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电影批评史上的张恨水 |
李斌
孙士俊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陈栩年谱简编 |
李良成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近四十年鸳鸯蝴蝶派文学研究的问题、限度与可能 |
韩晨辉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晨光美术会和鸳鸯蝴蝶派——从交际圈看史东山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创作 |
檀秋文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3 |
2
|
|
5
|
新旧互望:论鸳蝴散文及其与海派散文的关系 |
陈啸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0 |
|
6
|
张恨水“爱情三部曲”对传统小说的改造及其局限 |
王晓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7
|
张碧梧的电影文学观及创作实践 |
迟焕萍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1
|
|
8
|
狼虎会——1920年代沪上文艺叙餐 |
曾安菁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1
|
|
9
|
上海“孤岛”时期鸳鸯蝴蝶派与左翼的文学互动 |
贾胜美
|
《宜宾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0
|
鸳鸯蝴蝶派文学新论 |
徐琴
冉小平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1
|
社团运作与中国新文学的文派制衡格局 |
朱寿桐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2
|
文化对峙与融合:从鸳鸯蝴蝶派到通俗小说新类型 |
司新丽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3
|
1950年代的鸳蝴文学出版 |
张均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4
|
彼时无声胜有声:“通俗市民主义”与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 |
李斌
曹燕宁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5
|
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电影的本土化接受 |
李斌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4
|
|
16
|
论鸳鸯蝴蝶派小说入文诗词的叙述功能——以民初小说《玉梨魂》与《雪鸿泪史》为个案 |
鲁毅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7
|
鸳鸯蝴蝶派作家与市民社会 |
刘铁群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8
|
现代性建构:被忽视的途径——重识文学研究会与鸳鸯蝴蝶派的论争 |
董丽敏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2
|
|
19
|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与欧洲感伤主义思潮 |
王木青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0
|
认同的策略:论鸳鸯蝴蝶派的自我确认 |
胡安定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