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2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ing TM and Ancillary Geographical Data with Classification Trees for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of Marsh Area 被引量:14
1
作者 NA Xiaodong ZHANG Shuqing +3 位作者 ZHANG Huaiqing LI Xiaofeng YU Huan LIU Chunyu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177-185,共9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the capacity of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combining spec- tral and textural features of Landsat TM imagery with ancillary geographical data in wetlands of the Sanjia...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the capacity of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combining spec- tral and textural features of Landsat TM imagery with ancillary geographical data in wetlands of the Sanjiang Pla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Semi-variograms and Z-test value 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separability of grey-level co-occurrence texture measures to maxim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nd cover types. The degree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howed that window sizes of 3×3 pixels and 11×11 pixels were most appropriate for Landsat TM im- age texture calculations. The texture analysis showed that co-occurrence entropy, dissimilarity, and variance texture measures, derived from the Landsat TM spectrum bands and vegetation indices provided the most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land cover types. Subsequently, a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thre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edictors: 1) TM imagery alone (TM-only); 2) TM imagery plus image texture (TM+TXT model); and 3) all predictors including TM imagery, image texture and additional ancillary GIS in- formation (TM+TXT+GIS mode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MLC)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three classification trees predictive models reduced the overall error rate significantly. Image texture measures and ancillary geographical variables depressed the speckle noise effectively and reduced classification error rate of marsh obviously. For classification trees model making use of all available predictors, omission error rate was 12.90% and commission error rate was 10.99% for marsh. The developed method is portable, relatively easy to im- plement and should be applicable in other settings and over larger ex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trees landsat TM ancillary geographical data marsh
下载PDF
Evaluating and model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regional-scale salinized land expansion in highly sensitive shoreline landscape of southeastern Iran 被引量:1
2
作者 Mohammad SHAFIEZADEH Hossein MORADI Sima FAKHER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6期946-958,共13页
Taking an area of about 2.3×10~4 km~2 of southeastern Iran, this study aims to detect and predict regional-scale salt-affected lands. Three sets of Landsat images, each set containing 4 images for 1986, 2000, and... Taking an area of about 2.3×10~4 km~2 of southeastern Iran, this study aims to detect and predict regional-scale salt-affected lands. Three sets of Landsat images, each set containing 4 images for 1986, 2000, and 2015 were acquired as the main source of data. Radiometric, atmospheric and cutline blend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mages and help better classify salinized land areas under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ethod. A set of landscape metrics was also employed to dete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alinized land expansion from 1986 to 2015. Four factors including distance to sea, distance to sea water channels, slope, and elevation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land salinization. These factors were then integrated using the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MCE) procedure to generate land sensitivity map to salinization and also to calibrate the cellular-automata (CA) Markov chain (CA-Markov)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salt-affected lands up to 2030, 2040 and 2050.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a dramatic dispersive expansion of salinized land from 7.7 % to 12.7% of the total study area from 1986 to 2015. The majority of areas prone to salinization an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of land to salinization was found to be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s of the region. The result of the MCE-informed CA-Markov model revealed that 20.3% of the study area is likely to be converted to salinized lands by 2050.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provided a view of the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of salinized land expansion in a past-to-future time period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l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alinization remote sensing CA-Markov salt land expansion southeastern Iran
