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南地区豆野螟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许方程 郑永利 +2 位作者 吴永汉 孙继 姜周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经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明确,豆野螟在浙南地区一年发生7~8代,第8代为不完全代。一年中在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中旬、10月上中旬均有明显的发生高峰,呈现波浪多峰型的发生特点,世代重叠严重,2、3、4、5各主害代之间危害程... 经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明确,豆野螟在浙南地区一年发生7~8代,第8代为不完全代。一年中在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中旬、10月上中旬均有明显的发生高峰,呈现波浪多峰型的发生特点,世代重叠严重,2、3、4、5各主害代之间危害程度相差不大。豆野螟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84℃和53.17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84℃和214.9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48℃和124.41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昆虫学 豆野螟 生物学特性 消长规律
下载PDF
温度对豆荚野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于彩虹 林荣华 +1 位作者 李照会 叶保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61-1565,共5页
作为豆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能够对豆科蔬菜造成严重危害。研究温度对豆荚野螟不同虫期发育的影响 ,可以有利掌握其种群动态 ,以便进行有效控制。研究了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豆荚野螟的生长发育情况 ,发... 作为豆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 ,豆荚野螟 Maruca testulalis Geyer能够对豆科蔬菜造成严重危害。研究温度对豆荚野螟不同虫期发育的影响 ,可以有利掌握其种群动态 ,以便进行有效控制。研究了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豆荚野螟的生长发育情况 ,发现在2 0~ 32℃温度范围内 ,随温度上升发育历期缩短 ;对于不同的生活史阶段 ,豆荚野螟卵、1~ 4龄幼虫、蛹及整个世代受温度影响显著 ;并计算得出完成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 7.84℃ ,有效积温达 4 74 .2 0℃。通过内禀增长率参数的比较 ,认为各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以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豆荚野螟 实验种群 发育起点温度 内禀增长率
下载PDF
上海地区豆野螟在扁豆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兴全 杨娴 +2 位作者 周玮 顾振芳 武天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84-187,191,共5页
研究了上海地区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38±0.09mm、0.69±0.07mm、1.01±0.09mm、1.33±0.07mm、1.73±0.14mm。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00±1.... 研究了上海地区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38±0.09mm、0.69±0.07mm、1.01±0.09mm、1.33±0.07mm、1.73±0.14mm。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00±1.22d和5.58±0.59d。雌雄性比1:0.54。初孵幼虫耐饥力平均为1.43±0.49d。从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的结果来看,幼虫取食48%乐斯本(毒死蜱)2000倍液、20%杀灭菊酯1250倍液、30%乙酰甲胺磷3000倍液的喷雾叶片,5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67%、90.00%、76.67%;25%悬浮灭幼脲3号2000倍喷雾,5d后效果逐渐显现,校正死亡率为8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豆野螟 发生规律 校正死亡率 扁豆 药剂防治试验 生物学特性 乙酰甲胺磷 灭幼脲3号 成虫寿命 雌雄性比 初孵幼虫 杀灭菊酯 耐饥力 毒死蜱 乐斯本 喷雾 取食 后效
下载PDF
豆野螟触角化感器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7
4
作者 陆鹏飞 乔海莉 雷朝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8-454,共7页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 利用扫锚电镜技术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和性信息素腺体的位置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蛾的触角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较长、梗节较粗,并均覆盖着鳞片;触角鞭节由72-82节组成,长度约为86-97 mm;豆野螟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腹面和侧面,背面覆盖有鳞片,因此感受器很少;雌雄触角共发现6种感器,其中柱形感器只在雄蛾中发现,而一种未定义的感器仅在雌蛾中发现。通过形态比较发现,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较稀疏,但雄蛾的长度略长,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间未见显著差异;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位于腹部第8-9节之间,其上有一系列规则的皱褶,为性腺细胞所在位置。使用气质联用技术进一步对豆野螟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腹部第8-9节间的腺体提取物具有性信息素组分,是豆野螟性腺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野螟 触角感受器 性信息素分泌腺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贵阳地区豆野螟和亮灰蝶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庆怀 黎家文 +2 位作者 赵宏 张明 龙姣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4,共6页
在贵阳地区 ,豆野螟MarucatestulalisGeyer和亮灰蝶Lampidesboeticus (L .)是豇豆的主要钻蛀性害虫 ,其田间虫口之和占钻蛀性害虫虫口总量的 99 9% ;它们每年均可完成 5个世代 ,7月上旬~ 8月上旬田间虫口达最高峰 ,对豇豆等多种豆类蔬... 在贵阳地区 ,豆野螟MarucatestulalisGeyer和亮灰蝶Lampidesboeticus (L .)是豇豆的主要钻蛀性害虫 ,其田间虫口之和占钻蛀性害虫虫口总量的 99 9% ;它们每年均可完成 5个世代 ,7月上旬~ 8月上旬田间虫口达最高峰 ,对豇豆等多种豆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危害极大。该文报道这 2种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田间种群消长规律 ,包括各代田间可见时间 (从卵至成虫 )、各虫态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等 ,结合本研究结果及国内相关文献探讨了 2种钻心虫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地区 豆野螟 亮灰蝶 生物学特性 种群动态 防治策略 双豆
