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马王堆系列印花绸设计的考述与反思
1
作者 龚建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I0002,共10页
此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设计、生产的马王堆系列印花绸为案例,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此系列印花绸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对现代丝绸印花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其对今天如何运... 此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设计、生产的马王堆系列印花绸为案例,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此系列印花绸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对现代丝绸印花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其对今天如何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的诸多启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上海第七印绸厂 马王堆系列印花绸 创新设计 考述与反思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出土西汉官营丝织品中的“红”色
2
作者 周柯 潘睿琪 詹秦川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马王堆汉墓是关于西汉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学科,帛画、陶器、印章等种类的富饶内容。其出土的丝织物种类繁多,染于织物层面的色彩艺术为世人所叹。文章以马王堆汉墓已出土的丝织物为物质载体,探析“红”在出土丝织品中... 马王堆汉墓是关于西汉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科技、文化、艺术等学科,帛画、陶器、印章等种类的富饶内容。其出土的丝织物种类繁多,染于织物层面的色彩艺术为世人所叹。文章以马王堆汉墓已出土的丝织物为物质载体,探析“红”在出土丝织品中的色彩表现。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西汉时期红色植物、矿物染料的染色手段,线染、匹染、套染等染色手法及同色系、异色系等搭配方式,了解了“红”色在西汉官营丝织品的呈现方式,彰显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深入理解其色彩符号于后世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西汉官营 丝织品 红色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出土“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价值探讨
3
作者 邹婧 喻燕姣 +2 位作者 刘琦 彭诗琦 赵江南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文章通过研究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丝织品,探讨了其在中国古代纺织艺术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文字绮纺织品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传达功能。“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 文章通过研究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丝织品,探讨了其在中国古代纺织艺术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文字绮纺织品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传达功能。“安乐如意长寿无极”文字绮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句汉字织造纺织品,展示了汉代社会对长生不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的文化特征。其次,这类纺织品通过将汉字与图案巧妙结合,凸显了汉字在装饰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湖南及周边地区的丝绸之路沿途广泛运用和流传。最后,中国汉字装饰纺织品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并可能对西亚乃至地中海周缘地区的纺织装饰技术产生影响,但两者在文化背景、艺术审美和社会功能上有明显区别。文章旨在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全面解析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自信,并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马王堆汉墓 文字绮 汉字文化 吉祥文化
下载PDF
北大汉简“开闭”“下服之筴”解——兼释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夹”字辞例
4
作者 陈哲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80-88,172,共10页