下载PDF
Dynamics of Land Salinization in the Commune of Fimela (Fatick, Senegal) from 1973 to 2020
3
作者 Khadidiatou Ba Hyacinthe Sambou +1 位作者 Binette Ndiaye Assane Goudiaby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23年第1期19-34,共16页
In Senegal,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remain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economy and national growth. As the main subsistence activity for 60% of the population, agricultural activity is essential to reduce poverty and en... In Senegal,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remain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economy and national growth. As the main subsistence activity for 60% of the population, agricultural activity is essential to reduce poverty and ensure food security for the population. In this context, land degradation is a major constraint. In the Fatick region, in the commune of Fimela, land salinization is a worry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s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Fimela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that tends to modify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s. It required direct observations in the field, socio-economic survey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in six (6) villages. The processing of the data from these surveys was carried out with Sphinx software for the extraction of data in numerical form and SPSS to carry ou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ollected variables. Excel was also used to perform calculations and make tables and graphs. In addition, th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Landsat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s from 1973, 1988 and 2020 allowed us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units according to determining climatic events such as drought. The areas of tans have experienced a positive evolution during the period 1973-2020 with an increase of 163.11 hectares or an evolution rate of 7.47%. The localities most affected are Ndangane, Fimela, Djilor, Simal and the villages of the Mar Islands. The overall dynamics of cultivable land are marked by a decline with a rate of change of −18%. Despite the multiple reforestation campaigns, the mangrove has recorded a continuous decrease of 54.58% or a loss estimated at 5335.59 ha during the period 1973-2020. Finally,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hows that land salinization is a determining element of the dynamics of land use and deteriorates the already precarious living conditions of rural populations and compromises the future of the agropastoral produc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S land Salinization Fimela Senegal
下载PDF
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盛楠 严学兵 尹飞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沿海滩涂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生态生产力价值是沿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沿海滩涂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不同改良方式主... 沿海滩涂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生态生产力价值是沿海“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长期以来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低下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沿海滩涂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不同改良方式主导的滩涂盐碱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评估滩涂盐碱地的生态生产力价值,分析滩涂盐碱地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改良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盐碱地 草田轮作 生态种养循环 土地资源
下载PDF
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水肥盐综合调控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凯 封晓辉 +4 位作者 伍靖伟 陈小兵 巨兆强 孙宏勇 刘小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有机培肥、耕作、节水灌溉、田间覆盖、咸水利用等农艺措施,在盐碱地建立“控盐、保肥、保水”的肥沃耕作层,显著改变了水肥盐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运移过程,实现了盐碱地质量和产能快速提升,上述内容也日益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盐碱地改良和肥沃耕层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下土壤水肥盐综合调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协同关系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碱地可持续改良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肥沃耕层构建 水肥盐调控 水土资源利用
