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群咀嚼肌表面肌电图及下颌运动轨迹的联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亚男 方梦如 +1 位作者 王云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建立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EMG)与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技术,联合分析正常牙合下颌运动的特性。方法:应用sEMG和MKG同步记录20例正常牙合青年志愿者在牙尖交错位(ICP)、下颌姿势位(MPP)、咀嚼等7种下颌运动状态下咬肌、二... 目的:建立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EMG)与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技术,联合分析正常牙合下颌运动的特性。方法:应用sEMG和MKG同步记录20例正常牙合青年志愿者在牙尖交错位(ICP)、下颌姿势位(MPP)、咀嚼等7种下颌运动状态下咬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和下颌运动轨迹,并进行时域和相关性分析。结果:sEMG时域分析显示,不仅各咀嚼肌肌电的幅值、平均肌电值(AEMG)和峰值在不同下颌运动中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在同一种下颌运动中各咀嚼肌肌电的幅值、平均肌电值AEMG和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除在ICP和MPP的幅值、峰值,在ICP和最大开闭口的AEMG外)。MKG的同步检测和分析表明各参数中倾斜度(Slant)、垂直位移(Vertical)、前后位移(A./P.)在不同下颌运动中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sEMG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sEMG与MKG同步记录和联合分析下颌运动的方法,可以分析下颌运动的特征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肌 肌电图(EMG)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 下颌运动 运动控制
下载PDF
骨性III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蔡鸣 沈国芳 +1 位作者 房兵 史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咬合分析系统,评价正颌手术前后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牙合力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骨性III类错牙合需正颌手术病例,利用T-ScanII牙合诊断分析系统在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的牙合力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 目的:应用计算机咬合分析系统,评价正颌手术前后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牙合力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骨性III类错牙合需正颌手术病例,利用T-ScanII牙合诊断分析系统在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的牙合力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总牙合力(TOF)、MIP/MAX指数、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及咀嚼时最大位移距离(MCOF),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3个月时TOF有所上升,6个月时与术前水平相比已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患者牙合力水平已有提高。MIP/MAX指数略有下降,但6个月时增大并超过术前水平。AOF术后呈下降趋势,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比术前显著减小(P<0.01,P<0.001)。术后COF逐渐接近正常,MCOF减小,术后6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患者牙合力水平已有提高。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改善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力水平及力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下颌运动轨迹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下载PDF
11例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梦如 吴亚男 +1 位作者 张东林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分析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正常牙合组(n=11)与磨牙症组(n=11)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 EMG)与下颌运动轨迹。结果:与正常牙合组相比,磨牙症组的... 目的:分析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正常牙合组(n=11)与磨牙症组(n=11)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 EMG)与下颌运动轨迹。结果:与正常牙合组相比,磨牙症组的左侧咬肌肌电幅值在下颌姿势位(MPP)和下颌后退接触位(RCP),右侧咬肌在RCP,以及左侧二腹肌前腹肌电幅值在MPP和双侧咀嚼运动时,均显著降低(P<0.05),但下颌运动轨迹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症患者在清醒状态的下颌运动仍处于生理状态,但其咀嚼系统可能发生了功能性损害而呈现不对称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症 下颌运动 咀嚼肌 肌电图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下载PDF
发育性偏颌畸形对咀嚼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研 郭天文 +2 位作者 刘洪臣 王新木 王美青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 (DLJD)患者咀嚼运动的特点 ,探讨偏颌畸形对咀嚼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采集 35名咬合正常者及 2 8例DLJD患者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下颌运动信号。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咀嚼速... 目的 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 (DLJD)患者咀嚼运动的特点 ,探讨偏颌畸形对咀嚼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采集 35名咬合正常者及 2 8例DLJD患者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下颌运动信号。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咀嚼速度、幅度等特征值做组内及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DLJD患者左右侧咀嚼运动不对称 ,运动轨迹一致率为 6 5 8%~78 73% ,较咬合正常者 (91 93% )低 (P <0 0 1) ,其咀嚼环在冠状面内有 9例分布异常 ,7例咀嚼顺序反向。②偏颌者的下颌最大后退幅度及平均咀嚼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 ,总位移、水平面内及咬合接触时的平均咀嚼速度也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运动 偏颌畸形 发育性 咬合 患者 下颌 对照组 速度 结论 差异显著性检验
原文传递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在无牙颌颌位记录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佘文珺 谢俊良 翁维民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运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计法记录无牙颌颌位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无牙颌志愿患者8名,制作牙合托并利用JT-3D下颌轨迹描记仪记录患者习惯性开闭口运动轨迹,寻找下颌姿势位点,引导患者运动至该位点矢状位上方2 mm处,咬合记录硅橡胶固... 目的:研究运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计法记录无牙颌颌位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无牙颌志愿患者8名,制作牙合托并利用JT-3D下颌轨迹描记仪记录患者习惯性开闭口运动轨迹,寻找下颌姿势位点,引导患者运动至该位点矢状位上方2 mm处,咬合记录硅橡胶固定颌位关系,转导至牙合架。重新制作牙合托,戴入患者口腔,采用息止颌间隙法及后牙咬合法验证颌位关系是否正确。结果:8名受试患者运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计法取得的颌位关系均通过传统颌位记录方法得以论证。结论:下颌运动轨迹描计法记录无牙颌颌位关系可行,较传统颌位关系记录更为直观、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轨迹描计 无牙颌 颌位记录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错[牙合]合并下颌后缩青少年吞咽运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力瑜 李巍然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吞咽时肌肉肌电图和下颌运动描记图进行研究,探索下颌后缩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9名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安氏Ⅱ类组)与28名安氏Ⅰ类青少年(对照组)进行吞咽时颞肌前束、咬肌、颏肌肌...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吞咽时肌肉肌电图和下颌运动描记图进行研究,探索下颌后缩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9名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安氏Ⅱ类组)与28名安氏Ⅰ类青少年(对照组)进行吞咽时颞肌前束、咬肌、颏肌肌电幅值及下颌运动范围进行测量,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研究所得的计量数据以(中位数M上(Q25),下(Q75)四分位数)表示.1.安氏Ⅱ类组右侧颞肌前束肌电幅值(3.2(1.7,4.4) μV)小于对照组(5.0(2.7,12.9)μV),双侧咬肌肌电幅值(右3.2(2.2,5.7) μV/左3.1(1.9,4.8)μV)小于对照组(右5.6(3.1,9.7)μV/左4.7(2.6,9.8)μV),双侧颏肌肌电幅值(右22.1(15.2,40.1)μV/左21.9(13.1,36.9) μV)大于对照组(右13.7(7.3,20.7)μV/左10.8(7.0,22.8) μV).2.安氏Ⅱ类组吞咽颌位垂直向偏离(1.2(0.3,2.0)mm)大于对照组(0.5(0.2,1.0) mm)、冠状向偏离(0.4(0.2,0.7)mm)大于对照组(0.2(0.1,0.3)mm),矢状向偏离(-0.4(-1.1,0.3)mm)比对照组(0.1(-0.1,0.4)mm)更为偏前.吞咽过程中下颌垂直向位移(1.6(1.1,3.0) mm)大于对照组(1.0(0.5,1.6) mm),冠状向位移(0.3(0.1,0.8) mm)大于对照组(0.1(0.0,0.2) mm),矢状向位移(-0.4(-1.8,0.5)mm)比对照组(0.0(-0.3,0.4)mm)向前更多.结论 相比于安氏Ⅰ类患者,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中异常吞咽及唇功能不全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 吞咽 肌电 下颌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