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ERTIARY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YANYUAN BASIN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
1
作者 Si Guangying,Li Yong,Hou Zhongjia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04-305,共2页
The Cenozoic Yanyuan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huge Longmenshan—Jinpingshan nappetectonic belt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basin is the largest and the best\|preserved intraorogenic basi... The Cenozoic Yanyuan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huge Longmenshan—Jinpingshan nappetectonic belt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basin is the largest and the best\|preserved intraorogenic basin above 2300m ASL.The basin has deposited different kinds of sediments with 1600m in depth. The early Tertiary strata were first named as Lijiang formation in 1961, and later named as Hongyanzi formation. The later Tertiary strata, the lignite\|bearing strata, were once named as Xigeda formation. Li Yougheng(1978) found some mammal fossils in the strata, so they named it Yanyuan formation. The Hongyanzi Formation which thickness is 1022m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lithologic characters. The first one is mainly made of purplish\|red coarse conglomerates. The composition of gravel mainly consists of limestone and purplish\|red sandstone and marl. The second one consists of sandstone interbedded with conglomerate. The member has three cyclic sequences from conglomerate to sandstone. The composition of gravel of this member is mainly limestone. From bottom to top the degree of sorting and roundness tends to be well. In sandstones or sand lenticules the oblique bedding and trough cross\|bedding can be seen. The third one is the member of sandstone and mudstone. The sandstone is light purple while the mudstone is purplish red. Ripple marks can be seen in the sandstone. The forth one consists of conglomerate interbedded with mudstone, The conglomerate and the sandstone assume three cyclic sequenc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ravel is chiefly limestone. The fifth one is a member of light purple massive conglomerat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ravel is limestone. The imbricate structure can be seen in the conglomerate. The strata belong to later Eocene epo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ssils of mammals, plants and ostracoda i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IGRAPHIC sequence TERTIARY yanyuan BAS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下载PDF
CENOZOIC FAULTING ALONG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THE YANYUAN ARE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2
作者 Wang Erchie 1, Burchfiel B. Clark 2 2 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IT,Cambridge, MA 02139,UK)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69-269,共1页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marked by several thrust sheets trending roughly in E\|W direction. The Yanyuan thrust sheet is bounded by three arcuate thrust belts, marked by high mountain ranges wit...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marked by several thrust sheets trending roughly in E\|W direction. The Yanyuan thrust sheet is bounded by three arcuate thrust belts, marked by high mountain ranges with the Jinhe belt on the north, the Qianhe belt on the south and the Ninglang belt on the west. Within the Yanyuan thrust belt are sedimentary cover rocks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with ages ranging from Sinian to Triassic. In the north, the thrust sheet is overlain by the Muli thrust sheet along the Jinhe belt, while in the south, it is underlain by the Kangdian paleoland along the Qianhe belt. The youngest rocks on the foot wall are late Eocene to Oligocene in