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重要论述的创新性贡献
1
作者 蒲长春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5-12,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创新性地回答了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事务治理理论作出了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创新性地回答了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事务治理理论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一是从宗教本质、根源和价值理论角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二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政治、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的飞跃;三是从治理理念、治理价值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将宗教事务治理理论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这些重要创新性贡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方法和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宗教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探析
2
作者 冯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关于国家及相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是推动青年树立正确国家观的理论遵循。在百年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教育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关于国家及相关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是推动青年树立正确国家观的理论遵循。在百年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教育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新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 爱国主义 新时代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演进脉络、核心问题与研究体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彪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0,共6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古代舆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舆论观的两大源流交汇,并立足于当前媒介技术迭代与社会深刻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传统舆论学在研究对象、传播环境、研究视角、研究视域等层面均面临深刻调试和转向。基于此... 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古代舆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舆论观的两大源流交汇,并立足于当前媒介技术迭代与社会深刻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传统舆论学在研究对象、传播环境、研究视角、研究视域等层面均面临深刻调试和转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的研究体系构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舆论观、舆论研究的八要素(主体、客体、本体、数量、强度、周期、反馈、质量)、舆论研究的四层次(信息—情绪—关系—行为)、研究价值指向是国家治理与全球数字领导力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舆论学 马克思主义舆论观 社群传播 国家治理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观的理论自觉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8
4
作者 钟贞山 颜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4-21,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理论自觉和时代内涵,蕴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理论自觉和时代内涵,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思想的价值追求与自觉认同,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基本原则与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与实践遵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观最鲜明的时代实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理论发展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共同富裕观
下载PDF
习近平“伟大社会革命”论的理论创新和现实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娥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4,共9页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无论是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是对推进社会主义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相关思想做了...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无论是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是对推进社会主义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相关思想做了系统阐述,澄明了"社会革命"绝不局限于"政治革命"和"阶级斗争"、改革开放不是要盲目"告别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执政中必须保持革命性等重大问题,阐明了坚守革命的"人民中心"原则、坚持"两个革命相协同"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在回归马克思主义整体革命观的同时揭示了"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性内涵,实现了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闻作为商品: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一种新闻范式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庆香 杨小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9-27,共9页
作为宣传的新闻、作为专业的新闻、作为商品的新闻和作为交往的新闻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话语体系。脱胎于鸦片战争之后的英文商业报纸,国内三次"新闻商品性"学术论争和信息概念的引入,共同促成了我国相同的认知,... 作为宣传的新闻、作为专业的新闻、作为商品的新闻和作为交往的新闻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话语体系。脱胎于鸦片战争之后的英文商业报纸,国内三次"新闻商品性"学术论争和信息概念的引入,共同促成了我国相同的认知,即"信息正在成为一种商品"。新闻作为商品的直接话语表达主要存在于学界,官方的表达则相对隐晦。其实践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商业广告的发布,二是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创办各种各样的媒体,形成多层次、多品种、多类型的新闻供应市场。"两权分离、授权经营"模式,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新闻作为商品理念的产业化运作之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新闻作为商品的主要特征:经济性、自主性与竞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 新闻话语 新闻作为商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葛恒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14,共8页
马克思的发展观,把发展提到了宇宙观这样最根本的理论高度,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新世纪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需要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中把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深入地考察... 马克思的发展观,把发展提到了宇宙观这样最根本的理论高度,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新世纪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需要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中把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深入地考察现实变化相结合,把基本理论的传承和具体实践的创新相结合,才能对发展的理解更具全面性,对发展的视野更有广阔性,对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这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发展观的丰富和深化、创新和提高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理论支撑和理论基础。中国发展的新模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战略,是在新世纪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深入、政策规范和实践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涵盖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同时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 中国发展新模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被引量:1
8
作者 车运景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服从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局,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实现马列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问题的正确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宗...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服从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局,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实现马列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问题的正确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第一个巨大理论成果。实践证明,在毛泽东宗教观的指导下,当时的宗教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一宗教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宗教观 中国化
下载PDF
毛泽东实践观的学理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平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毛泽东哲学是置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之中,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真精神与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相对接,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构建起来的中国化的实践哲学。所以,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点与核心。毛泽东的实践观,从理论形... 毛泽东哲学是置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之中,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真精神与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相对接,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构建起来的中国化的实践哲学。所以,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点与核心。毛泽东的实践观,从理论形成上说,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中国化;就其理论内涵说,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其理论功能来说,强调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并且根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素质及肩负使命的艰巨性,格外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 实践观
下载PDF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中义 《宁夏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48-51,共4页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有其特有逻辑。梳理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历程,总结马克思自由观的精神实质,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理论创新和哲学基础——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视角
11
作者 王鲁宁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18,共10页