下载PDF
暗管排水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向日葵产量品质与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彦晶 章二子 +3 位作者 姚宇阗 陈超 常婷婷 金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为揭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明确滨海农区向日葵生产适宜暗管埋设间距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研究设计10 m(S1)、15 m(S2)和20 m(S3)3种不同暗管间距和100%有机肥(100%OF)、75%有机肥+25%无机肥(75%OF)、50%有机肥+... 为揭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协同改良盐碱土的效果,明确滨海农区向日葵生产适宜暗管埋设间距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研究设计10 m(S1)、15 m(S2)和20 m(S3)3种不同暗管间距和100%有机肥(100%OF)、75%有机肥+25%无机肥(75%OF)、50%有机肥+50%无机肥(50%OF)、25%有机肥+75%无机肥(25%OF)、100%无机肥(0%OF)和不施肥(CK)6种施肥处理,观测向日葵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和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全盐含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暗管间距下,25%OF施肥处理增产效应最为明显,而相同施肥处理下,S2间距向日葵产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处理以S2条件下25%OF施肥处理向日葵产量最高,达到3.82 t/hm^(2);有机肥施用比例提升有利于增加向日葵籽粒粗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施肥处理明显增加了向日葵植株氮素吸收量,S1、S2和S3间距下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8.1%~47.2%、8.6%~40.5%和8.8%~34.5%;向日葵氮素利用效率随有机肥比例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S2-25%OF和S1-25%OF处理处于较高水平,分别达到44.2%和43.9%;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有机肥施用比例呈正相关,S1-S3间距下有机肥处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平均高22.0%、2.4%和26.4%。暗管间距越小、有机肥施用比例越高,耕层土壤盐分消减率越高,S1间距下100%OF处理盐分消减率达42.6%。综合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推荐以15 m暗管间距下25%有机肥施用比例作为盐碱地向日葵生产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向日葵 暗管排水 有机肥 土壤盐分
下载PDF
宁夏盐碱地饲用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霞 王斌 +4 位作者 王腾飞 明雪花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9,共11页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黑麦的适应性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供试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均能在宁夏盐碱地安全越冬并完成生育期。晋饲草1号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最突出,分别达131.11 cm、4.40个和9.34 t/hm 2;冀饲3号和晋饲草1号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9.95%和9.86%;冀饲3号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94.2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普瑞和优能,第Ⅱ类群为甘农2号、中饲1048和鉴47,第Ⅲ类群为晋饲草1号、冀饲3号、冀饲草1号、鉴46和石大1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小黑麦品种(系)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结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均可在宁夏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宁夏盐碱地
下载PDF
利用盐生植物发展“盐湖农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凡晶 王现洁 王利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22,共8页
由于人口增长和全球气候变暖,次生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淡水资源缺乏,使得人类粮食和食品供给面临严峻挑战。“盐湖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评述了盐生植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盐生植物作为食... 由于人口增长和全球气候变暖,次生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淡水资源缺乏,使得人类粮食和食品供给面临严峻挑战。“盐湖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评述了盐生植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盐生植物作为食物、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的研究。盐生植物生长环境比较恶劣,一些盐生植物为应对逆境环境而合成出丰富的次生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对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大有益处,因此近年来市场对盐生植物的需求显著增加。我国盐湖资源丰富,利用盐生植物发展盐湖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发展盐湖农业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农业 耐盐植物 咸水资源 盐碱地 盐沼带 盐生植物
下载PDF
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戴良香 姜常松 +8 位作者 袁光 徐扬 张冠初 郭庆 张晨 兰文斐 李帆 丁红 张智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5,共12页
为充分利用盐碱地土地及温光热资源,明确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种植模式下,不同垄行位置对花生光合产物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花生/棉花6∶4等幅间作周年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花生带不... 为充分利用盐碱地土地及温光热资源,明确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种植模式下,不同垄行位置对花生光合产物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花生/棉花6∶4等幅间作周年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花生带不同垄行位置对其光合产物积累、光照强度、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及产量和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1)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种植模式较花生单作可显著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功能叶片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显著降低生物量、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系数(LAI)、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产量明显降低;间作棉花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和产量均明显提高,间作系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间作系统中花生带两边垄行(IP1、IP3)、单作花生和单作棉花的冠层光照强度峰值均出现在12:00,但中间垄行(IP2)花生冠层辐射强度峰值滞后到14:00,且间作花生带两边垄行冠层光照度显著低于花生单作处理。(3)间作系统中,花生花针期后垄行位置对光合效率的影响显著,中间垄行SPAD、LAI和NPQ值均显著高于两边垄行,而两边垄行间无明显差异;但P_(n)、气孔导度(G_(s))和T_(r)受试点和垄行位置影响显著,其中东营市试点花生各生育期的各垄行位置间均无显著差异,而高唐县试点间作花生功能叶P_(n)、G_(s)和T_(r)均显著低于单作处理,且间作处理的IP2垄行显著高于IP1、IP3两边垄行。(4)两试点间作棉花和花生产量低于其单作处理,但综合效益较传统植棉收益分别提高11.94%(东营)和27.08%(高唐),间作系统土地当量比大于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花生/棉花间作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效益