下载PDF
豇豆荚螟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温衍生 赵冬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525-52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豇豆荚螟成虫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柱形感器、栓锥感器和锥形感器。这些感器在成虫...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豇豆荚螟成虫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柱形感器、栓锥感器和锥形感器。这些感器在成虫中存在雌雄二型性,其中雌雄成虫都具有毛形感器Ⅰ型、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感器、锥形感器,而毛形感器Ⅱ型和柱形感器仅分布于雄成虫。就豇豆荚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两性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荚螟 触角 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长沙地区豇豆荚螟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芬 文礼章 +1 位作者 宋丽 黄凯波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研究了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豇豆荚螟一年发生6-7代,幼虫共5龄.1-5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197±0.001 mm、0.325±0.009 mm、0.536±0.003 mm... 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研究了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豇豆荚螟一年发生6-7代,幼虫共5龄.1-5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197±0.001 mm、0.325±0.009 mm、0.536±0.003 mm、0.889±0.006 mm、1.471±0.004 mm,相邻头壳宽度比值约为1.64.在18℃时,1-5龄幼虫的历期分别是3.1±0.81 d、3.0±0.8 d、2.5±0.6 d、3.7±0.9 d和5.7±1.5 d;在32℃时,1-5龄幼虫的历期分别为1.7±0.7 d、1.1±0.3 d、1.2±0.5 d、1.2±0.5 d、1.3±0.6 d.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是9.857℃;有效积温为187.2℃,幼虫在花、荚上的危害盛期为5月22日-6月11日、8月19日-9月8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荚螟 幼虫 生物学特性 消长动态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豆荚野螟幼虫防治效果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林荣华 王长强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通过调查死亡数和空蛀道数两项指标,比较了7种杀虫剂对豆荚野螟的田间药效,以52.5%毒·氯乳油(农地乐)1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灭扫利)2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爱福丁)5000倍液对豆荚野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豆荚野螟 幼虫 杀虫剂 爱福丁 田间药效 灭扫利 农地乐 乳油 阿维菌素 甲氰菊酯
下载PDF
上海地区豆野螟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胜荣 杨娴 孙兴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研究了上海地区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和近似消化率。该虫每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幼虫期总食豆荚量为34.36mg。田间落花调查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比率分别为51.23%、18.83%、19.44%、6.79%、3.70%。蛹重、蛹长、蛹宽平均分别为0.0... 研究了上海地区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和近似消化率。该虫每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幼虫期总食豆荚量为34.36mg。田间落花调查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比率分别为51.23%、18.83%、19.44%、6.79%、3.70%。蛹重、蛹长、蛹宽平均分别为0.04±0.01g、11.13±0.45mm、2.84±0.13mm。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00±1.22d和5.58±0.59d。雌雄性比1: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豆 豆野螟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扁豆豆荚螟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的初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方枝 朱骏 王云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7-48,76,共3页
扁豆豆荚螟在湘北地区发生完整5代,其中2、3、4代主要为害早、中熟扁豆,以2、3代为害最严重.其发生量和受害率与寄主作物面积、播期、品种与区域关系密切.防治指标百荚(花)虫量10头,防治适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防治方法采取农业防治为... 扁豆豆荚螟在湘北地区发生完整5代,其中2、3、4代主要为害早、中熟扁豆,以2、3代为害最严重.其发生量和受害率与寄主作物面积、播期、品种与区域关系密切.防治指标百荚(花)虫量10头,防治适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防治方法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人工防除压基数,药剂防治保关键,确保扁豆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豆 豆荚螟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效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燕君 洪文英 +1 位作者 洪奎贤 陈瑞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0期62-64,共3页
