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Cu(Au)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林彬 陈毓川 +14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王勤 冯军 李彦波 唐晓倩 林鑫 刘治博 王艺云 方向 杨超 杨欢欢 费凡 李力 高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5-1578,共14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22.0±2.5Ma(MSWD=0.34),与多龙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揭示地堡含矿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其结晶温度为663~850℃,平均为765℃,其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水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堡含矿斑岩锆石n(^(176)Hf)/n(^(177)Hf)值相对较高,为0.282726~0.283054,ε_(Hf)(t)为1.1~12.6,均为正值,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可能为壳幔混源的新生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锆石Ti温度计 HF同位素组成 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 西藏
下载PDF
云南省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晓东 牛翠祎 +2 位作者 王治华 王梁 夏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28,共14页
马厂箐地区是滇西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发育有斑岩型钼铜、接触交代型铜钼(金)和热液脉型金银铅锌等多种类型矿化。其矿化和蚀变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以岩体为... 马厂箐地区是滇西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发育有斑岩型钼铜、接触交代型铜钼(金)和热液脉型金银铅锌等多种类型矿化。其矿化和蚀变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以岩体为中心的分带性;岩浆活动与铜钼金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这3种矿化类型的形成受控于马厂箐斑岩岩浆系统,该岩浆系统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文章在分析成矿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矿系统结构的剖析,认为正是马厂箐岩体所提供的热动力条件促使从岩浆体中分异出来的成矿流体由岩体向外运移,随着岩体内构造裂隙、接触带构造以及围岩中破碎带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了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蚀变和矿化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总体显示出,随着热液成矿作用的进行,矿化由斑岩体向接触带和围岩推进,成矿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趋势。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的建立,将对滇西成矿带内其他矿集区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 成矿系统 富碱斑岩岩浆 马厂箐铜钼金矿集区 云南省
下载PDF
快速凝固新型Au-Ag-Ge合金薄带的制备 被引量:8
3
作者 崔大田 王志法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了Au-19.25Ag-12.80Ge合金薄带。利用TEM方法对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热传输平衡方程对快速凝固过程冷却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辊面线速度在18-24 m/s范围内时,快速凝固冷却速率可达8.93×...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了Au-19.25Ag-12.80Ge合金薄带。利用TEM方法对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热传输平衡方程对快速凝固过程冷却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辊面线速度在18-24 m/s范围内时,快速凝固冷却速率可达8.93×10^5-1.293×10^6K/s,随着快速凝固冷却速率的增加,合金薄带厚度有所减小;单辊快速凝固工艺的冷却速率对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有重要影响,由于快速凝固工艺增加了材料的固溶度,减小了成分偏析,细化了晶粒,因此显微组织更加均匀细小,形成了纳米晶,快速冷却工艺在金属熔液内垂直于辊轮方向上产生的冷却速度梯度,造成了晶粒内部应力集中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au-Ag-Ge合金薄带 冷却速率 显微组织 应力集中
下载PDF
某低Au/S比难处理金精矿连续生物氧化—提金中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中省 王春 +2 位作者 贺登平 伍赠玲 衷水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99-102,共4页
针对某低Au/S比难处理金精矿,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连续生物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开展中试试验研究,考察工艺技术参数对后续氰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时间7 d、矿浆浓度15%、溶解氧浓度2 mg/L、温度45℃、搅拌速度50 r/mi... 针对某低Au/S比难处理金精矿,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连续生物氧化—氰化提金工艺开展中试试验研究,考察工艺技术参数对后续氰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时间7 d、矿浆浓度15%、溶解氧浓度2 mg/L、温度45℃、搅拌速度50 r/min条件下,硫化物的氧化率达81.44%,氧化渣氰化提金浸出率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精矿 au S比 生物预氧化 氰化提金
下载PDF
FeCl_3浸取含Au复杂硫化矿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兆珩 MUHEMMED M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B383-B388,共6页