age, indicating that the thrusting occurred in the late Tertiary. The top of the Yanyuan thrust belt is truncated by a flat erosion surface similar to that on the plateau to the north. Along a north\|dipping normal fault bordering the Yanyuan basin on the south, the erosion surface is tilted to the south against Triassic rocks. The basin is filled with coal\|bearing clastic sediments of Pliocene and early Pleistocene age, which gives the timing of the normal faulting. Based on the faulting pattern, we propose that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went a large amount of N\|S shortening and uplift along the Yanyuan thrust sheet in the late Tertiary, while the subsequent normal faulting that had occurred along the Yanyuan basin during the Pliocene and Pliocene can be interpreted to have accommodated gravitational collapse of the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yanyuan thrust shee t CRUSTAL SHORTENING and UPLIFT normal FAULTING gravitational collapse
下载PDF
论颜元的身体教育观及其现代价值
3
作者 李晓华 胡惠贞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针对宋明理学脱离实际、虚悬空疏的弊端,批判理学的人性二元论,从“性”和“形”融通为一的人性一元论出发,在理气之辩的基础上提出身体即为气质的原型,身体是作圣成圣之具,身体通过习行实践完善人性的身体观。以其... 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针对宋明理学脱离实际、虚悬空疏的弊端,批判理学的人性二元论,从“性”和“形”融通为一的人性一元论出发,在理气之辩的基础上提出身体即为气质的原型,身体是作圣成圣之具,身体通过习行实践完善人性的身体观。以其身体观为基石,颜元形成了围绕身体的“践形尽性”的身体教育观,包括培养身心兼顾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与实践联结的立足于客观事物的教育内容,讲习辩相结合的注重主体间互动交流的教育方法。在当今身体“缺席”的教育态势中,颜元的身体教育观对复归与时代相契合的身心融合的教育宗旨、构建凸显实践的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回归互动交往的教育方法具有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身体观 身体教育观
下载PDF
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成书考述
4
作者 韩刚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迄今,罕见对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下文简称《画记》)成书之间关系的专门探讨,本文将《画记》成书纳入一般熟知的张彦远左补阙、祠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职任中考察,以揭示其仕履与《画记》成书... 迄今,罕见对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下文简称《画记》)成书之间关系的专门探讨,本文将《画记》成书纳入一般熟知的张彦远左补阙、祠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职任中考察,以揭示其仕履与《画记》成书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彦远 仕履 《历代名画记》
下载PDF
四川盐源地区晚二叠纪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程建康 孙宝伟 +3 位作者 霍加庆 肖亮 王彬 朱凯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1557,共17页
四川省盐源县柏林山一带广泛分布着一套基性岩、酸性岩的火山岩组合,两类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二者之间缺失中性火山岩,构成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通过对区内双峰式火山岩的空间分布调查,基性岩主要为致密块状玄武岩、斑状玄武岩... 四川省盐源县柏林山一带广泛分布着一套基性岩、酸性岩的火山岩组合,两类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二者之间缺失中性火山岩,构成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通过对区内双峰式火山岩的空间分布调查,基性岩主要为致密块状玄武岩、斑状玄武岩,酸性火山岩主要为碱流岩,碱流岩位于玄武岩顶部,为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在地质背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内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表明玄武岩的原始岩浆来自富集型地幔源区,为地幔橄榄岩小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碱流岩主要为玄武岩浆极度分离结晶后的酸性残余岩浆形成,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柏林山地区晚二叠纪双峰式火山岩的发现和厘定为峨眉山玄武岩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为区域成矿研究以及稀有稀土找矿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峨眉山玄武岩 碱流岩 地幔柱 盐源
下载PDF
《尚书故实》所见张彦远仕履考
6
作者 韩刚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4期6-16,共11页
晚唐李绰《尚书故实》一书为记录“宾护尚书河东张公”谈话内容而成,从书中绝大多数书、画,以及雕塑等艺术内容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相一致等方面来看,此“张公”当即张彦远。书中所载“张公”字宾护(或护宾),任卢钧幕僚... 晚唐李绰《尚书故实》一书为记录“宾护尚书河东张公”谈话内容而成,从书中绝大多数书、画,以及雕塑等艺术内容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相一致等方面来看,此“张公”当即张彦远。书中所载“张公”字宾护(或护宾),任卢钧幕僚、潞州从事、扬州刺史、弘农牧、昭义军节度使、尚书等职,以及“避难圃田”等事,有助于张彦远生平仕履与卒年厘定。《尚书故实》也为研究张彦远的审美心理、美学理论提供了丰富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故实》 张彦远 宾护 仕履
下载PDF
盐源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
7
