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人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与膈肌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1
作者 孔军峰 肖海彬 +1 位作者 马天 罗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96-5202,共7页
背景:躯干压力生物反馈被认为是评估核心肌肉力量的一个可靠指标,其不仅能反映个体躯干力量状况,而且与呼吸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目的:探讨青年人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与膈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饶师范学院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背景:躯干压力生物反馈被认为是评估核心肌肉力量的一个可靠指标,其不仅能反映个体躯干力量状况,而且与呼吸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目的:探讨青年人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与膈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饶师范学院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男34名,女46名,年龄(19.83±1.45)岁,采用床旁肌骨超声系统测量受试者膈肌厚度和移动度,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受试者最大吸气压,压力生物反馈仪测试受试者俯卧与仰卧位的腰部及腹部压力。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确定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与膈肌功能之间的相关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膈肌功能的预测模型。结果与结论:①以性别分组,男子组年龄、身高、体质量、躯干压力生物反馈数值、平静吸气末膈肌厚度、平静呼气末膈肌厚度、平静呼吸膈肌增厚率、深吸气末膈肌厚度、深呼气末膈肌厚度、深吸气膈肌移动度、最大吸气压均大于女子组(P均<0.05);②以体力活动水平分组,久坐组躯干压力生物反馈数值及最大吸气压均低于运动组(P均<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俯卧)、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仰卧)与平静吸气末膈肌厚度、平静呼气末膈肌厚度、平静呼吸膈肌增厚率、深吸气末膈肌厚度、深呼气末膈肌厚度、深呼吸膈肌增厚率、深吸气膈肌移动度、最大吸气压均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均<0.01);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俯卧)进入平静吸气末膈肌厚度的预测模型(F=27.228,P<0.001),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俯卧)进入深吸气末膈肌厚度的预测模型(F=38.615,P<0.001),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仰卧)、年龄进入深吸气膈肌移动度的预测模型(F=15.408,P<0.001),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俯卧)、体质量、年龄进入最大吸气压的预测模型(F=22.314,P<0.001);⑤结果显示,躯干压力生物反馈与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和最大吸气压的相关性较强,快速简便的躯干压力生物反馈测量可以作为筛查健康青年人膈肌功能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腹压 膈肌功能 压力生物反馈 最大吸气压力
下载PDF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联合最大吸气压力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钟林 姜建平 盛菊萍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联合最大吸气压力(MIP)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计划撤机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8例为研... 目的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联合最大吸气压力(MIP)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计划撤机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SBT 30 min后撤机前测量膈肌移动度和MIP,同时记录呼吸频率,计算D-RSBI。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采用ROC曲线评估D-RSBI、MIP单独和两者联合对撤机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68例患者中,撤机失败18例(26.47%),撤机成功50例(72.53%)。撤机失败组患者呼吸频率、D-RSBI均高于撤机成功组,膈肌移动度、MIP均低于撤机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RSBI联合MIP预测撤机成功的AUC为0.933,优于D-RSBI(0.759)和MIP(0.899)单独预测,且两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结论D-RSBI和MI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超声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 最大吸气压力 机械通气 撤机
下载PDF
124例健康成人吸气肌强度和耐力测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睢扬 郭先健 毛宝龄 《生理科学》 CSCD 1989年第6期38-41,共4页
本文测定了124例健康成人最大吸气压和最大持续吸气压,探讨吸气肌强度和耐力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发现最大吸气压和最大持续吸气压受年龄、体重和性别响影,吸气肌张力时间指数0.30可作为检测吸气肌疲劳的临界阈值。
关键词 吸气肌 强度 耐力
下载PDF
有机磷中毒患者呼吸肌力和中枢驱动的变化以及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洋 刘志 刘淑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研究有机磷中毒患者呼吸肌力和中枢驱动的变化以及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意义。方法1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于机械通气脱机前分别测量PaO2、PaCO2、PH、P0.1、MIP、VT、CHE等指标,12例正常人也测量PaO2、PaCO2、PH、P0.1、MIP等指标。中毒... 目的研究有机磷中毒患者呼吸肌力和中枢驱动的变化以及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意义。方法1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于机械通气脱机前分别测量PaO2、PaCO2、PH、P0.1、MIP、VT、CHE等指标,12例正常人也测量PaO2、PaCO2、PH、P0.1、MIP等指标。中毒组与正常组间用t检验,P0.1、MIP、VT与PaO2间相关分析用线性回归。结果有机磷中毒病人脱机前其MIP、P0.1和PaO2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有机磷中毒病人脱机前其MIP、P0.1和PaO2相比具有相关性(r=0.633和r=-0.649),VT和PaO2相比具有相关趋势。结论由于有机磷中毒病人的低氧和酸中毒兴奋呼吸中枢,故P0.1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有机磷中毒患者存在吸气肌疲劳,故MIP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1和MIP和作为一种机械通气脱机的指标,与常用的PaO2、f等指标相比具有相关性;CHE活力在脱机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动脉血氧分压 口腔阻断压 最大吸气压 胆碱酯酶活力