研究了FeCl_3溶液浸取复杂含金硫化精矿中有价金属Cu,Ag,Pb和Zh的过程,考察了主要过程参量对浸取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处理,给出动力学模型,说明精矿中Cu的溶解过程由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其速率是Fe^(3+)的0.5级和Cl^(-)... 研究了FeCl_3溶液浸取复杂含金硫化精矿中有价金属Cu,Ag,Pb和Zh的过程,考察了主要过程参量对浸取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处理,给出动力学模型,说明精矿中Cu的溶解过程由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其速率是Fe^(3+)的0.5级和Cl^(-)的零级反应.实验条件下Cu,Ag,Ph和Zn的最终浸取率分别达到96,95,90和91%,超过90%的Fe进入浸取液,总硫的70%以上转化为元素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物 浸出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真空退火的CdTe/Au掺杂HgCdTe界面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溪 周松敏 +3 位作者 孙常鸿 魏彦峰 沈灏 林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9-402,共4页
对使用CdTe覆盖的HgCdTe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一系列的退火实验.研究发现,退火可以改善电子束蒸发CdTe的晶体状态,使CdTe和HgCdTe之间的界面状态得到改善.Au掺杂HgCdTe覆盖CdTe后,真空条件下退火,240℃和300℃对Au掺杂的浓度分布改变... 对使用CdTe覆盖的HgCdTe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一系列的退火实验.研究发现,退火可以改善电子束蒸发CdTe的晶体状态,使CdTe和HgCdTe之间的界面状态得到改善.Au掺杂HgCdTe覆盖CdTe后,真空条件下退火,240℃和300℃对Au掺杂的浓度分布改变不大,Au掺杂的浓度几乎不变.但是,温度的不同会对汞空位的浓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退火温度不同会使载流子浓度明显不同.退火温度从240℃升高至300℃后,霍尔测试得到的载流子浓度从2×10^(16)cm^(-3)左右升高至5.5×1016cm^(-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掺杂HgCdTe 电子束蒸发CdTe 退火 载流子浓度 au分布
下载PDF
He–Ar Isotopic Tracing of Pyrite from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Sanshandao Au Deposit, Jiaodong Area 被引量:7
7
作者 HAN Zhenyu YU Xiaowei +4 位作者 LI Shoujun Tian Jingxiang WANG Zhongliang YU Xiaojing WANG Lig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797-1807,共11页
The Sanshandao Au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famous Sanshandao metallogenic belt,Jiaodong area.To date,accumulative Au resources of 1000 t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e belt.Sanshandao is a world-class gold deposit wit... The Sanshandao Au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famous Sanshandao metallogenic belt,Jiaodong area.To date,accumulative Au resources of 1000 t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e belt.Sanshandao is a world-class gold deposit with Au mineralization hosted in Early Cretaceous Guojialing-type granites.Thus,studies on the genesis and ore-forming element sources of the Sanshandao Au deposit are crucial.He and Ar isotopic analyses of fluid inclusions from pyrite(the carrier of Au)indicate that the fluid inclusions have 3 He/4 He=0.043–0.21 Ra with an average of 0.096 Ra and 40 Ar/36 Ar=488–664 with an average of 570.8.These values represent the initial He and A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ore-forming fluids for trapped fluid inclusions.The comparison of H–O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deposit geology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 reveals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Sanshandao Au deposit show mixed crust–mantle origin characteristics,and they mainly comprise crust-derived fluid mixed with minor mantle-derived fluid and meteoric water during the uprising process.The ore-forming elements were generally sourced from pre-Cambrian meta-basement rocks formed by Mesozoic reactivation and mixed with minor shallow crustal and mantle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shandao au deposit He and Ar isotopes fluid inclusions crustal fluid mantle-derived fluid
下载PDF
基于Au-Si共晶键合的高灵敏MEMS电容薄膜真空规设计
8
作者 柯鑫 韩晓东 +4 位作者 李得天 成永军 孙雯君 许马会 李刚 《真空与低温》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了解决真空腔电极引线导致的真空漏气,进一步拓展真空规的测量下限,提出了一种基于Au-Si共晶键合的绝压式MEMS电容薄膜真空规设计方案。阐述了该新型MEMS电容薄膜真空规的制作工艺流程、用浓硼掺杂法制备感压薄膜技术,采用阳极键合协... 为了解决真空腔电极引线导致的真空漏气,进一步拓展真空规的测量下限,提出了一种基于Au-Si共晶键合的绝压式MEMS电容薄膜真空规设计方案。阐述了该新型MEMS电容薄膜真空规的制作工艺流程、用浓硼掺杂法制备感压薄膜技术,采用阳极键合协同Au-Si共晶键合技术实现真空腔的密封。通过理论计算和构建有限元模型,针对不同宽厚比,对感压薄膜的整体尺寸进行了优化。在最优尺寸参数下,相比于固定电极在测量腔的结构,新型MEMS电容薄膜真空规的灵敏度提高了9.5倍,高达38 fF/Pa。真空规测量范围在1~1000 Pa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电容薄膜真空规 au-Si共晶键合 浓硼掺杂