作者 赵朝勇 林显凤 +3 位作者 熊忠伟 苏光燕 张良 游宇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8期43-47,共5页
为优化肥料配方,探索盐源水稻生产最佳施肥方法。本文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穗粒数等农艺性状,水稻籽粒、茎叶氮磷钾含量,水稻产量、产值、纯收益和产投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区(T1)穗粒数和有... 为优化肥料配方,探索盐源水稻生产最佳施肥方法。本文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穗粒数等农艺性状,水稻籽粒、茎叶氮磷钾含量,水稻产量、产值、纯收益和产投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区(T1)穗粒数和有效穗个数最多,分别为300.80个和294.00个;空白对照区(T3)最少,穗粒数和有效穗个数分别为202.73个和130.00个。测土配方施肥区(T1)和习惯施肥区(T2)水稻籽粒和茎叶中的氮含量均显著高于T3,钾含量无明显差异。测土配方施肥区(T1)水稻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均最高。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能够提高盐源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此方法建议在未来的水稻种植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 水稻 肥效 盐源
下载PDF
《历代名画记》体例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
8
作者 刘婧禹 《民族艺林》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且完整的画学著作,近代学者余绍宋将其称为“画史之祖”,可见其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广。迄今为止,研究《历代名画记》的学者不在少数,但由于版本众多以及文字标点的遗漏或改变,很容易使人造...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且完整的画学著作,近代学者余绍宋将其称为“画史之祖”,可见其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广。迄今为止,研究《历代名画记》的学者不在少数,但由于版本众多以及文字标点的遗漏或改变,很容易使人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本文将近代以来俞剑华、承载以及朱和平等校注的几个不同版本的《历代名画记》进行对比,试着找出其中的错漏问题及对句子的不同理解进行对比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版本 问题
下载PDF
耕地保护背景下土地用途结构调整优化探索——以四川省盐源县为例
9
作者 刘梦亮 陈静 +2 位作者 李鑫阳 陈齐威 刘钊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5期113-116,共4页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基,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结合土地用途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进展,分析盐源县土地用途结构调整优化过程的关键问题,提出土地用途...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基,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结合土地用途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进展,分析盐源县土地用途结构调整优化过程的关键问题,提出土地用途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可为盐源县土地用途结构调整优化提供参考,实现耕地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土地用途结构调整优化 耕地非农化 耕地非粮化 盐源县
下载PDF
四川盐源马思罗金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外围找矿远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忠芳 张志斌 +2 位作者 康亚龙 张厚亮 陈钧渝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21,共5页
四川盐源马思罗金矿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盐源—丽江构造带中段,其内金铜铅锌成矿条件良好。重点阐述了马思罗金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其中,激电测量显示地表矿体深部存在低阻高激化异常;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2处Au为主的化探异常,... 四川盐源马思罗金矿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盐源—丽江构造带中段,其内金铜铅锌成矿条件良好。重点阐述了马思罗金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其中,激电测量显示地表矿体深部存在低阻高激化异常;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2处Au为主的化探异常,其面积大,分带清晰,浓集中心明显,元素组合特征指示成矿作用与中低温热液有关。另外,在矿区外围新发现1处金矿点和2处铜金矿点。在综合分析研究矿区及外围物化探异常,金矿控矿因素、成矿条件的基础上,圈出2处寻找与中低温热液有关的中大型铜金矿床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探异常特征 马思罗金矿区 铜金矿床 找矿远景 四川盐源
下载PDF
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 被引量:19
11
作者 闻丞 韩冬 +7 位作者 李晟 申小莉 陈炜 王昊 朱小健 肖凌云 刘美琦 吕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6-428,共13页
2003—2012年,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446次。其中2010—2012年,春季、秋季每周平均两次,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总计234次,468小时。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4目37科102属,其中留鸟24种,旅鸟117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9种,迷鸟1... 2003—2012年,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446次。其中2010—2012年,春季、秋季每周平均两次,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总计234次,468小时。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4目37科102属,其中留鸟24种,旅鸟117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9种,迷鸟1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水鸟28种。燕园各区域中,静园鸟种最少,仅记录28种。鸣鹤园鸟种最多,记录109种。在鸣鹤园和镜春园,迂回水道与覆盖有天然次生林的土丘交错,有73种鸟仅记录于上述地点。燕园各区域的次生林和人工绿地比例是影响鸟类多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组成 多样性 北京大学 燕园 北京