下载PDF
凋落物输入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柽柳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10
作者 李永涛 魏海霞 +6 位作者 王莉莉 王霞 杜振宇 高嘉 王振猛 张军 董琪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0,共7页
为探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明确凋落物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的作用,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添加凋落物(LA)、去除凋落物(LR)和对照(CK)3种处理方法,分析凋落物不同输入变化对土壤理... 为探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明确凋落物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的作用,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添加凋落物(LA)、去除凋落物(LR)和对照(CK)3种处理方法,分析凋落物不同输入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处理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添加凋落物降低了土壤密度和含盐量,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全氮、全磷、全钾),而去除凋落物则相反。3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储量以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一致,均表现为LA处理影响最大,LR处理影响最小,其中LA处理比CK增加了SOC质量分数及储量,但增加不显著;LR处理则显著降低了SOC质量分数及其储量,土层深度(d)0<d≤10 cm土层,LR处理比CK处理的SOC质量分数及其储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4.93%、12.66%,10 cm<d≤20 cm土层,LR处理比CK处理的SOC质量分数及其储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4.27%、16.13%。LA处理的土壤SOC及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量碳(MBC)质量分数均出现明显的表聚现象,而LR处理影响则不显著,且DOC和MBC则出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土壤惰性有机碳(ROC)质量分数在不同土层间存在差异,0<d≤10 cm土层,各处理表现为LA>CK>LR,10 cm<d≤20 cm土层,各处理则表现为CK>LA>LR,而在CK和LR处理出现随土层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偏于向土层下方积累。土壤密度(BD)与SOC及其各组分呈负相关,而土壤含水量(WC)、全氮、全磷与SOC及EOC、MBC、DOC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不同处理方式及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密度、全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SOC及组分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人工林 凋落物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碳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腐殖酸对盐碱地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赵文举 杨喜爱 +2 位作者 俞海英 李建承 马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5-113,共9页
为提高盐碱地生产效能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将腐殖酸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研究不同基质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及“金棚8号B型”供试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轻度S1(Ec=1.15 mS/cm、pH值为8.63)、中度S2(Ec=3.67... 为提高盐碱地生产效能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将腐殖酸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研究不同基质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及“金棚8号B型”供试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轻度S1(Ec=1.15 mS/cm、pH值为8.63)、中度S2(Ec=3.67 mS/cm、pH值为9.13)、重度S3(Ec=6.39 mS/cm、pH值为9.69) 3种盐碱土,设置6组腐殖酸添加量T0(0)、T1(2‰)、T2(4‰)、T3(6‰)、T4(8‰)、T5(10‰),以基质中不添加腐殖酸的处理为对照组,构建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对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根系特征、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不同类型盐碱土最优基质配施模式。结果表明:从番茄苗期、花期、果实膨大期到成熟期,不同类型盐碱土土壤盐分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盐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一深度,随着基质中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基质中均添加10‰腐殖酸处理的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土各土层平均盐分分别降低60.57%、13.14%、8.31%,对轻度盐碱地改良效果更好;基质中添加腐殖酸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SPAD值、根系发育、产量与品质具有显著优势(P<0.05);基于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在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土中分别添加4‰、6‰、8‰腐殖酸,番茄的综合指标贴近度最大,其综合评价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及盐碱地高品质果蔬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腐殖酸 基质栽培 番茄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与保护利用
12
作者 刘兆辉 孙泽强 +2 位作者 刘盛林 马长健 刘利宁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 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面积约为206.44×10^(4)hm^(2),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利用策略,概述了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特点,包括面积分布、土壤盐分性质和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流域上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的保护利用策略,为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盐碱地 保护利用 土壤改良 策略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银北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征