北大汉简中,《苍颉篇》“开闭门闾”的上下文为建筑及道路类名词并列,“开闭”可读为指门闩的名词组合“楗闭”;《反淫》“下服之筴”对应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夏服之劲箭”,“筴”是“策”的异体,“筴(策)”与“箭... 北大汉简中,《苍颉篇》“开闭门闾”的上下文为建筑及道路类名词并列,“开闭”可读为指门闩的名词组合“楗闭”;《反淫》“下服之筴”对应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夏服之劲箭”,“筴”是“策”的异体,“筴(策)”与“箭”有音近相通的可能。马王堆帛书《五星占》47行论述金星在三种高度各有光芒尖锐如利器的异象及其与战争的关联,可与传世汉代谶纬、星占学说合观,句中“夹”字可视为“朿”之异体而读“刺”,“闬”字可读为天体高度单位“竿”,“参”字可读为武器名“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汉简 苍颉篇 反淫 马王堆帛书 五星占
下载PDF
浅析T型帛画中日月同辉之象的意蕴
5
作者 何洛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帛”即白色丝织品,古人常于帛上作画,通过帛画可探究古人对宇宙人间的认知与追求。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神龙串联天界、人间、地狱三景。其中帛画的天界部分出现了阳乌与蟾蜍并存的日月同... “帛”即白色丝织品,古人常于帛上作画,通过帛画可探究古人对宇宙人间的认知与追求。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神龙串联天界、人间、地狱三景。其中帛画的天界部分出现了阳乌与蟾蜍并存的日月同辉之象。这种现象背后的思想渊源主要为“天人合一”观、谶纬神学观以及阴阳五行观。阳乌与蟾蜍形象是汉代社会思想具化而成的人文产物,作为日与月的符号象征共同出现,蕴含了汉代人引魂升天、阴阳和谐的宇宙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T型帛画 阳乌 蟾蜍 日月同辉
下载PDF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校读札记
6
作者 高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刑德》甲篇“德徙土”“(刑)居木”应改释为“德居土”“(刑)【从水】徙木”,离【=(离,离)廿(二十)岁而复并居】水”应改释为“离行【十六岁而复并居木,廿岁复并居】水”,“有胜日”应改释为“十胜曰”,“【(刑)、德】以子徙”应改释... 《刑德》甲篇“德徙土”“(刑)居木”应改释为“德居土”“(刑)【从水】徙木”,离【=(离,离)廿(二十)岁而复并居】水”应改释为“离行【十六岁而复并居木,廿岁复并居】水”,“有胜日”应改释为“十胜曰”,“【(刑)、德】以子徙”应改释为“【六康曰:】以子徙”,“倍(背)(刑)德,益”应改释为“逆(刑)德,胜”,“日之奇□□□□伐国□□□□□胜之”可补为“日之奇□以为□伐国,地之,逆刑德,胜之”。此外,本文缀合了《阴阳五行》乙篇《刑日图》的两块帛片,发现了《五行禁日》中被误剪的“斩”字,找到属于该篇的六块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刑德》甲篇 《阴阳五行》乙篇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灸疗学术通考及成就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2 位作者 汤立新 王育林 周立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12-916,共5页
基于文献学、训诂学、医学史史料考证,对马王堆帛书中所记载灸疗相关内容分析提炼与梳理总结。经考析,马王堆帛书时期,灸疗已经有了初步的经络理论指导;施灸材料种类较为丰富多样;施灸部位涵盖了从疾病局部到远端的面、线、点多个层次;... 基于文献学、训诂学、医学史史料考证,对马王堆帛书中所记载灸疗相关内容分析提炼与梳理总结。经考析,马王堆帛书时期,灸疗已经有了初步的经络理论指导;施灸材料种类较为丰富多样;施灸部位涵盖了从疾病局部到远端的面、线、点多个层次;灸疗应用范围涵盖了痛症、骨关节病、内科病、五官科病、危重症等多科疾病。另外,对灸疗补泻、灸疗禁忌、诊脉指导灸疗、热病可灸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马王堆帛书中的灸疗学术内容是《黄帝内经》时代以前较系统的记载,反映了《黄帝内经》时代之前的灸疗学术概貌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灸疗 针灸学术史 文献考证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刑德大游”与秦灭六国战争
8
作者 程少轩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共10页
马王堆帛书《刑德》甲篇的《刑德占》是在《刑德》丙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其中“刑德大游”占辞的改写存在明确的史实依据。《刑德》甲篇写定的占辞,至少参考了秦灭六国的多次具体战例,特别是“背刑迎德”占辞,与秦王政二十二年... 马王堆帛书《刑德》甲篇的《刑德占》是在《刑德》丙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其中“刑德大游”占辞的改写存在明确的史实依据。《刑德》甲篇写定的占辞,至少参考了秦灭六国的多次具体战例,特别是“背刑迎德”占辞,与秦王政二十二年李信攻楚先胜后败的史实完全相合。以史实入占书应该是帛书的撰写者有意为之,可见实际战争对数术文献的编纂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兵占书中引入战争史实,以战例校验占书准确性,很可能是秦汉时期兵占书的一大特点,这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数术文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刑德 秦灭六国 数术
下载PDF
读马王堆帛书医方札记四则
9
作者 姚海燕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房内记》医方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论点:“以汁【□】之”的缺文不能补作“■(歠)”或“■(飲)”,而应补作“洒”或“沃”“■(洗)”等字;“枣种”不是指大枣,而是指大枣的种子,即枣仁;“澡...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房内记》医方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论点:“以汁【□】之”的缺文不能补作“■(歠)”或“■(飲)”,而应补作“洒”或“沃”“■(洗)”等字;“枣种”不是指大枣,而是指大枣的种子,即枣仁;“澡石”不是一味药,而是处理药石的一种方法;桑枝不是桑枝汁,二者在医疗活动中的运用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二病方》 《房内记》 马王堆帛书 注释