下载PDF
M胆碱受体拮抗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广杰 卓婕 +3 位作者 王扬 罗秀芳 胥杰 陆吉贤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索COPD患者的呼吸肌和外周肌肉的功能状态,评价M胆碱受体拮抗药对呼吸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COPD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测定静态肺功能和最大吸气压力和最大呼气压力,行运动负荷试验,以无创气体交换方法求取无氧阈。COPD患者... 目的探索COPD患者的呼吸肌和外周肌肉的功能状态,评价M胆碱受体拮抗药对呼吸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2例COPD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测定静态肺功能和最大吸气压力和最大呼气压力,行运动负荷试验,以无创气体交换方法求取无氧阈。COPD患者予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每日120μg,分3次吸入,4周后再次测定肺功能和呼吸肌力指标。结果 COPD组的PI max为4.8±2.1kPa,低于健康人组的PI max7.1±2.4kPa;PEmax为7.2±3.9kPa,与健康人组的PEmax7.6±3.5kPa没有差别;AT为15.8±3.5 ml/(min·kg),低于健康人组19.6±3.1 ml/(min·kg)。COPD患者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4周前后FEV,分别为1.48±0.39L,1.61±0.43L;V_(50)分别为0.88±0.22L/min,1.21±0.31L/min;PImax分别为4.8±2.1kPa,5.9±2.0kPa,均明显改善。结论 COPD患者不仅存在着肺部阻塞性通气功能降低,也存在呼吸肌肉和外周肌肉的功能降低,最大吸气压力PI max和无氧阈AT可以作为康复运动设计的呼吸生理学指标。M胆碱受体拮抗药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最大吸气压力 无氧阈 M胆碱受体拮抗药
下载PDF
重症多神经病变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6
作者 王晓麒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892-893,共2页
目的通过对重症多神经病变(C IP)患者最大吸气压(M IP)和气道闭合压(P0.1)的监测,探讨呼吸力学指标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以综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7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住ICU第1、3、5、7d的M IP和P0.1。研究组患者入住IC... 目的通过对重症多神经病变(C IP)患者最大吸气压(M IP)和气道闭合压(P0.1)的监测,探讨呼吸力学指标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以综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7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住ICU第1、3、5、7d的M IP和P0.1。研究组患者入住ICU第7d行肌电图检查1次,按肌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 IP组和非C IP组,比较C IP组和非C IP组之间M IP及P0.1的差异。结果 CIP组第7d的P0.1高于非C I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 IP组第5、7d的M IP低于非C I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累神经部位≥3的C IP患者第7d的P0.1水平高于受累神经部位≤2的C IP患者,受累神经部位≥3的C IP患者第7d的M IP水平低于受累神经部位≤2的C IP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并发C IP的危重病患者呼吸肌力受到影响,动态监测M IP和P0.1可以作为评估C IP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多神经病变 危重病 最大吸气压 气道闭合压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吸气肺功能及口腔阻断压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田艳松 曹洁 +4 位作者 朱宝玉 郑立文 王娟 张静 马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3176-3178,共3页
目的经吸气肺功能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推测吸气肌群功能状态,进而探讨OSAS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51例门诊可疑的OSAS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及睡前和醒后的肺功能监测,观察15例鼾症和36例OSAS患者的最大吸气... 目的经吸气肺功能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推测吸气肌群功能状态,进而探讨OSAS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51例门诊可疑的OSAS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及睡前和醒后的肺功能监测,观察15例鼾症和36例OSAS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用力吸气1 s率(FIV1/VC%)、用力呼气1 s率(FEV1/FVC%)及口腔阻断压(P0.1)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①鼾症组醒后MIP和P0.1有增高趋势,MEP、FIV1/VC%和FEV1/FVC%均有所降低;②OSAS组醒后数值变化趋势与鼾症组相同,但MIP、FIV1/VC%和FEV1/FVC%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OSAS组和鼾症组相比,睡前及醒后除FEV1/FVC%变化不明显外,MIP、MEP和P0.1均有增高趋势,FIV1/VC%有所降低,但2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OSAS组和鼾症组醒后吸气肺功能下降,而且OSAS组醒后较睡前明显下降,提示OSAS患者可能存在吸气肌疲劳。在除外慢性心脑肺疾病情况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状态在吸气肺功能改变中起主要作用。