13
作者 吴霞 王长军 +2 位作者 樊丽琴 张永宏 王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以银北地区盐碱地为对象,研究了旱地、水田、灌木林和荒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pH以及全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 以银北地区盐碱地为对象,研究了旱地、水田、灌木林和荒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pH以及全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旱地和水田土壤容重高于灌木林和荒草地,土壤总孔隙度则低于灌木林和荒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全量养分含量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表现较为相似,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灌木林最高,旱地和水田次之,荒草地最低;旱地和水田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林和荒草地(P<0.05);全钾含量在旱地土壤中最高,水田最低。除旱地20~40 cm土层外,土壤pH和全盐含量均表现为荒草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P<0.05)。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显示,0~20 cm和20~40 cm土层均表现为灌木林土壤理化性质关联度最大,旱地和水田次之,荒草地最小,说明灌木林对改良银北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改良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灰色关联分析 银北地区
下载PDF
盐碱地水肥耦合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赵文举 曹伟 +2 位作者 吴克倩 李建承 马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9-626,共8页
为探究盐碱地水肥耦合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设置3组灌溉水平W1(268 mm),W2(201 mm),W3(161 mm)和3组施肥水平(N-P_(2)O_(2)-K_(2)O,kg/hm^(2))F1(260-200-220 kg/hm^(2)),F2(208-160-176 kg/hm^(2)),F3(156-120-132 kg/hm^(2)),共... 为探究盐碱地水肥耦合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设置3组灌溉水平W1(268 mm),W2(201 mm),W3(161 mm)和3组施肥水平(N-P_(2)O_(2)-K_(2)O,kg/hm^(2))F1(260-200-220 kg/hm^(2)),F2(208-160-176 kg/hm^(2)),F3(156-120-132 kg/hm^(2)),共9组耦合处理,以无基质水肥组合作为对照组CK,基于温室大棚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基质栽培番茄株高茎粗、根系特征、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构建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盐碱地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优水肥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与CK相比,基质处理株高、茎粗、根系特征、水肥利用效率、产量与品质具有显著优势;基质处理土壤表层盐分含量较低,土壤剖面0~30 cm表现为积盐过程,30~60 cm表现为脱盐过程;通过AHP-CRITIC主客观组合赋权的VIKOR法对番茄产量、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处理W3F1的利益比率最小,产量与品质最佳;基于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Pareto最优解,确定盐碱地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水肥耦合策略为W3F2,研究可为盐碱地高品质果蔬的水肥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基质栽培 盐碱地 主客观组合赋权 多目标寻优
下载PDF
关于江苏滨海盐碱地植物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的思考与建议
15
作者 华建峰 汤诗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33-235,共3页
江苏盐碱地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利用其营建人工林,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综合分析了推动江苏滨海盐碱地植物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的现实背景,以及实现两者协... 江苏盐碱地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利用其营建人工林,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综合分析了推动江苏滨海盐碱地植物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的现实背景,以及实现两者协同增效面临的问题,并从厘清滨海盐碱地植物资源底数、选育耐盐碱高固碳树种、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和构建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专题数据库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江苏滨海地区生态修复及林业碳汇功能的最大化发挥提供技术支撑,加速“美丽江苏”建设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生态修复 碳中和 林业碳汇 协同增效
下载PDF
海涂泥质盐碱地不同果桑品种生长适应性分析
16
作者 杨升 王明睿 +7 位作者 刘培刚 刘双双 刘星 朱燕 魏佳 陈秋夏 潘飞翔 王金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477-2485,共9页
研究海涂盐碱地不同品种果桑的生长适应性指标,为适用于浙江滨海盐碱地经济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对温州海涂泥质盐碱地上种植的12个品种在成活率、果实农艺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上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各品种的相对耐盐力。不同果... 研究海涂盐碱地不同品种果桑的生长适应性指标,为适用于浙江滨海盐碱地经济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对温州海涂泥质盐碱地上种植的12个品种在成活率、果实农艺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上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各品种的相对耐盐力。不同果桑品种的成活率差异大,其中河北红、果选3号和72C002的成活率最高,超过80%,而琼46和金蔷63成活率偏低,低于30%;河北红、强桑3号和果选3号的生长表现和土壤脱盐能力一致,即成活率较高的树种,受盐害程度小。通过滨海盐碱地不同果桑品种的农艺指标及耐盐适应性指标的评价,适宜海涂围垦区种植的果桑品种为河北红、强桑3号和果选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盐碱地 适应性分析
下载PDF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协同使用对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效果初探
17
作者 王拯 任立平 +4 位作者 王俊稳 卢振宇 宋科 许春辉 陈兆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74-176,179,共4页