为探索能有效控制豇豆豆野螟为害的防治药剂以及易于为农民应用掌握的防治方法,在豇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比较了3种新型杀虫剂对豆野螟... 为探索能有效控制豇豆豆野螟为害的防治药剂以及易于为农民应用掌握的防治方法,在豇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比较了3种新型杀虫剂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2 000倍液对钻蛀性害虫豇豆豆野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药后7~21d防效均在80%以上,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持效期长且安全可靠,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豆野螟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控制效果
下载PDF
8种防治豇豆荚螟药剂的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振兴 周桂梅 +1 位作者 亚秀秀 陈健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67-70,共4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绿豆上应用的防治豇豆荚螟的高效药剂,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苏云金杆菌原粉、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3%苦参碱水剂、25%灭幼脲悬浮剂和10%甲...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绿豆上应用的防治豇豆荚螟的高效药剂,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苏云金杆菌原粉、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3%苦参碱水剂、25%灭幼脲悬浮剂和10%甲维·高氯氟水乳剂8种低微毒农药,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各参试药剂防治豇豆荚螟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酰胺类农药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的平均防效及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效果较好,生产上可交替使用;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原粉的平均防效及综合评价均排名第4位,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植物源农药1.3%苦参碱水剂的防效最差,不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荚螟 低毒农药 防治效果 主成分分析 药效试验
下载PDF
豆野螟对寄主的选择性及豇豆品种抗螟性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佳鑫 潘亚飞 +1 位作者 王小平 雷朝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85,共5页
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Geyer)对豇豆、扁豆、普通菜豆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以及30个豇豆品种对豆野螟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菜豆的花与荚的虫量均为零,豆野螟对普通菜豆表现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豇豆和扁豆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 研究了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Geyer)对豇豆、扁豆、普通菜豆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以及30个豇豆品种对豆野螟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菜豆的花与荚的虫量均为零,豆野螟对普通菜豆表现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豇豆和扁豆表现出明显的嗜食性,但对扁豆则更偏食,扁豆与豇豆在豆荚中的幼虫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豇豆不同品种的抗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高产4号等5个品种较为感虫,而云优油青、惠丰8号、8月冬求3个品种对豆野螟有较高的抗性且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野螟 寄主 选择性 抗性
下载PDF
不同长豇豆品种对豇豆荚螟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惠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0,共4页
研究通过3a的田间试验,分别对长豇豆40个品种中豇豆荚螟花朵和豆荚上幼虫种群数量作了分析,揭示了不同豇豆品种的花朵和豆荚上的幼虫数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试验用的长豇豆40个品种中,新青豆角的花朵上和豆荚上幼虫数量都比其它... 研究通过3a的田间试验,分别对长豇豆40个品种中豇豆荚螟花朵和豆荚上幼虫种群数量作了分析,揭示了不同豇豆品种的花朵和豆荚上的幼虫数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试验用的长豇豆40个品种中,新青豆角的花朵上和豆荚上幼虫数量都比其它品种的少,只有在1988年试验中,粤夏2号的虫数量比新青豆角的少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豇豆 品种 豆荚 豇豆荚螟 种群数量
下载PDF
绿豇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旭初 姚永如 王毓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195-196,248,共3页
绿豇豆生长习性和高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整枝方式上宜采用抹芽、摘心;采用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防治豇豆荚螟,不但安全,而且防效较高。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绿豇豆 试验结果 高产技术 生长习性 整枝方式 豇豆荚螟 敌杀死 抹芽 摘心 防效
下载PDF
绿豇豆若干高效配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永如 薛旭初 +1 位作者 王毓洪 孙志栋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08-110,65,共4页
根据绿豇豆生长习性和高效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整枝方式上宜采用抹芽、摘心;采用质量分数为 2.5%敌杀死乳油 2500倍液和覆盖 25目防虫网纱防治豇豆荚螟,安全,有效; 667 m2施基肥 4 000 kg腐熟厩肥+25 kg复合肥,种子产量增加显著;将 ... 根据绿豇豆生长习性和高效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整枝方式上宜采用抹芽、摘心;采用质量分数为 2.5%敌杀死乳油 2500倍液和覆盖 25目防虫网纱防治豇豆荚螟,安全,有效; 667 m2施基肥 4 000 kg腐熟厩肥+25 kg复合肥,种子产量增加显著;将 200 kg种子用质量分数为 56%磷化铝 3.3 g在密闭容器中熏3 d,后晾种 4 d,防治绿豆象既省工、防效又好且种子发芽率高.1999~2001 年间对 5 种配套技术上进行试验研究,筛选出各自的高效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豇豆 整枝 豆荚螟 基肥 绿豆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