所以通过监测MIP和FIV1/VC%可以判断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初步推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下降可能与OSAS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最大吸气压 最大呼气压 用力吸气1s率 用力呼气1s率 口腔阻断压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夏妃 吴海霞 +1 位作者 史静琴 宋振华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吸气肌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吸气肌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值流速(PIF)和吸气肌能量(Energy)、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步幅、步频和步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IP、PIF、Energy、FVC、FEV1、MVV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IP、PIF、Energy、FVC、FEV1、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BBS、FMA-LE、ADL评分及步幅、步频和步速均显著增加(P<0.05,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吸气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力量、肺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吸气肌训练 最大吸气压 肺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观察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美英 谭志洪 任兰芬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吸气肌力量、呼吸困难程度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6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腹式呼吸训练,试验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加反馈... 目的观察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吸气肌力量、呼吸困难程度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6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腹式呼吸训练,试验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加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流速峰值(PIF)、呼吸困难程度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MIP、PIF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MIP、PI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结论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可明显改善SCI患者的吸气肌力量、减轻呼吸困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 脊髓损伤 最大吸气压 吸气流速峰值 呼吸困难程度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咳嗽音一般特征及其与呼吸肌力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建强 陈坤 +2 位作者 蔡学究 张亮达 黄显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患者咳嗽音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其与呼吸肌力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9例TCSCI患者作为TCSCI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段的26例非TCSC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患者咳嗽音信号、呼吸肌力量指... 目的分析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患者咳嗽音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其与呼吸肌力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9例TCSCI患者作为TCSCI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段的26例非TCSCI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患者咳嗽音信号、呼吸肌力量指标最大吸气压力(MIP)和最大呼气压力(MEP),同时记录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以及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记录TCSCI组ASIA分级、损伤节段以及呼吸衰竭发生情况。分析比较2组咳嗽音差异及其与MIP、MEP的相关性,并探讨咳嗽音指标对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SCI组咳嗽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MIP、MEP、咳嗽峰值流量(CPF)、最大强度、平均强度、有效声压及声压级均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咳嗽音评分与MIP、MEP呈负相关(P<0.01),CPF、最大强度、平均强度、有效声压、声压级与MIP、MEP均呈正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咳嗽音评分能很好预测TCSCI患者是否发生呼吸衰竭,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结论TCSCI患者咳嗽音指标会发生显著改变且同呼吸肌力量存在相关性,可用于评估TCSCI患者呼吸功能;咳嗽音评分可作为预测TCSCI患者是否发生呼吸衰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呼吸肌力量 最大吸气压 最大呼气压 咳嗽音 咳嗽峰值流量
下载PDF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吸气肌相关指标预计值研究
11
作者 何彦璐 杨志勇 +2 位作者 陈玮锭 池霞 童梅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0,526,共5页
目的建立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吸气肌的预计值,为评价儿童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提供一项参考指标。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主城区抽取236名学龄前儿童,采用Breathe-link呼吸功能评估系统进行吸气肌评估,获得最大口腔吸气压(MIP)及... 目的建立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吸气肌的预计值,为评价儿童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提供一项参考指标。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主城区抽取236名学龄前儿童,采用Breathe-link呼吸功能评估系统进行吸气肌评估,获得最大口腔吸气压(MIP)及吸气峰流速。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P、吸气峰流速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获得MIP、吸气峰流速的预计值公式。结果MIP、吸气峰流速的测量值在男、女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F_(MIP)=13.660,P<0.001,F_(吸气峰流速)=33.581,P<0.001)。MIP、吸气峰流速与儿童年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P<0.001)。分别以MIP、吸气峰流速作为因变量,以年龄、身高、体重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12.913、22.398,P<0.001)。回归模型显示,身高是MIP的最佳预测变量,年龄是吸气峰流速的最佳预测变量。结论本研究为国内首个学龄前儿童吸气肌预计值的研究,生成的预计值公式可为临床吸气肌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 最大口腔吸气压 吸气峰流速 学龄前儿童