在盐分质量分数为3‰的滨海盐碱地,以捷麦19、济麦22、京麦188为试验品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施用1次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药剂组合,研究药剂施用对盐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药剂后小麦产量平均提升1... 在盐分质量分数为3‰的滨海盐碱地,以捷麦19、济麦22、京麦188为试验品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施用1次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药剂组合,研究药剂施用对盐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药剂后小麦产量平均提升11.2%,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提高5.19%和6.17%,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的生物量和抗病性。药剂对不同试验品种产量提升效果济麦22高于京麦188高于捷麦19,这与品种自身抗性和产量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小麦产量 芸苔素 吡唑醚菌酯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几种典型荒漠植物盐碱地造林适应性研究
18
作者 刘永刚 许丽 +5 位作者 邱晓娜 姜俊基 李英 王菊莲 刘世权 戚福俊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提高石羊河下游盐碱地植被恢复与利用能力,选择梭梭、白刺、柽柳、霸王、泡泡刺、铃铛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塔落木羊柴10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盐碱地采取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物理覆盖和阻隔法,康地宝、小分子肽氨... 为提高石羊河下游盐碱地植被恢复与利用能力,选择梭梭、白刺、柽柳、霸王、泡泡刺、铃铛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塔落木羊柴10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盐碱地采取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物理覆盖和阻隔法,康地宝、小分子肽氨基酸化学土壤改良剂浇灌法等措施造林,观察几种典型荒漠植物在盐碱地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未处理(对照CK)土壤造林红砂成活率(83.33%)最高,依次顺序为梭梭>铃铛刺>白刺、泡泡刺>黑果枸杞>霸王>沙木蓼>柽柳>塔落木羊柴;栽植穴表层覆盖和底层铺设20 cm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两个处理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存在差异性,相对其他处理成活率和保存率更好,梭梭、白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铃铛刺、泡泡刺7个树种成活率均≥71.43%,柽柳、霸王、塔落木羊柴3个树种成活率在58.33%~23.81%;2)经过3年生长,梭梭、白刺、红砂、黑果枸杞、铃铛刺、泡泡刺6个树种保存率均≥75.47%,相对较高,而柽柳、沙木蓼、塔落木羊柴保存率低,均≤33.30%;3)用康地宝15000倍液、小分子肽氨基酸10000倍液两种盐碱地改良剂单施处理,不同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性显著,梭梭、白刺、黑果枸杞、泡泡刺成活率均≥61.90%,保存率均≥61.90%,相对较好,两处理对同一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较大,化学改良剂处理土壤要根据树种,采取相应使用剂量配比;4)5个处理中梭梭、柽柳、铃铛刺、沙木蓼、泡泡刺新梢最大生长量均≥27.26 cm,白刺、黑果枸杞、霸王、塔落木羊柴、红砂新梢最大生长量均≤22.43 cm。综上所述,梭梭、铃铛刺、泡泡刺相对适合做为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白刺、红砂、黑果枸杞、霸王宜作配置树种;柽柳、沙木蓼、塔落木羊柴在目前雨养条件下,特别是灌溉补水和土壤盐分淋洗的措施不够,不宜在盐碱地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荒漠植物 盐碱地 造林
下载PDF
河套灌区盐渍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潜在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璐 杨劲松 +2 位作者 姚荣江 王相平 谢文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7-538,共12页
辨明盐渍土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及潜在功能对盐渍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对理解盐渍土壤元素循环与植物互馈效应、构建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套灌区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农田和荒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辨明盐渍土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及潜在功能对盐渍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对理解盐渍土壤元素循环与植物互馈效应、构建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套灌区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农田和荒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与原核生物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盐渍化土壤中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特征、环境驱动要素及其潜在功能。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盐渍化程度显著低于荒地,其原核生物多样性更高,尤其是富集了大量农田特有的ASV(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在农田和荒地间差异最大,并主要受到土壤电导率(EC)、pH和有机质(SOM)等环境因子的驱动。基于群落组成和功能预测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盐渍化农田中具有较高丰度的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潜在的植物促生菌,如亚硝化球菌(Nitrososphaeraceae)、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smonadaceae)、诺卡氏菌(Nocardioidaceae)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daceae)等;而盐碱荒地富集了以盐杆菌(Halobacterota)为代表的古菌和具有烃类化合物分解功能的原核生物类群。本研究对于明晰北方灌区盐渍土原核生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微环境的互馈关系、揭示土壤养分周转对提升土壤-植物-微生物跨域有益协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河套灌区 原核生物 土地利用类型 盐杆菌门
下载PDF
盐碱地甜高粱间作大豆对作物生产性能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朝辉 张邦彦 +2 位作者 谢小伟 许兴 王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为研究盐碱地甜高粱(Sorghum bicolor)间作大豆(Glycine max)行比对光合特性变化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的间作行比,本研究以甜高粱单作(TS),大豆单作(DS)为对照,设置甜高粱-大豆间作1∶1(T1D1),1∶3(T1D3),2∶2(T2D2)和2∶4(T2D4)... 为研究盐碱地甜高粱(Sorghum bicolor)间作大豆(Glycine max)行比对光合特性变化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的间作行比,本研究以甜高粱单作(TS),大豆单作(DS)为对照,设置甜高粱-大豆间作1∶1(T1D1),1∶3(T1D3),2∶2(T2D2)和2∶4(T2D4)4种间作模式,对两种作物生产性能、光合特性及甜高粱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促进甜高粱的生长,但对大豆无明显差异。间作行比下,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T1D3土地当量比最大,达1.22;甜高粱Pn,Ci,Gs,Tr表现最好的是T2D4,大豆光合特性表现最好的是T1D3处理;同时,T2D4处理甜高粱也拥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为10.03%。经主成分(PCA)分析得出T2D4最好,该间作行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从而收获较高较优的甜高粱草产量和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间作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