下载PDF
帛书《二三子问》“牛参弗服”句释读
10
作者 万顶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马王堆汉墓帛书《二三子问》中,“牛参弗服”之“参”字,应释作“掺”或“纤”;“马恒弗驾”之“恒”字,应释作“极”;“不夏乘牝马”之“夏”字,应释作“夏日”。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牛因瘦弱而不用于服乘,马因疲惫而不用于驾乘,雌... 在马王堆汉墓帛书《二三子问》中,“牛参弗服”之“参”字,应释作“掺”或“纤”;“马恒弗驾”之“恒”字,应释作“极”;“不夏乘牝马”之“夏”字,应释作“夏日”。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牛因瘦弱而不用于服乘,马因疲惫而不用于驾乘,雌马因夏日炎炎而不用于乘驾。这样释读,不仅符合文本对“圣人之政”的阐发,体现出内在的逻辑理据,而且文从字顺,语脉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帛书 《二三子问》 “牛参弗服” “参”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二三子》疑难字句释读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四新 汪奇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共13页
"■鸟正虫","正"不当释作"丘","虫"不当释作"(虫虫)","正虫"应当读作"征蟲","征蟲"犹"飞蟲"。"化■虫",第二字不当释作"官... "■鸟正虫","正"不当释作"丘","虫"不当释作"(虫虫)","正虫"应当读作"征蟲","征蟲"犹"飞蟲"。"化■虫",第二字不当释作"官"或"(虫虫)";"■虫"应读作"蚑蛲",谓"蚑行蛲动之虫"。"时至矣而不出","至"不当作如字读,而应读作"窒","窒"即"窒塞"之义。"(言苟)■在廷",第一字不当释作"訽","(言苟)"应读作"苟",训为"假若";"猒"、"厌"为古今字,"厌"不读为"延",也不训为"伏",而应读作"宴"或"燕",乃"安闲"之义;"在"训"居处"。"民(一心)相■以寿",第二字或释作"心"、"必",均误,"(一心)"即"悤"字,读作"总",训为"聚合"、"聚会";"■"、"■"在帛书中形近混用,"■"即"■(觞)"字,"觞"在文中作动词用,乃"向他人敬酒"之义:整句话是说,人民聚会在一起,相互敬酒为乐,而至于年寿长久。"精白敬宫",后二字不当释作"敢官";"宫"比喻"心";"精白"乃修心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 帛书 二三子
下载PDF
《易传》类帛书零札九则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四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共9页
本文对马王堆《易传》类帛书的个别释文做了改正和补缀,就部分文本和易学问题作了重新理解、论述。
关键词 马王堆 帛书 易传 释文 数字卦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周易》卦爻辞校札九则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四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共8页
本文就帛书《周易》部分疑难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剥》六二"辩"读作"蹁(髌)",膝端也,"辩"及初爻"足"均非床体;《赣》九五"塭"即"堤"之形讹,读作"疷",&q... 本文就帛书《周易》部分疑难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剥》六二"辩"读作"蹁(髌)",膝端也,"辩"及初爻"足"均非床体;《赣》九五"塭"即"堤"之形讹,读作"疷","祇"读作"底",训"病",或以"祇"为语词,或写作"祇",皆误;《屯》六三"鹿"读为"麓",山足也,不训禽鹿,"几",词也,"如",往也,"舍"者舍置也;《归妹》六五"日月既望(望)","日"字衍文,"既",今本、帛书《昭力》均作"几","既"读作"几",几者辞也,或如字作解,或以"近望"实解,均非;《泰》初九"胃"读作"曹","曾"为"(■)"或体,"(■)(汇)"为"(?)"之假借字,"曾"者类也;《鼎》九四"屋"读作"(剭)","刑(剭)"者厚刑也,此汉人古义通训,今本作"形渥","渥"训"渥沾",疑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 帛书 周易 卦辞 爻辞
下载PDF
古代经络概念与现代经络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维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44-47,共4页
通过对古代经络文献的分析 ,指出古代经脉线主要来源于对经脉病候的观察。经脉线与经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马王堆帛书时代早期脉字的构造和用砭石启脉的古经脉疗法提示这时的脉可能指分肉间隙 ,其晚期则指分肉 血脉的综合体液通道 ,《... 通过对古代经络文献的分析 ,指出古代经脉线主要来源于对经脉病候的观察。经脉线与经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马王堆帛书时代早期脉字的构造和用砭石启脉的古经脉疗法提示这时的脉可能指分肉间隙 ,其晚期则指分肉 血脉的综合体液通道 ,《黄帝内经》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解。联络和运行气血是经脉的两个主要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线 经脉 马王堆帛书
下载PDF
《周易·离》卦卦辞及九四爻辞新诠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宪通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45-48,共4页
