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刊载社会调查报告的历史演化与思想轨迹探究
1
作者 杨新宾 张心悦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新青年》曾刊载一定数量的社会调查报告,依据刊载动因与思想主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四卷为起步阶段,社会学家陶孟和开创“社会调查”专栏,并将之视为推动社会改良的途径;第七卷是社会调查报告刊载的鼎盛阶段,呈现形式及成果形态趋于规... 《新青年》曾刊载一定数量的社会调查报告,依据刊载动因与思想主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四卷为起步阶段,社会学家陶孟和开创“社会调查”专栏,并将之视为推动社会改良的途径;第七卷是社会调查报告刊载的鼎盛阶段,呈现形式及成果形态趋于规范,并在立场、情感上日益向劳工群体靠拢;第八卷是社会调查报告的淡出阶段,《新青年》逐渐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对劳工问题的关注点由调查生活境遇转为启发阶级觉悟,社会调查的刊载逐渐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社会调查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晨报副刊》《新青年》等媒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早期传播
2
作者 崔燕 张直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担任主编的《晨报副刊》,于1919年开始刊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的文章,创辟“马克思研究”专栏,积极引进马克思列主义。近代新闻史上的另一个重要刊物《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绩也可圈可点。马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担任主编的《晨报副刊》,于1919年开始刊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的文章,创辟“马克思研究”专栏,积极引进马克思列主义。近代新闻史上的另一个重要刊物《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绩也可圈可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晨报副刊》和《新青年》等进步报刊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壮大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框架和思想武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动力,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且重要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设了学术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为中国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社会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传媒视域的分析和解读,既能够证实《晨报副刊》和《新青年》等近代进步报刊在积极主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入中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可以证实大众传播媒介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菲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晨报副刊》 《新青年》
下载PDF
《新青年》时期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阐释
3
作者 李中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36-48,共13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新青年》作为文化启蒙的重要平台,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青年》时期,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 在中国近代史上,《新青年》作为文化启蒙的重要平台,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青年》时期,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和重新解读,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指向,构建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新道德体系。陈独秀不仅在理论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道德本质等一系列问题,还通过具体的革命活动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践价值。他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力量,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运用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中,积极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工人觉醒与争取自身权利,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南。《新青年》时期陈独秀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树平 武占江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9-33,共5页
《新青年》是二十世纪初很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它从开始的彻底反封建主义开始 ,逐步提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 ,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其后期 ,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理论刊物 ,为中国... 《新青年》是二十世纪初很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它从开始的彻底反封建主义开始 ,逐步提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 ,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其后期 ,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理论刊物 ,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反封建主义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起点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江巍 徐生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8-92,127-128,共5页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1915年创刊的《青年杂志》(1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曾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研究《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起点关系到如何划分《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段,如何理解《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1915年创刊的《青年杂志》(1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曾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研究《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起点关系到如何划分《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段,如何理解《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内容结构、历史贡献等一系列问题。以传播主体、传播条件、传播目的为标准可以判定八卷一号是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传播 马克思主义 起点
下载PDF
《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缘起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巍 徐生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新青年》创刊时致力于思想启蒙,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也曾扛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为什么在后期转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主阵地,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历史缘起:一是"民主"与"科学"奠... 《新青年》创刊时致力于思想启蒙,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也曾扛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为什么在后期转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主阵地,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历史缘起:一是"民主"与"科学"奠定了《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二是李大钊、陈独秀打开了《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门;三是共产国际的介入巩固了《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 传播 缘起
下载PDF
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传播和践行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群英 徐文卓 《决策与信息》 2018年第5期57-64,共8页
陈望道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践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以及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等实践,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通过翻... 陈望道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践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以及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等实践,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通过翻译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编辑各类马克思主义报刊等方式,在社会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参与筹建共产主义小组、组建工会并领导工人运动以及在党外从事革命活动等工作来践行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还是在党外积极参与斗争的实践中,陈望道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职业价值观培育之马克思相关理论追寻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淑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3-26,共4页
以新时代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作为研究目标,分别对马克思职业价值观、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马克思需要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溯源和阐释,力求将新时代青年职业价值观培育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背景下深入... 以新时代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作为研究目标,分别对马克思职业价值观、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马克思需要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溯源和阐释,力求将新时代青年职业价值观培育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背景下深入分析,探索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价值观培育的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 职业价值观教育 马克思相关理论
下载PDF
《新青年》时期钱玄同思想转变探因
9
作者 倪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2,共9页
在《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后,钱玄同迅速从原先的国粹主义立场转变为全盘的反传统主义。考察这一时期钱玄同的日记、书信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可以发现有三方面的原因推动他走向了激进的反传统主义,即他对今文经学古经辨伪之学的崇信,对无... 在《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后,钱玄同迅速从原先的国粹主义立场转变为全盘的反传统主义。考察这一时期钱玄同的日记、书信和公开发表的文章,可以发现有三方面的原因推动他走向了激进的反传统主义,即他对今文经学古经辨伪之学的崇信,对无政府主义重新产生兴趣,以及和鲁迅之间频繁而密切的思想交流。而在《新青年》同人的思想分歧公开化之后,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将政治革命提上议程之后,他出于对革命势将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的忧虑,又转向了保守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主义。钱玄同前后思想的反复变化暴露了一种思想上的无根状态,这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一种有代表性的精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玄同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无政府主义 今文经学