下载PDF
ICP-AES测定铅精矿中Au的含量及与FAAS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学娟 李文杰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7-89,共3页
铅精矿样品高温焙烧后用硝酸、盐酸溶解完全后,经活性炭静态吸附、棉花纸浆过滤、灰化、王水溶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中的金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23豫~97.13豫,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 铅精矿样品高温焙烧后用硝酸、盐酸溶解完全后,经活性炭静态吸附、棉花纸浆过滤、灰化、王水溶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中的金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23豫~97.13豫,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5%,线性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测定结果与FAA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法吻合。与FAAS法相比较,ICP-AES法具有更宽的线性范围,干扰小,准确度高,快速简便等优点。适合用来测定铅精矿中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铅精矿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Au、Sb成矿与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远辉 廖莉萍 《贵州地质》 2015年第3期163-170,共8页
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矿产分布特征的总结分析,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幔源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地质事件,深部岩浆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另一部分物质来源和重要的热源,断裂和沉积不整合界面是深源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从成矿系列的... 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矿产分布特征的总结分析,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幔源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地质事件,深部岩浆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另一部分物质来源和重要的热源,断裂和沉积不整合界面是深源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从成矿系列的角度对黔西南金等中低温热液成矿进行了探讨,物源、热源和液源为成矿系列的形成、运移、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成矿系列与印支—燕山期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初步分析认为黔西南地区金等中低温矿床属南盘江—右江地区燕山期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活动有关的金、砷、锑、汞(铊)矿床成矿系列。通过成矿分析提出本区域横向和纵向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b、(Pb Zn)矿集区 不整合界面 成矿系列 流体通道 幔源 找矿方向 贵州西南
下载PDF
Formation of AI/Au Bimetallic Interface Studied by Angle-Resolve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RXPS)
11
作者 Yaroslav Polyak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A版)》 2015年第9期339-350,共12页
关键词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金属界面 角分辨 人工智能 金属间化合物 形成温度 热力学稳定性 正则化方法
下载PDF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庞振山 薛建玲 +11 位作者 程志中 陈辉 张晓飞 贾儒雅 隗含涛 左群超 雷晓力 张志辉 郭少丰 唐相伟 龚灵明 李康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3-894,共12页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建为中国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已广泛应用于矿集区、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中。在河南省银洞坡金银矿集区、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四川省拉拉铜矿集区等83个矿集区和16...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建为中国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已广泛应用于矿集区、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中。在河南省银洞坡金银矿集区、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四川省拉拉铜矿集区等83个矿集区和168座矿山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该理论方法的核心是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了应用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开展找矿预测工作的流程和要点:开展预研究提出找矿思路,研究典型矿床确定主攻矿床类型;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研究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确定矿体赋存位置,研究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提供矿体赋存依据,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确定成矿作用中心;综合地质、物探、化探方法,预测深部矿体空间位置;探矿工程验证实现找矿突破。本次研究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示范,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支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体 找矿预测 银洞坡金银矿集区 拉拉铜矿集区 早子沟金矿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多金属银矿湿法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段东平 周娥 +2 位作者 陈思明 李婷 夏光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36,共4页