本文据《周易》通行本,结合新出简帛资料,对《离卦》卦辞和九四爻辞加以整合,并参照秦简《封诊式·出子》篇的案例,对九四爻辞重新加以诠释,还论及《周易》筮辞的取象与图像诸问题。
关键词 《周易·离卦》 九四爻辞 马王堆帛书 阜阳汉墓竹书 秦简《出子》篇
下载PDF
齐襄公考——从马王堆汉墓帛书谈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丽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38-41,共4页
公子诸儿、公子糺、公子小白同是齐僖公的儿子;诸儿因年长而继承王位,是为齐襄公。襄公俊美多才,有图强之心。他攻打鲁国,讨伐卫国,灭掉纪国,帮助卫惠公登上王位,齐国一时强盛。齐襄公和鲁桓公于桓公十八年在泺会见,鲁桓公夫人文姜随行... 公子诸儿、公子糺、公子小白同是齐僖公的儿子;诸儿因年长而继承王位,是为齐襄公。襄公俊美多才,有图强之心。他攻打鲁国,讨伐卫国,灭掉纪国,帮助卫惠公登上王位,齐国一时强盛。齐襄公和鲁桓公于桓公十八年在泺会见,鲁桓公夫人文姜随行。齐襄公复与妹妹文姜私通,并派力士彭生杀死鲁桓公。襄公做事随意,喜怒无常,最终被公孙无知杀死。公孙无知夺得齐国王位后,亦因暴虐被杀,齐桓公登上王位。襄公的功业,为桓公称霸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帛书 齐襄公 文姜 功业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的抄本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松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0-29,共10页
马王堆帛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体裁,具有与其它出土文献完全不同的抄本特征,对抄本的各种形式特征的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隐含在文献抄写过程中的信息,而这也常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文献本身。因此,本文在具体分析马王堆帛书抄本特征... 马王堆帛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体裁,具有与其它出土文献完全不同的抄本特征,对抄本的各种形式特征的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隐含在文献抄写过程中的信息,而这也常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文献本身。因此,本文在具体分析马王堆帛书抄本特征的同时,详细地例举和分析了帛书抄写过程中的各种错误现象,这对深入认识和评价帛书抄本的文献价值具有特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 帛书 抄本特征
下载PDF
论传本《说卦传》部分章节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韦弦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3,共5页
因传本《说卦传》之前三章见于马王堆帛书《衷》篇,故一些学者或据此认为《说卦传》原本无前三章,或认为《说卦传》形成于帛书《易传》之后。其实,传本《说卦传》中这三章文字的内容与以下八章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其间存在逻辑上的联系... 因传本《说卦传》之前三章见于马王堆帛书《衷》篇,故一些学者或据此认为《说卦传》原本无前三章,或认为《说卦传》形成于帛书《易传》之后。其实,传本《说卦传》中这三章文字的内容与以下八章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其间存在逻辑上的联系。而且,从传本《说卦传》这三章与见于帛书《易传》的这三章文字的异文来看,传本《说卦传》的文字来源应早于帛书《易传》。从帛书《衷》篇的行文来看,其中见于传本《说卦传》和《系辞传》的文字应是《衷》篇对《说卦传》和《系辞传》的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说卦传》 马王堆帛书 《衷》篇
下载PDF
《黄帝四经》所见“名”的分类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往对《黄帝四经》思想构造的研究,只讲“道法”关系二元结构,而不讲“道名法”关系三元结构,其实“名”在《黄帝四经》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不对“名”作细致的描述和准确的分析,就很难把握《黄帝四经》的主要思想。将不同语境中... 以往对《黄帝四经》思想构造的研究,只讲“道法”关系二元结构,而不讲“道名法”关系三元结构,其实“名”在《黄帝四经》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不对“名”作细致的描述和准确的分析,就很难把握《黄帝四经》的主要思想。将不同语境中的“名”分为五类。《黄帝四经》中,“道”虽然是最高范畴,但并不是论述的焦点。君主该如何把握“名”、“法”才是作者注目之重点。“名”的性质和“法”相近,都与规范、准则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黄帝四经》
下载PDF
《黄帝四经》所见“执道者”与“名”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5-20,共6页
"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 "名"思想是解读黄老道家政治哲学一条重要线索,《黄帝四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黄帝四经》称统治者为"执道者","执道者"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审名察形,确定对象究竟处于"正名"还是"倚名"。"执道者"在审察事情名形时要保持"无名"、"无形"的姿态,目的是为了保障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黄帝四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