下载PDF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
10
作者 江巍 张正光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6,共3页
《新青年》是我国五四时期传播唯物史观的主渠道之一,《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唯物史观的内涵;二是唯物史观的价值;三是唯物史观的运用。《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对于我国近现代历史观的革命以及... 《新青年》是我国五四时期传播唯物史观的主渠道之一,《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唯物史观的内涵;二是唯物史观的价值;三是唯物史观的运用。《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对于我国近现代历史观的革命以及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导,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传播
下载PDF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交锋——以《新青年》为中心
11
作者 江巍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8,共3页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很多社会思潮有过思想交锋,其中与无政府主义的交锋影响深远。以《新青年》为中心,通过梳理《新青年》文本上关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介绍,阐述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交锋的核心内容与经过,可以揭示这一交锋对早期...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很多社会思潮有过思想交锋,其中与无政府主义的交锋影响深远。以《新青年》为中心,通过梳理《新青年》文本上关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介绍,阐述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交锋的核心内容与经过,可以揭示这一交锋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 无政府主义 《新青年》
下载PDF
《新青年》对进化论的传播
12
作者 吴云柯 《知与行》 2015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新青年》掀起了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又一次高潮,是新文化运动中宣传进化论的重要讲堂。《新青年》对进化论的传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互助的而非无援的;渐进的而非激烈的;合群的而非贵族的;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竞争的而非服从的。... 《新青年》掀起了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又一次高潮,是新文化运动中宣传进化论的重要讲堂。《新青年》对进化论的传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互助的而非无援的;渐进的而非激烈的;合群的而非贵族的;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竞争的而非服从的。《新青年》积极传播进化论,并最终走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又显示出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渊源。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回顾并审视《新青年》中有关进化论的观点,能够给当下社会发展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从目录看《新青年》的转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毅 徐海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9-23,共5页
20世纪初期,《新青年》杂志于存在的恢弘历史过程中,经历了由同人杂志转为中共党刊的重大转折。同时,其色彩也由杂糅各种进步思潮宣传的"五彩缤纷"转变为仅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支独秀"。它刊发的文章所涉及的主... 20世纪初期,《新青年》杂志于存在的恢弘历史过程中,经历了由同人杂志转为中共党刊的重大转折。同时,其色彩也由杂糅各种进步思潮宣传的"五彩缤纷"转变为仅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支独秀"。它刊发的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和意识形态倾向则是其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通过厘清《新青年》杂志目录,以佐证《新青年》由同人杂志转变为中共党刊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 转变 党刊
下载PDF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正棹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7-39,共3页
十月革命以后,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左翼的知识分子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地处华东腹地的安徽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键词 安徽 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 五四运动
下载PDF
论新时代青年的“思辨精神”
15
作者 马卿誉 刘建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2,共8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作出了“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的高度概括。新时代中国青年在理解思辨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诠释着思辨精神,具体表现在:...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作出了“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的高度概括。新时代中国青年在理解思辨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诠释着思辨精神,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有日渐浓厚的理论兴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逐渐深刻的思想认同;对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变化有着渐趋主动的认知关切;对各种社会思潮有着越来越锐利的辨识能力;对人生问题有着越来越全面的辩证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 马克思主义 思辨精神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青年择业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登瑶 《理论建设》 2023年第3期86-93,共8页
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青年择业更是关系到民生福祉,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虽然当前青年的职业选择变得更加多样,但是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 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青年择业更是关系到民生福祉,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虽然当前青年的职业选择变得更加多样,但是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新时代青年在择业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需要加强对青年择业观的教育引导。习近平关于青年择业重要论述是以马克思主义青年择业观为基石,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择业观的丰富与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融合,将青年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青年择业 新时代价值
下载PDF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理路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冰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7-61,共5页
青年教育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投向当代青年,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生成逻辑筑基... 青年教育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投向当代青年,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生成逻辑筑基于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青年教育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青年教育观蕴含着丰富的逻辑要义,深刻阐明了“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导向、“靠谁培养人”的机制导向以及“培养什么人”的本质导向。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指明了现实进路,要求当代青年务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下载PDF
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基于《新青年》(1923~1926)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泽 高天宇 《宁夏党校学报》 2021年第3期57-65,共9页
改为季刊的《新青年》,作为中共早期的党刊,肩负着夯实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中国革命的使命。《新青年》(1923~1926),一方面译介了大量的苏联文献,重视对列宁主义、俄国革命经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另一方面紧跟国内政治动向,提出了中国... 改为季刊的《新青年》,作为中共早期的党刊,肩负着夯实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中国革命的使命。《新青年》(1923~1926),一方面译介了大量的苏联文献,重视对列宁主义、俄国革命经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另一方面紧跟国内政治动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的必要性、党的群众路线、武装斗争等重大议题,积极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可以说,《新青年》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总结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经验,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新青年》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成贵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0-60,共11页
1923—1926年的《新青年》是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新青年》本着“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的初心,以主要篇幅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夯实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它重视发表研究国情、研究... 1923—1926年的《新青年》是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新青年》本着“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的初心,以主要篇幅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夯实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它重视发表研究国情、研究现实的文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新青年》担当使命,尽忠职守,在党的理论工作和宣传工作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陈独秀 瞿秋白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戚彩霞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32-33,40,共3页
立德树人培育有信仰、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青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需加大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工作的力度,认真践行新时代高校有关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引领力。现阶段,需... 立德树人培育有信仰、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青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需加大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工作的力度,认真践行新时代高校有关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引领力。现阶段,需立足于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校青年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有效的培育路径,进而提升高校青年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青年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