金 +4 位作者 袁洪克 酆少英 陈文 李稳 寇昆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7-1497,共11页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临汾盆地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具有清晰的上、中、下地壳结构特征,其地壳厚度约为38~42km.临汾盆地为典型的半地堑沉积盆地,盆地沉积层最深处约为5~6k...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临汾盆地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具有清晰的上、中、下地壳结构特征,其地壳厚度约为38~42km.临汾盆地为典型的半地堑沉积盆地,盆地沉积层最深处约为5~6km.莫霍面在临汾盆地下方出现约3km的上隆,其展布形态与盆地基底呈“镜像”对应关系,显示出临汾盆地为拉张作用下的纯剪切盆地模式.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一系列铲状或面状正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负花状”构造特征,其中,罗云山山前断裂和浮山断裂为临汾盆地的东、西边界控制断裂,具有规模大、切割深度深和多期活动的特点,对临汾盆地的形成、地层沉积和褶皱以及地震活动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该区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分析研究深浅构造关系、评价断裂的活动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盆地 深地震反射 浅层地震勘探 活动断层 地壳结构和构造
下载PDF
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地壳结构和活动断裂探测 被引量:36
18
作者 刘保金 何宏林 +5 位作者 石金虎 冉永康 袁洪克 谭雅丽 左莹 何银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66-3276,共11页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约36~42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区向太行山下倾伏.汤阴地堑是一个受汤东断裂控制的半地堑构造,其基底...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约36~42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区向太行山下倾伏.汤阴地堑是一个受汤东断裂控制的半地堑构造,其基底面形态与莫霍面展布呈"镜像"关系.汤东断裂是1条继承性的隐伏活动断裂,该断裂向上错断了埋深约20m的中更新世晚期地层,向下延伸至上地壳底部.综合分析深地震反射和已有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发现深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中-下地壳强反射层和壳幔过渡带反射,与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上出现的中-下地壳正负速度梯度变化层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本区中-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可能为一系列速度递变层或高低速物质的互变层,埋深约15~16km的强反射带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的转换带,壳幔过渡带的底界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该区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分析研究深浅构造关系、评价断裂的活动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阴地堑 深地震反射剖面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地质剖面 地壳结构和构造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_5断裂浅层地震勘探新证据 被引量:52
19
作者 许汉刚 范小平 +5 位作者 冉勇康 顾勤平 张鹏 李丽梅 赵启光 王金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3,共13页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最新活动的断层一般称之为F5断层,分布于潍坊至嘉山一带,长约360km。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的准确位置、活动时代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对F5断裂进行了系统性勘探,获取了准确的定位及其断...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最新活动的断层一般称之为F5断层,分布于潍坊至嘉山一带,长约360km。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的准确位置、活动时代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对F5断裂进行了系统性勘探,获取了准确的定位及其断裂发育特征。结果表明,F5断裂并未终止于原来认定的宿迁市环城南路处,而是继续向南延伸;F5断裂主要由2条相向而倾、近直立发育的主干断裂组成;在三棵树乡附近,F5断裂由3条断裂组成,且呈右阶排列,阶区长度约6km,宽度约2.5km,形成小的拉分盆地,控制了新近纪以来地层的沉积。结合钻孔联合剖面和槽探结果,判断F5断裂西边界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东边界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总体认为F5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 F5断裂
下载PDF
可作为新震源的列车振动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丽 彭文涛 +3 位作者 李纲 陈顒 陈棋福 汤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0-684,共5页
利用地震仪器对火车通过大同—秦岭铁路线产生的振动进行了观测 .观测中使用了两套宽频带地震仪和一套短周期地震仪 ,共获得距铁路 0~ 2 .15km的 9个观测点的 38次列车振动观测数据 ,全部记录均可分辨出清晰的地震波形 .研究表明 :运... 利用地震仪器对火车通过大同—秦岭铁路线产生的振动进行了观测 .观测中使用了两套宽频带地震仪和一套短周期地震仪 ,共获得距铁路 0~ 2 .15km的 9个观测点的 38次列车振动观测数据 ,全部记录均可分辨出清晰的地震波形 .研究表明 :运动列车会在铁路沿线 2~ 3km范围内产生明显的地面振动 ,接收到的振动频谱在0 .0 5~ 2 0Hz范围内平坦 ,信号频带较宽 ,观测重复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振动 地壳结构 爆破地震学 新震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