下载PDF
四川盐源喜山期斑岩岩石学特征及成矿专属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渊甫 孙燕 +2 位作者 王奖臻 陆彦 温春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39,共3页
通过对四川盐源西范坪地区斑岩群地质特征、形成时代、侵入期次、岩性特点及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讨论了区内含矿与不含矿斑岩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提出了本区斑岩铜矿的成矿专属性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 盐源县 斑岩 喜山期 岩石学 成矿专属性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盐源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茜 王剑 +4 位作者 余谦 肖渊甫 张彬 王晓飞 赵安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0-622,共13页
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 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O_3呈负相关说明硅质成分具有较多陆源碎屑成因。高含量的过量硅(Si过量),较低的Mg O含量,Ba、As、Sb、Sc等元素的高度富集、轻稀土富集、正Eu异常、矿物中的放射虫等微生物化石以及斑脱岩的存在说明硅质主要为生物成因,同时受到热水沉积及火山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V、Ni、U较富集,铈负异常、铕正异常以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特征及相关图解一致表明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水陆棚缺氧的还原水体环境,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洋流或者热水影响,沉积了深海沉积物。生物成因及热水成因(火山成因)的页岩常富含有机质,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此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厚度较大,初步认为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龙马溪组 硅质岩 成因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从井儿洼孔岩心看阳原盆地第四纪湖相层的划分 被引量:17
14
作者 闵隆瑞 迟振卿 朱关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通过对阳原盆地中井儿洼孔(深200.6m)河湖相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古地磁等的研究,将第四系河湖相层新命名为阳原群,进一步划分为3个组,即下更新统泥河湾组(深200.6~107.8 m,未见底),由褐灰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组成;下一中更新统小渡口组... 通过对阳原盆地中井儿洼孔(深200.6m)河湖相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古地磁等的研究,将第四系河湖相层新命名为阳原群,进一步划分为3个组,即下更新统泥河湾组(深200.6~107.8 m,未见底),由褐灰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组成;下一中更新统小渡口组(深107.8~20.6m)由灰、灰黑色粉砂质粘土和粉砂组成,内含12段纹层,可作为标志层,底界年龄约1000ka;中一上更新统井儿洼组(深20.6~0m),是本文新命名的组,由黄绿色粉砂和粉砂质粘土组成,底界年龄约200ha。顶部年龄推测为10ka左右。本孔地层划分有助于阳原盆地及毗邻地区区域对比,也为全球变化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原群 井儿洼组 地层划分 第四纪 湖相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盐源盆地古近纪风成沙丘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3 位作者 伍皓 熊国庆 卓皆文 陆俊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82,共12页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证明该套砂岩的岩性、粒度分布、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与沉积构造等明显不同于水成沉积,而与典型风成沙丘相应特征完全一致,表明其为风成沙丘沉积。结合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条件、大气环流样式与大地构造背景,笔者进一步推断盐源盆地始新世风成沙丘可能沉积于中国古近纪干旱带内的沙漠环境。根据目前相关研究资料,确认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风成沙丘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沙丘 沉积特征 古近纪 始新世 古地理 盐源盆地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四川西范坪斑岩铜矿床中锌铜矿的发现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燕 肖渊甫 +2 位作者 温春齐 王奖臻 陆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6-267,共2页
西范坪锌铜矿是一种罕见的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是锌铜互化物系列中的新变种,发现于四川省盐源县西范坪地区石英二长斑岩中。共生矿物有钾长石、钠更长石、石英、黑云母。伴生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锌铜矿呈金黄色,均质性,粒... 西范坪锌铜矿是一种罕见的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是锌铜互化物系列中的新变种,发现于四川省盐源县西范坪地区石英二长斑岩中。共生矿物有钾长石、钠更长石、石英、黑云母。伴生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锌铜矿呈金黄色,均质性,粒度0.1~0.5mm,显微硬度VHN10=190kg mm2。视觉反射率Rvis=67.97%,电子探针分析矿物化学成分为Cu59.15%~62.55%,Zn36.3%~39.85%,晶体化学式为Cu7Zn4。该类矿物多数与造岩矿物共生,形成于高温、还原、缺硫的条件,不同于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四川 盐源县 斑岩铜矿床 锌铜金属互化物 形成条件
下载PDF
四川盐源晚三叠世煤系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英娇 阳伟 +3 位作者 邵龙义 高彩红 苏时才 鲁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共1页
