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层设计方案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以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为例
1
作者 吴翔宇 荆龙 陈艳波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175-179,184,共6页
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程紧密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该文首先梳理总结当前该门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点明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主线、以爱... 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程紧密结合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该文首先梳理总结当前该门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点明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主线、以爱国情操/科学意识/职业素养为三大支撑环节的课程思政整体思路顶层设计方案,围绕顶层设计方案构建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思政教学案例集,最后介绍在思政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 顶层设计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电厂电气部分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养志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作为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关于文化建设、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精髓要义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出版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作为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关于文化建设、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精髓要义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出版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原点梳理、分析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表述,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对于出版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 中国化时代化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基于“五四”青年节前后讲话的文本分析
3
作者 王新刚 刘青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问题的思想结晶。以“五四”青年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0篇重要讲话(包括1篇寄语)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问题的思想结晶。以“五四”青年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0篇重要讲话(包括1篇寄语)为文本,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赢得青年为逻辑起点,以教育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逻辑中介,以实现“小我”融入“大我”为终极价值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创新党的青年工作,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五四”青年节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责任观教育 青年工作
下载PDF
吕振羽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应用及现实意义
4
作者 陈邵桂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10,共6页
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取得了杰出成就,如提出周人“开始去创设其封建主义的国家”、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等观点,以及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考察”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历史,取得了杰出成就,如提出周人“开始去创设其封建主义的国家”、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等观点,以及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考察”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理论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吕振羽研究历史的思想观点和科学方法,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历史观 方法论
下载PDF
关于物理教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物理认知与世界观培养的关系及教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映辉 《物理与工程》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本文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要求,承接以“ETA物理认知模型”[1]为基础的“科学认知能力培养”等课程思政观点,探讨一线教师如何进一步认识物理教学与“三观”培养的关系,以... 本文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要求,承接以“ETA物理认知模型”[1]为基础的“科学认知能力培养”等课程思政观点,探讨一线教师如何进一步认识物理教学与“三观”培养的关系,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融入思政内容、实现思政目标的具体方略等问题。第一部分,主要从物理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任务和要求的总体思路和逻辑路径。第二部分,主要结合案例(或相关内容提示),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三个维度论述和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唯物辩证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和强化科学精神,以及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论)的内容、时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知能力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下载PDF
女性主体性: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种新解读 被引量:48
6
作者 赵小华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5,60,共7页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体性,使之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熏马... 主体问题一直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体性,使之更加自觉、能动、积极、创造性地从事某种活动,显示出作为主体的自主自觉和独立自由特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熏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旨在控诉女性被奴役的不合理性,揭示女性与男性同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有选择和创造新生活的权利,其实质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失却了的妇女主体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性 女性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被引量:7
7
作者 魏国英 康沛竹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7,共8页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女性学
下载PDF
试论新形势下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伟 卫俊栋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7,共6页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不断对我国实施渗透,企图利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特点,与我争夺青年。民族高校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不断对我国实施渗透,企图利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特点,与我争夺青年。民族高校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民族团结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确立的贡献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宁元 王峻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5,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亦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结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确立,最终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中心的妇女运动方针的制定及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 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亦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结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确立,最终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中心的妇女运动方针的制定及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本土化最深刻、最典型的落脚点。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毛泽东进行数次农村社会调研均将妇女和儿童问题列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的制定、妇女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客观依据,确定了实际可行的男女平等的指导原则。毛泽东视农民、农妇为革命的主力军,在革命主体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有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一个突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农村妇女 妇女解放理论