"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举足轻重并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解读和研究,更多的是基于一般的社会发展视角,没有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体系建构视角... "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举足轻重并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解读和研究,更多的是基于一般的社会发展视角,没有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体系建构视角去把握。所谓精神实质,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构成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内在结构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与习近平哲学思想及群众观之间存在着本质层面的必然性联系。习近平关于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原则的运用和发展。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本质内涵看,它的母体和出发点是唯物史观及其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原理。习近平的人民主体理论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实践观的主客体关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精神实质 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理论创新 哲学基础
下载PDF
执政党与宗教——兼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世臣 王德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9,共4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特别是“适应观”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宗教观发展创新的科学界定,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宗教二重性的科学剖析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真理。正确认识宗教、妥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特别是“适应观”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宗教观发展创新的科学界定,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宗教二重性的科学剖析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真理。正确认识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中国共产党 长期执政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下载PDF
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俊 刘佳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1年第3期69-84,共16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新闻工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指导下,不断发展新闻事业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理论体系。从中共早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闻工作,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全面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再到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新闻工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指导下,不断发展新闻事业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理论体系。从中共早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闻工作,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全面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再到积极推进中国新闻改革,中共新闻理论与苏联新闻工作经验之间既关系密切又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与中国各个时期的党情、国情、社情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发展和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之际,有必要对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变迁中的苏联因素进行全面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苏联新闻工作经验 中国共产党 新闻理论 中国特色新闻学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世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0-63,共4页
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的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社会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表示具体的、历史地发展着的经济利益关系的范畴。所谓社会治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协调构成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 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的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社会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表示具体的、历史地发展着的经济利益关系的范畴。所谓社会治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协调构成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对社会治理作出横向路径的选择;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治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我国对社会的纵向治理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观 社会治理 中国特色
下载PDF
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15
15
作者 梁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9,共6页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等各...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等各个方面。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时代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发展理念
下载PDF
共同体、正义与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向度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5,共7页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其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逻辑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是西方工业文明所持机械自然观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其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逻辑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是西方工业文明所持机械自然观的替代性选择,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正义"。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人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根本路径,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正义诉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共同体"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根源、核心及要求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小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3,共10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深入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回答了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深入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回答了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问题,明确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宗教工作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宗教工作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制度维度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丽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系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系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受制于社会形态,因而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克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与对立,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克服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制度维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避免生态危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前提。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完善是当前我国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系统建设,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整体性优势,从根本上遏制生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困境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庭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3-40,共8页
多元文化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侵蚀、地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固化文化的多元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释和教育引导之间联动不够等问题,一直阻碍着我们推动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和成效。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 多元文化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侵蚀、地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固化文化的多元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阐释和教育引导之间联动不够等问题,一直阻碍着我们推动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和成效。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维度入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族文化交流融合,加强理论供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团结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尊重与保护:马克思“人权观”及其中国百年实践 被引量:4
20
作者 保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对于资产阶级所建构起来的"人权理想国",马克思揭露其内在实质与缺陷,在对其继承、批判与超越过程中,最终建成属于自己的科学的"人权观"。显然,马克思不否定、不反对人权,并且其"人权观"内涵极为丰富,在... 对于资产阶级所建构起来的"人权理想国",马克思揭露其内在实质与缺陷,在对其继承、批判与超越过程中,最终建成属于自己的科学的"人权观"。显然,马克思不否定、不反对人权,并且其"人权观"内涵极为丰富,在中国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效显著。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权的实现、尊重及保障作为历史任务、基本目标及重要使命,经过百年磨练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儿女争取与实现人权的历史昭示当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只有坚持国情第一,倡导国权至上、多样共存之原则,只有坚持生存第一,倡导发展至上、持久永续之原则,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体系,才能确保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进而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为人类的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推动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 民族振兴 建党百年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