晚三叠世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聚煤期,盐源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为博大组和冬瓜岭组。根据野外露头、探槽及岩心资料的沉积学研究,博大组沉积期由于北部长枪-琪木林岛链的障壁作用,主要发育滨岸潮坪沉积,以陆源碎屑岩夹泥质、砂质碳酸... 晚三叠世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聚煤期,盐源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为博大组和冬瓜岭组。根据野外露头、探槽及岩心资料的沉积学研究,博大组沉积期由于北部长枪-琪木林岛链的障壁作用,主要发育滨岸潮坪沉积,以陆源碎屑岩夹泥质、砂质碳酸盐岩为主,物源区为东南部的康滇古陆,成煤环境为潮坪沼泽;冬瓜岭组沉积期由于大规模海退并伴随周围古陆快速抬升,盆地沉积以河流-三角洲相的碎屑岩为主,成煤环境以分流间湾沼泽为主。构造不整合面在盐源地区广泛存在,表现为博大组与舍木笼组之间、冬瓜岭组与博大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下切谷砂体底部河流侵蚀不整合面在冬瓜岭组广泛发育,三段、六段底部均见河床底部滞留沉积的粗砂、砾岩。本次研究主要根据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河流侵蚀不整合面及河道砂体的发育特征等,建立了盐源地区晚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在盐源地区晚三叠世煤系中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共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层序Ⅰ—Ⅳ)。其中层序Ⅰ对应博大组;层序Ⅱ对应冬瓜岭组一段和二段;层序Ⅲ对应冬瓜岭组三段、四段和五段;层序Ⅳ对应冬瓜岭组六段、七段和八段。这些层序中,聚煤作用以层序Ⅱ最强,其次为层序Ⅲ;在层序内部,又以湖(海)侵体系域聚煤最好,高位体系域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地区 晚三叠世 沉积环境 层序地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分析:以四川盐源盆地古地磁研究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卢海建 王二七 +1 位作者 李仕虎 李海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8-1201,共14页
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挤出过程。目前,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旋转研究主要针对于两套地层:侏罗系—始新统和中新统—第四系。对侏罗系—始新统研究表明了大范围的顺时针旋转变形... 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挤出过程。目前,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旋转研究主要针对于两套地层:侏罗系—始新统和中新统—第四系。对侏罗系—始新统研究表明了大范围的顺时针旋转变形的存在,而对中新统—第四系的研究则表明该区域可能同时存在逆时针旋转变形。然而,对这两种构造旋转变形的时间和幅度仍缺乏充分的制约。位于川滇地块的四川盐源盆地同时出露这两套地层。磁性地层研究表明,上新统—中更新统的时代为〉3.6~0.6 Ma。磁偏角数据揭示上新统—中更新统经历了逆时针旋转变形(-14.4°±2.7°),而古新统—始新统经历了明显的顺时针旋转(10°~21.5°),两套地层间的旋转幅度高达36.6°。鉴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大规模顺时针旋转变形的最年轻地层为始新统地层,因此顺时针旋转变形可能发生在始新世—中新世某个时间段。这个时间与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因此顺时针旋转变形可能与该大型断裂带的活动直接相关。盐源盆地记录到的逆时针旋转变形发生于至少3.6 Ma以来,平均旋转速率为4°/Ma。由于磁组构数据表明上新世—中更新世地层并未受到挤压变形作用,因此其逆时针旋转变形可能受周围走滑断裂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旋转变形 新生代 盐源盆地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盐源—丽江构造带是新生代陆内造山带 被引量:28
19
作者 钟康惠 刘肇昌 +2 位作者 施央申 李凡友 舒良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3,共8页
盐源-丽江构造带处于扬子大陆与青藏特提斯的结合部,其造山时代的确定,不仅对正确认识该区的构造性质与发展历史及指导矿产勘查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判定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对欧亚板块内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系列构造-成矿测年... 盐源-丽江构造带处于扬子大陆与青藏特提斯的结合部,其造山时代的确定,不仅对正确认识该区的构造性质与发展历史及指导矿产勘查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判定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对欧亚板块内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系列构造-成矿测年,结合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综合研究,证实盐源-丽江构造带是新生代陆内造山带,而不是印支造山带。其造山作用主要发生于中-晚始新世之交的喜马拉雅期,与欧亚-印度板块碰撞触发的扬子大陆岩石圈向青藏特提斯岩石圈俯冲有关,表现为地壳多层次拆离、剪切和沉积盖层的滑脱、褶皱和推覆,属陆内造山,系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的一种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新生代 陆内造山带 矿产勘查
下载PDF
2012年云南宁蒗—盐源5.7级地震及震前异常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钱晓东 苏有锦 李琼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463,共9页
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县发生5.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一带,极震区烈度Ⅶ度,为NW向椭圆形状,地震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730万元。此次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3.9级发生在6月26日,余震分布... 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县发生5.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一带,极震区烈度Ⅶ度,为NW向椭圆形状,地震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730万元。此次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3.9级发生在6月26日,余震分布在主震北侧,呈近似NW向分布,与极震区烈度分布相一致,节面Ⅱ为主破裂面,主压应力P轴方位SE向,发震断裂为NW向的永宁断层。震前共出现8个异常项目12条异常,地震活动性异常4项,定点前兆异常5项,宏观异常3项,均为短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盐源5 7级地震 震源机制 前兆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