下载PDF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化与拓展——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向军 孙士玲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共5页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 ,经历了一个确立、成熟和深入发展的阶段。从发生论、本质论、结构论、特征论和价值论等方面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从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完整准确地理解、既坚持又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 ,经历了一个确立、成熟和深入发展的阶段。从发生论、本质论、结构论、特征论和价值论等方面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从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完整准确地理解、既坚持又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说明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马克思主义观 发展 内容 意义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观及其当代性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婧 王鹤岩 王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方式和其本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实践蕴含的风险性和艰难性也都需要我们对人类实践做出全新的理解。马克思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思想家的实践思想,把实践视为哲学的最根本原则,改变了哲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方式和其本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实践蕴含的风险性和艰难性也都需要我们对人类实践做出全新的理解。马克思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思想家的实践思想,把实践视为哲学的最根本原则,改变了哲学理论的传统性质和方式。马克思实践观从文化视角反思实践,为人类的生存和历史运行提供更深刻的解释,蕴含着人的超越性和生存维度,对于我们解决现代人类实践困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实践观 当代性 历史主义
下载PDF
从人口生产的视角看妇女解放的道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一壮 罗月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57,共4页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由妇女承担的人口生产的社会历史意义,同时又指出由于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妇女生养孩子的活动沦入了私人领域,所以妇女的解放需要依靠她们参与公共领域中的物质生产活动来实现。西方女权主...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由妇女承担的人口生产的社会历史意义,同时又指出由于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妇女生养孩子的活动沦入了私人领域,所以妇女的解放需要依靠她们参与公共领域中的物质生产活动来实现。西方女权主义者因此批评恩格斯没有把妇女的生养孩子的劳动与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等量齐观。现代妇女在争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之后,陷入肩挑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的困境,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平等。妇女的真正解放还有赖于她们担负的繁衍人口的任务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从而获得社会的经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西方女权主义 人口生产 实质平等 社会保障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特点与原则 被引量:8
13
作者 方立江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效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须把握和坚持其特点与基本原则,否则很难取得实效。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原则
下载PDF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与哲学的当代合法性——马克思的"动词性"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贺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42,共9页
在当代哲学领域,捍卫哲学的存在合法性已越来越凸显为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马克思的哲学观为理解和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重大的启示。马克思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根深蒂固的"名词性"的哲学观,而确立了"动词性"的哲... 在当代哲学领域,捍卫哲学的存在合法性已越来越凸显为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马克思的哲学观为理解和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重大的启示。马克思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根深蒂固的"名词性"的哲学观,而确立了"动词性"的哲学观,把哲学理解为一种"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活动",它启示人们:以终极知识和绝对真理为己任的哲学的确已经终结了,但哲学仍有理由作为一种批判性活动而存在,通过这种批判性活动,哲学作为一种内在而超越的"自由思想",仍具有其不可抹杀的存在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观 名词性哲学观 动词性哲学观
下载PDF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兴良 郑百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0,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包含人道主义,因为从实践和主体出发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对人的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对实现人的解放或自由发展的路径上、建立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上,与其他各种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包含人道主义,因为从实践和主体出发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对人的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对实现人的解放或自由发展的路径上、建立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上,与其他各种人道主义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重大,它表明不能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抽象人道主义的观点和单纯经济的观点来理解社会主义,而应当把“以人为本”或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世界观 历史观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两个阶段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文联 刘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55-260,共6页
从20世纪初年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最初传入中国,到五四运动后形成传播热潮,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虽然在传入和传播过程中,经济的观念、公有与私有观念、阶级观念等成为人们在研究妇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概念,但两个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20世纪初年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最初传入中国,到五四运动后形成传播热潮,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虽然在传入和传播过程中,经济的观念、公有与私有观念、阶级观念等成为人们在研究妇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概念,但两个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发生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变化,是对早期译介阶段的超越。从社会变革纵贯线的动态眼光审视,斗争武器的载体、仿效目标的视线的变化,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得以超越早期译介阶段的历史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新青年》
下载PDF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路径——以高校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立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是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根本指南。它的基本精神始终与共产党的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联系在一起,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相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是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根本指南。它的基本精神始终与共产党的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联系在一起,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相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的阐述全面而深刻,是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当前极富教育意义。正是基于对它教育意义的认识,本文以高校视域出发,探讨了高校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教育 高校 途径
下载PDF
也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涛 陈晓燕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7-21,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其组成部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有了重大的理论突破。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内涵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舒心心 包桂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5-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变革。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变革。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实践观 理论意义
下载PDF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建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2-88,285,共7页
自决制、联邦制、单一制共和国前提下的区域自治制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三种政治制度形式。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实行单一制共和国前提下的民族区域自治,要突出&qu... 自决制、联邦制、单一制共和国前提下的区域自治制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三种政治制度形式。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实行单一制共和国前提下的民族区域自治,要突出"三结合",即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坚持"四原则",即平等、民主、法制、照顾原则;做到"三不容",即基本经验不容置疑、基本制度不容动摇、政治优势不容削弱。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集中体现,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问题 民族自决 联邦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