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13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2
1
作者
戴维佳
赖荣陶
+7 位作者
王晖
谢青
汤伟亮
庄焱
桂红莲
余敏杰
谢敬东
周慧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58-1061,1065,共5页
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CIOMS/RUCAM和Maria两种评分系统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经皮肝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13例,分析年龄、性...
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CIOMS/RUCAM和Maria两种评分系统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经皮肝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13例,分析年龄、性别、BMI、血清学指标、肝脏组织学改变、患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113例患者中女性77例,男性36例,平均年龄(47.73±13.17)岁。中药及减肥茶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因素,占48.67%;其余依次为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和心血管类药。主要症状为乏力、恶心和上腹不适。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47.79%,且女性为主;其余为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停用肝损害药物及对症治疗后,44.25%的患者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纤维化分期评分(F)较高(P=0.015)。炎症活动指数(HAI)≥9且F≥4的患者占6.19%,其中42.86%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或死亡。CIOMS/RUCAM评分≥6分占77.88%,Maria评分≥10分占60.18%。结论中药和减肥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停用相关药物后预后良好;肝细胞型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合并症AIH影响肝脏的纤维化水平;HAI≥9且F≥4的患者预后较差;CIOMS/RUCAM评分系统敏感性高于Maria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RUCAM评分系统
maria
评分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药物性肝损害1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24
2
作者
蔣波涛
李福兵
+6 位作者
廖建生
李荣华
张朋
周州
陶阳
晏玉婷
辛国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2013年本院的146例患者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与转归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Maria...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2013年本院的146例患者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与转归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Maria评分均大于或等于10分。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占首位(26.7%),其次为抗结核药物(20.5%),抗生素为11.0%,其他药物为41.8%。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占80.80%,胆汁淤积型占8.90%,混合型占10.30%。引起的肝损害型以轻、中度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和右上腹不适等。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146例患者中有126例治愈好转,占86.3%,而病死率为5.5%(8/146)。结论:Maria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改善。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较高,中草药及其制成品引发肝损害占首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中草药
抗结核药
maria
药物性肝损伤评分标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13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2
1
作者
戴维佳
赖荣陶
王晖
谢青
汤伟亮
庄焱
桂红莲
余敏杰
谢敬东
周慧娟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58-1061,106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070334)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No:10411966800)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
文摘
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CIOMS/RUCAM和Maria两种评分系统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经皮肝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13例,分析年龄、性别、BMI、血清学指标、肝脏组织学改变、患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113例患者中女性77例,男性36例,平均年龄(47.73±13.17)岁。中药及减肥茶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因素,占48.67%;其余依次为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和心血管类药。主要症状为乏力、恶心和上腹不适。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47.79%,且女性为主;其余为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停用肝损害药物及对症治疗后,44.25%的患者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纤维化分期评分(F)较高(P=0.015)。炎症活动指数(HAI)≥9且F≥4的患者占6.19%,其中42.86%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或死亡。CIOMS/RUCAM评分≥6分占77.88%,Maria评分≥10分占60.18%。结论中药和减肥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停用相关药物后预后良好;肝细胞型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合并症AIH影响肝脏的纤维化水平;HAI≥9且F≥4的患者预后较差;CIOMS/RUCAM评分系统敏感性高于Maria评分。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RUCAM评分系统
maria
评分系统
Keywords
hepatitis
toxic
RUCAM
score
maria score
分类号
R595.3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药物性肝损害1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24
2
作者
蔣波涛
李福兵
廖建生
李荣华
张朋
周州
陶阳
晏玉婷
辛国秋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北碚中医院脾胃科临床药学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学部
出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1-9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2013年本院的146例患者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与转归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Maria评分均大于或等于10分。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占首位(26.7%),其次为抗结核药物(20.5%),抗生素为11.0%,其他药物为41.8%。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占80.80%,胆汁淤积型占8.90%,混合型占10.30%。引起的肝损害型以轻、中度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和右上腹不适等。患者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146例患者中有126例治愈好转,占86.3%,而病死率为5.5%(8/146)。结论:Maria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改善。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较高,中草药及其制成品引发肝损害占首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中草药
抗结核药
maria
药物性肝损伤评分标准
Keyword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herbs
anti - TB drugs
maria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score
分类号
R595.3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13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戴维佳
赖荣陶
王晖
谢青
汤伟亮
庄焱
桂红莲
余敏杰
谢敬东
周慧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药物性肝损害146例临床分析
蔣波涛
李福兵
廖建生
李荣华
张朋
周州
陶阳
晏玉婷
辛国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