某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精矿,银以固溶体形态存在于方铅矿及闪锌矿中。直接氰化时,银浸出率小于10%,金浸出率小于50%,因此应先进行预处理以提高金银浸出率。结果表明,对含金、银、铜、铅、锌的多金属精矿,采用氨浸—氰化或氨浸—酸脱铅—氰... 某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精矿,银以固溶体形态存在于方铅矿及闪锌矿中。直接氰化时,银浸出率小于10%,金浸出率小于50%,因此应先进行预处理以提高金银浸出率。结果表明,对含金、银、铜、铅、锌的多金属精矿,采用氨浸—氰化或氨浸—酸脱铅—氰化方案可以得到良好效果。在85~100℃、0.2MPa氧压条件下进行氨性浸出后,铜、锌浸出率分别达到99%及93.8%,铅转化率94.8%,再进行常规氰化,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达到98%及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精矿 湿法冶金 氧化氨浸—氰化
下载PDF
三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应用 被引量:49
14
作者 张旗 金惟俊 +1 位作者 李承东 王元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31-3455,共25页
在"再论"中我们提出了花岗岩按照Sr-Yb分类的新标志(张旗等,2010a),本文进一步讨论该分类的应用。文中举了国内外许多实例(包括柴达木、北祁连、内蒙古、松潘-甘孜、大别、太行、华北古元古代和华南新元古代以及土耳其、俄罗... 在"再论"中我们提出了花岗岩按照Sr-Yb分类的新标志(张旗等,2010a),本文进一步讨论该分类的应用。文中举了国内外许多实例(包括柴达木、北祁连、内蒙古、松潘-甘孜、大别、太行、华北古元古代和华南新元古代以及土耳其、俄罗斯、巴西、刚果、波西米亚、意大利等),着重讨论了花岗岩Sr和Yb含量与其形成压力和深度的关系,指出本分类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在于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并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产出地区的地壳厚度有关。例如应用本方法分析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花岗岩,很难得出该带在古元古代发生过碰撞的结论,华北克拉通是否分为东西两块也需要重新认识。又如对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分析表明,华南地块内部在新元古代时地壳较薄,但是,与Rodinia大陆的裂解似乎无关。文中还对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成矿与压力有关的概念。如金铜与地壳厚度大的埃达克型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钨锡与地壳厚度薄的南岭型花岗岩有关,而不论矿床是什么类型的,只要它们与花岗岩有关,必定受矿液源区深度的控制,要么是在加厚地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要么是在地壳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花岗岩无比复杂,我们用Sr和Yb两个元素对花岗岩重新进行了分类,只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问题肯定不少,需要广泛的实践的检验,需要深入的实验研究的检验,需要理论的探讨,需要经过一系列否定-肯定-否定的过程,才能逐渐臻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Sr-Yb分类 应用 地壳厚度 金铜成矿 钨锡成矿
下载PDF
西藏赛角铜金矿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兴奎 李才 +1 位作者 孙振明 吴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8-918,共11页
赛角铜金矿是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组成矿床之一,目前对其成岩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方面的认识程度还很低,制约了对多龙矿集区成矿潜力的全面认识。对赛角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锆石Hf同位... 赛角铜金矿是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组成矿床之一,目前对其成岩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方面的认识程度还很低,制约了对多龙矿集区成矿潜力的全面认识。对赛角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锆石Hf同位素测试。测得闪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20.5±1.2Ma,该年龄被解释为岩浆结晶年龄。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闪长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εHf(t)值为+5.4^+12.1,平均值为+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373~743Ma,平均值为545Ma,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特征。赛角铜金矿的形成受控于班公湖—怒江洋陆俯冲体系,成岩成矿岩浆是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母岩浆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角 多龙矿集区 铜金矿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被引量:27
16
作者 方向 唐菊兴 +8 位作者 李彦波 王勤 丁帅 张志 杨超 李玉彬 陈红旗 卫鲁杰 尼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6-950,共15页
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波龙斑岩铜(金)矿之后又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作者以矿区探矿工程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各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不明显,在平面上分带特... 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波龙斑岩铜(金)矿之后又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作者以矿区探矿工程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各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不明显,在平面上分带特征较显著,表现为自矿区中心ZK0001,向南西方向具有Cu+Au-Cu(Au、Ag)→Cu(Ag、Au)-Cu(Ag)的分带特征。同时,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从0线开始至31线(北东→南西)具有Mo、Cu→Mo(Cu、Au)→Cu、Au(Ag、Mo、Pb)→Pb→Pb、Zn分带特征,显示物质来源和热源位于0线附近,成矿流体是以0线、7线一带向四周运移,并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的特点。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分带特征研究,建立了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龙矿集区 拿若斑岩铜(金)矿床 分带特征 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找矿预测 西藏