原文传递
超声膈肌增厚分数联合最大吸气压测定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鹏 江海娇 +9 位作者 周全 叶小铭 李争 袁莉萍 吴郊锋 张陆雨 姜小敢 吴敬医 鲁卫华 陶秀彬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与最大吸气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应用低水平PSV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与最大吸气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应用低水平PSV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撤机前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使用超声测量右侧膈肌位移(DE)、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统计分析DTF、膈肌位移和MIP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AUCROC分别评价DTF、膈肌位移和MIP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57例,撤机失败16例。撤机成功组的DTF(35%±8%)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DTF(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撤机成功组的MIP[(34±9)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MIP[(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6,P<0.01)。DTF、MIP和膈肌位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是0.907、0.896和0.749。以DTF≥27.78%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92.98%,特异度81.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16~0.963)。以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80.7%,特异度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03~0.955)。以DTF≥27.78%且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0.832~0.971),特异度提高到87.7%,但敏感度略降低到87.5%。结论DTF及MI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撤机结果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与DTF及MIP相比,DTF结合MIP提高了对成功撤机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最大吸气压 机械通气 撤机
原文传递
膈肌功能测定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张秀燕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0-532,共3页
目的 比较最大跨膈压 (Pdimax)、最大口腔吸气压 (MIP)、最大吸鼻跨膈压 (Pdisniff)和颤搐性跨膈压(Pdi(t)ele)在评价膈肌功能中的差异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例正常者和 7例轻度与 7例重度COPD病人分别测... 目的 比较最大跨膈压 (Pdimax)、最大口腔吸气压 (MIP)、最大吸鼻跨膈压 (Pdisniff)和颤搐性跨膈压(Pdi(t)ele)在评价膈肌功能中的差异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例正常者和 7例轻度与 7例重度COPD病人分别测定Pdimax、MIP、Pdisniff和Pdi(t)ele。结果  (1)正常对照组的Pdimax、MIP、Pdisniff与轻度COP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与重度COP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分别为 :<0 0 1、0 0 5和 0 0 5 ) ;而正常对照组Pdi(t)ele均比轻度和重度COPD组的高 (P均 <0 0 1)差异显著。 (2 )Pdi(t)ele的个体内变异性在正常对照组中均比Pdimax、MIP、Pdisniff小 (P分别为 :<0 0 1、0 0 1和 0 0 5 ) ;在COPD组中 ,明显比Pdimax小 (P <0 0 1) ,而与MIP和Pdisniff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3)Pdi(t)ele与FEV1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di(t)ele能更客观、更敏感地反映膈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功能测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 最大跨膈压 颤搐性跨膈压
原文传递
术前呼吸肌训练对吸气肌无力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慧萍 鲁胜男 张喆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肌训练对伴有吸气肌无力的(in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IMW)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01-2017-01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行CABG的99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最大吸气压(m...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肌训练对伴有吸气肌无力的(in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IMW)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01-2017-01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行CABG的99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最大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测定,根据MIP占预计值(predicted normal value,PNV)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IMW组(MIP/PNV<70%)和对照组(吸气肌肌力正常,MIP/PNV≥70%),术前指导IMW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肌训练,比较2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术后6min步行测试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99例患者中共纳入IMW组21例,对照组78例;IMW组患者全部存活出院,对照组中2例患者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W组ICU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无明显延长(P>0.05);术后6min步行测试及术后并发症方面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对存在IMW的患者术前进行呼吸肌训练可明显改善CABG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吸气肌无力 最大吸气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