下载PDF
金、硅和硫化物迁移富集层次性模拟实验与构造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忠实 邓军 +3 位作者 翟裕生 杨立强 王喜臣 孟庆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9-333,共5页
深部金品位变化规律与构造间关系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难点。采用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对硫化物、硅和金分别进行迁移、富集层次性研究, 表明矿体与矿体、矿床与矿床垂向间距约是水平间距的12 ~15 倍, 金品位在不同层次间呈贫富... 深部金品位变化规律与构造间关系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难点。采用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对硫化物、硅和金分别进行迁移、富集层次性研究, 表明矿体与矿体、矿床与矿床垂向间距约是水平间距的12 ~15 倍, 金品位在不同层次间呈贫富交替变化。该认识在激电法基础上进行成矿定位预测已初见成效。此外, 从构造增热、构造变异、构造流体、构造降压和构造耦合5 个方面对成矿元素迁移、富集层次性的构造机制进行探讨, 指出构造机制与矿质来源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迁移富集层次 模拟实验 构造机制
下载PDF
湿法工艺处理多金属银矿扩大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东平 周娥 +2 位作者 陈思明 李婷 夏光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3,53,共5页
针对某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精矿,在前期氧化氨浸—氰化工艺小型试验基础上,进行了6kg和30t/d级的扩大试验。结果表明,氨浸渣脱铅率可达到93%,脱铅渣中金氰化率可达到95%以上,当吨矿NaCN用量达到20kg时,银氰化率也可达到97%以上,扩试结果与... 针对某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精矿,在前期氧化氨浸—氰化工艺小型试验基础上,进行了6kg和30t/d级的扩大试验。结果表明,氨浸渣脱铅率可达到93%,脱铅渣中金氰化率可达到95%以上,当吨矿NaCN用量达到20kg时,银氰化率也可达到97%以上,扩试结果与小试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工业试验相关经济核算,3年内可回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精矿 湿法冶金 氧化氨浸-氰化
下载PDF
用X射线辐射分选机预选某金铜共生矿石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泽红 陈晓龙 +1 位作者 韩跃新 徐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78,共4页
赤峰金厂沟梁金矿石中的金主要与黄铜矿共(伴)生。根据矿石这一特点,对碎至150~0 mm矿石中150~90、90~30 mm粒级进行了X射线辐射预选试验,分离阈值按铜含量来选取。结果显示:150~90 mm粒级1粗1扫分离阈值分别为0.1和0.07时,可获得C... 赤峰金厂沟梁金矿石中的金主要与黄铜矿共(伴)生。根据矿石这一特点,对碎至150~0 mm矿石中150~90、90~30 mm粒级进行了X射线辐射预选试验,分离阈值按铜含量来选取。结果显示:150~90 mm粒级1粗1扫分离阈值分别为0.1和0.07时,可获得Cu品位为1.26%、Au品位为9.80 g/t、Cu回收率为96.27%、Au回收率为90.61%的预选精矿;90~30 mm粒级1粗1扫分离阈值分别为0.06和0.04时,可获得Cu品位为1.32%、Au品位为6.77 g/t、Cu回收率为98.69%、Au回收率为96.75%的预选精矿;全流程预选抛尾产率达35.08%。这说明,金主要与黄铜矿共(伴)生时,可用铜含量来确定X射线辐射分选机富集金时的分离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射线辐射分选机 预选 金铜共生矿 阈值
下载PDF
矿集区找矿预测研究--以辽东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 被引量:49
20
作者 王玉往 解洪晶 +5 位作者 李德东 石煜 刘福兴 孙国强 孙启明 周国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共24页
矿集区找矿预测有着不同于典型矿床和区域性成矿预测的规律和特点,是在厘定区内主要类型矿床的成因类型基础上,以"三位一体"(即成矿地质作用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成矿系统为主要内容开展... 矿集区找矿预测有着不同于典型矿床和区域性成矿预测的规律和特点,是在厘定区内主要类型矿床的成因类型基础上,以"三位一体"(即成矿地质作用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成矿系统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文章以辽宁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系统总结了矿集区的矿床类型、岩浆-成矿系统、"三位一体"找矿预测要素等关键科学问题。青城子矿集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金-银矿集区,由于多年的开采,青城子等矿山濒临危机,如何取得该地区找矿突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表明,该矿集区内铅锌矿床和金、银矿床的成因类型可能均属于岩浆热液型,而非元古代喷流沉积型,矿床的"层控"现象实为特定岩性界面控制的有利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期花岗斑岩有关,铅锌矿和金、银矿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演化的产物。在未来的找矿预测中,应重点开展以下5方面工作:(1)查明矿床的具体成矿地质体;(2)进一步提炼成矿期构造控矿规律和成矿结构面样式;(3)凝练有效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重点是与成矿有关的远程蚀变标志;(4)构建和完善矿集区中生代岩浆-成矿系统,并注意新矿种、新矿床类型的寻找;(5)探索研究矿集区的自然边界,扩大找矿范围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铅锌-金-银矿 找矿预测 成矿地质体 成矿系统 青城子矿集区 辽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